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家庭教育可谓是一个孩子最重要的教育了,孩子成长之后面对事情的处理方式都和他(她)的家庭教育有关,而这些教育是在进入学校之后所比不了的,它涉及孩子的心理健康,迎难而上的人生态度等等,如果家庭教育出现问题,那么孩子的成长将会出现重大问题。前一段时间益阳市12岁少年因为和母亲发生冲突,后来持刀杀死母亲的案件还历历在目,这一切都是家庭过分溺爱所导致的。</p><p class="ql-block"> 昨天在幼儿园门口晨间接待,一位爷爷远远走了过来,这位爷爷,看上去有70岁左右,腰背已经呈接近90度的弯曲。在他的背上还背着一个收纳袋,当他走到我跟前的时候,我才发现在他的身后还跟着一个男孩,一脸轻松的在爷爷后面走着。爷爷气喘吁吁的在我跟前停下来说:"老师,我给孩子把被子送进去行吧?"我看着爷爷年龄太大,他很身后的孙子又高又壮,就说:"让小朋友自己拎进去吧。这个袋子很轻。。。。。。"我的话还没说完,他身后的小孙子就跟我说:"我拎不动"。我接过爷爷背上的包,领上那个小朋友走进幼儿园。爷爷很不放心的在门口看着。在往教室走的路上,我跟小朋友聊了聊。</p><p class="ql-block">我∷"你是哪个班的?"</p><p class="ql-block">小男孩∷"大一班"</p><p class="ql-block">我∷"爷爷年纪大了。帮你拎被子,你是拎不动还是不想拎?"</p><p class="ql-block">小男孩∷"拎不动",明显底气不足的回答。</p><p class="ql-block">我∷"那你现在可以试一试看,如果还是拎不动,老师可以帮帮你"</p><p class="ql-block">他很不情愿的拎上自己的被子上教室了。</p><p class="ql-block"> 看着他轻松离去的背影。我的心情很复杂。被子很重吗?不!他真的拎不动吗?不!</p><p class="ql-block"> 古人云∷养不教,父之过。孩子今后在社会上的不良表现,很多时候就是父母在儿时的家庭教育没能够跟上。孩子和爷爷奶奶总是有着隔代亲的情愫,爷爷奶奶对于孩子,总是抱在手里怕摔着,含在嘴里怕化了。对自己的孙子孙女是格外疼爱,对孩子的各种要求也是百依百顺。长此以往,会养成孩子骄纵的性格,目无尊长。这样的孩子会越来越难以管教。另外,现在很大一部分孩子在父母的大包大揽下没有做家务的经历。那么自然而然他就养成了从来不要做家务的习惯,等他独立生活的时候,还没有学会独立生活的技能,这就非常麻烦了。昨天早上遇到的这位小朋友不正是这样的吗?对于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找着各种理由不做,漠视年迈的爷爷的辛劳,这样的现象,在幼儿园真的很多。不禁让我反思∷我们的教育这是怎么了?问题出在哪里?我们的感恩教育是否能够真的根植到幼儿的内心而能够让他们付诸于实施呢?我们的家园共育又是否又真的能够合作共赢呢?</p><p class="ql-block"> 其实,我们家长也要明确一点,那就是自我服务这件事是培养孩子参与感和责任意识的最好方式。孩子只有通过分担力所能及的事情,才能建立起对家庭的责任感,才会有主人翁意识,才能体谅父母。才能变得听话懂事。</p><p class="ql-block"> 当然,我们不能把责任都归于家园共育中的哪一方,但是,我认为家庭教育的缺失对于孩子的长远发展是有着极大的影响的。</p><p class="ql-block"> 在英国有两家这样的家庭∷</p><p class="ql-block"> 老爱德华是个博学多才的哲学家,为人严谨勤勉,他的子孙有13位当大学校长,100位教授,80多位文学家,60多位医生,一人当过大使,20多人当过议员。同样在英国另一个珠克家族与之相比则大相径庭。老朱克是远近闻名的酒鬼和赌徒,浑浑噩噩无所事事,这个家族至今已传下八代,子孙后代中有300多人当过乞丐和流浪汉,400多人酗酒,致残或死亡,60多人犯过诈骗或盗窃罪,7个杀人犯,整个家族没有一个人有出息。</p><p class="ql-block"> 设想一下,如果家族中的某个人当他孩子婴儿时,就被爱德华家族抱养,那这个人将来会变成什么样子呢?反之又会怎样?家庭教育最初灌输的是非观念,善恶标准,为人原则将影响他的一生。幼年缺失家庭教育,将对孩子的影响是一生。</p><p class="ql-block"> 最后,用一句话与大家共勉——言教不如身教,身教不如境,教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就是榜样的力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