<p class="ql-block">6月20号我们旅行的第一站是临汾洪洞大槐树。</p><p class="ql-block">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旅游景区位于山西省洪洞县,是全国以“寻根”和“祭祖”为主题的唯一民祭圣地,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2008年大槐树祭祖习俗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p> <p class="ql-block">上午十点🕙我们来到景区。</p><p class="ql-block">影壁是景区的标志性景观,大大的隶体“根”字是由我国原工艺美术学院院长、著名书画家张仃老先生题写。</p><p class="ql-block">根字像一个人高高昂起头走路的样子,下半部分像一个人正在行走的脚。根字两旁写字饮水思源,寓意不要忘记自己祖宗当年的功德。</p> <p class="ql-block">三座桥。</p><p class="ql-block">经元末战争,全国户口锐减,各地居民除在战争、灾荒中死亡外,更多的是流亡在外地,成为流民,形成官府的户籍人口大减,各地人口疏密不均。北方诸省、西北地区、两淮地区人口显见稀少。而山西地理优势较好且受战争影响较少,人口较为集中,因此决定从山西进行移民。</p> <p class="ql-block">同源渠</p> <p class="ql-block">朝堂决议 。朱元璋听取朝中大臣的奏议,下令开始迁民的场景。</p><p class="ql-block">由于明朝大移民在山西省洪洞县广济寺门前的大槐树下进行移民手续办理,即移民的起点,因此本次移民叫做洪洞大槐树移民,而在此移民出去的人群,绝大多数并非洪洞县人,甚至不是山西人。</p> <p class="ql-block">大槐树下老人在与他的子女话依依惜别之情。</p><p class="ql-block">明朝洪武、永乐年间的大移民,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范围最广、有组织、有计划的一次迁徙。迁徙长达五十年之久,涉及1230个姓氏,由这里迁往各地的移民后裔,数以亿计。</p> <p class="ql-block">大槐树移民分布图。</p><p class="ql-block">从明洪武三年至永乐十五年,大槐树下就发生大规模官方移民18次,遍布河南、山东、河北等18个省市500多个县份。</p> <p class="ql-block">讲不完的故事可以看到当年外迁时的那位青年壮丁已经变成了老人,还在给他的子孙后代讲述着迁民的故事。</p><p class="ql-block">辗转迁徙,繁衍生息,而今全球凡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大槐树移民的后裔。</p> <p class="ql-block">“解手”一词是否出自大槐树移民</p><p class="ql-block">有人认为,为避免移民逃跑,官府下令将所有人从背后捆手,用长绳联结在一起。在押解途中,要上厕所就得让解开手。后来,“解手”也就成了如厕的代名词。</p> <p class="ql-block">我们闫家和王家都是从大槐树下走出来的。</p> <p class="ql-block">移民浮雕图。</p><p class="ql-block">三组浮雕以大槐树为背景,自左至右为:移民国策、移民惜别、移民迁徙。中间有文字隔开,以文释画,文画互彰。具体讲述了大槐树移民的起因、槐乡人们别离乡土、迁徙途中的情景。</p> <p class="ql-block">此牌坊建于民国三年,它的正额与背额分别镌刻“誉延嘉树”“荫庇群生”。</p> <p class="ql-block">碑亭建在第一代大槐树的遗址上。</p> <p class="ql-block">这是由第一代古大槐树滋生的第二代大槐树,距今已有近400年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由二代大槐树同根滋生的第三代大槐树也有近百年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石经幢是祭祖园中最古老的文物,也是现存明代迁民的唯一历史见证。经幢是古代佛教石刻的一种,创始于唐,柱身刻陀罗尼经文及佛像。1201年所建,比移民还早200多年,是典型的经幢作品,是金代雕刻艺术的珍品。</p> <p class="ql-block">千年槐根 。据考古人员鉴定,此根大约生长在宋元时期,距今约1000年左右,远在明初移民之前。槐根高度6.2米,其中外露部分4.2米。槐根盘枝错节,形象奇特,能让人产生丰富的联想,是一棵罕见的大型古槐真根。</p> <p class="ql-block">移民后裔脚小趾指甲是否复形</p><p class="ql-block">据说,官兵在移民的脚小趾指甲上,用刀子砍一刀作为记号,以防逃跑。