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br>一. “红军院”的起源<br>二. “红军院”的变迁<br>三. 幸福的晚年<br>四. 不朽的勋章<br> <div>一.“红军院”的起源<br></div><div>1964年,中央军委决定,对一些在战争年代健康受损,不能坚持正常工作的军队老干部试行“离职休养”制度。军队各级领导岗位上都有一批老干部退了下来,其中大部分是老红军。为妥善安置这些离职休养干部,各军种及大军区都改建、新建了一批“离职休养干部管理所”(简称干休所),承担对离休干部的服务管理工作。</div><div><br>由于江西籍的军队离休老红军较多,福州军区决定在江西中部的吉安市新建一个干休所。1965年5月,“福州军区吉安离职休养干部管理所”一期工程完工。一期工程建造了10栋离休干部住房,其中4栋平房,6栋楼房。每栋一户,周围有空地,可供种树,种花,种菜,养鸡等使用。在8号楼西边建了一个活动室,供离休干部开会和学习用。在靠大门口的6号楼后面建了两排平房,前面一排是干休所办公用房,后面一排是干休所工作人员住房。</div><div><br>干休所是团级建制。配备所长、政委、干事、管理员、医生、护士、司机等工作人员。首任所长邢恕,原是福州军区某炮团副团长,行政14级。首任政委王德胜,原是南昌市青云谱区武装部政委,15级。两位干休所领导都在干休所工作到离休。<br></div> 1965—1968年,吉安干休所院内先后入住了来自全国各地的9家10位离休老红军。他们是(按房号排序):廖经贵、肖先胜、曾刚超、彭 渤、曾广昌、贺炎璠、曾红林(女)、彭善坊、张太生、周建中。<div><br>与此同时,吉安军分区也在军区干休所对面的蟠龙山建了几栋住房,用于安置吉安军分区离休的老红军和离休的军分区领导。这些离休人员也归干休所管理。最早入住的是原吉安军分区后勤部长,老红军胡德胜。</div><div><br>50年代末期离休,原由军分区代管的彭太元、胡桂香(女)夫妇,也是老红军,虽不住在干休所院内,也划归干休所管理。</div><div><br>老红军的家属们,绝大多数也是经受过战火考验的老革命。很多人在1955年军委“精兵简政”的部署下,和十万女兵一起脱下军装,复员或转业,没有授衔,没有授勋,相夫教子,平凡的度过一生。<br></div> 福州军区吉安干休所后改为吉安军分区干休所,因为这里住的绝大多数都是老红军及其家属,所以又被人们称之为“红军院”。其实“红军院”只是一种尊称,正名还是“干休所”。<div><br></div> 干休所大门,“红军院”门楼和院墙都是后建的,原先是铁丝网围墙,也没有挂招牌和门牌号。<div><br></div> 干休所主干道,两边是一期修建的10栋房屋。路边的院墙是后来修的,原先是冬青树的分界线。这里是当年老红军们每天散步、会面,聊天的主要活动场地。<div><br></div> 干休所活动室,这里是老红军们开会和集中学习的地方。<div><br></div> 第一批休干简介:(按房号排序)<div><br></div> 廖经贵(1914—1989.2.):曾用名廖金贵。江西省兴国县高兴镇老圩村上鹅坑人。1929年入团,1932年1月参加红军。同年6月转党。红军看护学校结业后被分配到第8后方医院任看护班长。参加了中央苏区第四、五次反围剿斗争。1934年10月随中央红军参加长征,任红一军团二师4团青年干事。随红4团参加了湘江战役,四渡赤水,抢夺泸定桥,突破腊子口等著名战斗。<br>长征到达陕北后,1936年11月被选送延安鲁迅青年学校学习,后转入鲁迅师范学校任学员队长。1937年11月调延安军委通信学校第10期学习无线电报务 。<br>1938年10月由军委三局派往河南西华任新四军游击支队报务员,参加了杜岗会师。1939年12月被派往新四军六支队4总队任报务主任。1940年9月起,先后任八路军五纵队3支队,新四军三师9旅电台分队长。1941年9月,三师9旅与四师10旅对调。廖金贵随9旅回到四师。1942年3月任师部新闻台台长。1943年5月任师部1台台长。1944年5月西进前调四师骑兵团任电台队长。1945年5月调四师路东分区任电台区队长。<br> <div>1945年5月与四师电台中队战友合影</div>(图中为四师三科科长兼电台中队中队长朱连,江西安福籍老红军。1947年4月任华东军区通信局副局长兼电话总局局长,1948年3月在山东战场牺牲。)<div>抗战胜利后任华中军区七分区通信股长兼电台区队长。1946年11月华中七分区与华中九纵汇合北撤,任华中九纵三科副科长。1947年2月,华中九纵与山野二纵合编为华野二纵,1947年5月任华野二纵三科副科长。参加了宿北、鲁南、孟良崮、莱芜。南(麻)临(驹)、胶东保卫战等战役。1948年10月调任华野七纵三科副科长。1949年2月任三野25军三科科长。参加了淮海战役和渡江战役。<div><div>1950年4月调任华东海军通信处处长。1952年9月至1956年7月先后在上海海军文化速成中学和北京海军文化速成中学学习。1956年7月任青岛第五海军学校三分校副校长;1957年9月任青岛海军通信学校副校长;1959年7月任青岛海军潜水艇学校校务部部长。1964年因病离职休养。1965年5月搬迁到江西吉安福州军区干休所休养。1983年3月搬迁至杭州海军干休所休养。<br>1955年被授予中校军衔,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三级解放勋章。1960年晋升上校。1965年取消军衔后被评为行政11级。1988年荣获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副军职。<br>1989年2月25日在杭州病逝。享年76岁。<br></div></div><div><br></div></div> 肖先胜( 1910.12.—1983.9.):江西省泰和县沿溪镇老白竹村人。1930年8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10月入党。历任红一军团十二师、二师战士,文书。参加了中央苏区第一至五次反围剿斗争。1934年10月随红一军团二师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br>抗战时期,任八路军一一五师343旅685团连指导员,参加了直罗镇、平型关等战斗。1938年12月,随685团挺进山东。先后任八路军苏鲁豫支队四大队、八路军第五纵队第一支队2团、新四军三师七旅20团营教导员。后调任新四军三师七旅旅部侦察科副科长、苏北盐城独立团参谋长等职。<div>解放战争时期,先后任苏北军区五分区3团副团长、特务团团长、淮涟团团长等职。1949年任华东警备九旅25团团长。<br>1951年任上海防空司令部作战处副处长,后任浙江军区司令部防空处副处长。1957年任河北保定军分区副司令员。<br>1965年离休回到江西吉安福州军区干休所。<br>1955年被授予上校军衔,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三级解放勋章。行政11级,正师职。<br>1983年病逝。享年74岁。<br><br></div> <p class="ql-block">曾刚超(1915.2—1979.11.):江西永新县怀忠乡人。1931年5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编入红三军团一师。 1933年 4月编入红四师电话队。参加了二、三、四、五次反围剿。1934年10月随部队参加长征。长征途中编入红四师十团任电话班长。1934年 12月在遵义加入中国共产党。十团作为中央红军的开路先锋,强渡湘江、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是著名的“红军团”。</p><p class="ql-block">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被编入八路军115师343旅686团,任炮兵连指导员。先后参加了平型关、广灵、灵丘、广阳、薛公岭、油房坪等战役战斗。1938年11月,686团随115师师部挺进山东敌后,先后参与开辟创建了鲁西、鲁南和滨海抗日根据地。1940年10月被编为教导2旅6团,后随旅部挺进滨海地区,开辟敌后抗日战场。1944年春,任营教导员的曾刚超在对日作战中身负重伤。</p><p class="ql-block">解放战争时期任华东軍区军械六总库主任,担负着为参战的华东野战军提供武器弹药的重任。参加了淮海战役和渡江战役。</p><p class="ql-block"> 1950年任华东军区后勤第三运输处政治委员。1952年任华东军区青岛34疗养院政委。1958年因伤后肺部留存的弹片影响,不能适应青岛的海洋性气候,组织照顾安排到济南,德州休养。1966年回到江西吉安福州军区干休所休养。<br></p> 曾刚超在自家院里种菜<div><br>1955年被授中校军衔,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三级解放勋章。1960年晋升上校。行政11级。正师职。<br>1979年 11 月 15 日病逝,享年65岁。<br></div><div><br></div> 彭渤(1914-2007):江西省泰和县禾市上官田村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在吉安永阳独立营第二连当班长,后调永新湘赣军区警通大队当侦察员。1931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红军组织十万之众先后十次攻打吉安,彭勃参加了八次打吉安战斗。<br>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北上抗日开始了长征,独立营全部撤退上山打游击,永新还有五个团留下来打游击,主要在井冈山、武功山、九连山一带活动,覃余保任大队长。<br>1937年国共合作,陈毅从赣州来,他上山找到覃余保大队长,要他带领部队下山抗日。接到命令后,在莲花县带领100多人下了山,部队下山后经过集中训练,开赴抗日前线。编入新四军后,先后任排长、连指导员。<br>解放战争时期先后任旅协理员、独立营教导员、团政治处主任、副政委、政委等职。<br>抗美援朝战争时期任志愿军后勤五分部十八大站政委。回国后先后任鹤岗军分区政委,总后白城子办事处548部队政委等职。<br>1966年到江西吉安福州军区干休所离职休养。<br>1955年被授上校军衔,获三级八一勋章,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三级解放勋章。1988年获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行政11级,副军职。<br>2007年8月4日在南昌病逝,享年93岁。 <div> <br></div> 曾广昌(1915.2-2020.11):江西省兴国县人。1932年参加红军,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任瑞金红军卫校学员、红一军团二师四团卫生队长、红二十八军三团卫生队长、八路军一二〇师三五九旅七一八团医生、延安留守兵团野战医院医生、乌丹军分区卫生处处长、第十一纵一四四师卫生部部长等职。<br>1951年3月,任军委公安后勤卫生部医政科科长;1957年任军委公安青岛 121疗养院院长; 1962年4月任济南军区第六野战医院副院长等。1968年12月到江西吉安福州军区干休所离职休养。<br>1955年授中校军衔,1959年晋升上校。获三级八一勋章、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三级解放勋章。<br>1988年获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副军职。<br>2005年获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的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纪念章。<br>2015年获“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br>2016年获中共中央、中央军委颁发的“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纪念章” 。 <br> 曾广昌在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纪念章颁发仪式上。 曾广昌在给部队官兵讲述红军故事。<div><br>当一名红军战士,是曾广昌作出的最重要的人生抉择。谈起这次重要的人生抉择,老人笑了起来,说道:“红军要在兴国招收一个补充团,把我们村里的年轻人召集到一起,问愿不愿意参加红军,我和哥哥都报名了,走的时候,怕家里人不同意,我们就骗他们说是出去打长工,这一走,我直到解放后才回家。”