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槽点,更是亮点!——太和县2022—2023学年度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测试卷试卷分析

康干干

<p class="ql-block">“老师,这次语文考试好难啊!”一位刚走出考场的同学开启了吐槽模式。</p><p class="ql-block">“完啦!完啦!不是说全县统一考试,期末会简单的很吗?”又一位同学抱怨道。</p><p class="ql-block">“老师,国的代称是什么啊?都没听说过。”……类似的声音此起彼伏。</p><p class="ql-block">以上就是太和县七年级本次语文期末考时候结束后的众生像。</p><p class="ql-block">发泄完情绪,有人开始寻根溯源。他们把矛头指向了试题。</p><p class="ql-block">于是乎,另外一种声音开始传播开来。</p><p class="ql-block">“什么破试卷?”“垃圾。”</p><p class="ql-block">“也不知道出卷人怎么想的!”</p><p class="ql-block">是啊!按照”常理“,面向全县的期末检测试卷不应该简简单单考一场,开开心心过暑假吗!</p><p class="ql-block">怎么回事,大家都在吐槽什么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张惹得民怨沸腾的考卷吧。</p> <p class="ql-block">试卷第一部分是语文积累和综合运用(35分)。一般来说,第一题默写原本对于绝大多数同学来说应该是毫无难度的送分题,虽说也会提到要关注理解性默写,但多数老师告诫学生对待古诗词的态度是“背多分”,只要会背不写错字就能得满分。理解性内容偏向关注“超星”——名篇中的名句。例如,《望岳》中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己亥杂诗》中的“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等等就是众多试题的钟爱之句,大多数同学对非重点诗句的关注程度也不是很高。</p> <p class="ql-block">本张试卷的诗文默写分为两大主题,共10个空,全部需要在理解的基础上才能填好,这样的题型设置和2023年安徽省中考语文试卷是完全一致的。默写时有“超星”也有“平民”,指向理解与细节。第一小题的的关键词是“诗文之巧在构思。”前两个空可以根据“无纸笔”这一关键词作出判断;第三四空,试题信息中有“拟人化手法”和“揶揄”两个,韩愈《晚春》的晚春上下两句都使用了拟人手法,学生很轻易写出了“草木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一句。的确,这一句中的“知”“斗”两字展现出来的拟人化手法更明显一些。但是大多数同学忽略了“揶揄”一词,甚至有同学说都没听说过这个词。其实这个词的正是出自课本上对本首诗的赏析,“揶揄”在此处既有诗人的调侃又有更深层次的赞许。在这里出现错误的同学很显然没有真正读懂题目要求!第五六个空,只要关注了题干中的“读书的成效”,能够准确默写出来即可,难点在于“卿”字略微复杂,有同学就写错了。第二题的关键词是“古诗文”“点亮我们的生活”,第一二空没有出《望岳》中的超级名句,而是考查了表现泰山“巍峨高峻”“世间大美”的句子,有同学填写了“齐鲁青未了”一句,但这句仅从个人体验角度烘托出作者初见泰山时的心理体验。而“造化钟神秀”中的“秀”字和题干中的“世间大美”中的“美”字相呼应,“阴阳割昏晓”中的“割”字更是生动写出了高大的泰山一种主宰的力量,突出了泰山隐天蔽日的形象。最后两个空是《游山西村》中的哲理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一句对于绝大多数来说是非常熟悉的“超级明星句”。</p> <p class="ql-block">总体来看,古诗文默写的考查绝对不是背会、默写好就能应对的。从内容上来说,越来越关注理解性默写,尤其要关注到题干中的关键信息,在应对上一定要把课本上的每一个赏析细节都关注到。以本次试题为例,一坑过后还有一坑,你若说它偏,书上都有,而且原话不动!你若说它难,符合课标要求,只是没有考到你以为会考的那句诗。从范围上来说,既有诗又有文,而且从2023年中考语文试卷来看,文言文中名句的理解性默写比重正在逐年提高,这一点提醒我们文言文的全文背诵还是很有必要的。