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年行旅----一个考古人的独白》读书笔记

赖才炎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万年行旅--一个考古人的独白》</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2, 126, 251);">读书笔记</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每一个行当,从业者都会有一种主流情怀,这也是行业情结,是从业者摆脱不了的情结。</p><p class="ql-block">考古学家面对破碎的坛坛罐罐,摩挲那些秦砖汉瓦,会不会想轰然倒塌的宫殿里,是否还有不甘的灵魂在游荡。(还有上古祭坛,壁画,炭化谷粒、动物骨骸)</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小时候过河或过桥会晕,如何克服,看远方,看远方的鸡冠山。</p><p class="ql-block">某一件事想多了,观念会在脑袋里有种浑噩的膨胀、扭曲,甚至是炸裂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考古调查有三个要诀:预设问是,打破禁区和亲近自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虫洞在科幻小说中被永定为时空细管,透过虫洞,可以在广袤宇宙之中做瞬间的时空转移或时间旅行。考古可以比喻为穿越虫洞。</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五千年的良渚文化第一次被提升到“文明”的高度,是琮、璧等精美玉器大量出土。</p><p class="ql-block">良渚(5000年,河中的沙洲)和河姆渡(7000年,河的渡口),被称为浙江史前考古的两朵花,应该并蒂开放。</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浙江有两大平原,杭嘉湖平原和宁绍平原。</p><p class="ql-block">没有容器的知识,只是没有形态的一地鸡毛。---要有知识体系意识。</p><p class="ql-block">客观的知识是可以塑造和变形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类型学和地层学是传统考古学的基石,类型学就是将一切具有形态特征的遗迹、遗物有序排队,这个序列代表着事物在时间中的变化。由于陶器的可塑性最强,最能与一个时代、一个人群的审美偏好、生活特点和文化承传相关系,形态也最丰富,因此最受重视。这种类型学本来就是来自于古生物分类学的启发而确立的。</p><p class="ql-block">类型学将器物分为类、型、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弗雷泽的《金枝》最核心最出彩的成果是揭示了相似率、接触率之于旧世界的组织作用。原始巫术根据这两个原则,建立了模仿巫术和接触巫术,统称为交感巫术。他认为巫术思维是前科学时代关于事物联系的普遍思想方法,是原始人试图驾驭自然力的一种企图。这种企图之心受挫折后,出现了以祈祷为主的宗教。近代科学的发现,人类才真正找到了运用自然力的正确方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进化论是对抗神学的。</p><p class="ql-block">钱钟书的史学观:积小以明大,而举大以贯小;推末以至本,而又推本以穷末。</p><p class="ql-block">中国没有历史,黑格尔说过的。因为中国历史只留下皇帝年号,时序无非朝代更替,古物必定只适合于观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苏秉琦是最亲近田野并试图与文献保持距离的考古学家,提出“以物论史”。将器物视为一种有意义的符号而与文字画上等号的人。它探源中国文明,并没有纠缠于文明的具体定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考古资料的发掘需要方法论的指导,而方法论又受到目的论的加持。但考古学的本质是独立的,它最终的解释权,属于最成熟、最完善,也是最后的理论体系。只是这一刻,似乎永远不会到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甲骨文,指的是刚从泥土中翻出的,或静静躺在博物馆里,刻着象形文字,在久远的年代里微透着幽邃光芒的动物甲骨。从考古学的角度,古埃及的历史永远不是文字的推演,而是金字塔、木乃伊和镌刻、描绘神秘图案的石碑陶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两种思维:当我们用实物见证历史、复原历史或解释文化、推演人类行为时,其真实的意义恰好相反,我们是用历史的角度、文化的角度、人类行为的角度阐释实物的内涵。这是现象学。</p><p class="ql-block">考古学发现的古代世界永远是一个象征的世界。</p><p class="ql-block">考古学的属附使命在于不断强化这一象征世界的现代意义,一切新理论、新思潮、新方法、新成果,都是构架在现代与古代世界之间的桥梁。这桥梁是人类寻找自我、完善自我、超越自我的必然延伸。</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浦江,是越族的发源地。历史上浦江独立入海,因称“吴越三江之一(浙江、浦江、剡江)。</p><p class="ql-block">流域考古,是一个族群的寻根之旅。</p><p class="ql-block">在江流回旋之处,在草木根系的缱绻处,在一抔黄土的深埋处,人类顽强地记录着自已的历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从楼家桥开始,我就找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放松和自洽。或许,只有当你的心灵找到家乡的港湾,方能将自由的小舟驶得更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萧山,位于钱塘江南岸,西汉元始二年建县,称余暨,东吴黄武年间改为永兴,相传春秋时期越王为强吴所迫,只剩少数兵卒驻留在县西的西山上,四顾萧然,所以叫萧山。唐以山名号邑,萧山县名由此而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所谓的“发现”,并不是肉眼“看见”,而首先是一种认识的突破。即没发现,是因为不认识而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华夏的地域核心在五岳之内,这是传统的文化认识。</p><p class="ql-block">南岭之地,是山洞人。迈向北纬三十度,就是从洞穴走出到平原(长江流域),走向村落文化。从狩猎采摘为主走向原始种植农业(野生稻驯化)。</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2023-6-30</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