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8px;">随着端午小长假的临近,温度也一路攀升,动辄就38、9度。印象中北京连续出现40度左右的高温天气已经是很久远的事了,就是去年南方普遍高温北京的日子也很好过,今年不知怎么了高温天气如此青睐华北地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8px;">这种天气下端午节要不要出去、到哪里去?成了一大难题。</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8px;">我们家比较特殊,以往假期要么是我们回双方老人家,要么是老人过来,很少有时间是我们一家三口人在一起,更不要说我们三口人单独出去游玩了。这几年碰到疫情出门更难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8px;">说来也很可怜,儿子工作后的这八年我们一家三口同游仅仅是在2021年7月去了承德,故尔我们家基本上没有三口人的合影。</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8px;">鉴于上述情况,这次端午小长假我们倾向于温度再高也要出去走一走,我还在想一定要带个自拍杆到时多拍几张合影。</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8px;">至于去哪里儿子选了潭柘寺,一是它和我们同在西边,座落在距离我们仅二十多公里的门头沟;不是有句话叫做:先有潭柘寺后有北京城嘛,潭柘寺始建于西晋永嘉年间,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了,是佛教传入北京后修建最早的一座寺庙。作为一个新北京人怎么样也要去打打卡、看一看;最后如此炎热的天气在山里走走怎样也要凉快一些,既然叫潭柘寺,应该潭水清清吧,就权当来避暑了。想想有山有水有树,还能烧个香请份吉利,是多令人神往之行呀,心已经按捺不住的飞了。</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目标确定了,就要做行前的准备了。</b></p><p class="ql-block"><b>儿子建议说既然去了潭柘寺就把它的邻居戒台寺也去看一看;京西这两个寺庙都去了,本着雨露均沾的原则,法海寺也必要去打个卡,如果能看到法海寺壁画那就更好了,那可是全国仅存的两座宋代壁画之一;去了法海寺最近几年成为网红打卡地的模式口大街也要走一走、大街上的咖啡馆也要坐一坐;京西6月18日新开的高大上的集休闲、娱乐、购物于一体的京西大悦城也要去逛一逛,顺带把晚饭解决了。</b></p><p class="ql-block"><b>本来我还讲,要不就把介于潭柘寺和戒台寺之间的天门山也爬了,但遭到他父子俩的强烈反对。40度高温下去爬从山门到山脚要走4公里无遮荫曝晒在阳光下路程的山,那不是等着中暑吗,只好放弃了。我心仪的北京之眼呀,只能期待秋天之行了,把这个遗憾补上。</b></p><p class="ql-block"><b>有了期待时光就飞梭的消失。</b></p><p class="ql-block"><b>终于到了25日。</b></p><p class="ql-block"><b>头天晚上关于25日几点出发,他们父子俩也有一场拉锯战。儿子一般周末都要补觉,正常情况下要到中午才能起床,所以他就建议说10:00走。先生坚决不同意,讲一天要游玩这么多的地点,十点走太晚了,而且走的越晚天越热,7:00就要出发。经过他们俩的不断沟通妥协,最终定到9:00走。</b></p><p class="ql-block"><b>进个山就像出北京城一样的慎重,我把能想到的药都带上了,以防万一。他们俩同意多带水,不知庙里会是什么情况,能不能买到水,最终我们三个人背了10瓶水出发了。</b></p><p class="ql-block"><b>虽然S1线已经开通六年了,他父子俩很少朝西边走还没有坐过。儿子提议去的时候我们把S1线坐了,它是北京唯一的一条磁悬浮地铁,想体验一下它的速度,没想到后来这个速度令他失望了。S 1线全程10、2公里,竟然有8个停车点,车速还没提起来就到下一站了,和普通的地铁没有任何区别</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9:00我们准时出发。