<br>“为什么要参加红军?”我们问。<br>“红军打土豪,分田地,是我们穷苦人的救星啊!”老人朗声答道。<br>对长征路上著名的几场战役,由于亲身经历,老人记忆深刻。<br>“泸定桥是我们团打下的,为第一时间赶到泸定桥,我们用一天的时间,跑完240里的路,那都是山路啊,路上都是石头,晚上也要走,人又累,脚又痛,肚子又饿,苦啊。我们还要向老百姓买门板用来铺铁索,当地老百姓不了解红军,问了好多家,最后才有一家愿意卖给我们。”<br>战斗那么急迫,不可以直接拆走吗?”我们问。<br>“部队有纪律啊,哪怕自己流汗流血,也绝不能伤害老百姓的利益!”老人的语气很是坚定。<br>“还有,腊子口也是我们团打下的,腊子口那个地方,河不深,中间有个独木桥,敌人在山上用枪堵着,过不去,后来我们绕过去,爬上山打敌人,他们不得不投降,我们就占领了腊子口。”<br>时间的侵蚀,让老人淡忘了很多往事,但长征,早已刻在了老人的内心深处。<br>对长征,曾广昌最难忘、最感伤的还是爬雪山、过草地的那段日子。<br>“翻越雪山(夹金山)时,山上风雪很大,有的战友一坐下就再也起不来,山上到处是雪窝,有的战友不小心掉到雪窝里,我们是干着急没有办法,只能看着他死,哎!”<br>一说起爬雪山的经历,老人的神情立时沉重起来。<br>“过雪山时,大家都没穿多少衣服,冻得很,一位小同志对着我喊,叔叔,你有衣服借不,我说,我只有一块布,于是,拿出包袱里仅剩的一块给伤员包扎伤口的布,包在他身上,给他御寒。”<br>“过草地是不是更苦啊?”我们接着问。<br>“过草地的时候,我在沼泽中救了一名得了水肿的同乡战友,把最后一点炒青稞面分他一半,他也把遮雨的油布分我一半。我们俩搀扶着往前走,离走出草地还有三天的时候,他不幸倒下了,我眼泪止不住地流啊!”<br>“你就看那个草地,哎,连土都没有,地下都是那么深的水,连冻带饿,很多人都死在那里,这些人是长征中最可怜的,可怜,我一想着就流泪啊!哎,一个连土都没有的地方,(战友牺牲后)只能用草简单盖盖,那地方这么多水,上哪抬土去?没办法,我自己想起都要流泪啊,过草地,那是我们长征以来最苦的事。”<br>老人不停摇着头,长叹着,念叨着,似在自言自语,眼泪却禁不住流了下来。<br>这泪水,是一位红军老战士对战友的怀念,是一位医者对生命的尊重。<br>“我们卫校第六期的同学,从瑞金出发时有60多个人,但长征结束后没剩下几个了,在延安,我们仅剩的几个同学围在一起,都哭了起来。”<br>2020年病逝。享年106岁。他是“红军院“里最长寿也是最后一位去世的老红军。<br><br></div> 贺炎藩(1910年-1996.4.17):原名贺炳元,江西省莲花县人。1928年6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过五次反围剿斗争和长征。先后任红二方面军红6军团班长、排长。<br> 1939年9月9日,八路军120师359旅71团4连与察绥游击大队400余人在灵丘县里野合编为雁北支队,下辖第1大队,大队长邹海青,教导员朱家胜;第2大队,大队长贺炎藩,教导员阳焕生。后任营长、团参谋长。<br> 1947年2月12日,吉北军分区在舒兰县邵家沟改编,名为东北民主联军独立第3师,下辖部队第7、8、9团和骑兵团。贺炎藩任7团(由基干团改编)团长,黎原任政委。后任第50军第150师副师长,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br> 1958-1961年任河北省公安总队总队长、1962-1965年任上海公安总队政委。1965年底到江西吉安福州军区干休所离职休养。<br> 1955年9月被授予大校军衔,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行政9级,正军职。<br>1996年4月17日在吉安病逝,享年87岁。<br><br> 曾红林(1920--1990):原名曾凤英,湖南永顺县人。1934年参加红二军团,任宣传员。后编入红二方面军,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1938年入党。<br>长征到达延安后,入延安师范任学员队长。后任八路军359旅家属学校校长、指导员。解放战争时期任师医院协理员等职。解放后任上海市公安总队医院协理员等职。<br>1965年和爱人贺焰璠一起到江西吉安福州军区干休所离职休养。<br>1955年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三级解放勋章。1988年获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br>1990年病逝,享年71岁。<div><br> 曾红林的女儿深情地回忆了妈妈生前曾对她说过长征中艰苦卓绝的战斗生活。曾红林说,要活着坚持走完长征,面临最大的威胁是缺少口粮。为了能活着走完长征,舍弃了所有的衣物,甚至棉被。她尽其所能背着一袋炒面粉过草地,爬雪山。为了节省口粮,她每天只吃一口面粉,其余则采集野草充饥。每到一处,红军打土豪分田地时,面对花花绿绿的绫罗绸缎从不动心,只是尽量多背一些口粮。到了云南境内,她甚至用棉被去换了一条火腿。一路上,她常帮老乡干活以换得口粮,这样才能支撑着走完充满饥饿艰辛的二万五千里长征。<br> 红二方面军总共才有二十几位女红军。曾红林当时只有十五岁,在艰难的跋涉中体力有限,当时红军的首长非常关心这些少年的女红军战士,让她们拉着坐骑的马尾巴一步一步向前走,走过草地,翻过雪山。曾红林说,那草地上的泥坑会将踏上的人整个往下吸,淹没在茫茫的淤泥之中,搜救的同志也会随着陷于淤泥深处。过雪山时。如感到疲劳一坐下,就再也站不起来,活活冻死在雪山上。 曾红林凭着她坚强的意志和微薄的口粮,才走完了长征到达陕北。<br><div><br></div></div> 彭善坊(1904.2—1982.1.11):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值夏镇塘陂村委会彭家村人,汉族。1929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8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br> 入伍后,历任战士、班长、股长、团供给处处长,鲁南三分区供给处处长,鲁中南军区后勤部部长,南京工程兵学校校务部部长,工程兵特种工程指挥部兰州办事处主任,工程兵学院院务部部长(军级)等职。 土地革命时期,参加了中央苏区一至五次反"围剿"战争和二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争时期,参加了平型关战斗。解放战争时期,参加了淮海战役,累建功勋。新中国成立后,致力于军队院校工作,为工程兵部队培养了大批优秀指挥和技术人才。参加过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工程。<br>1955年被授予上校军衔,荣获三级八一勋章、 二级独立自由勋章、 二级解放勋章。1960年晋升大校军衔。 <br>1965年5月离职休养。同年搬迁到吉安福州军区干休所休养,行政9级。正军职。<br>1982年1月11日在北京病逝。享年78岁。<br><div><br></div> 张太生(1913年5月~1981年5月20日):江西省吉安县官田乡西山村人。1929年在家乡参加了少先队,1932年2月,由少先队组织介绍参加红军。1933年5月入团,同年8月入党。参加了中央苏区第三、四、五次反“围剿”战斗。先后担任红三军团四师十二团团部侦察员、班长、排长。<br>他作战勇敢,奋勇当先,曾在一次战斗中负伤住院,在伤势没有痊愈的情况下,部队被迫实行战略转移,在转移中掉队,他克服剧痛,追赶部队,途中适逢红军黄克城部队,黄克城命人用担架抬着张太生行军,送回后方医院。伤未愈即要求出院战斗,不久升任十二团四连连长。后任红十五军团七十八师二三四团营长、团参谋长。到达陕北后,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结业后,担任中共中央警卫团副营长。<br>1938年5月,奉命到河南省确山县竹沟镇筹建抗日武装。在彭雪枫的领导下,任新四军游击支队第一中队中队长长。1939年底,部队整编,张太生任新四军第六支队第一团团长。1940年6月,张太生任八路军第四纵队第五旅副旅长兼十三团团长、政治委员。1941年2月,八路军四纵队改编为新四军第四师,张太生任十一旅副旅长兼三十一团团长。2月上旬,在彭雪枫统一指挥下,四师各部和豫皖苏边区人民在日、伪、顽敌夹击中顽强奋战,历时三个多月的残酷斗争,张太生率部进行了几十次激烈的战斗,消灭了大量敌人,狠狠打击了顽军的反共气焰,粉碎了日伪顽的围攻。<br>1942年6月,张太生调任宿东游击支队支队长。12月底,任宿东地委书记,同时任游击支队队长兼政委。1943年11月,淮北第四军分区成立,张太生任地委书记兼军分区司令员和政治委员。后改任淮北军区第三军分区政治委员。1945年6~7月,成功指挥了睢宁战役,此役,俘伪县长夏硕武以下2000余人,解放国土1200余平方公里。为此,新四军军部、四师师部和淮北军区通令嘉奖,延安《新华日报》作了专门报道。8月,淮北三分区改编为第四师十二旅,张太生任政委。<br>1946年5月,张太生任华中八地委书记兼十二旅旅长,华中第八军分区司令员和政治委员。11月8日,以冀鲁豫六分区和华中八分区为基础,成立新的豫皖苏军区,张国华任司令员,张太生任军区独立旅政委。1947年,奉命到汝南、上蔡、新蔡、息县一带开辟豫皖苏第七军分区,张太生任七地委书记,七分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br>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的1949年8月,张太生调任开封警备司令部副司令员。1950年2月,调湖南任二十一兵团五十三军政治部主任,五十三军是参加湖南和平起义的原国民党将领陈明仁率领的部队,张太生在该部队官兵中做了大量的思想改造工作。1951年,他主动要求到中南军区高级干部文化速成班学习。1954年5月,学习结束后,张太生到桂林市任中南军区第三文化速成中学校长兼政委。1956年7月,调任第一公安军干部学校政委,后任第二人民警察干部学校政委。<br>1965年6月,张太生因病离职休养,同年搬迁到福州军区吉安干休所休养。<br>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行政8级。正军职。<br>休养期间,不忘关心家乡的建设事业,官田樟坑水库修建需要移民,有人不愿搬,他就亲自去做思想工作。他经常深入农村、工矿、学校、机关、部队作报告,谈工作,讲传统,宣传党的政策,发挥余热。<br>1981年5月20日在吉安病逝。享年69岁。<br><br> 周建中(1913.2~1975.12):解放前用名周桂生。江西省吉安县万福镇鹤洲村张家坪人。1930年5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军(后编入红一方面军),1931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历任班长、排长、教员、作战科科员等职。<br>1938年2月,周桂生调入八路军一二九师晋东南独立游击支队,先后任营长、大队长、参谋部主任等职。1940年4月,独立游击支队编入一二九师新三旅,旅长韩先楚,周桂生任副旅长(代)。1941年7月,新三旅与新二旅4团合编为教导七旅并划归八路军115师二纵(兼冀鲁豫军区)编制。周桂生调任冀鲁豫军区二分区司令员。1942年12月,原教导三旅与二分区合并为新二分区,曾思玉任司令员,周桂生任副司令员。<br>1944年2月,冀鲁豫军区与冀南军区合编。原冀鲁豫军区二,三分区合编为新冀鲁豫军区八分区。周桂生调任新一分区副司令员。<br>1945年8月,中央决定建立解放军晋冀鲁豫军区,下辖太行,太岳,冀南,冀鲁豫四个军区。周桂生任重新组建的冀鲁豫军区一分区司令员。后调任七分区司令员。<br>1949年3月周桂生被临时调入二野五兵团南下支队,准备开展渡江后的政权接管工作。1949年5月17日,周建中(周桂生)随二野五兵团18军54师162团解放江西九江,任九江首任警备司令部司令。<br> 解放九江留念(前左三周建中)<div><br>1949年5月底,根据中央指示,以五兵团为主成立了赣东北区党委、行政公署和赣东北军区。赣东北军区下辖上饶、贵溪、浮梁、鄱阳四个军分区。周建忠(周桂生)任鄱阳军分区司令员。<br>1949年10月,周建中任江西军区九江军分区司令员。1957年2月调任抚州军分区司令员。1963年3月调任上饶军分区司令员。1965年因身体原因离职休养。1965年8月举家搬迁到吉安福州军区干休所。<br></div><div>周建中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荣获三级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61年9月晋升副军级。