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刚的美篇

萧刚

<p class="ql-block">  红六军团牛田暗中转移</p><p class="ql-block"> 湘赣苏区和中央苏区以赣江为界,河东是中央苏区,河西是湘赣苏区,湘赣省委、省军区所在地永新县城。湘赣苏区当时包括永新、莲花、宁冈三县全部,茶陵、攸县、遂川、吉安、萍乡、上犹、崇义县各一部,总面积近一万平方公里。萧克和蔡会文从兴国西渡赣江于1932年10月25日重返永新,率红八军及以后的红六军团一直活跃在湘赣苏区,直至突围西征,历时近两年。 </p><p class="ql-block"> 1933年6月中旬,根据中革军委的指示,中国工农红军第六军团(红六军团)在永新县沙市成立,下辖十七、十八两个师,其中湘赣革命根据地的红八军改编为红十七师,萧克任师长、湘赣省军区政治委员蔡会文兼十七师政委,湘鄂赣革命根据地的红十八军改编为红十八师,师长严图阁、政治委员徐洪,从修水、铜鼓等地调往永新。1934年1月下旬,公略警卫营和茶陵、永新独立营合编为红十八师五十三团,七月下旬,在永新坳南牛田村组建红十八师五十四团,红十八师管辖了3个整团,全军共9700余人。(红十六师未归建,一直留在湘鄂赣坚持斗争到“七七事变”后红军改编时期)。红六军团成立后,受中革军委和湘赣省委双重领导,在突围西征前的一年多时间里,展开了红十七师北上的行动、沙市伏击战、松山阻击战、潞田歼灭战等战役战斗。给国民党军以沉重打击,在配合中央红军第五次反“围剿”,保卫湘赣革命根据地的斗争中发挥了巨大作用。1934年5月底,湘赣苏区被敌人层层包围,严密封锁,敌人占据苏区中心,永新县城、石灰桥、里田等地,整个战局越来越被动。以谭余保为主席的湘赣省苏维埃政府、湘赣省委、省军区及后方机关从永新县城转移至牛田一带,继续领导湘赣军民进行反“围剿”斗争。省委驻双源村吉昌兴木行,任弼时住双源村悟道草舍,省苏维埃政府驻岭上村善居堂,湘赣省军区驻岭上村三声堂,省军区供给部驻岭上村何家祠,省军区红色总医院驻岭上村尹氏宗祠(承庆堂),红军学校驻岭上村香翁祠。红六军团主力则集中于石灰桥东南山区,机动范围不断宿小。1934年6月下旬,永新、钱市几方面的敌人向红六军团进攻,紧急情况下,7月4日红六军团转移到永新的牛田、泰和的碧江洲一带和省委机关一起行动,萧克、王震住牛田街上生茂号货栈,全军团分别驻扎在永新的牛田、龙河、霞溪、泰和的津洞、碧江洲方圆30余里的村庄里。经省委和省军区开会,研究决定向遂万泰和井冈山地区发展。当时的敌情:二十三师李云杰在吉安、敖城、永阳镇之线;二十八师王懋德、独四十六旅鲍刚在泰和、遂川的衙前、五斗江、息罗(五斗江的一个村)之线;七十七师罗霖在遂川;六十三师陈光中在莲花、禾山;五十三师李抱冰在永新、敖城之线;十五师王东源集结在黄坳、息罗;十六师彭信仁集结川峰、茨坪;六十二师陶广集结龙源囗、峨岭仙机动,对我军形成层层包围之势。共计敌八个师又一个旅,除十五、十六、六十三师多次被歼未补齐,其余各师均为三个旅满员师。1934年7月16日,红六军团军团部率49团、50团和红军四分校由碧江洲出发,往遂川新江、五斗江一带集结,18日突破五斗江敌封锁线,摧毁五斗江外围沿途碉堡。7月18日、19日两天,围攻五斗江杨文斗、李克初的国民党保安中队,红军战士在五斗江潘屋修筑战壕,攻打敌炮楼,战斗异常激烈,因炮楼坚固,炮楼内敌人用最后仅存的一发炮弹向红军开火,由于炮内装的全是用铁锅破碎后做的弹片,伤及到不少红军战士,红军查看伤情后,也不知是什么弹药,加上驻黄坳的湘军和驻县城的保安团赶来支援,遂撤出战斗,故攻克敌炮楼未能得手。部队便于19日下午离开五斗江,经丰禄、禾丘、狗子形、高沿进入横石,在北洞、磻溪、獭形等地驻扎,指挥部设在北洞王家祠堂里。部队分驻在群众家里,部队住下后,在北洞茶头墩设立了总哨口,在各路囗设立哨卡,并在不少群众家里安装了电话,加强相互间的联系。7月23日围攻衙前敌炮楼,也未攻下,部队遂返回横石休整。这一带都是山区,包括拿山、关背、车坳、新江、桥头在内,地域广、回旋余地大。1934年7月23日,中央书记处和中革军委给湘赣省委发出训令,“决定红六军团离开现在的湘赣苏区,转移到湖南中部去发展扩大游击战争及创立新的苏区”。训令还对红六军团向西转移的行动部署、出发时间(8月中旬)、途径路线、组织领导作了明确的指示。接到命令后,任弼时主持召开干部会议,研究突围方向及战斗部署,会后即着手进行西征准备工作,筹钱粮、打草鞋、组织整顿和思想教育。7月28日,任弼时、王震致中革军委关于红六军团状况的报告,详细汇报了执行23日的训令布置情况:一、部队的补充。经过几次战役后十七、十八师现共有6830人,内长伕480人,长枪、短枪及机枪3202支,内步枪2934支。在八月十五日以前,努力补充2500人,红校600人,地方工作人员250人,伕子600人,兵工厂120人在内,550支步枪,红校250支在内。照此数计算为9330人,枪3752支,但八月半前的疾病与战争伤亡,出发时人数不免相当缩减。