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先生一直心心念念全家旅行,终于在2023年的6月实施了!</p><p class="ql-block">在家庭群一号召,大姐因提前安排了去山东旅行,与我们的计划冲突,没有同行外,二姐二姐夫积极响应,为了能让三姐出行,三姐夫奔赴西安照顾孙女,小妹带着90岁的婆婆,小妹夫为了保证出行有个好“马鞍”,出发的前三天立马换了辆新车。</p><p class="ql-block">准备6月19号出发,6月17号我预定了运城、平遥、太原前三天出行的酒店🏨。</p><p class="ql-block">6月18号几位女士就开始积极筹备,有炒辣椒酱炒菜的、烙锅盔的、买烧鸡烧饼芝麻饼的、煮五香蛋的、准备水果的,都在旅行群里汇报,热闹得跟过节一样。</p><p class="ql-block">6月19号早上七点,安康车准时上西康高速,前往与西安车汇合。</p> <p class="ql-block">十点半🕥西康两辆车在华山服务区汇合,一起走进山西。</p> <p class="ql-block">约11点半我们走进山西地界。到了陕西和山西的自然分界线黄河。</p><p class="ql-block">潼关地处陕西、山西、河南三省交界,自古就是兵家必争的军事要地。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潼关无数次被写进史书,古潼关城池高大,地势高亢险峻,境内沟壑纵横,攻守兼备,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在古人的笔下“百二重关”“三秦锁钥”“四镇咽喉”等都是潼关的代称。</p> <p class="ql-block">“三秦锁钥,四镇咽喉”。</p><p class="ql-block">潼关,中华十大雄关之一,自汉代始,一直是关中与中原之间的重要隘口,素有三秦锁钥、四镇咽喉之称。</p><p class="ql-block">历史上,关于潼关的传说和故事也非常多。和平年代这里走出的“潼关肉夹馍”也是享誉四方。《陕西通志》记载,女娲抟土造人的故事就是发生于此,相传女娲用黄河水、黄土创造人类并在黄河流域繁衍万代,至今流传在东山脚下的黄河河道之中有女娲的陵墓,女娲姓风,因女娲陵墓在此,黄河的渡口故名风陵渡。</p> <p class="ql-block">我们直奔山西运城芮城县。</p> <p class="ql-block">我到山西的目的就是想看永乐宫壁画。</p> <p class="ql-block">十二点半🕧车到达永乐宫附近,我的心情无比激动!</p> <p class="ql-block">永乐宫风景很好。</p><p class="ql-block">永乐宫,原名大纯阳万寿宫,为纪念八仙之一吕洞宾而建,因地处永乐镇,俗称永乐宫,位于芮城县城北3公里的龙泉村东侧。永乐宫创建于公元1247年至1358年间,是中国现存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道教宫观,同北京的白云观、陕西鄠邑区的重阳宫并称为全真道教三大祖庭。</p> <p class="ql-block">1952年在全国第一次文物普查中被发现时就引起轰动,震惊学术界。专家勘察后认为:永乐宫是现存的元代精美的建筑,是全国最大的道教宫观,是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范例,也是世界现存最大的古代壁画艺术宝库之一,其中三清殿《朝元图》是世界绘画史上群像构图发展的顶峰,是世界罕见的巨制,堪称国宝,为了保护这一珍贵历史文化遗产,搬迁重建。</p> <p class="ql-block">之前想着收费景点周一会开放的,遗憾的是永乐宫周一闭馆!永乐宫距西安不远,以后再来参观。</p> <p class="ql-block">来了一趟,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这是在我们安康美术馆展出的永乐宫壁画。</p> <p class="ql-block">临时搜索🔍,去附近的大禹渡风景区。