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在这个炎热的夏季,暑气渐盛的时节,来到清华园——我国的最高学府,心情十分激动,也非常兴奋,这里曾是多少莘莘学子向往的地方,神圣的殿堂。</p><p class="ql-block"> 这里汇聚各地英才,培养出国之栋梁。清华大学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在如火如荼的抗日救亡运动中,在震撼全国的一二.九运动中,在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斗争中,一代代清华仁人志士在探求救国道路、传播先进思想、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斗争中成为后世的楷模。</p><p class="ql-block"> 1919年5月9日,清华大学在体育馆举行“国耻纪念会”。会上决议通电巴黎和会,要求与会的中国代表拒绝在合约上签字。1926年11月,清华成立了第一个中共地下党支部。</p><p class="ql-block"> 这里大师云集,邓稼先、周光召、唐敖庆、郭永怀、李政道、杨振宁、华罗庚、赵九章、钱学森、彭桓武、钱伟长、钱三强、王淦昌、吴晗、夏鼐、季羡林、张岱年、曹禺、钱钟书、陈岱孙、赵元任、周培源、张钰哲、梁思成、茅以升、叶企孙、杨廷宝、侯德榜、竺可桢......都是大名鼎鼎、如雷贯耳。</p><p class="ql-block"> 来到这个地方,追寻大师们的足迹,体味百年清华沧桑。一直向往的清华园就在我的眼前,我定然会不负此间美好,在荫荫夏木下徜徉!</p> <p class="ql-block"> 水木清华被称作清华园“园中之园”。 水木清华的主体景观是工字厅后面的一个荷塘,荷塘之畔垂杨山水之中掩映着一幢秀雅的古建筑,常与颐和园中的谐趣园相比。正额“水木清华”据历史记载是清朝康熙皇帝的御笔,是来清华的必打卡地之一。</p> <p class="ql-block"> 1925年,朱自清任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开始从事文学研究,创作方面则转为以散文为主。1928年第一本散文集《背影》出版,集中所作,均为个人真切的见闻和独到的感受,并以平淡朴素而又清新秀丽的优美文笔独树一帜。1931年8月,朱自清留学英国,进修语言学和英国文学;后又漫游欧洲五国; 1932年7月回国,任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主任,与闻一多同事一起论学。1946年10月,经过漫长曲折的道路,在黑暗现实的教育和爱国民主运动的推动下,他成为革命民主主义战士。在反饥饿、反内战的实际斗争中,他身患重病,1948年6月18日,签名于《抗议美国扶日政策并拒绝领取美援面粉宣言》,并嘱告家人不买配售面粉,始终保持着一个正直的爱国知识分子的气节和情操。1948年8月12日,朱自清因患严重的胃病(严重的胃溃疡导致的胃穿孔)逝世,享年50岁。</p> <p class="ql-block"> 近春园的"荷塘月色" 包围着的一座岛,岛上有高低的山丘和树林掩映,岛西南侧有一古式长廊,此岛通过一座汉白玉拱桥与岸边相连,这里正是朱自清先生心里颇不宁静,在淡淡的月光下踱步的荷塘。这个时间赏荷正当时,然而,荷塘月色可遇不可求,白天的荷塘更加清新隽永,令人回味无穷。</p><p class="ql-block"> 赏过许多地方的荷花,这里的荷花却与众不同,是浸染过书香的荷塘,因朱自清先生著名散文《荷塘月色》而令人向往。这里的荷花分外幽香,这里的蜻蜓轻盈翩然,这里的流水也饱含韵味!</p><p class="ql-block"> 忍不住回味一下荷塘月色中描写的美景:“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p> <p class="ql-block"> 1910年11月,游美学务处向外务部、学部提出了改革游美肄业馆办法。唐国安(留美幼童,清华学校第一任校长。)为游美学务部肄业馆选址清华园,故呈请将游美肄业馆名称改为“清华学堂”。12月,清政府学部批准了这个改革办法。之后,清末兼管学部和外务部的军机大臣那桐于宣统辛亥年(1911年)为清华学堂题写了校名。我们今天看到的清华学堂大楼大门外,正额“清华学堂”四字即为那桐手书。</p> <p class="ql-block">清华大学二校门,位于清华大学主干道之一的清华路,是清华园内最具代表性的标志性建筑之一,是清华大学的象征。清华大学二校门,为一座古典优雅的青砖白柱三拱“牌坊”式建筑,门门额上刻有晚清军机大臣那桐1911年题写的“清华园”大字。</p><p class="ql-block"> 二校门始建于1909年(清宣统元年),原为清华正门,1966年8月24日,二校门被“清华大学红卫兵”推倒、砸毁。1991年清华校庆80周年之际,在清华校友捐助下,二校门得以原址重建。</p> <p class="ql-block"> 王国维纪念碑,位于清华大学校园内工字厅东南侧。 王国维(1877—1927),浙江海宁人。1913年起从事中国古代史料、古器物、古文字学,音韵学的考订,尤致力于甲骨文、金文和汉晋简牍的考释。1925年任清华研究院教授。 1927年在颐和园昆明湖投湖自尽。生平著作共62种。其中最著名的当属《人间词话》。</p><p class="ql-block"> 碑是1929年,即先生自沉于昆明湖两年后立的,碑身高七尺,正面书“海宁王静安先生纪念碑”,背面是陈寅恪大师撰写的碑文,碑式为建筑学家梁思成所拟。</p> <p class="ql-block"> 清华大礼堂仿自美国弗吉尼亚大学的图书馆,是一座罗马式和希腊式的混合古典柱廊式建筑,设计者是美国茂旦洋行的建筑师墨菲(H. K. Murphy)和达纳(R. H. Dana),以美国19世纪典型的大学校园布局为蓝图,规划了早期的清华校园。</p> <p class="ql-block"> 古月堂,北京清华园的古建庭院,建于清道光二年前后,清华大学的名胜之一,与工字厅一巷相隔。古月堂最有特色的部分是垂花门,完好无损。古月堂最初用作清华园园主的书房,总建筑面积约670平方米,梁启超、朱自清等都曾在这里居住。1928年清华开始招收女生后,古月堂改为清华第一座女生宿舍,因此而闻名。杨绛和钱钟书在此邂逅成就了一段佳话。</p> <p class="ql-block"> 土木工程馆是清华大学历史悠久的早期建筑。早在1916年清华学校(清华大学前身)即开始招收土木工程学科的留美专科生。1925年清华学校建立大学部,1926年学校成立工程系,含土木、机械、电机三科。</p> <p class="ql-block"> 天文台的前身是建成于1931年夏的国立清华大学气象台。为了提供最好的研究条件,办出一流的气象学,学校投资三万三千余元修建了此气象台,并按照国际标准条例配置仪器、设备。当时在华北地区,清华大学气象系的资料是最完整、最准确、最全面、最可靠的,北京、天津、太原等地的营造建设单位常到清华气象系收集资料,咨询问题。</p> <p class="ql-block"> 对一个大学而言,走马观花式的打卡,不足以了解其深邃的历史底蕴,对于一个毕生向往最高学府的我来说,走一趟,感受这浓浓的学术气息,足矣。我希望,年轻人的梦想终能真,不负韶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