二、干部问题。决定张子意任六军团兼十七师政治部主任,龙云伤虽愈,但病甚重,恐不能随军行动。十八师师长拟以旷朱权代理,调前五二团团长现北路分区司令员彭辉盟任副师长,甘泗淇为该师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各团所缺之团长及政委,须待云逸到后以红校学生补充,军区政治部主任以贺友仁继任。刘士杰随军预备做新区省委书记,吴德峰调任六军团保卫局局长,省保卫局长以执行部长刘发云担任,省级共调250人随军,准备做新区地方工作。三、军区直属队及其后方机关。直属三个医院,除一医院在永新七都山地,有伤病员200,工作人员160,以四五十名为单位已分散了;第二医院有伤病员600,工作人员200,八月十五日人员可治疗好,400名现驻三峰关;第三医院630名,工作人员335,内现有不能行动重伤病员350,拟即分散隐蔽永新东南山地。弹药厂150人,分出60人;修械厂120人,分出13人;被服厂目前120人;三个工厂分出150人到六军团。弹械两厂各留40人,其驻地分配,各分修械、制弹,军区属被服,修械、制弹三厂共110人,重材分散埋藏。警卫营230人,150支枪,现在牛田、关北以西北任守备,另警卫连人70,枪60支。现军区及直属机关各部门共有984员,步马枪221支,现抽出运输队326,工作人员300名,枪120支补充六军团,以后仅318人。四、政治工作的准备。任召集了十七、十八师政治工作人员会议,在争取新的决战胜利,消灭湖南敌人,创造新的苏区与新的根据地等口号下进行战争动员,深入十三次全会提纲的讨论,完成基本的政治教育;加强政治机关,特别是充实各团政治处,建立十八师健全党的机关,完全依照政治工作条例建立其工作;加紧行军警戒时政治工作的准备,完成审查干部与检举运动,加紧供给与各师机关的政治工作;开办短期训练班,训练新从地方征调来的干部及新干部,征调250人的工作团随六军团出发。五、党组织上的改变。在敌封锁完成,苏区缩小并分割的情形,已将莲花、安福、萍乡三县委合组,前莲、安、萍县新峡清宜两县合并,前新清峡县茶陵、宁冈合并,前茶、宁县遂、万、泰新老苏区东面成两个县(以南至桥头津洞前吉泰县津桥南前遂万泰县),其余永新、吉安、吉水(北路新区、攸县仍旧以永新管,莲、安、萍及茶、宁、新清峡管吉安)为中心县委。全省现存苏区内人口约三十万,党员一万一千四百余,红军在外。省委东南时即分配得力干部主持各县工作,并决定各须有得力的工作干部,努力恢复与建立敌占区域及白区工作,同时建立秘密组织基础。这次征调的二百五十干部多是工作团及省级机关人员,各县委无调动。现省委常委决(定)以(陈)洪时、旷光明(原宣传部长)、谭余保(省苏)、姚原德(工会)、旷逸爱(原妇委)、王用济、张云逸组成。准备八月半召开省扩大会,讨论国际十三次扩大会议及目前工作,并补选省委委员。(王 任 一九三四年七月三十至三十一日) 这时,国民党第15师由宁冈向五斗江、息罗一带移动,驻永新的16师向黄坳、息罗推进,驻敖城的62师向龙源口、鹅岭仙地区前进,国民党军余汉谋部也由南康向北移动,协同围攻红六军团,红六军团已陷于国民党的重重包围之中,红六军团获此情报,即向中革军委报告,建议提前西征,同时将部队隐蔽转移至横石、新江口一带,与先期到达的49团50团汇合,进行突围西征前的各项准备,要求每人要备好20斤干粮、六双草鞋。十八师五十四团刚筹建,人员达1200多人,没有一起转移到横石,留在牛田实施行军、侦察、警戒等方面西征前的教育训练。中革军委批准建议后,红六军团在红独立四团的引导下,于1934年8月7日从横石、新江口一带分两路正式开始突围西征,主力部队突破衙前至五斗江之间第一道封锁线后,于当晚十点到达草林。五十四团则从牛田随后跟进,当天晚上到达遂川县城,在老石桥边住了一晚,以后就随主力部队一块西征到达桂东。</p><p class="ql-block">参考资料:《萧克回忆录》、《红六军:中央红军长征侦察开路的先遣队》、《中国共产党永新历史》、遂川县委党史办《党史资料档案》、永新牛田村走访资料等。 </p> <p class="ql-block">横石红六军团长征先遣纪念碑</p> <p class="ql-block">红色名村遂川县新江乡横石村</p> <p class="ql-block">横石红六军团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横石鲤鱼岗万人广场</p> <p class="ql-block">牛田中共湘赣省委旧址</p> <p class="ql-block">牛田悟道草舍</p> <p class="ql-block">牛田湘赣省苏维埃政府旧址</p> <p class="ql-block">横石王家祠红六军团指挥部旧址</p> <p class="ql-block">牛田任弼时旧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