</p> <p class="ql-block">大禹渡黄河风景游览区位于中华民族发祥地河东大地,地处秦晋豫三省交界处的芮城县县城东南黄河之滨,依崖傍水,风景宜人,占地面积450余公顷,具有悠久的历史遗存和故事传说。</p> <p class="ql-block">景区内有水官大禹、圣水观音神像、古渡口定河神母坐像、引黄高灌工程等景点。</p> <p class="ql-block">从史至今,万里黄河两岸唯一以大禹冠名的千年古渡仅此一处,这里流传有许许多多大禹治水的美丽传说和动人故事,是一处融合黄河根祖文化、佛教观音文化、大禹治水文化和现代水利文化为一体的黄河风景游览区。</p> <p class="ql-block">我们顺玻璃滑梯下到景点</p> <p class="ql-block">大禹像</p> <p class="ql-block">定河神母</p> <p class="ql-block">前往解州关帝庙。快到运城很远就能看见关公圣像。</p><p class="ql-block">他是世界最高最大的关帝圣像,坐落于运城市西南13公里的关公故里常平村。圣像通高80米(铜体高61米,寓意关公61岁;底座19米,寓意关公19岁成家立业)。如此伟岸壮观的塑像共用铜500吨、铁2000吨、混凝土1.8万多吨。</p> <p class="ql-block">解州关帝庙位于山西省运城市解州镇,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是我国现存始建最早、规模最大、建制最高、保存最全的关帝庙宇,被誉为“关庙之祖”、“武庙之冠”。</p> <p class="ql-block">解州关帝祖庙始建于陈末隋初(公元589年),历朝历代均有扩建修葺,现存建筑多为明清时期重修之物。总占地面积达22万平方米。是一处保存完整,规模宏大的古建群,建筑布局为我国传统的“前朝后寝”及中轴对称的宫殿式布局。中轴线上依次排列着端门、雉门、午门、御书楼、崇宁殿、春秋楼。庙内悬挂有康熙御笔亲书“义炳乾坤”、乾隆钦定“神勇”、咸丰御笔亲书“万世人极”、慈禧太后题“威灵震叠”匾额,堪称珍宝。</p> <p class="ql-block">结义园位于祖庙端门南北对峙,创建于明万历四十八年(公元1620年),四柱三楼三开间,木结构琉璃瓦顶,正面为清乾隆二十七年(公元1762年)解州知州言如洒题“结义园”,背面书“山雄水阔”,坊上四周彩绘山水、风景及三国人物故事。其结构精巧,气势恢宏,为祖庙最壮观木坊之一。</p> <p class="ql-block">四龙壁位于关帝祖庙端门正南,是明代宣德年间(公元1426年——1435年)烧制的琉璃影壁。从建筑学上讲,有遮避视线和丰富景观层次的效果;从文化角度上讲,属于中国传统风水学的“符瑞”范畴,有消灾降福,佑护生灵的作用。画面自上而下分为天、地、海三界,主体是四条蟠龙遨游飞动,衬以凤凰、麒麟、玉兔等祥禽瑞兽,赋予了这座四龙壁诸多的传统文化内涵。</p> <p class="ql-block">端门前的这块四龙壁是我国目前仅存的。大同、北京都有九龙壁,这里建四龙壁是因为关羽生前是人,死后才被封为帝王,所以这里建四龙壁,说明关羽和一般的真龙天子的不同。</p><p class="ql-block">地上立有三根交叉的铁柱,名为“档众”,前来朝拜关老爷在这里要“文官下轿,武官下马”,再大的官也得步行进庙。</p><p class="ql-block">三根交叉的铁柱像不像个义字!</p> <p class="ql-block">雉门位于关帝祖庙中轴线端门以北,第二道大门,专供帝王出入。创建年代不祥,明代有修葺,现为清代后期建筑。雉门面宽三间,进深两间,单檐歇山顶。北面为乐楼,与雉门台基、瓦檐同为一体,坐南向北,是祭祀帝王酬神演戏的场所,可谓一门两用。</p> <p class="ql-block">雉门后面是较大的台子,在台阶两侧预先留好的石槽中搭上木版,这里就变成了一座乐楼,台上的匾额“全部春秋”与上、下场门的“演古”、“证今”相映成趣。</p> <p class="ql-block">和其他三国英雄人物不同的是,关羽在后世逐渐被神化,被民间尊为“关公”,又称美髯公。