在我们家门口坐6号线到苹果园转S 1线,因为悬浮𥔵地铁要走空中,候车时是露天的没有冷气,只有两个大风扇在呼呼的吹着,很是闷热。</b></p><p class="ql-block"><b>其中有一站站名叫上岸。听讲考公、考研的年轻人备考前喜欢坐到这站下,图个吉利,预祝上岸。</b></p><p class="ql-block"><b>这届年轻人热衷于进寺庙拜佛讨好运,相信一切能带来吉利的东西。儿子上海、香港的朋友来北京一定要去孔庙、雍和宫。在上海的朋友也隔三差五的去普陀寺烧香请好运。</b></p><p class="ql-block"><b>可能他们这一代年轻人工作生活的太卷了,总想给自己的心灵找个休憩、慰籍之地吧。</b></p> <p class="ql-block"><b>出了地铁站我们就打车到戒台寺,首站选择了戒台寺。</b></p><p class="ql-block"><b>我们家三口人出行三种模式。</b></p><p class="ql-block"><b>我家先生因为在体制内外出一般都是公干,都是集体活动,很少需要自己安排。</b></p><p class="ql-block"><b>儿子最近几年出国都是自由行,一切都要靠自己,临出门前喜欢做足功课。</b></p><p class="ql-block"><b>而我对于这一生还有下一次再去的地方,最近几年本着绝对不提前做攻略,要用自己的眼、自己的心、自己的脚步和它来个亲密接触,用自己的身心去感受它的美好。如果是一生中可能不会再去的地方会提前做足功课,不至于漏掉最美的地方。我总认为提前做好攻略,就是用别人的眼睛替自己去看世界。</b></p><p class="ql-block"><b>这次我们出行依然是先生摆烂躺平、儿子积极做攻略,我呢想着后勤的事。</b></p><p class="ql-block"><b>说到潭柘寺、戒台寺一定绕不开朱自清,他写的《潭柘寺戒台寺》大名鼎鼎,可能也是唯一的写这两个寺庙的大家了。</b></p> <p class="ql-block"><b>坐在出租车上看着平坦、无尽头向前延伸的公路,路两旁郁郁葱葱的树木和不远处也是同样绿树覆盖的山脉,不由得心潮澎湃浮想联翩。距离朱自清去潭柘寺已经有90年的历史了,这九十年世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b></p><p class="ql-block"><b>他那时从八大处上潭柘寺只有山路可走,崎岖不平布满石子,交通工具只有坐轿子或骑毛驴。从城里去戒台寺和潭柘寺无论如何都需要在山里住一晚,一天不能来回。他从八大处上潭柘寺和戒台寺就是骑毛、驴骑骡子和步行,吃了很多的苦。</b></p><p class="ql-block"><b>而我们今天从石景山到戒台寺全程只用了50分钟,如果坐私家车可能只要40分钟就差不多了。现在也通公交车了,从苹果园坐公交车能直到潭柘寺,中途不要转车。一条108国道和辅路把它们和世界连接起来了</b></p><p class="ql-block"><b>这条宽阔的马路也是骑行爱好者的天堂。我们坐在出租车上不时地看到骑着山地车的年轻人呼啸而过。</b></p><p class="ql-block"><b>戒台寺的山门前聚集着很多骑行的年轻人在小憩。</b></p><p class="ql-block"><b>如果不是艳阳高照,我们也准备在山门前下车,走到寺里去,看看沿途的风景。但炎炎烈日,想到裸晒在阳光下走两、三公里就没有那份勇气了,让车一直开到寺门前。等到秋天来时再徒步走这段路吧。秋天沿途的风景会更加艳丽。</b></p><p class="ql-block"><b>寺庙前是个大大的平台,也是第二停车场,很是视野辽阔,平台最边上还有一条网红步道通到山上。第一眼就喜欢上了。</b></p><p class="ql-block"><b>趁着儿子买票时,我找到三个人拍摄的最佳点之后支好三脚架,等他回来时我们照了第一张合影。</b></p><p class="ql-block"><b>进入庙里满眼的都是古老的松柏和层叠的殿宇。</b></p><p class="ql-block"><b>年轻人身手敏捷又做了攻略,儿子就走走停停的等我们,我和先生俩就慢悠悠地在后面晃,看看古树看看风景,还不停的盯着风景拍拍拍,因为大家都说在寺庙里最好不要拍人像,所以我就忍住了不自拍,这可是不容易的事。