另外补充一点,安徽中考语文连续两年涉及到了小学阶段的古诗,《登鹳雀楼》和《望天门山》,22年初现时大家议论纷纷,23年了仍有人说很意外,但康老师想说这一定会成为中考语文新常态的。这一切都提醒我们九年一贯是密不可分的整体,诗文同样重要,学习的时候既要关注到广为人知的“超星佳句”也要留意每一篇文章中的“平民百姓”,说到底就是要以课本为根本,扎扎实实学好,彻彻底底弄懂,不要乱猜会考什么。</p> 第二题的小语段阅读选自本学期的必须名著《海底两万里》。作品名称和作者信息对绝大多数同学而言并不困难,字词“獭”“哺”的考查也不生僻,也属于常用字的范围。出现问题较多的是选择题,要求选出批注有误的一项。四个选项猛一看都有理有据,都是正确的,不容易看出哪个有明显的错误。这一题的正确选项是D,划线句子“像猫须一般的白色瓮须,掌型带甲的脚,团簇的尾巴。”运用比喻,描写它的胡须。这一句话描写胡须是绝对没有问题的,关键是它是否是比喻句呢?众所周知,比喻句一般由本体、比喻词、喻体三部分构成,能找到三要素就基本可以判定为比喻句。但是在判断是否是比喻句的过程中还有两点需要格外注意,一是本体与喻体一定要有相似性,根本就没有相似点的事物是不能构成比喻的;二是本体和喻体之间一定是不同属性的事物,举例来说,“小毛长得很像他的爸爸”就不是比喻句,因为小毛和爸爸同属人类。换言之,“小毛灵活得像猴子一样”就是比喻句,因为小毛和猴子属于不同的物种。具体到这里“猫须”“瓮须”都是胡须一类的事物,没有本质上的区别,所以我们不说它是比喻句。关于原著内容的考查,整体比较简单,让学生误入死胡同的一个空是尼摩船长“独自一人在 (地方)研究发明,”同学们的纠结点是一定要想出在某个具体的地方,一定要想出地方的的名称,答案显示“荒岛”,显然同学们想复杂了! 第三题是以“爱我家国”为主题的综合实践题,从题目方向上来看,大多数人应该是预料到了。七年级下册共涉及“家国天下”“孝老敬亲”“语文生活”三大主题,选择其中的一个考查本就无可厚非。令人始料未及的是试题的呈现形式,尤其是第三小题令人猝不及防。<br>第一小题要求完善“爱国宣传语”征集活动。试题先后呈现了活动目的、活动对象、活动时间等方面的内容,不少同学误以为要补充新的内容板块,就续写了活动规则、活动奖励等不符合题目要求的内容。本题的核心内容是拟写“爱国宣传语”,这一点题干中要求非常明确,而且划线部分另有“示例”二字作为提醒,近半的同学却直接选择了无视。明确了要写宣传语,接下来要做的事情就相对简单了,宣传语最基本的特征是语言简洁、具有宣传性和鼓动性。要做到语言简洁,就得注意句式的选择、词语的选择、修辞手法的运用以及逻辑事理的表达。本题的“爱我家国”是核心词语,一般需要先固定下来,接着要宣传语由于鼓动性的需要还要精选动词,最后动词和名词巧妙搭配组成上下两联词性相对的动宾短语即可。例如,“我爱祖国我的家,胸怀祖国看天下。”“立报国之志,践爱国之行。”等均符合题目要求。需要提醒的是,标题类题目即使题目不要求也应该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常用的有对偶、比喻等,有些同学直接引用了名人名言,这种方式取巧,但不是最优方案,康老师还是建议同学们结合题目要求,原创最佳。<br>第二小题要求为小乐朗诵的《黄河颂》和小美朗诵的《土地的誓言》两个节目写一段串词。这里需要提醒的是要符合串词的特点,要做到简短扼要、衔接自然巧妙、表达符合人物身份。开头的“感谢小乐……”,结尾处“掌声欢迎……”中间部分一定要找到两个节目的关联点,必须做到巧妙自然、和谐得体。<br>第三题是根据题目要求补全对话,考倒了一大片同学!本章试卷最大的槽点和亮点就出现在这里,以往的题目就是以问答的形式出现,而这次的三个知识点包裹在小强和“你”两人对话之中。 首先是“国”和“家”的代称,同学们可能对代称这一说法较为陌生,如果换个问法,在古代“国”“家”分别有什么叫法和称呼呢?这样同学们可能通过传统常识联想,想到“江山社稷”“九州”“华夏”“四海”“宗庙”“蓬荜生辉”“寒舍”等词语,这一题的关键之处在于一要有相关的知识储备,二要明白题目问了什么。接着,病句修改是较为常见的成分残缺问题,多数学生能够通过辨析写出正确答案。最后作为青少年应该怎么做的问题,关注点应该是立足实际,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表述的时候要符合中学生身份。比如,可以回答 ,“我们可以将爱国热情转化为刻苦学习的动力,树立远大理想,把满腔热情转化为服务社会,报效祖国的实际行动。”<br>这一题无论是出题形式还是考察内容都符合课标要求,《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要创设真实而富有意义的情景,凸显语文学习的实践性。