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军校生涯之十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写 专 著</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1996年春,我在教务部工作期间,奉命参与了学术专著《军校教学过程优化论》的撰写,该书先后获中国军事教育学会优秀成果特等奖、全国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为学院赢得了荣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该书是对学院1988年以来开展的“两个优化”教改实践活动的经验梳理与理论升华。“两个优化”指优化教学内容、优化教学过程,由李杰副院长主持推动。那年我刚调教务处,奉命承办该项活动,负责拟制方案,组织观摩比赛,总结交流经验,对此深有体会。1991年,由张必田处长申报,该项研究项目列入全国教育科学研究“八五规划”重点课题,但因工作繁忙,几年过去还未动笔。到1995年底,张处长屈指一算,若再不动笔课题就黄了,这才痛下决心,抽调我和邢志清、李鲁组成写作班子,在图书馆找了间房作办公地点,让我们脱产搞研究,限半年完成书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span></p> <p class="ql-block"> 动笔前,张副教务长召集写作班子开会,讲了写作思路,将全书分为基础理论、操作方法、优化评估三大块,并让我细化为写作提纲。</p><p class="ql-block"> 我按照自己的理解,提出:第一块侧重于理论分析,写绪论,军校教学过程的结构模型、优化实质、基本原理、基本准则等;第二块侧重操作方法研究,按照教员优教、学员优学、学员队优管、机关优保四个侧面,阐述军校教学过程优化的方式方法;第三块,写军校教学过程优化评估指标体系及组织实施方案。全书篇幅约20万字。</p><p class="ql-block"> 张副教务长带领大家审定了编写提纲,提议由我撰写基础理论部分,邢志清教授撰写操作方法部分,李鲁讲师撰写优化评估部分,最后由他负责统稿。大家一致赞成,认为邢志清同志当过教务处副处长,现任战役工程保障教授,教学实践经验丰富,文笔又好,是撰写教学过程优化操作方法的最佳人选;李鲁同志精通教育心理学与教育评估,是撰写优化评估的不二人选。就这样,明确了任务分工。</p><p class="ql-block"> 从此开始,大家分头查阅资料,苦苦思索,伏案爬格子,开始了半年多的创作历程。原以为躲在图书馆写书稿,应当轻松一些,谁知写了两个月,便觉头疼难忍,这才体会到纹脑汁的艰辛了。一天,张副教务长到图书馆了解写作进度,我诉说头疼难忍,以前熬通宵写材料,也没有这样疼过。他点头道:你平时干事杂,在不断地转换脑筋,连续写材料也不过三五天,所以不感到太累。现在高强度地持续用脑,就吃不消了。如觉得太累,可到教室转一转,查查课,换换环境,缓解一下紧张情绪。我试了一下,还真管用。</p><p class="ql-block"> 半年后,大家如期交上了书稿,最后由张副教务长修改统稿,形成了送印稿。我还跑到石家庄与北京,请中国军事教育学会秘书长田国杰、国家教委原主任何东昌审核把关,他们均给予了高度肯定,认为是“不可多得的精品力作”。何东昌夫人(教授)评论说,军校把野外训练纳入教学过程,分教、学、管、保四个侧面深入研究,丰富了教学过程优化的内涵,该书稿有深度,有新意。经专家审定后,</p><p class="ql-block">书稿由解放军出版社出版发行。</p> <p class="ql-block"> 该项研究成果,于1996年获中国军事教育学会第二届军事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特等奖,项目申报人何文山院长还评上了教授;于1999年获全国第二届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以此成果为标志,学院在军事教育科学研究方面异军突起,令兄弟院校刮目相看。</p> <p class="ql-block"> 受此鼓舞,我们乘势而上,于1997年初又申报了《军事训练过程优化理论研究》课题。原申报人为何文山院长,1997年夏何院长退休后,课题申报人换为继任的金春斌院长。1999年我任道桥指挥系主任后,开始启动该研究项目,参与研究的有邢志清、周春生、王世云、冯南宁等,多为本系教员。该项研究成果于2002年获学院一等奖,并由解放军出版社出版专著。 与此同时,张必田教务长也主持完成了《军校教材工作研究》课题,并涌现了一批其他军事教育科学研究成果。 </p><p class="ql-block"> 学院具有开展教育理论研究的优良传统,致使中国军事教育学会首届年会,于1989年在我院召开,一百多所军校将领云集徐州,写下辉煌的一页。随着《军校教学过程优化论》等学术专著的问世,学院被公认为是全军院校中最具教育理论研究实力的单位之一,与石家庄陆军参谋学院齐名。