也是很遗憾有很多那么美丽的景色,不能打卡。</b></p><p class="ql-block"><b>虽然没有提前做攻略,但是我们喜欢、感叹的古树也恰好是寺里最著名的树:卧龙松、九龙松、自在松、活动松、抱塔松等等。</b></p><p class="ql-block"><b>后来才知道关于戒台寺的松有一句名言:没有看过戒台寺的松就不能说见过北京城的松</b></p><p class="ql-block"><b>每棵松都有它的特点。</b></p><p class="ql-block"><b>九龙松是白皮松,它的树根不仅仅是纯白,而是如鳞甲一样多彩的密布在树干上,九条树干如九条龙一样直耸云端,在空中翱翔。</b></p><p class="ql-block"><b>卧龙松和抱塔松都是偃仆的姿势,树干苍苍承载着千年的风霜,透着倔强的活力。</b></p><p class="ql-block"><b>特别是抱塔松和辽代法均大师衣钵塔互相依托,记载着历史。在这棵松前除了感叹还是感叹,除了拍还是拍。</b></p><p class="ql-block"><b>这两座塔也是这个寺庙里仅保存的原始的物件了,没有重修,也是研究辽代建筑和石刻艺术难得的样品,是精品中的精品了。</b></p><p class="ql-block"><b>塔前的红墙上刻了一个大大的金色的“戒”,红墙金字很是闪眼,告诫每一位善男信女要时刻秉记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b></p><p class="ql-block"><b>走在已经不能用伞来形容的活动松下,只能感叹着大自然的神奇</b></p><p class="ql-block"><b>寺里还有一颗千年的槐树,是辽代高僧法均大师亲手种的护寺国槐,历经千年岁月耸立不倒,已通灵性了,成为祈福树。</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此树有五百年历史,其形态宛如一把张开的伞盖,整个树冠全靠主干支撑,横生细枝相互缠绕。倘若牵动一枝,全树便随之摇动,实为牵一发而动全身,故称为活动松</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此树有千年历史。5米多长的主干横空穿过台基边沿上的矮墙,两条粗大的枝杈扭转着,盘绕在台基下方辽代名僧活均大师蔻塔的两侧。现在此树虽然仅存右侧的一根抱塔生枝,但仍不失古松抱塔的风韵。</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此树有1100的历史</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此树有500到600年树龄。西侧枝条下垂几近拖地,线条流畅,舒展自然。如瀑布倾斜而下,枝条重叠有序,长短有致,好似凤凰的长尾</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8px;">我比较喜欢戒台寺的寺墙。墙面剥落,红墙里露出瓦砖,沧桑又诗意。站在红墙前透过青瓦铺就的殿顶远眺远方的青山,心中摒弃了一切杂念,有的只是一片祥和,从浮躁走向沉宁,从璀璨走向平实。</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8px;">只不过我们来的时候是夏天的艳阳高照,如果是烟雨蒙蒙的春天,雾气缭绕,再响起佛音呢喃,那就是仙境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8px;">此时此刻没有云雾也没有佛音,有的只是清宁,只有袅袅的香雾,似有若无的诠释虚实相生的人生。</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8px;">偶尔在竹林里能看到松鼠在跳跃、在奔跑,好灵动的小生命。</b></p> <p class="ql-block"><b>现在的寺院流行开茶社、吃斋饭。</b></p><p class="ql-block"><b>戒台寺里大名鼎鼎的恭亲王奕䜣住过的牡丹园,现在成了茶室和咖啡屋。</b></p><p class="ql-block"><b>戒台寺从辽代建成之日起就不受待见,在清朝几百年间也没有得到皇帝青睐加以修缮扩建。