1965年取消军衔后被评为行政8级。<br>1975年12月21日在南昌病逝,享年63岁。<br></div><div><br></div> 胡德胜(1914—1987):字则胜,江西省宁都县黄陂镇大湖村鹅公人。1933年10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4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过二万五千里长征。<br>历任班长、排长、科员、股长、副处长、主任、科长、江西省吉安军分区后勤部部长等职。1964年在吉安离职休养。<br><div>1955年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三级解放勋章。正师职。<br>1987年在吉安病逝,享年74岁。<br></div><div><br></div> 彭太元(1899.12.—1988.12):江西吉安县人。1930年8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4月入党。参加过一至五次反围剿斗争。<br>历任红一方面军四军10师29团战士、班长、28团副连长。红一方面军第三后方医院一所所长、军委卫生部管理科科长、卫校总务科科长。热河军区20分区供给部、116师供给部、热河军大供给部、四野南下工作团供给部部长等职。<br>解放后任江西军区营房管理处处长、吉安军分区后勤部部长、江西军区干部招待所所长等职。<br>1955年授少校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三级解放勋章。50年代末离职休养。1988年获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br>1988年12月病逝,享年90岁。<br><div><br></div> 胡桂香(1912.3—2011.5.):女,四川通江县人。1933年3月参加红军。1946年3月入党。历任通江县委宣传队队员、红四方面军第三后方医院洗衣班班长、护士。热河军大分校南下工作团出纳。<br> 解放后历任江西吉安军分区后勤部出纳、中南军区第十四速成中学12中队中队长等职。<br> 1955年获三级八一勋章,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三级解放勋章。50年代末离职休养。1988年获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正师职。<br> 2003年1月11日,曾庆红看望吉安干休所老红军 ,前左一为胡桂香。 <div><br></div> 2011年5月病逝,享年100岁。<div><br></div><div><br></div> 二.“红军院”的变迁<div><br>1969年底,吉安干休所二期工程完工。二期新建了9栋小楼,其中3栋单体,6栋是双联体,共可住15家休干。</div><div><br>二期工程刚完工,遇到了全国的战备大疏散。很多江西籍老红军被安置到吉安。上级要求吉安干休所安置近40位老同志,但干休所院内的空房只能安置不到20位。后经地方政府出面,将地区保育院等处改建了一批住房,集中安置了新疆军区为主疏散来的一批老同志。住在外面的老同志也是“红军院”的一部分,他们的编制属于干休所,政治、生活、医疗等待遇由干休所统一服务管理。</div><div><br>1969年底至1970年初从外地安置到吉安干休所来的老红军有:<br>叶长庚、陈春林、叶冰(女)、曾光明、赖玉明、刘辉山、李仪、舒行、韩德辉、钟阳泉、张贤廷、欧阳龙、邱会嵩、余勋光、赖福、陈云开 、曾川、曾正文、龙福祥、黄文、肖光远、汤龙、何有兴、廖明、江子炎、肖飞、贺头元、欧阳桂,龙辉瑞、李良洪、罗兴茂、陈志辉、罗振兴等人。<br></div><div><br></div><div>江西籍老红军贺振新的遗孀肖平也和9位江西籍老红军一起从新疆疏散吉安。</div><div><br></div><div>还有一位老八路郭树人,籍贯河北,曾担任过吉安军分区司令员多年,也从福建来到吉安干休所安度晚年。</div><div><br>吉安军分区离休老红军有:王 煊、程建强等。他们开始是住在蟠龙山分区盖的小院里,后来先后搬入干休所大院。</div><div><br>(因时过多年,有些老红军的资料没查到,未能写入,有待查补。)<br></div><div><br></div> 第二批休干简介:<div><br></div> 叶长庚(1903—1986):浙江省开化县中村乡西畈村人。家境贫苦,8岁替人牧牛,12岁起打零工。<br>大革命时期<br>1926年6月,为本村陈姓地主当脚夫去广东韶关,在韶关参加国民革命军,编入2军5师13团机枪连,参加北伐战争。<br>土地革命时期<br>1928年2月,部队驻守景德镇时,与军内外共产党员频繁接触,还向方志敏部队送武器。<br>1929年12月,任机枪连一排代理排长,带全排战士投奔红军。<br>1930年7月,加入共产党。10月,任红八军四师二团团长。1932年6月,任江西军区独立十二师师长,后调红八军二十二师师长、游击区司令、湘赣军区代理参谋长。参加了第一至五次反“围剿”战争和二万五千里长征。受到中央军委的嘉奖,荣获苏维埃政府颁发的三级奖章和十年英勇善战纪念章。长征途中,兼管六军团后勤工作。<br>抗日战争时期<br>抗日战争时期,任晋察冀军区第四军分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晋察冀第五专署民兵部部长等职。参加了陈庄战役、百团大战等重大战役。<br>1938年,带领17名干部,在晋察冀开展9个县的地方工作,指挥部队和游击队痛歼日伪军,被军分区党委授予“模范党员”的称号。<br>1945年4月,出席中共第七次代表大会。<br>解放战争时期<br>1945年10月,任黑龙江军区司令员。从年底至翌年,指挥剿匪斗争,先后消灭土匪3万余人。<br>1948年11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十五兵团第50军第一副军长,进军西南。<br>1949年上半年,任武汉军区后勤部运输部副部长。<br>建国之后<br>1952年,调任江西军区副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br>1969年底,到吉安干休所离职休养。1972年后回南昌休养。1979.12—1983.4任江西省第五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行政7级,正兵团职。<br>1986年4月2日在南昌病逝,享年84岁。 <br><br> 陈春林(1911—2003):江西省莲花县坊楼镇田垄村人。1932年10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4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br> 陈春林历任战士、班长、排长、连长、指导员、股长、团政委、军政治部组织部长、南疆军区后勤部政委、部长、南疆军区政治部主任、副政委。1964年因病离职休养。<br>1965年到江西南昌青云谱干休所休养。1969年底到江西吉安干休所休养。<br>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获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行政10级,正军职。<br>1976年,经组织批准,放弃优越的城市生活回到了家乡,当上了农民。不顾年高体弱,白天带领村民翻山越岭找水源、修水库、改革传统的耕作方式,实行农户承包责任制,走种养结合的多种经营致富之路;晚上他走家串户了解民情,引导群众坚定脱贫致富的信心。为带领群众脱贫致富,他顶着压力率先承包责任田。在夫人叶冰的支持下,他拿出家里多年的积蓄修水利、引进良种良法,并投入仅有的10万余元开垦了一片700余亩的荒山,使昔日的荒山变成了绿树成荫、果树成片的经济林,成为群众致富的“样板林”,被当地群众称为“红军林”。1999年5月,他又在夫人叶冰的支持下将这片价值数百万元的“红军林”无偿地捐献给了当地政府。<br>陈春林同志始终如一地保持老红军的本色,先后被国家民政部评为全国“双扶”先进工作者,被总政治部、南京军区、江西省军区评为“先进离休干部”,被江西省人民政府和省军区授予“拥政爱民先进个人”。1984年8月,他光荣出席了全国拥军优属拥政爱民代表大会。1989年荣获“老有所为”精英奖。1993年参加全军“三先”表彰大会,受到党和国家高层领导亲切接见。<br>2003年因病去世,享年93岁。<br><div><br></div> 叶冰(1917~2009):四川省通江县空山巴坝村人。1933年3月参加红军,194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红四方面军粮秣队队员、通信员、宣传员、卫生员等。长征路上,作为粮秣队队员,背着数十斤重的粮秣爬雪山过草地。<br>抗日战争期间,一直在延安的国际和平医院当护士,曾经与加拿大医生白求恩和美国医生马海德一起工作过。历任护士、司药。<br>解放后随爱人陈春林在南疆军区工作,曾任助理医生、南疆军区子弟学校指导员、干部处干事等职。1964年离休。1965年到南昌青云谱干休所休养。1969年底到吉安干休所休养。<br>1955年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三级解放勋章。1988年荣获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正师职。<br>2009年因病去世,享年93岁。<br><div><br></div> 曾光明(1917~1985):江西吉安县油田乡路西村人。1930年参加了家乡的农民赤卫队。九打吉安胜利后,在扩大红军100万的号召下报名参加了红军,被编入红三军七师十九团,任团勤务员。参加了中央苏区一至五次反“围剿”战斗。期间,历任班长、排长、连长,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转入中国共产党,1935年调任第一师二团营政治教导员。参加了长征。长征中担任红一师二团左路前锋。克服了左臂负伤,并患有胃病、疟疾的困难,爬雪山、过草地,以坚韧不拔的毅力,走完了长征路。<br> 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八路军一二0师政治部抗日战线科科长。1938年参加冀中抗日根据地反“扫荡”战斗。9月,参与了一二0师深入敌后开展抗日斗争工作团的组织工作,并于10月带领一支小分队深入农村,宣传《抗日救国十大纲领》等,经过一个多月的宣传发动,建立了县级抗日游击队和自卫军,为晋西北抗日根据地的建立作出了积极的贡献。1942年12月,曾光明任三五八旅七一六团政治处主任,先后参加了山西静乐县康家会、米峪镇、兴县田家会等战斗。战斗中右臂负伤。后任晋绥军区独立第四旅十三团政委。<br> 1947年,曾光明任西北野战军二纵队独四旅十团政治部主任,后任旅副政治委员,参加了保卫延安、解放西北、进军西藏、解放新疆的西北人民解放战争。3月13日,曾光明来到王家坪受到毛泽东的亲切接见。4月,参加了青化砭、羊马河战役战斗。5月,参加了蟠龙战斗。1948年3月,率部参加宜川战斗。曾光明所率的十团,被王震司令员授予“宜川战斗第一功”称号。接着又参加了洛川白水战斗,十团受到中央军委嘉奖。1949年2月,任第一野战军(西北野战军)第二军四师副政治委员。率部先后进驻南疆的喀什、和阗、疏附、阿克苏等地区,参与领导对国民党部队的改造、新政权的建立及清霸剿匪等工作。<br> 进疆后,曾光明先后任四师政治委员、南疆军区副政治委员、南疆军区司令员、第一政治委员,履行着屯垦戍边的历史使命。任南疆第一政委时,曾参与指挥了1962年的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1965年,任南疆军区司令员期间,带病到西藏阿西地区检查工作,驱车长途跋涉4个多月,走遍了边防哨卡。<br> 1969年底被疏散到到江西吉安干休所离职休养。不顾左眼失明不便,仍坚持撰写了《九打吉安》、《三战三捷》、《毛主席教育我们顾全大局》等回忆文章,受到福州军区和江西省军区的表彰。<br>1979年享受副兵团职离休干部待遇,1980年后搬到南昌休养。<br>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行政9级,副兵团职。 <br> 1985年,曾光明应邀参加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30周年大庆。在左眼失明并患有多种疾病的情况下,仍然克服困难千里迢迢来到乌鲁木齐参加庆典活动。