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看到网上盛传的皖浙天路,说一段31公里的山路有351个弯道20多个回曲。就想去走一走。<span style="font-size: 18px;">今天我们五车十五人一群新朋老友向着这里出发!</span></p> <p class="ql-block"> 第一站来到安徽家朋乡,这里是皖浙天路的起点。我们看到的广告是这样说的:在这里,你信步走进一个村落就能翻开一页历史,你随意踩到一块石头就会触动一个朝代。</p><p class="ql-block"> 家朋乡磡头古村,是皖浙天路第一个看点。一条形成于1859年的山溪由<span style="font-size: 18px;">南向北呈“S”形穿村而过,水溪上的10座小桥将两岸层层叠叠、错落有致的民居与溪水融为一体。水街上有</span>许多巷弄,承载着许多故事,供后人回味传颂。</p> <p class="ql-block"> 如这怀恩堂巷里的洗砚池,讲的是许时润修德行仁,康明好义,晚年解组归田。伯雨洗砚池为半月形状,南北朝向,面积315平方米。池水清澈,月池中当堂上桥部分拆除,水池保存完整,具有较高的文物和历史价值。</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从磡头村可以直接走到梅干岭也可以汽车开上来。这里有个开阔的观景平台,每年三、四月间油菜花盛开时,<span style="font-size: 18px;">层层叠叠的梯田上,金黄色的油菜花缓缓向四周蔓延,吸引着无数赏花人,也成了</span>全国著名的油菜花拍摄地。</p><p class="ql-block"> 我认为这是皖浙天路上的第二个看点。</p> <p class="ql-block"> 这是2017年的春天我曾来过此地留下的图片</p> <p class="ql-block"> 不是赏花季节俺们也来打个卡</p> <p class="ql-block"> 离梅干岭观景台向上西行约2公里处,有一个老徽州罕见的多姓氏千年古村落——尚村。这是皖南天路上的第三个看点。</p><p class="ql-block"> 尚村古村落的形成大致可溯源千年,唐末中原战乱,各士族大户迁入皖南徽州。因尚村地处偏僻、环境幽雅、如世外桃园。一些士族姓氏选择此地,陆续进入,形成皖南罕见的多姓氏的千年古村。尚村有10个姓,9座祠堂,基本上都保存完好。<span style="font-size: 18px;">该村依山势高低错落,古民居保存完好,村内路巷交错,村前荷花环绕,近年来逐渐成为国内外摄影家和摄影爱好者采风的选地。</span></p><p class="ql-block"> 它还曾有个非常雅致村名,“砚瓦村”。讲的是尚村虽然没有出过非常显赫的名人,但却十分注重文化教育的普及,古时的尚村人口千余,家家有砚瓦,户户有毛笔。可以想象,那时如此偏僻而且人口众多的山村能做到这一点,可见当时文风的鼎盛程度。</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我们在村前的平台上嗨起来…</p> <p class="ql-block"> 离家朋乡20公里处就是徽杭古道安徽入口。走走徽杭古道是一直的向往。这条始建于唐代的古道至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我们所熟悉的红顶商人胡雪岩、一代文豪胡适、抗倭名将胡宗宪等就是从这条古道走出山门而光耀天下。徽杭古道是徽商经济繁盛和艰辛经营的历史见证,是一条镌刻着徽商灿烂历史的文化古道!今天我们走在一边是高山一边是峡谷的徽杭古道上,欣赏美景的同时感叹先人的励志,感悟徽商之伟大,他们从这里出发,走出家门,走向新的理想之地。</p> <p class="ql-block"> 江南第一关的背面即东面题有四个大字:徽杭锁钥。说明此处是徽杭古道的关隘之处。</p> <p class="ql-block"> 入口处有个曾走过徽杭古道的著名人物的展示。那块石碑上是当代诗人汪国真留下的诗作:既然选择了去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p> <p class="ql-block"> 在江南第一关处看到了一块钩沉碑。钩沉是一个汉语词汇,指探索深奥的道理或散失的内容。碑后面记载了邵氏族人对这条古道的贡献。