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文】 遵义会议 伟大转折

山东剑客

<p class="ql-block"><b>  时光如梭,岁月如歌。今天是党的生日,我们又走进了火红的七月,迎来中国国共产党建党102周年。共产党用一个世纪的奋斗和汗水,浇灌出一个花开的国度,用牺牲和奉献成就了今日的辉煌。</b></p><p class="ql-block"><b> 这组图片是我今年4月上旬去遵义会址参观时拍摄的,愿与大家分享。1935年1月15至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遵义召开扩大会议。会议着重总结经验教训,制定了红军的任务和战略方针。结束了“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在中央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在红军和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b></p><p class="ql-block"><b></b></p> <p class="ql-block"><b>  红色遵义,转折之城。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在这里与敌周旋三个多月,经历两进遵义、夺取娄山关、四渡赤水、突破乌江等战斗。其间,遵义会议召开。遵义会议纪念馆位于遵义老城区,毛泽东手书的</b><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遵义会议会址”</b><b>六个大字,高悬于会址的大门正中。</b></p><p class="ql-block"><b> 我与朋友一起进入遵义会议会址,重温峥嵘岁月,学习革命历史。这是我第二次来这里,记得上次在20多年前,也没留下影像。迎面是一幅巨型的毛泽东《七律·长征》,苍劲洒脱的书法艺术和大气恢弘的诗词意境,再一次感受伟人的高瞻远瞩和博大胸怀。</b></p><p class="ql-block"><b></b></p> <p class="ql-block"><b>  在这栋幢建于二十世纪初的两层砖木结构、中西合璧的建筑式样房里,召开了被视为中国革命史上转折点的“遵义会议”,而今会议室内的陈设还基本保留了当年开会时的原貌。</b></p><p class="ql-block"><b> 解说员介绍,毛泽东当年长达两个小时的发言中,对博古、李德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进行了切中要害的分析和批评,并阐述了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战术问题和当前应采取的军事方针。毛泽东的发言得到绝大部分与会者的支持,他在会上被选为中央政治局常委。从此,中国革命开始了伟大的转折。 </b></p><p class="ql-block"><b></b></p> <p class="ql-block"><b>  毛泽东的《忆秦娥·娄山关》一词是在遵义会议实现了历史伟大转折,红军又取得第二次娄山关战役胜利的特定时刻而作:</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b></p><p class="ql-block"><b> 毛泽东创作的这首词,从内到外勾勒出一幅雄浑壮阔的冬夜行军图,描画了红军长征中征战娄山关的紧张激烈场景,表现了作者面对失利和困难从容不迫的气度和博大胸怀。全词上阕写景,下阕抒情,景中含情,情中又有景,情景一体,水乳交融。</b></p><p class="ql-block"><b></b></p> <p class="ql-block"><b>  如今,建有新陈列馆,其建筑外观采用灰白红的经典三色搭配,小青瓦坡面顶、圆拱形柱廊等建筑元素的运用,使新馆与周边环境风格一致,和谐统一,尤其与会议会址相辅相成,古朴典雅之外,更显庄严肃穆大气。</b></p><p class="ql-block"><b> 我们步入陈列馆内,迎面是遵义会议20位参加者的铜像雕塑,毛泽东、张闻天、周恩来在其中间位置,形成主次分明、前后呼应、左右贯通的空间氛围。朱德、陈云、秦邦宪、王稼祥、刘少奇等依次排列,还有红军总部和各军团负责人,中央秘书长邓小平;李德和翻译伍修权列席会议。不少游人在此拍照留念。</b></p><p class="ql-block"><b></b></p> <p class="ql-block"><b>  据介绍,陈列分为战略转移开始长征、遵义会议伟大转折等七大章节,重点突出遵义会议主题及红军长征转战贵州的史迹。馆内的原创大型景观艺术、雕塑、油画等作品颇为值得一看,它们既是具有原创性和首创性,也是当代艺术佳作,从空间上联动着整个展览。</b></p><p class="ql-block"><b> 一组雕像吸引了我的目光:一群衣衫褴褛、脚穿草鞋的红军战士,振臂高呼,奋勇杀敌;几名红军女战士站在街头,向群众宣传北上抗日的方针;还有战士,正忙着在墙上书写抗日救国标语……刹那间,我仿佛被带回到那段烽火连天的峥嵘岁月。