幸亏奕䜣远避政治失意来到那里休养十年,对殿宇进行修建。</b></p><p class="ql-block"><b>奕䜣是道光帝的第六子。</b></p><p class="ql-block"><b>牡丹园最早不叫牡丹园,叫北宫院,最早的牡丹也是康熙帝第二次即1764年到戒台寺出游时引种的。奕䜣住进这个院子时对它进行大规模的翻建,从恭王府引来牡丹种植,院子里的牡丹就成规模了,也成-景了,故改称为牡丹园。</b></p><p class="ql-block"><b>京剧大家梅兰芳也在牡丹园里住过说什么呢?</b></p><p class="ql-block"><b>现在己是夏天,花季已过,只有绿油油的叶子在假山下舒展。</b></p><p class="ql-block"><b>戒台寺里还种了很多的丁香,据讲有1103棵,其中花龄在两百年以上的有二十多捰。有很多也是老古董了,最早的要追溯到乾隆年间。乾隆第一次到戒台寺出游时看到满寺的松柏郁郁葱葱,感觉美是美了,就是有点单一。就从圆明园畅春园内移来丁香种植上。现在看到牡丹园里也有很多的丁香树。想来春天院子一定很耀眼,丁香树下有雍容华贵的牡丹盛开,都散发着氤氢的香气,和着寺里的佛香。</b></p><p class="ql-block"><b>丁香树下的一杯咖啡、一杯茶能够远离红尘?</b></p><p class="ql-block"><b>心在红尘身在佛门,总有一份清静伴着时光走入心底。</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戒台寺千百年来不受重视的命运,还表现在千佛阁上。</b></p><p class="ql-block"><b>千佛阁是戒台寺的中心建筑。建于辽代咸雍年间,是中国古建最高等级的建筑,大五脊重檐庑殿式建筑,分上下两层,各有10个大佛龛,每个大佛龛里有28个小佛龛,每个小佛龛里有三尊佛,共计1680尊佛,是名副其实的千佛阁。</b></p><p class="ql-block"><b>由于一个朝代又一个朝代年复一年的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护和修复,到上世纪已经残破不堪。1966年以后,天坛斋宫修缮需用木料,不知谁一声令下拆除了千佛阁,寺内佛像大部分也于文革期间被毁。我们去时还在修缮中没有开放。</b></p> <p class="ql-block"><b>在寺里参观对于看到的东西有时很是莫名其妙。我们就很奇怪,这是佛家圣地怎么有道教的神仙端坐在里面,还是那样清晰高大和蔼。后来才明白还是因为戒台寺穷啊,是个野路子的寺庙。</b></p><p class="ql-block"><b>清代此寺著名高僧是紫哲公,从康熙年起住此寺四十余年。从文献记载上末见清代对此寺有重大修葺记录,仅在光绪十七年(1891年)由恭亲王出资将罗汉堂、千佛阁及北宫(牡丹院)略事修葺。另外,从碑记中可知有许多民间组织起来的“会”,如“地藏会”、“三元大悲会”、“大悲随心经会”、“广益米会”、“五显财神圣会”等等,纷纷在寺内空地建一些小殿,如财神殿、娘娘殿、老爷殿、地藏殿等,使得这座佛寺中出现一些非佛教之殿。</b></p> <p class="ql-block"><b>刚进寺时儿子就告诉我们11:30在斋宫有斋饭,我们可以去吃斋饭,虽然先生说他早上吃的很饱,没有食欲,我们还是怂恿他无论如何也要吃一点。素斋不仅仅是舌尖上的文化,更是心灵上的文化,寺院饭可是中国美食的重要一个留派。既然到了怎么样也要净化一下油腻的味蕾。</b></p><p class="ql-block"><b>到了11: 20我们准时朝斋宫出发。到时已经满座了,要吃只能在院子里等12点那一堂了。斋宫的饭分为三堂,11:30和12:00的那一堂是古法罗汉斋,每客¥20 ;12:30到2:00的是吉祥菌菇素面,每客¥30。我们因为要行程比较紧要赶时间,错过了11:30的那一堂就没有时间再等12:0 0的了,就决定到潭柘寺时去喝茶。</b></p><p class="ql-block"><b>既然吃不到斋饭了,就在院子里走了走。只见一棵国槐位居院中,院子东面就是斋堂,一幅大大的止语宣传画挂在门上,和斋堂相对的就是西面墙上一句话:志恩报恩。这是对佛家说的,还是对善男信女们说的,可能适用于所有的人吧。</b></p> <p class="ql-block"><b>在戒台寺我们还看到了奇怪的景象,寺里竟然有一块网球场。