但由于身体虚弱,加上长途劳累而病倒了,且一病不起,于1985年11月6日医治无效在乌鲁木齐逝世。享年69岁。<br> (来源: <<吉安县县志>>)<br><div><br></div> 赖玉明(1917.9~1990.12):江西省赣州市兴国县长冈乡圆塘村人。1931年10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4年5月由共青团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军战士、宣传员、文书、卫生队长。参加了长征。<br>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二九师三八六旅七七一团二营司药,师部卫生处医生、所长,八路军豫西支队卫生部医务主任。解放战争时期,任华北一兵团十三纵队卫生部医政科科长。<br>建国后,任十八兵团六十一军一八二师后勤处副处长,川北军区达县分区后勤处处长,川北军区后勤部副部长,海军第五海校卫生处处长,海军高级学校校务部副部长、政治委员。1965年到江西南昌青云谱干休所离职休养,1969年底到江西吉安福州军区干休所休养。<br>1955年被授于中校军衔,获三级八一勋章、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三级解放勋章。1960年晋升上校。1988年获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副军职。<br>1990年12月31日于吉安病逝,享年74岁。<br><div><br></div> 刘辉山(1909—1983.5.):江西省永丰县三坊乡宗溪村人。一九二七年参加当地农民协会,同年参加本地游击队。一九三0年编入中国工农红军。一九三一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江西永丰白沙区苏维埃政府自卫大队区副大队长,红一方面军总政治部政保团副班长,红一军团直属工兵连排长、政治部政卫连副连长,司令部警卫排排长,直属警备连副连长。参加了长征。<br>1937年入抗大学习。后任延安中央教导大队军事教员,第一中队中队长,训练队队长,中央警备团参谋长,第一营营长。<br>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央警备团第四任团长,中央公安纵队第二师师长,负责保卫党中央和毛主席。<br>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央公安警卫师师长,中央警卫局局长、北京卫戍区副司令员等职。<br>1953年赴朝,任志愿军朝鲜停战谈判代表团保卫处处长,参加了板门店和平谈判的警卫和志愿军代表团的安全保卫工作。<br>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br>1964年离职休养。1969年底到江西吉安干休所休养。1978年到北京卫戍区干休所休养。行政8级,副兵团职。<br>晚年与古远兴合著革命回忆录《戍卫一生—我们的红色警卫生涯》(2015年1月,当代中国出版社出版)。记录了自己保卫毛主席的很多故事。<br><div>1983年5月23日因病在北京去世。享年75岁。<br></div> 在湘江战役中,刘辉山担任红一军团司令部警卫排排长,护卫着林彪、聂荣臻、左权等军团首长抢渡湘江。当时,红一军团指挥所离前线很近,刘辉山身上的担子也非常重,果然,一股敌人竟然摸到了离指挥所不到20米的距离,刘辉山知道后,大喊一声:“警卫排,跟我走!” 敌军仗着火力优势,攻势很猛,刘辉山指挥警卫部队誓死不退,因为他知道,一旦有失,那红一军团司令部将遭到灭顶之灾!在战斗中,刘辉山穿插于各个阵地,浑然不惧,几次都险些丧命。在战况最激烈的时候,幸亏刘亚楼率领红2师赶来增援,才将这股敌军打退了。<br>事后,左权对刘辉山说:“这次能化险为夷,要给你记上头功!”<br>1935年1月15日,遵义会议召开前,红军总参谋长刘伯承找来警备连副连长刘辉山,对他说:“辉山同志,接下来的几天,我们要在这里召开重要会议,警卫工作就交给你了,一定要万无一失,绝对不能有什么纰漏,能做到吗?”刘辉山听后,斩钉截铁地说:“请首长放心,我一定做好警卫工作,保证不会出现任何意外!”回到警备连后,刘辉山立即开始了行动,在柏公馆内外加设明暗双岗,每个组有4人负责,轮流换岗,确保任何时候都必须有人在。在会议召开的那几天,通常都是在傍晚以后进行,一直开到凌晨,刘辉山自然不敢有丝毫懈怠,尽管当时遵义的天气很冷,尤其到了晚上,寒风刺骨,但刘辉山每天晚上都要亲自巡视,力保万无一失!<br>1945年4月,党的七大在延安召开,毛主席特地把刘辉山叫去,对他说:“辉山同志,敌特活动由李克农同志负责,警卫工作由你负责,这场会很重要,你要提起精神来,就好比是当年长征在遵义时一样,能做到吗?”<br>刘辉山立正答道:“请主席放心,警卫工作不会出任何差错!”4月23日,七大会议在杨家岭大礼堂举行,从那一刻起,刘辉山就没有睡过一个囫囵觉,直到七大顺利结束后,他提着的心才终于放了下来。<br>毛主席见到他时,看他带着两个黑眼圈,笑着说:“辉山同志,叫你负责警卫工作,但也要照顾好身体啊,赶紧去休息,我放你一天假!”<br><div><br></div> 李仪(1914.7—1990.7.4):江西省吉水县人。1931年2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10月入党。参加过第二至五次反围剿斗争和长征。<div>历任红一方面军三军团6师18团战士、排长、延安军委机要科科员、冀中三支队机要科股长、寨北分区机要科科长、第一野战军第四野战医院政委等职。<br>解放后参加抗美援朝,任志愿军后勤五分部干部部部长。回国后任辽宁省鞍山军分区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第一副政委等职。1969年底到江西省吉安市福州军区干休所离职休养。<br>1955年被授上校军衔,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荣获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副军职。<br>1990年7月4日在南昌病逝。享年76岁。<br><br><br></div> 韩德辉(1914.11.—1988.11.):江西省永新县人。1933年9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任红六军团战士、班长、排长。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br>抗日战争时期,先后任八路军120师警卫营1连连长、特务团副营长、营长等职。<br>解放战争时期,先后任西北野战军三纵独立三旅特务团副团长、第一野战军三军8师22团团长等职。<br>解放后任华北空军27师79团团长、沈阳军区炮兵62师副师长等职。<br>参加过晋中战役、百团大战、大同战役、太原战役、兰州战役。<br>1969年底到江西吉安福州军区干休所离职休养。<br>1955年被授上校军衔。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三级解放勋章。1988年获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正师职。<br>1988年11月病逝,享年75岁。<br><div><br></div> 张贤廷 (1913—1982) :江西省永丰县人。1930年5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 1932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军战士、班长、排长、连长,参加过五次反围剿斗争和长征。<br>抗日战争时期先后任八路军129师营长、东进纵队独立团副团长,冀南军区新七旅二十一团副团长、政委,冀鲁豫第十一军分区二十一团政委等职。<br>解放战争时期任华北野战军炮兵第四师参谋长。<br>解放后先后任东北军区吉林军事部部长、黑龙江省军区第二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吉林省军区副司令员等职。<br>1970年初被疏散到江西吉安福州军区干休所离职休养,1978年搬回长春休养。<br>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正军职。<br>1982年病逝,享年70岁。<br><div><br></div> 舒行(1910.12—2001.1.3):原名胡元绍、胡喜庆。江西省吉安县(今吉安市吉州区)长塘镇桥南村人。1929年10月,舒行参加了儒延坊游击第一大队,不久当上了班长、排长。在油田青山与国民党某团的一次遭遇战中身负重伤。康复后归队,参加了1930年三次攻打吉安的战斗。吉安城被攻克后,舒行从游击队转到红三军团,正式加入红军队伍,不久参加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1年转入中国共产党。他在红三军团先后任特务连班长、排长、连指导员,教导营第一连指导员等职务。参加了第一至五次反“围剿”斗争。 <br>红军长征时任红一军团第四师十团总支书记。在长征中攻打会理时,被四川军阀刘湘部队的一发炮弹击中,头部打进许多弹片碎块,头顶皮被削平了,血肉模糊,不省人事,部队卫生员在没有麻药缺医少械的情况下,为他取出12块弹片。长征到达延安后,在延安医院里又取出20块弹片,但仍有4块弹片无法取出,后被定为二等甲级残废军人。<br>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发生后,舒行被选跟随周恩来去西安做张学良、杨虎城部队军官和青年学生的工作。为安全起见,舒行将原名胡喜庆改为现用名。 1937年在延安 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七大队三队队长,第二分校二大队大队长,冀中军区游击第五总队总队长,晋察冀军区十三团团长,第十四军分区司令员。<br>解放战争时期,任热河军区参谋长,冀热察军区参谋长,东北野战军第十一纵队参谋长,第四野战军第50军参谋长。<br>1950年参加抗美援朝,任志愿军50`军参谋长。获朝鲜二级国旗勋章、二级自由独立勋章。回国后,任吉林省军区副司令员。1970年1月到江西吉安福州军区干休所离职休养。<br>回到故乡定居后,他为家乡建设献计献策,为全县各地青少年作革命传统教育讲座和报告无数。被吉安师范学校、市立八中、新村小学、吉安职业大学等聘为校外辅导员和思想政治工作高级顾问。舒行捐资助学,热心家乡的公益事业。先后捐助经费达数万元之多。<br>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行政8级。副兵团职。<br>2001年1月3日病逝于吉安,享年90岁。<br> (来源:<<吉安县县志>>)<br><div><br></div> 钟阳泉(1912.12.—1987.12.):江西省瑞金县人。1934年8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6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过二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br>历任:战士、排长、晋察冀军区1团参谋、四纵10旅科长、北京军区汽车独立团团长、兰州军区后勤部直属处副处长等职。<br>1965年到江西南昌青云谱干休所离职休养。1969年底因“战备疏散”搬迁到江西吉安福州军区干休所休养。<br>1955年被授上校军衔。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三级解放勋章。正师职。<br>1987年12月病逝,享年76岁。<br><div><br></div> 欧阳龙(1915—2002):江西省永新县人。1929年11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3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过1—5次反围剿斗争和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br>历任排长、代理连长、政治指导员、巡视员、政治教导员、营长、主任、副政委、政委、科长、广州军区后勤部营房部营房处处长、广东省军区后勤部副部长等职。<br>1970年到江西吉安福州军区干休所离职休养。1980年后搬到广州干休所休养。<br> 1955年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三级解放勋章。