</b></p><p class="ql-block"><b></b></p> <p class="ql-block"><b>  曾任共产国际派驻中共中央军事顾问李德的翻译伍修权,在会议期间特作《七律·历史转折》一诗,表达他当时兴奋激动的心情:</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 铁壁合围难突破,暮色苍茫别红都。强渡湘江血如注,三军今日奔何处。娄山关前鏖战急,遵义城头赤帜竖。舵手一易齐桨橹,革命从此上新途。</b></p><p class="ql-block"><b> 这首七律,是作者参加长征和遵义会议的亲身感受及真实记录。诗的前四句表现了红军在博古、李德指挥下遭受的巨大损失和陷入的困境,后四句描绘了遵义会议后,确立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和中国革命的崭新变化。</b></p><p class="ql-block"><b></b></p> <p class="ql-block"><b>  我看着展馆里陈列的一件件文物,一幅幅图片,一桩桩英雄事迹。革命先烈们顽强拼搏战斗的岁月在眼前一一浮现。面前这架竹筏,据说是在赤水河岸边征来的,制作筏子的竹子,就是赤水河两岸的楠竹,船头还摆放着一圈野麻制作的粗壮缆绳。我端详着,仿佛看到:英勇的红军战士站在竹筏上,一边向对岸的敌人开火,一边奋力划水。赤水河的水浪不断溅起,竹筏在风浪中勇往直前,枪炮声、厮杀声、冲锋号声,仿佛在我的耳边响起……</b></p><p class="ql-block"><b></b></p> <p class="ql-block"><b>  馆内陈列有许多当年的文物:枪炮子弹、军用品、油印的党章宣言、桌上的马灯、墙上的斗笠和小米袋,每一件文物和图片都在向人们讲述当年的故事,令人感动、发人深省、催人奋进,让我心潮涌起敬仰和信念。</b></p><p class="ql-block"><b> 如今,现代三维等身幻影成像、多媒体半景画、电子触摸书籍等技术手段的运用,有效丰富了展示手段,大大增强了展览的吸引力、震撼力和感染力。让我们穿越88年的历史烟云,将我们带回到决定中国革命前途的危急关头……</b></p><p class="ql-block"><b></b></p> <p class="ql-block"><b>  参观展馆,不得不说说画家沈尧伊,他以创作红军长征题材绘画作品著称,油画《遵义会议》就是他表现红军长征题材的绘画代表作。油画《遵义会议》以独特的构图形式,描绘了遵义会议开始前,20位参会者不同神态、内心世界各异的情景。画面中,每个人物形象的边缘线都非常深,如刀刻的痕迹,具有雕塑感。</b></p><p class="ql-block"><b> 油画《遵义会议》,画作全面、真实、深刻地再现了遵义会议这一重大历史事件,是革命历史题材美术创作的经典。(注:我拍摄的这幅画是另外一幅)</b></p><p class="ql-block"><b></b></p> <p class="ql-block"><b>  长征是一部伟大的史诗,遵义会议是这部史诗中最扣人心弦的乐章。1935年1月19日一别,弹指28年。28年后,毛泽东在一次会见外宾时这样评价:</b><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我们认识中国,花了几十年时间,中国人不懂中国情况,这怎么行?真正懂得独立自主是从遵义会议开始的。”</b></p><p class="ql-block"><b> 穿越历史的沧桑巨变,回望88年前的那段苦难和辉煌。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每一步都生死攸关,每一场会议都是重大抉择,每一个决策都关乎历史方向。遵义会议,决定了一支军队的命运,一个党的命运,以及整个国家和民族的命运。</b></p><p class="ql-block"><b></b></p> <p class="ql-block"><b>  遵义会议纪念馆,这座贵州省唯一的国家一级博物馆,不管是从讲述历史本身、展览陈列格局、还是从打造红色文旅经典地标等建设上,体系不断延伸,景区功能不断完善,称其是</b><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中国长征文化第一馆”</b><b>实至名归。</b></p><p class="ql-block"><b> 参观遵义会议会址后,我感触颇多,更加觉得新中国的成立来之不易,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才换来的,我们更应倍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过好晚年。历史就像是一盏明灯,它照进现实,也将照亮未来!</b></p><p class="ql-block"><b></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