至今,移民后裔的小脚趾指甲都是复形的。</p> <p class="ql-block">宋楚瑜植树处</p> <p class="ql-block">大槐树景点还有祭祖堂、望乡阁、献殿、中华姓氏苑、广济寺、槐木化石、民俗村等。</p> <p class="ql-block">灵石欢迎您</p> <p class="ql-block">下午一点半🕜我们来到晋中灵石王家大院</p> <p class="ql-block">王家大院位于山西省灵石县城东12公里处的中国历史文化名镇静升镇。距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35公里。</p> <p class="ql-block">“寅宾”寓意迎宾。</p> <p class="ql-block">王家大院是由静升王氏家族经明清两朝、历300余年修建而成,包括五巷六堡一条街,总面积达25万平方米,而且是一座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建筑艺术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红门堡建筑群,是堡,又似城,依山而建。从低到高分四层院落排列,左右对称,中间一条主干道,形成一个很规整的“王”字造型。堡内88座院落各具特色,无一雷同。</p> <p class="ql-block">王家大院的建筑格局,继承了中国西周时形成的前堂后寝的庭院风格,既提供了对外交往的足够空间,又满足了内在私密氛围的要求,做到了尊卑贵贱有等,上下长幼有序,内外男女有别,且起居功能一应俱全,充分体现了官宦门第的威严和宗法礼制的规整。</p> <p class="ql-block">高家崖建筑群大小院落35座,房屋342间,主院敦厚宅和凝瑞居皆为三进四合院,每院除有高高在上的祭祖堂和两旁的绣楼外,又都有各自的厨院、家塾院,并有共用的书院、花院、长工院、围院。大小院落既珠联璧合,又独立成章。上下左右相通的门多达65道。</p> <p class="ql-block">家族史略 </p><p class="ql-block">灵石静升王氏家族,源出太原,元仁宗皇庆年间(1312年—1313年),先祖王实迁至静升村后,从耕作与兼营豆腐业开始,由农及商,由商到官,家业渐大,家资渐厚,声名渐高。之后,逐渐扩展。王氏家族鼎盛于康熙、乾隆、嘉庆年间。其时,除大兴土木,营造住宅、祠堂、开设店铺、作坊外,在当地还办有义学,设有义仓,修桥筑路、蓄水开渠、赈灾济贫等,善举不断。从十八世以后(清道光年间)逐渐衰败。大院内再无人居住。</p> <p class="ql-block">用砖砌的窑洞卧室,冬暖夏凉。</p> <p class="ql-block">建筑严格按照封建等级制度建造,院内雕艺精湛的砖、木、石三雕装饰品,题材繁多、内容丰富,集中展示了王氏家族独特的治家理念。</p> <p class="ql-block">过门石。雕刻一只鹭鸶,两边有荷花,荷花又称莲花,一鹭莲荷,取谐音“一路连科”,希望子孙在科考制度下连连高中。</p> <p class="ql-block">三雕艺术。 </p><p class="ql-block">王家大院的砖雕、木雕、石雕题材丰富、技法娴熟,大量采用了世俗观念认可的各种象征、隐喻、谐音,甚至禁忌的艺术形式,在文人、画家、雕刻艺人的共同参与下,将花鸟鱼虫、山石水舟、典故传说、戏曲人物或雕于砖、或刻于石、或镂于木,体现了清代建筑装饰的风格,将儒、道、佛思想与传统民俗文化凝为一体。</p> <p class="ql-block">石雕</p> <p class="ql-block">院内有剧组拍戏</p> <p class="ql-block">很多影视拍摄都在王家大院取景。例如:《刀客家族的女人》、《铁梨花》、《吕梁英雄传》、《杀虎口》、《古镇大河》、《沧海桑田一百年》等影视作品。</p> <p class="ql-block">王家大院的建筑,有着 “贵精而不贵丽,贵新奇大雅,不贵纤巧烂漫”的特征。且凝结着自然质朴、清新典雅、明丽简洁的乡土气息。</p> <p class="ql-block">6月20号下午四点半🕟我们到达平遥古城。</p> <p class="ql-block">夜宿明清别院</p> <p class="ql-block">山西人炒菜的水平真不敢恭维</p> <p class="ql-block">平遥古城夜景</p> <p class="ql-block">难忘的平遥夜晚😀😃😄。</p><p class="ql-block">二姐鼓动我们仨各拍了一套少奶奶古装照😊。</p> <p class="ql-block">三人各自拍完再来几张合影。</p> <p class="ql-block">我们随行的御用摄影师给拍的视频😊</p> <p class="ql-block">住宿的明清别院好几位影视演员也来过。</p> <p class="ql-block">出发前客栈留影,闫家人不约而同的坐在一起😃。</p> <p class="ql-block">6月21日用完早餐继续逛平遥古城。