1988年荣获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br>2002年11月23日在广州病逝,享年88岁。<div><br></div> 邱会嵩(1915.3~1998.1.14):江西省赣州市兴国县高兴镇上密村上眉人。出生于贫农家庭。1931年5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任红七军五十五团、红三军团四师十三团战士,红三军团十团三营十连排长,红军大学学员,庆阳教导师九连排长。参加了中央苏区第三、四、五次反“围剿”战争。1934年10月随中央主力红军长征。<br>抗日战争时期,任晋察冀军区二分区六团二连连长、四团一营副营长、营长,晋察冀军区五分区六团副团长、二十七团团长。<br>解放战争时期,任六十三军补充师长、六十三军一八九师副师长。<br>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六十三军副军长,总后勤部驻白城办事处主任,后入南京军事学院第一期高级系学习,毕业后任三十一军副军长。1958年2月入宣化炮兵学院高级系学习,毕业后任军械靶场场长,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十一基地副司令员。<br>1970年初到江西吉安福州军区干休所离职休养,1980年后到洛阳总后干休所休养。<br>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被授予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行政9级,正军职。<br>1998年1月14日在河南洛阳逝世,享年84岁。<br><div><br></div> 余勋光(1916.3.5—2004.6.25):江西省吉安县万福镇山背村人。1930年6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br>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任红十二军三十五师一0五团二连战士、副班长、班长;三十六师一0七团宣传员、宣传队长,红一军团二师六团指导员、连长、政治处俱乐部主任,红一方面军北路军五团政委,军委野战纵队第二梯队政治处主任。参加了中央苏区第一至第五次反“围剿”和二万五千里长征。1935年11月在陕北红军大学学习,后任陕北红二十九军教导员、政治部组织科长。<br>抗日战争时期,任陕北骑兵支队政委、八路军总部骑兵团政治处主任。1939年12月至1944年3月,在延安军政学院四队、延安军事学院高干队、中央党校一部军事队学习。<br>解放战争时期,历任中原军区三旅七团(荣誉团)团长,东北民主联军松江军区三分区副参谋长、参谋长,松江军区独立第三团团长,东北野战军独立第七师二十一团团长,东北野战军一兵团独立第七师副师长,第四野战军三十九军一五二师副师长。<br>全国解放后,历任广西军区南宁军分区第一副司令员,广西军区宾阳军分区司令员兼三十九军一五二师师长,江西省南昌军分区司令员,公安军上海市总队总队长。1955年至1957年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军事学院高级系第三期毕业。三等甲级残废军人(战伤)。1970年3月因病到江西吉安福州军区干休所离职休养。<br>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荣获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行政8级,正军职。<br>著有《听毛主席作报告》、《难忘的毛儿盖红军干部大会》、《告别众乡亲,踏上新征途—回忆红六团准备长征的情况》、《回忆我从遵义、桐梓到土城经历的几次战斗》等革命回忆录。<br>2004年病逝,享年89岁。<br><br> 赖富(1916.11-1991.11.2):福建省永定县虎岗乡乘下村人。1933年8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6年6月入党。先后任红三军团四师十团班长、排长、团侦察参谋。参加了长征。<br>1936年4月,入陕北红军大学学习,次年任红军大学教导师二团四连排长。<br>1937年9月,参与开辟平西敌后抗日根据地,先后担任平西游击支队参谋长、游击总队副总队长,冀中游击五支队支队长,北岳军分区六团二营营长、一分区司令部作战股长等职。1942年转往平北,历任军分区司令部作战股长、支队长、团参谋长、四十团团长、骑兵支队长等职<br> 1945年8月率部与苏蒙联军会师于张北,任察北军分区副司令员。1946年9月,任北岳军区六分区副司令员,后升任北岳军区第一军分区司令员。为围攻大同之敌,配合解放北京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大同和平解放后,兼任大同市警备司令、中共大同市委委员。他积极组织干部随军南下,并亲率400余人的干部加入南下大军,参加了渡江战役。在担任安微宣城军分区司令员期间,重点建立地方武装,肃清了隐藏在该地区的匪特。1950年任三十二军副参谋长期间,参加了闽东剿匪。<br>1951年2月起,担任我军第一支水陆两栖特种坦克师师长兼党委书记。1952年6月,赖富率战车26师师部上任华北军区装甲兵参谋长。1955年2月,华北军区改为北京军区,赖富继续担任北京军区装甲兵参谋长。五十年代,赖富多次担任国庆阅兵坦克部队总指挥。1956年至1957年他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装甲兵系高级速成班第一期学员。建国后长期战斗在装甲兵建设的岗位上,为我军的现代化建设做出了杰出的贡献。<br>1970年初被疏散到江西省吉安市福州军区干休所离职休养。1978年搬回北京。<br> 1955年9月,赖富被授予大校军衔,并荣获三级八一勋章, 二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荣获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副兵团待遇。<br>1991年11月2日病逝,享年75岁。遵照其身前遗嘱,骨灰被撒放在曾战斗过的平北大地。<br><br> 曾川(1914.12.15一1994.7.10):江西省吉水县石壁下村人。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次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一军团第十二军供给部会计员、会计训练队队长,第一师供给部军实科员,二团徘长,瓦窑堡红军学校政治指导员,中央教导师政治教员,甘肃省陇东鎮源县南三镇中心区委书记,平(凉),径(川)工委会主任。参加了长征。<br>抗日战争时期,任庆阳县抗战后援会主任,县委宣传部长。中央医院教导员,中央秘书处行政科长,湖南人民抗日救国军政治部总务处处长,鄂南军区咸(宁)通(山)。阳(新)县委副书记兼武装大队政治委员,新四军第五师十三旅三十九团政治委员,豫陕鄂军区三支队政治委员。<br>解放战争时期,任冀鲁豫军区独立第一旅第三团政治委员,旅政治部主任,中国人民解放军五兵团第十七军五十一师政治部主任。1949年5月17日随部队解放九江后任首任九江军管会主任。1949年5月底任赣东北军区鄱阳军分区政治部主任。<br> 1949年9月12日曾川与周建中(分区司令员)合影。后左二曾川,后左三周建中。<div><br>1949年10月任江西军区抚州军分区副政治委员,政治委员,1954年任江西军区干部部部长。1956年任福州军区干部部副部长,后调任福建省军区政治部副主任,主任。<br>1970年,因受“文革”影响,被疏散到江西吉安干休所离职休养。<br></div><div>1978年落实政策,恢复工作,任福建省军区顾问。<br>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被授予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行政9级,正军职。<br>1994年7月10日在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病逝,享年80岁。<br></div><div><br></div> 陈云开(1912—1990):江西省泰和县万合南坑村人,1930年参加红军并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战争年代,先后在湘赣红军中当班长、参谋,后在红6军团司令部担任译电员,第18师53团连政治指导员,游击第1支队政治委员,军团政治保卫局执行科科长,参加了湘赣革命根据地反“围剿”、红6军团西征、创建和巩固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斗争及长征。<br>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八路军第120师晋南工作团副主任、第359旅炮兵营政治教导员,晋西北独立第1团政治委员,雁北支队政治委员,雁北军分区政治部主任,冀鲁豫军区政治部组织部副部长,冀鲁豫军区第五军分区副政治委员。<br>解放战争开始后,1945年10月,任晋冀鲁豫军区第1纵队3旅政委;1947年3月16日,晋冀鲁豫军区第1、7纵队编为第1纵队,陈云开任1旅政委;1948年8月,任中原野战军第1纵队1旅政委;1949年2月5日,任第二野战军第5兵团政治部组织部副部长,参加了淮海、渡江、西南等战役。<br>1950年4月1日,任第16军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兼遵义军分区政委;1950年5月,任第16军政委兼遵义军分区政委。<br>后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6军政治委员。1952年12月率16军入朝,参加了1953年春季海岸反登陆作战和夏季反击战役等。<br>1956年1月到1959年3月,担任后勤学院政治部主任。后任总后西安办事处副主任等职。1970年到江西吉安福州军区干休所离职休养。<br>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被授予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br>1990年10月12日在南昌逝世,享年79岁。<br><div><br></div> 廖明(1911.4-1988.5.15):江西省安福县洲湖镇深溪村人,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0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br>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湘赣省政治保卫队侦察员、中队长,红六军团第十八师政治部组织科科长,湘鄂川黔军区龙桑独立团政治委员,红六军团第十六师政治部组织科科长,第十八师政治部组织科科长,参加了长征。<br>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二0师三五九旅政治部组织干事,师政治部组织干事,一二0师独立第一支队政治部主任,三五九旅七一七团政治处副主任、主任、副政治委员,三五九旅政治部副主任兼组织科科长,八路军南下支队第四大队政治委员。<br>解放战争时期,任三五九旅政治部主任、副政治委员,第一野战军二军五师副政治委员。<br>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新疆军区政治部直工部部长,军区直属政治部主任,伊犁军区副政治委员、司令员、第二政治委员。<br>1970年初被疏散到江西省吉安市福州军区干休所“离职休养”。1978年后恢复工作,任浙江省军区顾问组长(副兵团级)。<br>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 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br>1988年5月15日在北京逝世,享年77岁。 <br><br> 江子炎(1914—2002.10.22.):江西省莲花县下坊洞下村人。1930年12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3月入党。参加过五次反围剿斗争。随红二方面军六军团参加了长征。历任班长、连长等职。<br>抗战时期任八路军120师359旅教导营营长、359旅717团参谋长等职。<br>解放战争时期,先后任晋西南军区参谋长、晋绥军区独立第三旅参谋长、一野二兵团六军18师参谋长等职。