可以预见,知识点的考察将会建立在语文学习、社会生活和学生经验之间的关联,而非单纯就题目而言。题目中涉及的代称是中华传统文化的载体之一,需要同学们积累、理解。 <p class="ql-block">试卷第二部分是三篇阅读理解(55分),分别是《老妈是个菜贩子》《送你一朵云》以及课内外文言文阅读。两篇现代文阅读,大部分题目中规中矩,第4、第9两题要求梳理情感变化过程和分析文中“云”有哪些特点,两题都需要学生耐心阅读文本,按图索骥。找到相关语句之后还要略加变化,例如“初中时,嫌她不似……”一句中的“嫌”字就要学生自己扩展为“嫌弃”这一表达情感的词语。第5、第6、第10三题是常见的语言品析题,而且出卷人在题目设置时特别强调了“两处任选一句”,这为学生降低了难度,提供了更广阔的发挥空间。其他的题目,既有内容方面对次要人物形象作用的概括、对中心主旨的分析,也有写法方面对关键语句的研读、对想象这一特点的探究等。最后的文言文阅读无论是字词解释还是句子翻译都很合适,考察了名篇中的关键语句。第15题、第16题都能通过阅读比对和中心句的表述,得出准确答案。我本人更喜欢第一篇阅读理解《妈妈是个菜贩子》,因为一直担任着班主任工作,特别清楚得知道,家长们常说:“孩子不听话,只听老师的。”部分青春的中学生和父母之间的关系颇为紧张,亲子之间存在着少许矛盾,阅读此类的文章有助于发挥语文的人文属性,引导孩子换位思考,实现和父母的和解。</p><p class="ql-block">不少同学的痛点就在阅读理解,难点是几乎不可能遇到原题。但是阅读理解的根本还是在于学生对文本的理解程度,这就要求师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用好教材,总结各类语文试题的内部规律,找准答题方向,首先要解决孩子读不懂题目的问题。部编新教材课文数量减少了,质量却是过硬的。全国中学生都在使用同一本书,学习层次却千差万别。原因是挖掘深度不同,精耕程度不同罢了。这次的统编教材可谓是真正意义上的语文教科书,每单元、每课导读部分都会先告诉我们主要内容再告诉我们训练重点,它是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可靠抓手,不似从前的语文书是文章堆砌的文选。用好新教材不需要耍小聪明、另辟蹊径,按照编者的意图照着做,一课一得扎实推进,最终的收获会大得超出我们的想象。</p> <p class="ql-block">试卷第三部分是写作(55分)。老题目串起新重点,写人记事仍是重点!2019年安徽高考作文曾要求以“劳动”为话题写一篇演讲稿,因为有特殊体裁要求,难倒了不少考生。本次作文要求:学校文学社要出一期“话说劳动”的专刊,请你写一篇文章投稿。字数不少于600字。试题提示“你可以记叙一次自己的劳动经历”,这样写事的作文应该说最简单也最难,这样的题目不酷炫,不新奇,但却是最实在、最符合本册书写作训练要求的。本册书中“写出人物的精神”“抓住细节”“文从字顺”等训练要点,无一不要运用到本篇作文的写作中去。“也可以介绍一项自己的劳动技能”,有同学反馈说,这有点像小学四年级学过的《我学会了 》,的确无论是学会了种菜做饭还是动手搭建都属于劳动技能的范畴。“还可以表达自己对劳动的看法……”,当然这个角度对七年级的孩子来说有一定的难度,毕竟他们只是略懂议论文的谋篇布局,对一件事情的看法也可能比较肤浅、片面。作文要求自拟题目,学生可写的范围还是比较宽泛的。尤其作为期末考试不就应该把本学期的学习重点做出总结吗?不花哨才是最好的题目。</p> <p class="ql-block">考试是老师的宝,分数是学生的根。无论是中、高考还是日常的小测验,考试在客观上始终发挥着指挥棒的作用。素质教育提了很多年,虽获得广泛共识却始终雷声大雨点小。不是老师们愿意搞书山题海,根本原因还在于考试制度的改革没有走在最前面。</p><p class="ql-block">一张试卷最能引发广大师生的关注,一张能引发吐槽、引起争议的试卷更能发挥辨明真理的作用。这张语文试卷虽然在两小时考试时间和个别用词不严谨等地方存在小问题,但它在题型设置、内容考察等方面的闪亮之处远大于不足,绝大部分题目符合新课标理念和最新的中高考考察动向,是能切实引领初中语文教学方向的。</p><p class="ql-block">考试的指挥棒已经开始挥动,作为语文教师该怎样组织教学?作为学生应该怎样学习语文?结果不言而喻……</p>

题目

语文

同学

试卷

默写

要求

比喻句

试题

学生

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