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秘境墨脱 音频演播 郑莉莉老师</p> <p class="ql-block">6月10日一早,我们从波密扎木镇出发,沿扎墨公路前往墨脱。扎木镇地处喜马拉雅山脉东段北麓,海拔2750米,按理说我们4900的德姆拉垭口都顺利翻越了,在扎木镇不应该有高反,但沈老师睡眠不佳,我更是一挪脑袋就觉液体晃荡,真切感受脑子进水,辜负了入住的山景房。沈老师推测可能自己在<span style="font-size:18px;">德姆拉垭口练声、唱歌有点过了,那我没唱也没跳呀? 突然想到昨天晚餐我们敬过阿德啤酒,当时还说那啤酒好喝,完全忘了入藏之前沙老板说的“滴酒不能沾”。额,这高原地区当真不可大意。</span></p> <p class="ql-block">沿路前行,不时可见大地的伤疤,那是雪崩、塌方、泥石流留下的痕迹。墨脱处于喜马拉雅断裂带上,地质灾害严重、气候条件恶劣,因此素有“高原孤岛”之称,是中国最后一个通公路的县。扎墨公路全程118公里,2013年通车以来一直实行“单双号”限行的政策。</p><p class="ql-block">4、5月里天气转暖时最容易发生雪崩,陡峻的地形、复杂的地质构成兼之雨雪天气又容易引发泥石流。大自然一次次显示出它的威力,这既令人心生敬畏,也使这方水土的人更具生命的韧性。</p> <p class="ql-block">雪山引领,山路弯环,我们要攀爬近千米过嘎隆拉雪山隧道。这一段基本都是柏油路,现在海拔不到三千,沿路松姿挺拔,羽叶叠翠,可以看到松树上附生的须状的松萝,身处其间,如觅绿野仙踪。</p> <p class="ql-block">松萝也称松络、女萝、树挂等,林芝当地称作树胡子。松萝对环境的要求很高,空气中有一点点污染就不能存活,所以有松萝的地方,标志着这里有极好的生态环境。</p> <p class="ql-block">我们的车子一路攀升,将过嘎隆拉隧道时海拔已达3700米,斑驳的雪山逶迤耸立,隧道之门犹如盘古撑开天地。</p> <p class="ql-block">嘎隆拉雪山是墨脱和波密的界山,如今3360米的隧道驾车几分钟就能通过,而曾经,翻越这座<span style="font-size:18px;">千百年来横亘在墨脱面前的</span>雪山至少需4个多小时,大雪封山时更是数月不通。</p> <p class="ql-block">出隧道是棚洞、叠练般的公路,雪山和缥缈的云雾,人迹、神迹相融,似天上也是人间。存一段视频以作他日怀想。</p> <p class="ql-block">丙察察墨脱线阿德走的是第5次,但前4回他因为种种限制都没能进墨脱。“这次应该能进。”听他如此一说,更添秘境之秘。路上军车多了,绿皮卡上多是年轻的战士,提醒你这里是边境。我随手拍了一张,阿德说:“战士不能拍,兵哥哥要骂人的”,唬得我赶紧删除。</p> <p class="ql-block">过检查站,我们的边境通行证终于派上了用场,阿德也顺利通过,他一脸的欢喜。墨脱,这个遥远秘境,我们终于抵达。</p> <p class="ql-block">水墨晕染,缥缈脱俗。眼前景致恰如其名,果然仙境的想象源自人间。</p> <p class="ql-block">一路盘旋而下,水泥路和砂石路多了起来,并且常遇积水路。所幸规矩是单向进墨脱,甚少错车,每每一过受阻路段司机们都把车开得飞快。</p> <p class="ql-block">前面又堵上了,这回是处凹陷的淤泥路段,我们过的还算顺利,但是对于明天回程时能否通过阿德甚是担忧。也是因为有交通上的不确定性吧,我们回程的机票也都没有买。</p> <p class="ql-block">到达墨脱县城已近下午一点,我们顾不上入住先去午餐,又趁早把晚上的墨脱石锅鸡预约上。店家说:“今天停电,据说六点半来电,你们七点来吃吧。”午餐过会这帮贪玩的人直接就去果果塘大拐湾,没想到距离县城不过12公里的果果塘,路上时间会耗两个半,因为车辆进出是同一条道,一路的会车、挪移。其它表过不提,就标记一下我们第一遭通过了在建桥梁。 </p> <p class="ql-block">在我的固化思维里在建桥梁是不能通车的,通车的总归是通过竣工验收的。但这桥分明是在建,桥头还赫然贴着“前方四类危桥”。既是危桥就一辆一辆过呗,方法总比困难多。</p> <p class="ql-block">果果塘终于到了,果真可可爱爱,像颗胖嘟嘟的棒棒糖,雅鲁藏布江环绕而走,像是呵护又溺爱小妹妹的兄长。大自然的创造真是令人叹服。</p> <p class="ql-block">之前有听说过嘎隆拉隧道即刻便是季节转换,但起码在我们经过的时段对比并没有这般明显。