<br>1949年随部队进军和驻守新疆。后任伊犁军区副司令员。<br>1970年初被疏散到江西吉安福州军区干休所“离职休养”。1978年后返回新疆,任北疆军区顾问。1983年9月正式离职休养。正军职。<br>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被授予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br>2002年10月22日在烟台病逝,享年88岁。<br><br> 肖飞(1915.11-1988.11):江西省泰和县人。1930年8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战争年代,参加了五次反“围剿”斗争和二万五千里长征。先后被编入红六军团、八路军120师359旅、一野一兵团二军五师等部队。历任排长、连长、营长、独立团团长等职。 <br>1938年抗击日寇左前臂负伤,一位医生说要锯掉,白求恩大夫看过后说“可以保住,必须马上手术,但现在没有麻药了”。在本人的要求下,白求恩无麻药做手术保住了左臂。<br>1949年随部队进军和驻守新疆。先后任阿勒泰军分区司令员,伊犁军区副司令员等职。<br>1970年初被疏散到江西吉安福州军区干休所“离职休养”。1978年后返回新疆,任北疆军区顾问,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1983年9月正式离职休养。正军职。<br>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荣获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共负伤10次,三块弹片留在身体内终生。<br>1988年11月在乌鲁木齐病逝,享年74岁。<br><br> 贺头元(1918—1993.5.15):江西省永新县才风乡清塘村人。1931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2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4年1月由团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任永新县独立一团战士,红六军团十七师四十九团班长、排长,五十一团特派干事,十六师特派员,军团政治保卫部侦查科长。参加了长征。<br>抗日战争时期,历任一二零师三五九旅七一七团干事,七一八团和七一九团特派员,冀中西津南自卫军锄奸科科长、军法处长,七一七团保卫股长,三五九旅南下支队湖南平北独立大队政委,七一九团政治处主任。<br>解放战争时期,历任三五九旅七一七团副政委、政委,第一野战军一兵团二军保卫部部长。<br>建国后,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保卫部部长兼喀什军事管制委员会军代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安厅副厅长,公安总队党委书记、总书记兼政委,新疆军区独立师政委。<br>1970年初被疏散到江西吉安福州军区干休所“离职休养”。1978年后返回新疆,先后任东疆军区副军职、正军职顾问。 <br>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荣获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br>1993年5月15日在乌鲁木齐病逝,享年75岁。 <br><br> 欧阳桂(1916.7—2007.11.30):江西省永新县人。1932年9月参加红军,1935年5月入党。参加过长征。<br>历任卫生队队长、医疗科科长、南疆军区后勤部卫生处处长、伊犁军区后勤部副部长等职。<br>1970年初被疏散到江西吉安福州军区干休所,1989年后搬迁到新疆军区第四干休所。<br>1955年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三级解放勋章。1988年荣获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正师职。<br>2007年1月30日在乌鲁木齐病逝,享年92岁。<br><br> 龙辉瑞(1914.3—1991.4):江西省永新县里田镇上林山村人。少年时加入中国少年先锋队,1927年8月加入中国共青团,1930年5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br>历任:队长、班长、排长、指导员、营政委、359旅政治部科长、旅供给部政委、第一野战军一军直属炮工团政委、南京总高级步校班主任、哈密军分区政委等职。<br>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参加了花岭、龙源口战斗、井冈山保卫战、第1至5次反“围剿”和二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争时期参加了孙家庄战斗。解放战争时期参加了延安保卫战、扶眉等战役战斗。<br>1955年被授予上校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60年晋升为大校军衔。1988年荣获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br>1970年初被疏散到江西吉安福州军区干休所离职休养。1985年搬到西安新疆军区第一干休所休养。正军职。<br>1991年4月在西安病逝,享年77岁。<br><br> 李良洪(1917-1983):江西省万安县人。1930年1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参加过中央苏区五次反围剿战争和二万五千里长征。长征时任红一方面军一师2团青年干事。<br>经历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的艰难困苦和战火洗礼。抗美援朝回国后在军委工程兵部队工作。<br>离休前任北京工程兵试验场主任,正师职。参加过许多重大军事装备的实验任务。<br> 1970年初被疏散到江西吉安福州军区干休所离职休养。1976年搬迁到无锡工程兵干休所休养。<br>1955年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三级解放勋章。<br>1983年病逝,享年67岁。<br><div><br></div> 陈志辉(1909—1996):江西省永新县里田镇人。1928年参加赤卫队,1929年转入中国工农红军,任红三军9师干部,1931年入党。随红一方面军参加了中央苏区五次反围剿战争和二万五千里长征。<br>抗日战争时期任115师独立团、晋察冀军区三分区二团三营营长。<br>参加过雁宿崖、黄土岭、涞灵等著名战斗。<br>解放后先后任武装部部长、沈后四平仓库主任等职。1965年离职休养。<br>1965年到长春沈阳军区第一干休所离职休养。1970年初被疏散到江西吉安福州军区干休所休养。1977年搬回长春第一干休所休养。<br>1955年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三级解放勋章。1988年荣获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br>1996年病逝,享年87岁。<br><br> 何有兴(1914.9~1998.12.29):原名何学贵,江西省赣州市兴国县良村镇西岭村王家山人。1932年6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6年11月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br>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先后任福建省建宁县特务营战士,九军团供给部通讯员,九军团教导大队和政治处警卫员,中央教导师学员。参加了中央苏区第四、五次反“围剿”战争。1934年10月随中央主力红军长征。在敌人围追堵截的艰苦条件下,多次圆满完成通信联络任务。<br>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历任三五九旅七一八团三营九连副排长,延安中央教导队副班长、班长、副区队长、区队长、副大队长,曾随毛泽东、周恩来转战陕北。并先后参加了攻打太原、保卫石家庄等战役。<br>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央公安纵队二师警卫营营长、中南海警卫团团长,公安警卫师一团团长,公安警卫师副参谋长。多次担负党和国家重大活动警卫工作的组织领导工作,保证了中央领导的绝对安全。<br>1969年底被疏散到江西吉安福州军区干休所离职休养,1973年前后返回北京休养。<br>1955年被授上校军衔,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三级解放勋章。1988年,荣获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副军职。<br>1998年12月29日在北京病逝,享年84岁。 <br><div><br></div> 汤龙(1913—1989.3.2.):江西省永新县人。1932年1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4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过中央苏区反围剿斗争和二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解放后任济南军区后勤部四三一仓库主任。<br>1955年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三级解放勋章。1988年荣获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br>1970年到江西吉安福州军区干休所离职休养。1984年搬到济南干休所。<br>1989年3月2日在济南病逝,享年76岁。<div><br></div> 曾正文(1916.11-2008.11):江西省泰和县人。1931年5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4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红三军团战士、瑞金红军卫生学校班长。参加过三、四、五次反围剿战争。随中央红军参加长征。遵义会议后从卫生学校分配到营卫生队任队长。一、四方面军会合后被调到左路军,三次过雪山草地。二、四方面军会合后被调到二方面军二军团4师12团任军医。<br>1936年随部队到达陕北后,一直在陕甘宁边区外围战斗。1944年,调任肖克随身军医,随同到达延安。被派去中央医院实习,一年后,回到晋察冀边区,任师卫生部科长。后又任晋察冀边区预备总院副院长兼主任、冀中第十九旅卫生所所长。解放战争时期,任师卫生部部长。<br>解放后,先后担任空军卫生部医院科长、副处长。1953年到军医大学学习,后任空军大连疗养院院长。1971年离休到江西吉安福州军区干休所休养。<br>1955年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三级解放勋章。1988年荣获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副军职。<br>2008年在南昌去世。享年92岁。<br><div><br></div> 龙福祥(1917.10—1982.10):江西省永新县人。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任红六军团18师53团司号员。随红六军团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br>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先后任八路军120师359旅7团干事、7团炮兵连指导员、13团组织股副股长、三营教导员等职。<br>解放后先后任二军5师劳改支队政委、南疆军区军事法院副院长。新疆军区后勤工程处副处长、后勤工程总队总队长等职。<br>1970年初到江西吉安福州军区干休所离职休养。<br>1955年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三级解放勋章。<br>1982年10月病逝,享年66岁。