真是与时俱进,和尚们练功也越来越高大上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8px;">12:00我们准时从戒台寺坐上出租车朝潭柘寺出发。</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8px;">司机大哥是个善谈的人,一路上嘴就没停,我们对周边环境和历史了解的也更加多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8px;">从门头沟石厂到戒台寺一路基本上都是树木和远处的青山,没有什么商业和烟火气息,只是路上偶然能看到骑行的年轻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8px;">可是从戒台寺到潭柘寺的途中,路旁一边是旅馆、饭店,一边是商品房,还有一片连排别墅。司机告诉我们一套别墅三百九十万就能拿下来,我们都感叹好便宜,而且那一片还环境还算干净,比较空旷。我们就赞叹说环境真不错。那大叔就不同意了,说这还算好啊,你们看一看潭柘寺周围能找到一片水吗?我们家那才是好,有山有水物质丰富,景色美观。他家是门头沟山里更深处的斋堂。当时先生也在旁边说斋堂好啊,是革命老区。这大叔可得意了,恨不得当时就免费拉着我们到他家乡走一走。</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8px;">听大叔这样讲我心里可犯嘀咕了,潭柘寺潭柘寺不就是有潭水吗?怎么没有水?我还想到能看到美丽的荷花呢!</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8px;">到潭柘寺山门只用了二十多分钟。</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8px;">下了车就看到大大的门牌和近在眼前的松柏密布的高山,心里还是激动了一下,也拍了几张图片。</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但这种激动的心情没有维持多久,就是一个转身的过程。拍好照朝寺庙走,马路边就是个卖看火和小工艺品、土特产的一个小市场,大约有两个足球场大吧,一定要穿过它才能寺门走。</b></p> <p class="ql-block"><b>好不容易穿过这个小市场来到寺门。没有人工卖票的扫二维码自行购票。只听大喇叭一直在喊:十元一位,上车就走,可以直达庙门。这时看到有两辆景区观光车停在门口,我们也没有仔细听,认为是景区的观光车。</b></p><p class="ql-block"><b>进了园子才知道,这不是景区的观光车,刚才的门也不是景区的大门,票也不在这儿检,朝山上还要走差不多2公里的路才能到达真正的大门。这时我们才明白,刚才的车是从这个门把游客送到山上真正的大门。没坐车我们也没有遗憾,山里还是凉快一点,树荫密布走在下面有些许的清凉。就是没有想到上山的路不是水泥路,是景区特意保留下来的、过去进山走的马蹄路,石子铺垫的,有大有小。他们父子俩很高兴,这是一个新的体验,他们俩没有走过这种路。我因为和小区的姐妹经常在门头沟爬山,这种路走的多了,没有什么好稀罕的了。</b></p> <p class="ql-block"><b>用了10分钟的时间我们终于走到了潭柘寺的大门,过了安检、验了票总算进了潭柘寺。只见门前的桥两边两个小喷泉在喷水,没有想到的是这是我这次在潭柘寺看到的唯一的水。小池子里有几条小的可怜的金鱼和几朵荷花。我们一家三口人停下来打了个卡合个影</b></p> <p class="ql-block"><b>进了寺里就感觉到浓浓的香火气。不愧为皇家寺院,殿宇建的很是高大上、气派,层层折折向山上延伸。</b></p><p class="ql-block"><b>刚进门还看到有成群的鸽子在飞,有的在地上觅食,倒是深得小朋友们的欢迎,他们和鸽子玩的不亦乐乎。当然了有一颗年轻心的我们中年大妈也可以和鸽子一起戏嘻。</b></p><p class="ql-block"><b>在寺里全部看下来,就感觉到现在的寺院失去了佛门的清净养性,变成了一个圈钱的大游乐场。只要有一点点名气的地点就摆放着功德箱;摆着莲花灯和请福的彩带;互动的小游戏全部都收费。和节假日在植物园做小游戏有什么区别呢?只是公园的门票便宜,只要五块钱还能用年票,而潭柘寺的门票是¥50。