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端午节是春节后第二个古老节日,总是与欢乐和美食联系在一起。乡下人称“端午节”为“五月五”。</p> <p class="ql-block">小时候,天刚蒙蒙亮,登上屋后的山坡,爬上柳树,折一梱杨柳树枝,背回家,从大门开始,别在每个房子的屋檐下,这就是“插杨柳”。</p> <p class="ql-block">刚插完“杨柳”,母亲就催促进屋绑“锁线”,无论大人和小孩都要绑。五色的线绳子,绑在手腕和脚腕上,在地里干农活的时候,就踩不到“长虫”。小时候常常去田埂上拔猪草,最怕遇到长虫,所以对绑“锁线”很积极。</p> <p class="ql-block">孩子们还要戴“荷包”,荷包是妈妈亲手做的,里面装有“香草”。最“洋气”的荷包,就是你在十二生肖里占什么相属,戴那种动物样子的“荷包”,那就达到美的极致了。</p> <p class="ql-block">“香草”的制作过程很简单:用戥(deng)子称几味“中草药”,放在铁臼里,用铁杵将其捣碎。捣得越细,香味越浓。</p> <p class="ql-block">绑完“锁线”,戴上“荷包”,一家人坐在一块,品尝五月五的特色食品“甜醅”下“谷角(jiuo)”,一次“咥(die)”个精饱,解了馋,痛快极了,那才是真正的富有和幸福。</p> <p class="ql-block">午饭是韭菜炒鸡蛋。鸡蛋和韭菜都是当年自产的头茬食材,新鲜感十足。记得那年“五月五”,正赶上高二备考,早课后,走出教室,看到父亲“蹲”坐在宿舍门口的台子上,两只眼晴盯着我的教室。父亲从三十里开外的老家步行到学校,给我送来了“五月五”特有的食品——韭菜炒鸡蛋,就装在一个带盖的“洋瓷缸子”里。</p> <p class="ql-block">补课期间,每两周回家一次,有时课程紧,回不了家,父亲给我送来食材。父亲送到后,喝一杯水,就返回了。描写父亲最好的文章,公认的是朱自清的《背影》,他写出了天下父亲共有的形象:不计较自己的得失,无私的为子女忙碌,奔波的身影。如果要我写父亲,我选《等待》。就是父亲坐在宿舍门口的台阶上,两眼望着教室,听老师讲课声,听学生读书声,等待下课铃响后,我走出教室的那一刻。</p> <p class="ql-block">孩子不在家的节日,味道淡了很多。这个端午节,我选择到儿子读书的学校去,接上儿子,去周边自驾旅游。</p> <p class="ql-block">农历五月四日下午,来到了永泰古城。永泰古城坐落在景泰县寺滩乡,建于明万历年间,距今400多年,古城占地318亩,墙高12米,墙基宽6米,城墙长1717米,护城河长2000多米。</p> <p class="ql-block">永泰古城,除了参观古城的雄伟、高大、美丽、古朴之外,主要是让儿子体会古代人修建城池时难以想象的劳苦。</p> <p class="ql-block">修筑城池的民工,可能要分几拨:一拨人运砂土,一拨人筑城,一拨人干其它活。运土的民工,从如今护城河的地方,把沙土挖起来,装在麻袋里,背到筑城的地方;筑城的人,将砂土经过特殊处理后,堆在城墙上,一层一层夯实。城墙就是这样一寸一寸的增高。修筑城池的人,要在这里劳动好长时间,可能是几个月,也许是几年。</p> <p class="ql-block">假如我,你,他,我们就是当年那个修筑城池的人,晚上住在“地窝子”里,早上天刚亮,吃点干馍,喝口凉水,就背土筑城,这样一直干到傍晚太阳落山。无论寒暑,无论风霜雨雪,一干就是几年,几十年,病死、饿死、累死了好多人,尸骨就堆在不远的砂坑中。我不是佛教徒,但我信佛,相信因果和轮回,见到似曾相识的地方,总认为或许前生就生活在这里,旧地重游,倍感亲切。</p> <p class="ql-block">第二天游览了黄河石林。没有去黄河石林以前,总想着:黄河从高山峡谷中咆哮着奔腾而出,雄壮而有力,周围的山石,就像树林一样。到了黄河“石林”之后,才知道那是沉积岩,经过亿万年的水蚀和风蚀形成的“小山丘”,形态千奇百怪,神奇而富于想像,人们形象的称为“石林”。</p> <p class="ql-block">来到黄河石林,感受到大自然威力的强大,感受到地质年代的久远。地质学家推断,在2.3亿年前,地球上曾下过一场持续200万年的雨,今天我们看到的山形水系,就是那场持续的降雨中冲刷而形成的。见到了黄河石林,更加确信了地质学家推断的科学性。</p> <p class="ql-block">第三天游览了榆中县的青城古镇,参观了高家祠堂、青城书院、青城碑林纪念馆。给儿子作导游,我讲解得详细而认真。</p> <p class="ql-block">在高家祠堂,讲解了古人的“忠孝”观。“富不过三代”,是提醒人们富有了,要敬业爱人,将这种富有传承下去。“忠孝传家久,诗书济世长”,是警示人们一定要守“忠孝”,一定要读“诗书”,即为官忠君,为子孝顺,家中触手可及的地方要有书籍。</p> <p class="ql-block">在青城书院,第一排厢房正中间是“一面镜子”,寓意每次走进学堂时,对照镜子:衣冠是否穿戴整洁,仪容是否端庄,心灵是否仁义、守信。二院正中是“至圣堂”,一般是“儒圣”孔子的塑像,规模较小的书院,悬挂一张孔子“画像”,青城书院为孔子的塑像,这与它是兰州周边“六大书院”之一的美名相符。</p> <p class="ql-block">在“青城碑林馆”,正中的一座石碑上,雕刻有“诰命”两字,“诰命”是朝廷颁发给级别较高的官员或者在战场上立过大功的将军的母亲或妻子的一种封号,有了这个封号,就可以参加朝廷举办的各种庆典活动,按月领取朝廷的“俸禄”。对在保家卫国中牺牲的将士来说,“诰命”是对在世的母亲或妻子生活上的特殊补偿,“军功章也有你的一半。”。</p> <p class="ql-block">端午节旅游,儿子主驾,在美丽的公路上,尽情体验了一把自驾的乐趣。一路上的风景,美不胜收,有沙漠戈壁,有绿油油的农田,有五彩的城市,还有黄河风情园。</p> <p class="ql-block">“天地有万古,此生不再得;人生只百年,此日最易过。幸生期间者,不可不知有生之乐,亦不可不怀虚生之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