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没有错过的老人--追忆恩师易图境先生(F)

<p class="ql-block">  易老的散文与题跋。</p><p class="ql-block"> 易老的散文。</p><p class="ql-block"> 关于读书易老说:“有人说易老师没有读什么书,只画画,不读书。我怎么没读书?说我数学不好,是因为摔坏了脑壳,拉下了两本书的课,接不上,赶不上。语文赶上了嘛,也很优秀的。我教书教了几十年,也听了几十年,怎么不读书?关键是学问不都在书本里,而在生活的方方面面。”老人家认为:“画家不一定要成为学者,但是要读书,中国文学尤其不能少。中国画本质上是写意的,要求画家有文学修养,意蕴丰富。”(上面两段引言见《彩荷飘香》)</p><p class="ql-block"> 正如易老所言,老人读书知书,且非常注重画外功夫。</p><p class="ql-block"> 我所看过的易老的文章全部都是白话散文一类的。我仔细统计了一下,易老写人物的文章最多,占比例也最大,如《我的后母》、《亦疯亦癫真豪情--我的老师肖宗寅》、《两个校长》、《老牧童》、《出水芙蓉,我的老伴--肖碧翠(一)》、《硬汉本性,我的老伴--肖碧翠(二)》、《慧心独存,我的老伴--肖碧翠(三)》、《忆老朋友王憨山》、《画友姜林山》、《三个印象一个梦》(易老回忆自己母亲)、《苍凉的人生,辉煌的图境》、《我说唐风》…写景的仅一篇,《我的老家花里坪》。写事的有三篇,《文革中的那些日子》、《我的学画之路》、《在北京举办个人画展》。论画的也是三篇(易老有关论画、题画的文字最多,几乎全部都写在画上的跋文中了。),《我喜欢画荷(一)》、《我喜欢画荷(二)》、《我画梅花》、《我对中国画的看法》。以上列出来的是我所见所知易老散文的全部了(见《走近易图境》、《唐风的一五一十》),写这么多的散文,易老在我所知的画家中,已算是比较少见的了(极其偏爱文学的画家除外)。</p><p class="ql-block"> 易老写人,语言朴素,直接而平实。</p><p class="ql-block"> “…第二次见面是在一次武陵风光创作中…在索溪峪见面我们已是老朋友了…我们住在一起…因为我俩去得较迟,作画的地方也没有了,我们只得把住房旁的厕所打扫一下,就在这里面作画。虽然条件差些,但也还安静,我们有说有笑,非常高兴,这是个人作画所不能有的乐趣。”(《忆老朋友王憨山》)</p><p class="ql-block"> “唐风既是我的朋友又是我的学生,他是我长沙最要好的朋友之一…我在外作画,唐风都会作陪…我们的感情非常好。</p><p class="ql-block"> …唐风书读得多,是能够画出名堂来的。但我总觉他应酬太多,浪费了作画的时间。画要经常画,不能打牙祭…”(《我说唐风》)</p><p class="ql-block"> 易老写景,真率自然,充满了童真与天趣。</p><p class="ql-block"> “…从洗马潭到红庙再进我们的村子,只有一条路,弯弯曲曲,一直到村子的水口才能看到房屋…进得村来,鸟声、蛙声、虫声像一个合唱团来迎接你,好不热闹。离我家不远的一个叫老山湾的地方,古木参天,野花遍地,每次经过这里,心里总有些胆怯…长大一点后,就不怕了,喜欢和孩子们到山上捡板栗尖栗,还有许多叫不出名来的野果子,使我们欢乐极了…”(《我的老家花里坪》)</p><p class="ql-block"> 易老记事,平铺直叙,看似俏皮的字里行间,满满的皆是苦涩与苍桑。</p><p class="ql-block"> “…有一次把所谓有问题的老师都关在一个房子里,由进城的贫下中农来审问。首先喊到我的名字,这次我并不害怕,自古道,心中有事心中怯,心中天事石如铁。他们问我:‘你是什么犯?’答曰:‘教书犯。’‘你为什么是教书犯?’‘教学生,传了知识,不应该。’‘像你这样的犯人如何处置?’我毫不犹豫地说:‘理应枪毙。’听到这里,老师们却笑了。‘笑什么!’那位贫下中农把桌子一拍,‘下面再来一个’…”(《文革中的那些日子》)</p><p class="ql-block"> 有关易老论画的内容,我一并归入下文谈老人题跋的专题中了。</p><p class="ql-block"> 易老画上的题跋。</p><p class="ql-block"> “我比我的同学都大上几岁,因为我先读了几年老书。结果给没学问的老先生害了,学了一口错别字,到现在还纠正不过来。做诗就更惨了,韵都不对。后来上洋学堂,念:弟弟来,妹妹来,来来来,来唱歌”。