<br><div><br></div> 黄文(1914.-1976.):江西省永丰县人。1929年10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5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中央苏区1-5次反围剿斗争和红军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br>解放后历任甘肃省定西军分区休养所所长、军械一厂科长、兰州军区后勤部总务科长等职。<br>1970年到江西吉安福州军区干休所离职休养。正师职。<br>1955年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三级解放勋章。<br>1976年病逝,享年63岁。<br><div><br></div> 肖光远(1908.9—1990.5):江西省永新县人。1928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中央苏区1-5次反围剿斗争和红军长征。<br>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先后任战士、排长、副连长、股长、358旅15团营长等职。<br>解放后先后任中南军区后勤部处长、西南军区第二预备役学校副校长等职。<br>1970年初到江西吉安福州军区干休所离职休养。<br>1955年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三级解放勋章。1988年荣获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br>1990年5月病逝,享年82岁。<br><div><br></div> 程建(健)强(1918.4—2010.2.):江西省铅山县人。1933年4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6年秋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7年12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33年在铅山参加当地的县独立营。中央红军长征后,独立营编入闽北独立师,坚持在闽、浙、赣根据地进行游击战。<br>1937年“七.七"事变后,国共两党合作抗日, 根据中央指示,下山编入新四军军部。先后任新四军教导总队学员、副排长、军部特务团8连排长。1941年“皖南事变"时,和一部分人突围到了江北,编入到新四军第七师第19旅教导队. 先后任七师19旅教导队排长、19旅56团参谋、连长、沿江支队连长、57团连长等职。<br>解放战争时期历任华东野战军7纵队19师57团副营长、56团作战参谋、营长,三野25军73师司令部教育科科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历任25军75师224团副团长、团长、总高级步校学员、28军84师25l团团长、84师副师长,1964年任上饶军分区副司令员、司令员、1969年任吉安军分区司令员。1976年1月离休。<br>1955年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三级解放勋章。1988年获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副军职。<br>2010年2月10日在南昌逝世,享年92岁。<br><br> 王煊(1913.06~2013.05.19):湖北省麻城市人。1930年7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过红军长征、西路军征战、百团大战、东北战役、鞍山战役、海城战役、辽沈战役。历任通信员、班长、排长、政治指导员、团交通队队长、旅保卫科科长、团政治委员、松江省苇河县副县长、尚志县县长、松江省荣军管理处处长、江西军区保卫部副部长兼军法处长、上饶410仓库政治委员、吉安军分区政治委员等职。1969年9月离休。 1965年毛主席重上井冈山时接见吉安地区领导干部合影。<div>(前左二王煊)<div><br>1955年被授予上校军衔,1960年晋升大校。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荣获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2005年荣获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纪念章。行政9级,正军职。<br>2013年在南昌逝世。享年100岁。<br></div><div><br></div></div> 贺振新(1916-1966):江西省永新县人。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br>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6军团17师第51团副排长,湘鄂川黔军区第2军分区干部大队分队长,游击队政治委员,独立团连政治指导员,干部大队政治委员,红6军团第17师政治部组织干事,第49团政治处总支书记、营政治教导员。参加了湘赣、湘鄂川黔苏区反“围剿”和长征。<br>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20师359旅717团营政治教导员、团政治处副主任兼宣传股股长、团政治处主任,八路军南下支队第1支队政治处主任,359旅717团政治委员。参加了开辟晋西北、恒山抗日根据地斗争和南泥湾大生产、南下北返作战。 <br>解放战争时期,任晋绥军区359旅政治部主任,晋绥军区、西北野战军第2纵队359旅政治部主任,第一野战军第2军第5师政治部主任。参加了中原突围、吕梁、汾孝、运城和转战陕北、解放大西北诸战役。<br>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第一野战军22兵团9军25师政委。1951年8月到中央马列主义学院学习,1956年毕业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炮兵系副主任、政治委员兼工程系军械科学研究所政治委员,炮兵工程学院副院长,炮兵科学技术研究院政治委员等职。<br>1965年12月调任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副政治委员。<br>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br>1966年“文革”开始后被整。被污称为兵团“反党集团副帅”。1966年12月12日在被批斗时心脏病突发,抢救无效,含冤去世,年仅50岁。<br>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贺振新冤案平反昭雪。1987年9月,在北京八宝山革命烈士公墓,为贺振新召开隆重追悼会。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家副主席王震及贺振新生前好友300多人,参加了追悼会。<div><br>夫人肖平也是一位老革命,解放初曾任解放军22兵团9军25师供给部政委。1970年初和其他9位江西籍老红军一起从新疆被疏散到江西吉安福州军区干休所。正师职。<br>1990年后搬迁至石家庄新疆军区干休所。<br></div> 贺振新,肖平夫妇合影照片<div><br></div><div><br></div> 本文现收集到47位老红军资料,尚缺罗振兴、罗兴茂等老红军资料。有待查补。<br><br> 除以上介绍的老红军外,干休所还有三位值得一提。 老八路郭树人 郭树人(1913.3—1989.2):河北省望都县人。1938年参加八路军,同年入党。<br>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历任:晋察冀自卫会主任、游击大队长、2旅骑兵团参谋长、17旅副参谋长、补训师参谋长、48军后勤部参谋长、142师参谋长等职。<br>解放后任江西军区吉安军分区副司令员。1952年10月至1963年6月任江西吉安军分区司令员。<br>1963年7月至1969年任福建闽侯军分区司令员。1969年离职休养。<br>1970年至1989年在江西吉安福州军区干休所离职休养。<br>1955年授上校军衔,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60年晋升大校军衔。行政10级,副军职。<br>1989年病逝,享年77岁。<br><div><br></div><div><br></div> 首任所长邢恕 邢恕(1921.1—1990):山东省滨县人。1945年5月参军,1947年3月入党。<br>历任:渤海四分区直属二四连二排长、滨县三区区中队队长、滨县独立团二营四连副连长。后编入三野28军82师246团,先后任二营六连连长、团通信股副股长、团炮兵主任、副团长等职。<br>1965年调任江西吉安福州军区离职干部休养所所长。在吉安干休所离休。<br>1988年获独立功勋荣誉章。副师职。<br>1990年病逝,享年70岁、<br><div><br></div> 首任政委王德胜 王德胜(1918.4—1994.11):江苏省涟水县人。1940年参加游击队,1943年7月转编为新四军。同年9月入党。<br>抗战时期任战士、班长,参加过涟水战役。<br>解放战争时期历任副排长、排长、副指导员,参加过淮海战役和渡江战役。<div>解放后参加过剿匪,历任指导员、江西省武宁县兵役局副政委、瑞昌县人武部政委、南昌市青云谱区人武部政委等职。<br>1965年调任江西吉安福州军区离职休养干部管理所首任政委。后任吉安军分区干休所政委。直至1977年离职休养。<br>1988年获独立功勋荣誉章。副师职。<br>1994年病逝,享年77岁。<br><div><br></div><div><br></div></div> 干休所一期(1-10号)、二期(11-19号)工程卫星图。<div><br></div> 1970—1978年是吉安干休所的“鼎盛”时期,住在院里,院外的老红军近50人。<div><br>1978年后,有些老红军重返工作岗位,有些搬去了其它干休所,人数逐渐减少。</div><div><br>再后来,吉安军分区在蟠龙山盖房子的地皮出让了,住在蟠龙山的休干们搬进了“红军院“,有老红军,也有老八路。<br></div><div><br></div> 三.幸福的晚年<div><br>老红军们在干休所里得到了党和人民给予他们的各方面的良好待遇和照顾,使他们能在这里颐养天年,安享晚年。</div><div><br>干休所除定期组织休干集中政治学习或传达重要文件外,还把上级发来的有关文件和大参考等资料让休干传阅。干休所的医生和护士经常上门到各家为休干巡诊和治疗。</div><div><br> 吉安是革命老区。地方政府和人民对老红军十分关怀和照顾。每逢重要节假日,都会有慰问或演出。在生活上也关怀备至。在普通居民每人每月只发2斤肉票时,发给离休老红军每人每月20斤肉票,5斤板油票。肉店每周2次到干休所院内卖肉,粮店每月2次到干休所卖粮。每月供应20斤碎米,30斤谷糠等鸡饲料给各家喂鸡。<br></div> 军队和地方各级部门及领导对老红军也十分尊重和关怀。中央领导江泽民、胡锦涛、曾庆红、李源潮等到江西吉安老区视察工作时,都曾到干休所看望过老红军,表达对老红军的亲切慰问和关怀。<div><br>1989年10月15日至18日,江泽民总书记到革命老区井冈山视察,10月18日上午在吉安市亲切会见了在吉安休养的老红军们。</div><div><br>1993年4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胡锦涛在江西考察期间,专门到吉安干休所看望和慰问所里的老红军。<br></div> 2003年1月11至1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曾庆红在吉安考察和走访慰问老红军、老党 员、老干部及老区人民。<br>在吉安市“红军院“,曾庆红亲切地看望了在这里安享晚年的老红军和老革命,祝愿他们身体健康。他逐一来到老红军家 ,关切地询问老人的身体和生活情况,并动情地说,在革命战争年代,你们出生入死,用鲜血和生命为后人换来了今天的美好 生活,党和人民永远不会忘记你们。<br> 2007年12月29日至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组织部部长李源潮到江西井冈山、吉安等地,看望慰问老红军、模范党员和困难群众,给他们带去党中央的亲切关怀。<br>29日下午,李源潮一到江西,就去吉安军分区干休所看望老红军。