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州市合涧人民大桥危在旦夕

梁记猪蹄

<p class="ql-block">合涧人民大桥</p><p class="ql-block">林州市合涧村境内桥梁</p><p class="ql-block">人民大桥原名“仙岩桥”,位于林州市合涧村南淅河之上,民间通称“合涧大桥”。该桥始建于民国八年(1919),至十三年(1924)竣工,工期历时五年。桥长九十丈,高三丈三尺,宽两丈二尺,分九孔,为当时县境第一大桥。</p><p class="ql-block">中文名</p><p class="ql-block">合涧人民大桥</p><p class="ql-block">外文名</p><p class="ql-block">People close Stream Bridge</p><p class="ql-block">类型</p><p class="ql-block">大桥</p><p class="ql-block">地点</p><p class="ql-block">合涧</p><p class="ql-block">历史记忆修复现状TA说参考资料</p><p class="ql-block">历史记忆</p><p class="ql-block">合涧南临淅河,河上自古无桥。每逢雨季河水暴涨,常阻断交通为害社会。年复一年的民怨,引起了沙蒋村郭兴义的关注。此人是当时林县知名慈善人士,他靠商业起家,致富后多有义行。民国七年(1918),又首倡修建合涧大桥。他看此地上距“仙人岩”不远,便提议将桥名定为“仙岩桥”。该桥为当时县内最大工程,耗资巨大。郭先捐钱七千串。为筹措资金,又开办了凌集煤矿,将所得利润全用于大桥工程。1922年,民国总统徐世昌彰其德行,亲授其手书“博济为怀”匾额。同年,兴义八十寿终。之后不久,大桥工地施工告急,其子郭树森承父遗志,始终不懈,捐钱至两万余串,终使大桥工程完工。</p><p class="ql-block">民国二十一年(1932),大桥遭受百年不遇特大洪灾袭击,九拱桥眼被冲垮六拱。从此以后,交通再度中断,时间长达十八年之久。</p><p class="ql-block">修复</p><p class="ql-block">195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派“老根据地访问团”来到林县,了解到重修合涧大桥是广大人民迫切要求,省政府拨下专款并派遣技术人员,由大桥附近的五个区141个等政村组织民工义务出勤修建。工程于1952年11月1日动工,1953年6月3日竣工,历时七个月。在三拱老桥北端接建新桥五拱,并将原“仙岩桥”名改称“人民大桥”。</p><p class="ql-block">现状</p><p class="ql-block">人民大桥建成至今,又已五十三年,在这半个多世纪中,它经历了洪水、地震等自然灾害的考验和现代化载重汽车的轧压。目前,仍老当益壮安然无恙,继续为振兴林州经济贡献着力量。</p><p class="ql-block">1979年,此桥被林县革命委员会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