</p><p class="ql-block"> “我在华中艺专做过诗,老师评论有诗意但平仄不合。我这个人不喜欢做硬硬绑绑的事…”</p><p class="ql-block"> “文人画要题两句诗,甩两篇文章,我不来这个,我的文章跟别人不一样。我不反感文人画,但我画的不是文人画,我跟他们有距离”。</p><p class="ql-block"> “有人让我画画,点题,叫我画半边画,写半边字…题了几句满有意思的话,觉得不错,这个形式就保留了下来了,题的都是我自己的句子”。</p><p class="ql-block"> (见《彩荷飘香》)</p><p class="ql-block"> 由此可知,易老不喜也不擅古体诗,同时认为自己的画不是文人画,题诗上去也不适合。老人喜欢在画上写自己的平白通俗的句子。认为自己的文章跟别人不一样,而且自我感觉还相当的满意。都是自己所思所想,谈的全是自己的个人感受。</p><p class="ql-block"> 易老的题跋往往充满了阳光。童心未泯,浪漫天真,诗性般的语言,读来无比的亲切。</p><p class="ql-block"> 《清之晨》:“今天的太阳起得特别早,大约是它太高兴了吧。好些日子,它闷得发慌,所以情不自禁地打破了常规,也许是它偷偷跑出来的。水塘的荷花开得那么早,那么齐,青蛙小鱼跳得那么高,歌唱得那么起劲,那么亲切、热闹,一切都在愉快的气氛中欢呼着今天的太阳万岁!”</p><p class="ql-block"> 《幽兰》:“静静的一个早晨,那些小树、小草度过了严冬风雪的摧残,刚刚把头坚坚起来,身上的黄色冬装还没有换下,深深的山谷里便传来阵阵的芳香。这香不同一般!它激起了所有生存者的无限希望,它们闻呀、听呀、找呀,却都无法发现它。”</p><p class="ql-block"> 《彩荷》:“太阳出来了,把荷塘映照了一个通红。在荷塘深处,突然传来了一阵阵的蛙歌。我细细地寻找,几个青蛙在追逐情侣,把水面击起了一层层浪花,小草摇晃着,似乎在为之伴舞。我乐坏了,回到画室铺纸作画,一挥而就。画完了,我的心情仍久久不能平静。”</p><p class="ql-block"> 类似这样的散文小品,易老的题跋中还有很多,篇篇都精彩极了,读来无比的亲切,令人回味无穷。</p><p class="ql-block"> 易老题跋,还有另一个方面的内容,占了相当的篇幅。那便是老人通过文字与画面内容相结合,充分的阐释了他对于花鸟画的变革、创新与思考。</p><p class="ql-block"> 《想望》:“也许你要问我,为什么要把荷花画得这样火辣辣的,这是因为有自然的变化,同时也是我平静而失望的感情的爆发,也是一种自由、高兴、对未来幸福的想望。”</p><p class="ql-block"> 《荷》:“前辈们用浓淡不同的墨来代替绿色的荷叶,创造了水墨画。我今天用红色来代替绿色的荷叶,创造了彩墨点,不什么不可以。”</p><p class="ql-block"> 《题兰》:“七十年画兰,未得要领,自栽兰以来,方知兰贵在自然。”</p><p class="ql-block"> 《彩荷》:“一个冷冰冰的早晨,我去那个山坳坳里割草,那里的树叶、小草上还吊着一颗颗水珠。故乡的秋天,尤其是雨后的早晨,冷得使我发抖。太阳突然出来了,把山川装饰得一个蓝一个红。我非常惊异它的美,这就是自然的变化。”</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我原本还想分析一下易老的手札信件这方面的内容,终因手头没有资料,只能留待下篇了。</p><p class="ql-block"> 上面以我个人的角度尝试着从诸多方面,全方位的来追忆易老其人其艺,同时尽可能不重复别人的文字…结果,不自觉中便将文章拉得有些长了。所谓限于篇幅,特别是这类文章,篇幅的确是有限的,即便是无限的,有关恩师百岁老人易图境先生,于我,总归是说之不尽的。</p><p class="ql-block"> 既如此,便以我挽易老的一幅长联作结吧:</p><p class="ql-block"> “求学华中武昌,数杆笔博采旁收,丹青怒放。衰年变法,创焦墨重彩,旧龙標老牧童画坛开风貌,雄强苍古。寿逾百龄,隐雪峰不图其他,只图意境。</p><p class="ql-block"> 授业安江鹤城,一辈子教书育人,桃李芬芳。半生解惑,为后学楷模,新时代美荷翁湖湘展高才,觉人醒世。画传千载,扬国粹既播域宇,更播環球。”</p><p class="ql-block"> 2023年6月28日子夜于雨湖之滨瑞泊大酒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