这也为学院开办军事教育训练学硕士学科点,提供了成果支撑。</p><p class="ql-block"> 本世纪初,学院获准开办军事学硕士研究生军事教育学科点,研究生导师有张必田院长兼教授,邵忠印教授,冯南宁教授,姜涛教授,杨继军副教授和我,还有徐州空军学院教育研究室主任朱富进教授等,先后培养了四五十名硕士研究生,为发展高层次学历教育做出了应有的贡献。</p> <p class="ql-block"> 2000年,军校开始实行“学历教育合训,任职培训分流”指挥人才培养模式,即在学历教育院校进行四年本科教育,然后分流到各个指挥院校,开展为期一年的岗前任职培训,简称“4+1”模式。我觉察到,这是一项大的改革实验,值得深入开展理论研究,便向厉新光院长建议申报《生长指挥军官“合训分流”培训模式研究》课题,参加人有傅伯韬和我等。我时任道桥指挥系主任,整天忙于事务性工作,坐不下来写东西,曾建议厉院长,给我半年的学术假,以启动项目研究,但未获准。我只好每天清晨四点多起床,强打精神写书稿,快六点时匆匆赶到大院,参加早操和全天的正常活动,从此,养成了凌晨四点多起床,加班搞课题研究的习惯,持续近一年,终于完成了书稿,交给厉院长审定。</p><p class="ql-block"> 厉院长看完书稿后,认为该项研究很前沿,有新意,稍加修改后,便吩咐送印。送印前,我突发奇想,觉得书稿的标题太学究化,不够醒目,便向厉院长建议,将书稿标题修改为《军校“4+1”透析》,副标题仍为原课题名称,厉院长表示认可。之后,便付印出书了。</p><p class="ql-block"> 军队院校之间有图书交流机制,2006年,厉院长突然接到石家庄陆军指挥学院图书馆长的电话,说你写的《军校“4+1”透析》很受读者欢迎,我们馆藏的该书太少,经常断供,希望再给邮寄一二十本。厉院长打电话问我,手中还有无多余的书?我说我手里没有,都在咱们教材库或图书馆存放着呢。他便安排图书馆寄书了。</p><p class="ql-block"> 2007年夏,学院迎接全军院校教学工作评价专家组验收期间,我突然接到院办通知,说武汉海军工程大学的教科所长在招待所约我见一面。我不知何事,按约定的午休时间,与他相见。他五十多岁,一付学者风度,自我介绍:我是海军工程大学学报主编,兼教科所长,带研究生,有幸拜读过厉院长和你写的《军校“4+1”透析》,听说你是主要执笔者?</p><p class="ql-block"> 我说:创意是我提出的,写作思路是我和厉院长商定的,课题组开了几次会,统一思路后,分工道桥渡教研室主任傅伯韬写了两章,其余各章由我执笔撰写,其他同志做了一些辅助性工作,最后由厉院长润色、统稿。</p><p class="ql-block"> 该所长说:去年我们立了项,开展军校“4+1”模式研究。我让学员到图书馆查资料,学员给我拿回了厉院长和你写的书。我看了好几遍,用笔认真做了标记,前前后后画满了,有些段落还摘抄下来,该书写的太好了!这次来到贵院,我想当面向厉院长请教几个问题,他工作忙,让我找你谈,这才知道你是主要执笔人。这本书写的很前沿,文笔也流畅,希望能与你探讨一些“4+1”模式的学术性问题。</p><p class="ql-block"> 我们交谈了一个多小时,深入分析了“4+1”模式的利弊,到下午三点多快要上班了,他因有集体活动,意犹未尽地向我告辞,约我向他主编的学报投稿,并希望保持联系。</p><p class="ql-block"> 回来的路上,我很兴奋,想不到所写的书,受到读者与专家同行的认可与欢迎,付出的艰辛劳动得到了回报,这比获得什么奖励都显得珍贵!俗话说,“金杯银杯,不如群众的口碑”。</p><p class="ql-block"> 回顾三十多年的军校生涯,我写的教案、讲稿、公文、论文不计其数,但专著只有这三本。“多乎哉?不多也。”究其原因,写专著是在学科前沿趟雷探路的创新性活动,是高強度的脑力劳动,其过程犹如产妇分娩,苦不堪言,还要经常熬夜加班,还没有经济效益,没有几个人愿意干这苦差事,能坚持干下来,纯属不忘初心,使命使然。 </p><p class="ql-block"> 院校的根本职能是教书育人、著书立说。出书多,是学术氛围浓,创新能力强,对外影响大的显著标志。从根本上讲,学术研究是深化教学内容改革的活水源头,学员到院校学习,希望能学到新知识新理论,新理论源于著书立说。从这个意义上讲,出书不是个人行为,是一所院校最大的软实力,出书多了,名师名家自然就多了,这所院校的名气也就大了。一个以《苦难辉煌》为代表作而誉满全国的金一南教授,让全国人民认识了一个思想前卫的国防大学。</p><p class="ql-block"> 我有时想,假如我们学院能出一个金一南教授那样的名人,学院的发展轨迹是否会改写,也未可知了……</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向建党102周年献礼之作)</span></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3年7月1日于徐州</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