这张照片是在墨脱帮辛乡的亲水叠瀑抓拍的,沈老师和丁姐姐的衣着和四十分钟前未过隧道那会儿并无变化。</p> <p class="ql-block">这两张是傍晚我们在墨脱最高的地标建筑莲花阁俯拍墨脱县城,显着倒是墨脱境内的气候变化比较明显。我入藏带的衣物不算多,羊毛衫也没用过。阿德更不必说 ,全程的短袖,4900海拔还是短衫短裤的打扮 。后来怕人家看着冷才换了长裤。</p> <p class="ql-block">俯瞰墨脱,宽阔的雅鲁藏布江和县城的建筑在云雾中时隐时现,令人自然联想到神仙居处。莲花阁下就是门珞历史遗产博物馆,因为在果果塘的时间超过预期,到博物馆将近闭馆,我们就匆匆拍了资料照片离开了。</p> <p class="ql-block">本来以为当天的事项就剩石锅鸡了,没想到酒店依旧没来电,没有电就没有电梯,我们的房间在七楼,断没有扛行李箱上七楼的道理。又打听得第二天日程中的仁钦崩寺正在维修,不开放。反正进不去,不如乘着还有天光去看个外观,又能省下明早的时间。众人一拍即合再出发。</p> <p class="ql-block">去时本来是泥泞水滩,大门紧闭,不想却有意外的惊喜。因为大门外只瞧得见主殿的宝顶,我们都甚觉可惜,丁姐姐、沈老师这两位文保员更是不甘心,于是便想攀过柴墙去,才过一半,正好有工作人员下班经过,问明缘由就开门放我们进去了。</p> <p class="ql-block">于是修建中的仁钦崩寺向我们展现了她将要面世的容颜。</p><p class="ql-block">仁钦崩寺是墨脱最大的寺院,<span style="font-size:18px;">相传该寺是建在多吉帕姆女神的肚脐上的,也是莲花圣地的中心地。仁钦崩寺</span>建寺距今约8代人,最初是一座有12面墙和东西南北四门的石木结构三层建筑,几经毁建,如今建成现在的模样:红蓝绿白四色四门,石木结构三层金顶。</p> <p class="ql-block">庙宇内的藻井斗拱彩绘还未完工,而瑞华气象已生。</p> <p class="ql-block">画工告诉我们,他们来自日喀则,学画有些年了。现在因为矿物颜料价格昂贵,在室内绘画中已经很少使用。他们在这里已经画了近两个月,每天画十个多小时,预计还需要一个月。</p> <p class="ql-block">当我们再从泥泞之路走过,那深一脚浅一脚的步子也像踩着音符,今天真是超满足。而时间已过七点,阿德久候我们不见归来,已经急得要来救我们了😂</p> <p class="ql-block">当天的日程在回味满屋生香的墨脱石锅鸡的鲜美中结束。</p><p class="ql-block">再问阿德:“明天我们的归程能顺利吗?” “没事,今天有这么多的车子进来,明天就有这么多车子出去,这路肯定得想办法通!”</p> <p class="ql-block">第二天,发现是鸡汤壮人胆,雨都墨脱一夜的大雨让阿德又发愁今天的路况,如果今天出不去还得等两天。</p> <p class="ql-block">8点,检查站开卡放车了,排队等候的车辆鱼贯而出,开出不久,买串芭蕉的工夫就堵上了,原来昨夜暴雨引发泥石流,道路又阻了,好在车子停停移移,说明虽阻未断,司机们下车观察聊天,一旦可通行就欢天喜地跑步上车,通行一段又重复一次过程,这条路上永远不缺耐心。</p> <p class="ql-block">时开时停大约堵了两个小时,临近阿德最担心的淤泥路段,果然车子排起了长队,阿德上前观察许久,满怀心事地走回,挪一挪车,一会又往前去观察了。突然他笑容满面地跑回来了,说:“好了,好了,前面的车陷进去了!”纳尼,什么逻辑? 上车才知道前面陷入淤泥的是与我们同款的二驱车,冲不上去又推不过去,生生把路堵死了。现在路政工作人员决定开放另一条原先禁行的危桥路了。</p> <p class="ql-block">路政人员沿途指挥放行,车子一辆一辆过危桥。我们顺利通过。</p> <p class="ql-block">再往前虽然还有灾害地带、积水路等已经不是障碍了。</p> <p class="ql-block">路边看到黑牛,阿德说这牛的蹄子是白色的,在我国是畜养,叫独龙牛;在印度是野生的,就叫印度神牛。</p> <p class="ql-block">又近嘎隆拉隧道,迎面是两山夹雪谷,阿德说这雪谷就是雪崩留下的痕迹。</p> <p class="ql-block">过隧道就出墨脱进入波密界了。山那边的嘎隆寺默默遥望着远道而来的旅人,突然体会到庙宇建筑的意义,那是神界与凡尘、自然与人类的连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