整个寺里基本上看不到和尚的身影,只有穿着便服的工作人员;也听不到钟声、敲木鱼的声音和念经的呢喃声。</b></p><p class="ql-block"><b>只要是大一点的庙宇都禁止拍照,很想拍一张圆通寺里的观音像,但是那里也禁止拍,虽然庙里没有一个人,也只是在庙门外拍了一张,但她旁边的30个观音就不能拍出来了。</b></p><p class="ql-block"><b>我最耿耿于怀的是庙里的大钟全部围起来上贴:不能敲钟几个字。</b></p><p class="ql-block"><b>郁达夫来过潭柘寺,关于这个寺他只写了一句话:忘不了潭柘寺的钟声。</b></p><p class="ql-block"><b>想想在九山环抱的寺庙里听到悠扬清脆的钟声响起,是多么令人神往,充满了禅意也充满了诗意!</b></p><p class="ql-block"><b>朱自清虽然讨厌寺里的和尚满身铜臭眉眼势利,但是他听了一夜的泉声,多么清雅多么浪漫!</b></p><p class="ql-block"><b>想想也是讽刺,潭柘寺本是因山后的潭水和山上的柘树而得名,现在既没有潭水也没有柘树,干脆重取一个和金钱有关的名字吧,那样比较贴些点。</b></p><p class="ql-block"><b>由于寺庙的商业气息,它已经被人们抛弃,即使在端午小长假,寺庙也是安安静静地,看不到什么人听不到人声鼎沸,有的只是能够听到10元钱一枚的、像一元硬币一样大的小铜钱砸中大铜钱的清翠金属声。</b></p><p class="ql-block"><b>为父赎罪的妙言公主(忽必烈的女儿)你知道吗?你虔诚跪拜已磨出脚窝的砖还在观音殿供奉着,但今日的佛门已不是你跪拜的佛门,人心不古已没有了禅意。</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圆通殿供奉着观世音菩萨的本身像,在其两面排列着观世音菩萨的32种应身像,合称“观音三十三身”</b></p> <p class="ql-block"><b>我去过的寺庙很少。一九八九年的时候去了九华山。到现在都不喜欢九华山。尼姑、和尚贼没贼眼。听说现在的九华山铜臭味更加的浓重。</b></p><p class="ql-block"><b>二零二一年去了塔尔寺,那是我到现在都比较神往的一座寺庙。庄严神圣就是我心目中寺庙该有的样子。诵经声袅袅于耳、木鱼声在风中传播,莲花灯在大殿中释放光芒。殿外的信徒们虔诚的祈祷,青石磨得像水洗的一样清亮。很少能看到功德箱。</b></p><p class="ql-block"><b>对于峨眉已没有任何记忆了,可能不是讨厌的吧。</b></p> <p class="ql-block"><b>好像每座寺庙里都有名闻遐迩的古树,成为镇寺之宝,庇护着善男信女。</b></p><p class="ql-block"><b>像戒台寺的千年国槐、松柏;潭柘寺的千年银杏树和大觉寺的玉兰树。</b></p><p class="ql-block"><b>潭柘寺里最出名的莫过于已有1400年历史的银杏树帝王树了。那是一颗神树。</b></p><p class="ql-block"><b>潭柘寺里出名的还有事事如意树。那是一颗柏树和柿树紧紧地缠绕在一起。潭柘寺求姻缘准,也是因这两颗缠绕在一起的树,寓意着心心相映永不分离。</b></p><p class="ql-block"><b>还有探春和大乔、小乔。大乔小乔我知道是两棵玉兰树,但探春是哪棵树到现在我也没弄清楚</b></p><p class="ql-block"><b>想必春天和秋天寺里的景色一定是谭亮的,是公园里比不了的景色。玉兰花开在古寺前,寺前的杮树也结出了硕硕的果实,帝王树的金黄洒满了整个院落。想一想潭柘寺崇尚金钱也能理解了,秋天银杏树满树金黄的叶子,那不就是一个个金元宝吗?</b></p><p class="ql-block"><b>所以潭柘寺的文创产品也把这颗银杏树做成了冰箱贴,取名:钱途无量。</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在潭柘寺的古树中,最著名的当属这颗已有1400岁高龄的银杏帝王树。此树植于唐代,高达40余米,直径4米有余。须六七个人才能合抱。相传在清代每有一代新皇帝继位登基,从此树的根部都会长出一只新干来,以后逐渐与老干合为一体。乾隆皇帝来寺游玩时,御封此树为帝王树。