</p> <p class="ql-block">左青龙</p> <p class="ql-block">右白虎</p> <p class="ql-block">御书楼前、午门以北,布列着中轴线上的第一座木牌坊“山海钟灵”。牌坊实际有八个字。</p><p class="ql-block">正面横批额题“山海钟灵”。仔细观察,字下隐约有“如在其上”四字,今额为后来改刻。</p> <p class="ql-block">“御书楼”原名“八卦楼”,位于关帝祖庙中轴线中心。现存建筑为康乾时期遗物。前檐抱厦一间,后檐抱厦三间,楼身四周回廊。楼上雕木制八角形藻井,顶端为八卦图案,因而得名“八卦楼”。乾隆二十七年(公元1762年),为纪念康熙御书“义炳乾坤”牌匾而改名。</p> <p class="ql-block">匾额“圣神武文”</p> <p class="ql-block">“绝伦逸群”是诸葛亮对关公的评价。</p> <p class="ql-block">明朝时期的铸铁焚炉</p> <p class="ql-block">崇宁殿四周有26个巨大蟠龙石柱环绕大殿。石柱都是由一整块石头雕刻而成。</p><p class="ql-block">这些石头是从对面中条山上在冬季采用泼水结冰的方法运送过来。</p> <p class="ql-block">大殿檐下有乾隆钦定的“神勇”巨匾。“万世人极”匾为咸丰皇帝御笔亲书。</p> <p class="ql-block">青龙偃月刀。一把青铜,一把铁质。每把刀有300斤的重量。</p> <p class="ql-block">传说:“关帝庙”,香火旺盛,惹得恶龙嫉妒,因此恶龙张开血盆大口把江河之水全部吸尽,导致农作物因干旱而枯萎,百姓们纷纷到关帝庙祈祷降雨。关公得玉帝“先斩后奏”令牌,于农历五月十三在南天门磨青龙大刀,其磨刀水洒向人间,民间的旱情得到缓解,恶龙被斩杀。</p><p class="ql-block">为了震慑妖魔,关公此后每年在农历五月十三都要在南天门磨刀,这天被称为关公磨刀的日子。</p> <p class="ql-block">桌面是青铜,左边有一指宽的裂缝。传说当时农历五月十三关老爷再次显圣,磨青龙偃月刀,天降祥瑞下了一场大雨,关公试刀,轻砍一下,留下这个见证。虽是传说,但每年农历五月十三号不管大雨小雨多多少少都会下点。另外一个作用它也是供桌。</p> <p class="ql-block">牌坊上方是“气肃千秋”四个字。</p><p class="ql-block">四棵1400年的古柏树天然形成了一条龙的形状,没有人工修剪。</p> <p class="ql-block">一行8人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后面看这是四棵独立的柏树。</p><p class="ql-block">春秋楼是关帝的寝宫。该楼又名麟经阁,因关公夜读春秋而得名(““麟经”是《春秋》别名)。刀楼、印楼分峙两翼,“文印武刀”是权力的象征。</p><p class="ql-block">春秋楼高近30米,是全庙最高建筑。叹为观止的是二楼的红色吊柱悬梁结构(26根),给人一种空中楼阁的感觉。这种将承受力巧妙分解的智慧,在我国古建筑史现存建筑仅此一例。一楼神龛供奉关公戎装像,二楼有三绝:神龛供奉关公夜读《春秋》真身像;暖阁内壁板刻《春秋》全文;顶部“孔雀开屏藻井”,皆为艺术珍品。</p> <p class="ql-block">“威灵震叠”经专家鉴定为慈禧太后所书。</p> <p class="ql-block">孔雀开屏藻井由408根木头组成。</p> <p class="ql-block">“青灯观青史着眼在春秋二字,赤面表赤心满腔存汉鼎三分”。</p><p class="ql-block">关公真身像,是按照他53岁画像以真身1比1完成的。造型是夜读春秋,但眼神不在书上,是看向窗外,整尊神像表达身在曹营心在汉的情感。</p> <p class="ql-block">一部三国演义已将关羽忠义美名传颂千年!</p> <p class="ql-block">寓意关老爷文武双全。</p> <p class="ql-block">许愿池。游客在许愿桥上拍照。</p> <p class="ql-block">运城我还会再来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