为看的清楚特地将全文记录在此。</p><p class="ql-block"> 全文如下:</p><p class="ql-block"> 南宋初,邵氏先人为避战乱则居纹川(伏岭),为使家族兴旺,以行善积德之义举。"天、地、人合一"的理念精心营建人居环境。并视修桥铺路,建路亭为行善积德之举。</p><p class="ql-block"> 由于逍遥岩山道系古时徽州通浙江的捷径、沿途均有邵姓族民居住,万历间,明廷又将两旁所有山场划拨给邵氏"叙伦堂"作为祠产,为改善族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和方便客商往来,故邵姓在古道的修建上更是不遗余力。谨将《邵氏宗谱》和《绩溪县志》上有关邵氏先人在徽杭古道上修路、建亭的有关记载刻录于石:</p><p class="ql-block"> 1、邵德瑚(1686-1757)生平古朴,赋性慈祥,遥遥岩内修桥、修路、行人颂德。</p><p class="ql-block"> 2、邵邦升、讳飞凰(1688-1737)轻财尚义,首捐重建石纹桥,又遥遥源通浙40里,峻岭崎岖,杳无人烟,嘱子云彩中途建亭、名曰"一得",捐田三亩、永为施茶,行人德之;</p><p class="ql-block">纹川邵飞凰建逍遥岩道雪堂岭房亭。</p><p class="ql-block"> 3、邵承方(1771-1850)好行义举,襄建棕荐岭石洞,登源洞茶亭,造逍遥岩内施茶亭,其地道路险峻,凿石砌平而建舍,行旅便之。</p><p class="ql-block"> 4、邵洪(1809-1872)重修岩口亭大岩头石坎。</p><p class="ql-block"> 5、同治二年,邵道棠等里人建"江南第一关"关隘。</p><p class="ql-block"> 6、民国11年,邵在炳、邵之华、程彦卿等筹银3000余元修筑逍遥岩险段石级。伏岭徽商遗孀张娇梅铺筑祝三干石板路。</p><p class="ql-block"> 7、民国19年,邵在炳独捐414元,建"江南第一关"履险如夷亭。</p><p class="ql-block"> 8、民国32年,邵叔伟、邵一份等29位徽商,22家徽馆筹捐法币2.2万余元修逍遥岩道口至磨盘石段及岩口亭,半坞茶亭,铺砌安川至虹溪桥石板路。</p><p class="ql-block"> 9、南宋、元、明各朝,伏岭邵姓多次修路,限于当时条件,采取捐路板,出义工方式,或几人出一块,一人出一块,一人出几块,集众铺路和建栈岭亭。这些散见于《微学通讯》等文献资料中。</p><p class="ql-block"> 钩沉古道历史,立此碑石,旨在缅怀先人功绩,激励后人继承和弘扬社会正能量,推进徽杭古道的良性开发。</p> <p class="ql-block"> 体验完徽杭古道后,一部分朋友去了龙川景区。我们慕名去了绩溪博物馆。它是建在古县衙遗址上的一座博物馆。建筑面积达10003平方米,占地面积9520平方米,其中展厅面积约4200平方米。绩溪是徽州六县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明清时期徽商、徽墨、徽菜以及徽州三雕的发源地。博物馆从绩水徽山、人文绩溪、商道绩溪、风土绩溪、徽韵绩溪、徽味绩溪六个方面展示了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风貌。</p><p class="ql-block"> 在网上看见这样一段话:中国不能没有徽州,徽州不能没有绩溪,如果说歙县是徽州的根、婺源是徽州的茎的话,那绩溪则是花。我想是要自己去体会的。</p> <p class="ql-block"> 这天突然来了一场瓢泼大雨,在龙川景区游玩的朋友们只能匆匆而过,留点遗憾了。</p><p class="ql-block"> 龙川,依山傍水,历史悠久、地灵人杰。龙川溪穿村而过,汇入登源河,村落似船形,有如龙舟出海之势,堪称风水宝地。内有全国重点文物单位胡氏宗祠、奕世尚书坊和徽商胡炳衡宅,是徽派建筑三雕艺术精品。</p> <p class="ql-block"> 这个胡氏宗祠内保存的木雕“四和图”(和谐、和顺、和美、和鸣)值得一看。</p> <p class="ql-block"> 今天我们正式走上皖浙天路。皖浙天路又称荆州公路,是皖南三大盘山公路之一。全长30公里,公路最高处隘口海拔1158米,有弯道351处,回曲21起,最小半径15米。