20世纪60年代初期已经成为普通百姓的原清朝末代皇帝爱新觉罗傅仪也到潭柘寺游览过,当时他手指帝王树上东北侧一根未于主干相合的佃于说,这株小树就是我,因为我不成材,所以他才长成歪脖树。</b></p> <p class="ql-block"><b>在戒台寺里错过了斋饭,在潭柘寺无论如何要喝一盏禅茶。</b></p><p class="ql-block"><b>茶有佛性,几盏入口便了无闲事。所以求得心静的人总喜欢将日子浸泡在茶中,以弃杂念。</b></p><p class="ql-block"><b>寺庙里的茶之所以有名,是因为寺内有适合泡茶的清泉,有水斯有寺,有寺斯有名,这是北京的独特规律。</b></p><p class="ql-block"><b>想来若干年前潭柘寺的那潭泉水也让寺里的茶更加甘甜可口吧。</b></p><p class="ql-block"><b>我们一家兴致勃勃去喝茶,没想到只有热茶,在如此炎热的天气里,喝上一壶热茶再去赶路,想想都很可怕,儿子坚决打消了这个念头。我们到对面的文创店逛了逛,买了一点小东西。</b></p><p class="ql-block"><b>下山去了。</b></p> <p class="ql-block"><b>下山的时候遇到了一只憨睡的猫咪。我感觉现在各大公园里都有通人性的猫咪,也是一景啦。特别是故宫的猫咪很难见到他的庐山真面目。</b></p><p class="ql-block"><b>我在看猫的时候旁边来了一个小姐姐,她对我说她上山的时候那只猫就是就在那里睡呀,是另外的一种姿势,现在是变换了一个姿势还在睡着,差不多有一、两个小时了,那真是一只不勤劳的猫咪。她还把她拍的图片给我看了看。</b></p> <p class="ql-block"><b>走到最下面的门口,在商店里买了两根文创雪糕打了卡,话说现在的文创雪糕真的不便宜,好在口味都还好</b></p><p class="ql-block"><b>出了门走过那片小市场,在马路上打了车直奔法海寺而去。</b></p> <p class="ql-block"><b>出租车只能停在模式口大街外。下了车我们顶着炎炎烈日在阳光暴晒下朝法海寺走去。大街上一点遮荫的东西都没有,这一刻只盼太阳老爷爷不要太热情,还是去找云儿玩捉迷藏,把风拎下来工作。</b></p><p class="ql-block"><b>法海寺4:00关门,时间快到了,我们不敢慢下脚步,匆匆朝法海寺赶去。</b></p><p class="ql-block"><b>五月份博物馆免票日我已经去了三次法海寺,这次就不进去了。儿子还想看法海寺壁画,但是已经停止售票了,他们只能在寺里游览了。</b></p><p class="ql-block"><b>他们进去后,我百无聊赖在那不停的自拍,这一天都没有能够自拍,这下可了心意。</b></p><p class="ql-block"><b>期间还有一对年轻人想买票进寺,因为过了4:00没有进去,可为他们不值了。在40度的天气里走了两三里路竟然进不去,早那么几分钟多好呀。</b></p><p class="ql-block"><b>他们出来后我们还是沿着模式口大街走,准备打车去大悦城吃晚饭。我们带的十瓶水全部解决掉了,就准备在模式口找个咖啡屋进去坐坐喝点水,去去酷热。</b></p><p class="ql-block"><b>模式口大街上的东西是真贵,这个咖啡屋的竹筒雪糕竟然比南锣鼓巷还要贵,奶茶也贵。但享受着冷气吃着雪糕,贵点就贵点吧。</b></p> <p class="ql-block"><b>到大悦城一看人是真多,马路上已经有好多个警察在上岗了,就那还是有点拥堵,店里也是磨肩接踵的人流。</b></p><p class="ql-block"><b>儿子看中的几个饭店拿号都要等八、九桌,没有办法,就耐心的等吧,哪个饭店号先到就进哪个饭店吧,最终我们去了一家日料店。</b></p><p class="ql-block"><b>这家店满足了我们三个人的味蕾,大家都吃的心满意足。</b></p><p class="ql-block"><b>吃好饭又到天台上转了转,拍了几张图片,然后打到回府。</b></p><p class="ql-block"><b>今天之旅到此结束!</b></p><p class="ql-block"><b>在这里真的要感谢儿子,全程都是他在为我们两个老的服务,谁说养儿子没用!</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