</p> <p class="ql-block">平遥古城,始建于周宣王时期,明洪武三年(1370年)扩建,距今已有2800多年的历史。较为完好地保留着明清时期县城的基本风貌,是中国汉民族地区现存最为完整的古城。平遥古城内,保存着300余处文物、近4000处传统建筑。</p> <p class="ql-block">春秋时属晋国,战国属赵国。秦置平陶县,汉置中都县,为宗亲代王的都城。北魏改名为平遥县。</p> <p class="ql-block">翁城</p> <p class="ql-block">明朝初年,为防御外族南扰,始建城墙。</p> <p class="ql-block">洪武三年(1370年)在旧墙垣基础上重筑扩修,并全面包砖。以后景泰、正德、嘉靖、隆庆和万历各代进行过十次的补修和修葺,更新城楼,增设敌台。</p> <p class="ql-block">平遥街道两侧商铺林立</p> <p class="ql-block">中国镖局博物馆位于平遥古城南大街61号,是明末清初镖局的旧址,主要介绍中国镖局发展史,以及在明清时期,中国有名的十大镖局、十大镖师和走镖过程中的轶事趣闻,尤其为研究形意拳、长拳、弹腿、长枪、套路等武术门派的发展,提供了一些实物资料,有一定的研究参观价值。</p> <p class="ql-block">镖局业务。平遥人多地少,致使许多人出外经商,当赚钱以后,总会往家捎银两,这也是镖局经常业务,也是六项的第一项。</p> <p class="ql-block">平遥古城以南大街为主轴线,以街心的市楼为至高点,城隍、衙署择高处而立,一东一西,对称分布,表达了封建统治者“人神共治”的愿望。全城四大街、八小街、七十二条小巷道,经纬交织,主次分明 。古民居鳞次栉比,院落重重,宅院(包括商铺)建筑中轴强烈,对称严谨,从房舍的配置上体现出长幼有序、尊卑有别的封建伦理观念。</p> <p class="ql-block">日升昌票号成立于清道光三年(1823年),由山西省平遥县西达蒲村富商李大金出资与总经理雷履泰共同创办。总号设于山西省平遥县城内繁华街市的西大街路南,占地面积1600多平方米,用地紧凑,功能分明,是中国民族银行业的先河,一度操纵十九世纪整个清王朝的经济命脉。其分号遍布全国30余个城市,远及欧美、东南亚等国,以“汇通天下”著称于世。</p> <p class="ql-block">掌柜的,汇款。</p> <p class="ql-block">这是个典型的明清时期的院落,比起名扬天下的乔家、渠家大院来,这里似乎过于简朴。但在历史上的地位却让这个普通的院落熠熠生辉。</p> <p class="ql-block">蔚泰厚,原是介休侯氏开办的绸缎店,侯氏眼见日升昌由颜料庄改为票号后生意兴隆,十分眼红,但苦于无人能经营票号。恰巧这时日升昌副经理毛鸿翙与经理雷履泰意见不合,毛鸿翙受到排挤,侯氏就趁机把他拉了过来。</p><p class="ql-block">泰厚票号是继日升昌票号之后国内的第二大票号,总号地址与日升昌仅有一墙之隔。</p> <p class="ql-block">蔚沣厚醋坊宣称是乔致庸老丈人家开的醋坊。这座院子,是清朝末年平遥首富马中选居住过的的一座院子,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传承到今天已经是马家的第6代,现在成立了蔚沣厚醋坊,世代传承纯手工酿酒做醋。</p> <p class="ql-block">每人来几斤据说能降血脂的黄精醋。</p> <p class="ql-block">6月21日下午一点半🕜我们来到乔家大院。</p> <p class="ql-block">乔家大院是以明清晋商翘楚、闻名海内外的商业资本家乔致庸等乔氏家族的宅院而得名。</p><p class="ql-block">大院始建于乾隆二十年(1755年),由在中堂、德兴堂、保元堂、宁守堂和乔家花园“四堂一园”组成。总占地面积25600余平方米,共有18个大院,41个小院,731间房屋,被誉为“北方民居建筑史上一个璀璨的明珠”。</p> <p class="ql-block">乔家大院布局是一群四合院的有机组合体,实际是一座方形宅院。从外观上看,大院四面临街,不与周围民宅相连,形如城堡,四周全是封闭式的砖墙,墙高10米有余。</p> <p class="ql-block">乔家大院是一座雄伟壮观的建筑群体,设计之精巧,工艺之精细,体现了中国清代民居建筑的独特风格,有“皇家有故宫,民宅看乔家”之说。2018中国黄河旅游大会上,乔家大院被评为“中国黄河50景”。</p> <p class="ql-block">清乾隆年间,乔全美和他的两个兄长分家后,起建楼房。特点是墙壁厚,窗户小,坚实牢固。</p> <p class="ql-block">乔致庸当家后,为光大门庭,继续大兴土木。他在老院西侧隔小巷置买了一大片宅基地,又盖了一座楼房院,也是里五外三,形成两楼对峙。</p> <p class="ql-block">每个院落都有独立的厨房。</p> <p class="ql-block">九龙屏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