走进老红军王煊、曾广昌的家中,李源潮紧紧握住他们的手说,“快过元旦、春节了,我代表党中央来看望您!”他关切地询问他们的身体和生活情况,当听到老红军在干休所得到精心照顾,晚年生活幸福快乐时,李源潮十分欣慰。他说,正是一代代共产党人的浴血奋战、艰苦奋斗,才有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今天。饮水不忘挖井人,节日不忘有功人,感谢你们这些为人民打江山的老红军。现在日子越来越好了,我们决不能忘了革命老区,决不能忘了老区人民,决不能忘了为革命作出贡献的老党员、老干部。<br> 2009年1月24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井冈山博物馆会议室亲切会见吉安地区四位老红军代表。其中有两位是“红军院”代表。右一为曾广昌,左一为程建强。<div><br> 胡锦涛饱含深情地说,各位老红军当年跟着党跟着毛主席,为中国革命浴血奋战,建立了卓越功勋。党和人民将永远铭记你们的功绩。</div><div><br>胡锦涛总书记亲切的话语,让大家都不再拘束,纷纷打开了话匣子。老红军程建强再次见到总书记很激动,大声向他问好:“胡总书记,您16年前来红军院看望过我们。今天大过年,您又大老远来看望我们,这说明党中央时刻惦记着我们……”<br>程老站起来,向总书记行了一个标准的军礼,总书记连忙起身,与老人的手紧紧握在了一起。<br></div><div><br></div> 2016年10月,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之际,吉安干休所老红军、老红军家属、休干、工作人员等合影。<div><br></div> 四. 不朽的勋章<div><br>日月如梭,光阴似箭,住在“红军院“的老红军们逐渐离去。</div><div><br>1975年,老红军周建中去世,享年63岁;<br>1976年,老红军黄文去世,享年63岁;<br>1979年,老红军曾刚超去世,享年65岁;<br>1981年,老红军张太生去世,享年69岁;<br>1982年,老红军龙福祥去世,享年66岁。<br>------<br>------<br>2011年,老红军胡桂香(女)去世,享年100岁;<br>2013年,老红军王煊去世,享年100岁;<br>2020年,“红军院“最后一位老红军曾广昌去世,享年106岁。</div><div><br>从此,“红军院“里看不见老红军的身影,“红军院“成为了一段历史的记忆和象征。</div><div><br>“红军院”的前辈们虽然籍贯、年龄、性别、参加革命时间不同,但他们有着共同的信仰和追求。他们都经历过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考验,都经历过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炮火的洗礼,都在解放后为保卫和建设新中国鞠躬尽瘁。</div><div><br> 他们走了,但他们留下的八一勋章、独立自由勋章、解放勋章、红星功勋荣誉章记下了他们的光荣一生。<br></div><div><br></div> 1955年2月1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毛泽东发布主席令,颁布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通过的决议和条例,决定将八一勋章、独立自由勋章、解放勋章,分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中国工农红军时期、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7月7日至1945年9月2日)和解放战争时期参加革命战争的有功人员 。<div><br>1988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2次会议批准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关于授予军队离休干部中国人民解放军功勋荣誉章的规定》。同月3日,中央军委主席邓小平发布命令,颁发施行。 <br></div><div><br></div> 据不完全统计,“红军院”的老红军中,获得的勋章数和姓名如下: <div>左起;一级、二级、三级八一勋章。</div><div><br></div>一级八一勋章1枚(叶长庚);<div><br><div>二级八一勋章13枚(彭太元、曾光明、舒行、余勋光、曾川、陈云开、江子炎、肖飞、贺头元、欧阳龙、龙辉瑞、贺振新、廖明);</div><div><br>三级八一勋章33枚(廖经贵、肖先胜、曾刚超、彭勃、曾广昌、贺焰璠、曾红林、彭善坊、张太生、周建中、胡德胜、胡桂香、陈春林、叶冰、赖玉明、刘辉山、张贤廷、李仪、韩德辉、钟阳泉、邱会嵩、龙福祥、黄文、肖光远、曾正文、程建强、王煊、欧阳桂、汤龙、何有兴、赖福、李良洪、陈志辉)。<br><div><br></div><div><br></div></div></div> 左起;一级、二级、三级独立自由勋章。<div> <br>一级独立自由勋章1枚(叶长庚);</div><div><br>二级独立自由勋章22枚(肖先胜、贺焰璠、彭善坊、张太生、周建中、彭太云、曾光明、刘辉山、张贤廷、李仪、舒行、邱会嵩、余勋光、曾川、陈云开、王煊、江子炎、贺头元、龙辉瑞、贺振新、廖明、赖福);</div><div><br>三级独立自由勋章24枚(廖经贵、曾刚超、彭勃、曾广昌、曾红林、胡德胜、胡桂香、陈春林、叶冰、赖玉明、韩德辉、钟阳泉、龙福祥、黄文、肖光远、肖飞、欧阳桂、欧阳龙、汤龙、曾正文、何有兴、程建强、李良洪、陈志辉)。<br></div><div><br></div> 左起: 一级、二级、三级解放勋章 。<div> <br>一级解放勋章3枚(叶长庚、陈云开、舒行);</div><div><br>二级解放勋章20枚(贺焰璠、彭善坊、张太生、周建中、陈春林、曾光明、刘辉山、张贤廷、李仪、邱会嵩、余勋光、曾川、江子炎、肖飞、贺头元、龙辉瑞、王煊、贺振新、廖明、赖福);</div><div><br>三级解放勋章24枚(廖经贵、肖先胜、曾刚超、彭勃、曾广昌、曾红林、胡德胜、彭太云、胡桂香、叶冰、赖玉明、韩德辉、钟阳泉、龙福祥、黄文、肖光远、曾正文、欧阳桂、欧阳龙、汤龙、何有兴、程建强、李良洪、陈志辉)。<br><br></div><div><br><br></div><div><br></div> 左起:一级、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div><br>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枚(舒行);</div><div><br></div><div>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30枚(彭勃、曾广昌、贺焰璠、曾红林、彭太云、胡桂香、陈春林、叶冰、赖玉明、李仪、韩德辉、肖光远、余勋光、曾正文、陈云开、程建强、王煊、廖经贵、邱会嵩、曾川、江子炎、肖飞、贺头元、欧阳桂、龙辉瑞、欧阳龙、汤龙、何有兴、赖福、陈志辉)。<br></div><div><br></div> 不忘历史,缅怀先辈,传承精神,继承使命!<br><br> <p class="ql-block">本文根据红军院后代提供资料,干休所荣誉室资料,及网络资料整理汇编。</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执笔:鲁生</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2023.7.1 初稿</p><p class="ql-block">2023.7.11. 修订</p><p class="ql-block">2023.11.10增补</p><p class="ql-block"><br></p> 附文:有关勋章简介<div><br>八一勋章:</div><div><br>八一勋章的中心图案是红星和八一,突出反映中国共产党于1927年8月1日独立领导革命武装的光辉史实。</div><div><br>八一勋章是授予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27年8月1日—1937年7月6日)参加革命战争的有功人员。被授予一级八一勋章的有178人、二级八一勋章的有1467人,三级八一勋章的有5339人。</div><div><br>一级八一勋章授予当时的师级以上干部。</div><div><br>二级八一勋章授予当时的团级和营级干部。</div><div><br>三级八一勋章授予1935年10月20日前参加中国工农红军的第一方面军,1936年9月30日前参加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和第四方面军,1935年9月30日前参加陕北红军和红军第25军,1937年7月6日前坚持各地游击战争和参加东北抗日联军的连级以下人员。<br><br></div> 独立自由勋章:<div><br>独立自由勋章的中心图案是红星和延安宝塔山,象征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革命圣地延安是中国人民抗日民族战争的革命大本营;</div><div><br>独立自由勋章是授予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7月7日至1945年9月2日)参加革命战争的有功人员 。被授予一级独立自由勋章的有313人、二级独立自由勋章的有4132人、三级独立自由勋章的有4152人。</div><div><br>一级独立自由勋章授予在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时的旅级以及相当于旅级和旅级以上的干部;改编为新四军时的支队以及相当于支队和支队以上级别的干部;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抗日游击队中的相当于新四军师级及其以上干部和相当于军的纵队级及其以上的干部。</div><div><br>二级独立自由勋章授予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抗日游击队的旅团级及与其职务相当的干部。</div><div><br>三级独立自由勋章授予当时的营级和连级及与其职务相当的干部。<div><br></div></div> 解放勋章:<div><br>解放勋章的中心图案是红星和天安门,象征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武装夺取全国胜利。</div><div><br>解放勋章是授予解放战争时期参加革命战争的有功人员 。被授予一级解放勋章的有990人,二级解放勋章的有4932人,三级解放勋章的有54879人。</div><div><br>一级解放勋章授予解放战争时期军级以上及其相当干部。</div><div><br>二级解放勋章授予解放战争时期师级及其相当干部。</div><div><br>三级解放勋章授予解放战争时期团级、营级及其相当干部。解放战争时期直接领导国民党军队起义的人员(含1950年6月30日以后直接领导起义的),根据其功绩大小,分别授予解放勋章。</div><div><br></div> 红星功勋荣誉章:<div><br>红星勋章采用红星和星火图案,象征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工农革命之火呈燎原之势。</div><div><br>红星功勋荣誉章授予红军时期参加革命战争的军队离休干部。被授予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的有830人、被授予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的有3704人。</div><div><br>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授予1937年7月6日以前入伍或参加革命工作,并在1965年5月21日以前曾被授予少将以上军衔,或曾任省、部级以上领导职务的军队离休干部。</div><div><br>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授予1937年7月6日以前入伍或参加革命工作,并在1965年5月21日以前曾被授予大校以下军衔或未被授予军衔的军队离休干部,包括这期间曾被授予少将以上军衔或曾任省、部级以上领导职务,但1965年5月22日以后受降职、降级或撤职处分的军队离休干部。</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