也因以其高、险、奇、美,被誉为"皖浙边界上的唐古拉"。它的起点是家朋乡,终点为荆州乡。</p><p class="ql-block"> 荆州公路1985年6月开工,1988年12月竣工通车。公路的完成改变了荆州乡与世隔绝的困境,有40多位建设者为此付出了宝贵的生命。或许公路的修建者当初也没想到若干年后这条公路成了皖南最适合自驾的盘山公路。公路沿线的古村落、古民居、峡谷、瀑布、云海如同一幅巨轴山水画卷在眼前闪过,而我们今天只是做了一个匆匆过客。</p> <p class="ql-block"> 形象笔架峰,那尖尖的山峰也称豺狗狼尖。只是看的角度不一而已,哈哈!</p> <p class="ql-block"> 到达皖浙天路终点荆州乡后说是有个小九华景区,那就去看看。记得在绩溪博物馆里看到这样介绍小九华:小九华深藏于距绩溪县城75公里的荆州乡丛林中,生态原始古朴,自然纯真,有"银屏滴翠"、"刀锋插云"等自然景观,更与地藏王菩萨的故事分不开。今天走入景区非常失望,一片破败景象,只剩下前殿的山门,后面的地藏殿已只留下殿前的几级台阶了,那个银屏寺也是大门紧闭。无语。</p> <p class="ql-block"> 在小九华边上用过午餐后,我们来到了浙皖交界处的连心桥。至此皖浙天路全程走完了。天路虽然海拔有1000多米,有许多的弯道,但在平整的柏油路上前行带给我们的是自驾游的快乐。沿路有不少观景台,有的还在修整中。我们走过笔架峰,走过了豺狗浪尖、饭甑尖,一路欢笑一路歌……我们仿佛都回到了少年。</p> <p class="ql-block"> 返程的路上我们顺路又去临安岛石镇的株川村走了走。株川村的名声在于其<span style="font-size: 18px;">屋顶铺设的都是黑色石板,屋顶似鱼鳞层层相叠,登高而望,颇为壮观。</span></p><p class="ql-block"> 石板屋始于清代早期,距今有300多年历史,共占地7500余平方米,几十座房屋,统一坐北朝南,依山而建、呈环弧状阶梯分布,取材于后山的天然石板。所住居民均为安徽绩溪高姓后裔。中国美院也曾在这里做过投资,山上还修有观景游步道,但感觉人气不旺,也许株川村真的很小,村民大多都已住到靠马路边的新房子了之故吧。</p><p class="ql-block"> 2016年,株川村被国家城乡建设部等部门评为中国传统村落。</p> <p class="ql-block"> 村内一条小溪流绕依山势呈半圆形梯级层叠建而流出峡谷,小溪涧上村民搭建了晾晒东西的竹木平台。现在不是秋晒时期,我想到秋季时,铺满一地的山核桃、火柿,家家户户晾晒的玉米、辣椒,一定很美的。</p> <p class="ql-block"> 离开株川村,据朋友介绍回杭途中还可以去走走浙西天路,真是孤陋寡闻了。行驶在浙西天路上,感觉路况非常好,时有摩友飞驰而过…行车至高山之巅,有君临天下的感觉。原来它原称华浪线,起点临安华光潭村,终点临安浪广村,现如今已涅槃重生,全程40公里,盘山公路海拔最高处1366米,比“皖浙天路”要高210米。夜宿浙川村,无意之中来到了徽杭古道的浙江入口,天意也。哈哈!</p> <p class="ql-block"> 清晨离开浙川村回家的途中到剑门景区走一走,它属石长城景区。石长城景区坐落于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景色独特,风光奇异。景区的石景堪称一绝。东起景区入口,西至黄山的一道天然石长城绵延数百里。主要有龙门与剑门两个看点。剑门是石长城景区最为壮观的一段。它宽不足10米,两边为悬崖绝壁,最高处达180米,气势恢弘。所属辖地为临安马啸乡。这里是浙皖要冲,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因而被称之浙门。</p><p class="ql-block"> 石门下有个天机洞,讲的是刘伯温神机妙算的故事;石壁上有块朱元璋驻军图清晰显示了浙皖要冲的地理位置;沿着百步云梯我们来到位于右边的峭壁上登高望远风光无限好,途中半山腰建有石亭一座题款马啸,山顶上还留有从东边过来的溜索,当然已不使用了。带着一早在浙川村购得的新鲜菜蔬中午时分俺们到家了。这几天一直在浙皖边界溜达,心旷神怡收获不少。</p> <p class="ql-block"> 上山路线</p> <p class="ql-block"> 路在远方,期待再次出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