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离开汕头,我们乘车到了潮州,来的路上,又是一阵疾风暴雨,好在到了桔子酒店。</p> <p class="ql-block">雨过天晴,蓝天白云,可以外出游玩了。</p> <p class="ql-block">读过《中国文学史》没有不知道韩愈的,久仰韩愈大名,首先去瞻仰韩文公祠。韩愈,中国唐朝中期官员、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教育家。元丰元年(1078年)加封“昌黎伯”,并从祀孔庙,这也是孔庙里祭祀韩愈的由来。</p> <p class="ql-block">进门阶梯有一个文字雕塑:“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选自韩愈的《进学解》。 学业的精进在于勤奋刻苦,为人行事的成功在于深思熟虑。这是一句千古流传的至理名言,今天读起来,仍然振聋发聩。</p> <p class="ql-block">“韩祠橡木”潮州八景之一,相传有橡木为韩愈亲手所植,可惜至乾隆中后期已枯萎。由于韩愈对潮州人的影响深远,为再现历史盛景,2000年人们在河南韩愈家乡考证找寻,找到相似的橡木品种,移栽引种,精心培育,现橡木园里有大片种植,已初具规模。</p> <p class="ql-block">园中有韩愈别赵子雕像,赵子(赵德)潮州八贤之一,韩愈对他评价极高,并委以重用,韩愈转任袁州刺史,邀赵德同往,但为赵德婉辞,因撰《别赵子》诗以志别。诗中感慨人各有志不可强求,没有进入仕途的人也是有很多贤能之士的。</p> <p class="ql-block">韩愈被贬任潮州刺史,在任不过八个月,却为潮州百姓做了不少有益的事情,后人为了纪念他的功劳,把“恶溪”改称为“韩江”,还把笔架山改名“韩山”,在山上建了个“韩祠”。</p> <p class="ql-block">韩祠旁有一棵高大的木棉树,树龄约120多年,木棉树株型挺拔魁梧,满树开的红花就好像热血一般,染红树梢,即便是花败也不会褪色,就像英雄一样有着壮烈的气节,木棉树人们又称为英雄树。</p> <p class="ql-block">韩祠倚山临水,肃穆端庄,是我国现存历史最久远的,为纪念唐代文学家韩愈的祠宇。想当初韩愈被贬潮州的路上,写下“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的诗句,借自然景色表述了自己的愁苦悲戚心绪,露出英雄失路之悲。但韩愈在任期间,恶溪驱鳄,释放奴婢,关心农桑,延师兴教,使潮州的文化事业愈益发展,涌现不少名人,古代的潮州确为人文荟萃之地。韩愈深得潮州人民的敬重,所以建祠供奉,享受世代香火。</p> <p class="ql-block">两边碑廊展示的是后人题写的碑刻。</p> <p class="ql-block">现代各个阶层的人士题写的诗句碑刻。</p> <p class="ql-block">历代文人官宦为颂扬韩愈的功绩,写诗题字,立为碑刻。韩愈为官一任,造福一方,青史留名,在文坛上更是独树一帜,韩愈鄙六朝骈体文风,推崇古体散文,其文质朴无华,气势雄健,成为文坛领袖,为后人尊崇。</p> <p class="ql-block">历代碑刻是研究潮州历史的珍贵资料。</p> <p class="ql-block">仰对百代文宗,肃然起敬,韩愈一生曲折坎坷,起起落落,无论做官还是作文都有所建树,尤为显著的是他在文学方面的成就,倡导了古文运动,将中国古代散文提高到了一个崭新的水平,他突破陈规、独辟蹊径,将古人的语言熔炼成新的词汇,极大地丰富了祖国的语言宝库,对后世文坛产生了深远而广泛的影响。故而被苏轼誉为“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后人推其为唐宋八大家之首。</p> <p class="ql-block">今古同仰</p> <p class="ql-block">名以文传</p> <p class="ql-block">祠内有历代碑刻30多块,其年代最早者即苏轼的《潮州韩文公庙碑》,置正堂南墙下。“匹夫而为百世师,一言而为天下法。是皆有以参天地之化,关盛衰之运。”。苏轼说:一个普通的人如果成为百世人的榜样,说的话成为天下人效法的准则——这样的人的品格往往是非同凡响的,好比天地孕育万物,关乎到国家盛衰问题。苏轼对韩愈给予了极高的评价。</p> <p class="ql-block">韩祠树木浓荫,环境优雅,鸟语花香,景色秀丽。</p> <p class="ql-block">走出韩祠,重温《师说》中名句:“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感触良久。</p> <p class="ql-block">离开韩祠来到韩江上的广济桥,江边美景如画,这里也是广东“万里碧道”的一部分。左边远处是韩江上的第三座桥金山大桥,金山大桥是目前国内跨度最大的无风撑背靠式五连拱钢管桥,中央主跨拱桥跨径长达160米。金山大桥的建成极大地缓和了潮州的交通压力,并拓展城市发展空间。</p> <p class="ql-block">走近广济桥</p> <p class="ql-block">广济桥始建于南宋,古为闽粤交通要津,因桥上亭台楼阁形态各异且兼做商铺之用,又得“一里长桥一里市”的美称,向有“到潮不到桥,白白走一遭”的说法。</p> <p class="ql-block">桥对岸即是潮州古城广济城楼。</p> <p class="ql-block">广济桥西头建有一阁,因面对韩山起名“仰韩阁”。</p> <p class="ql-block">桥头公园展示有原建桥用的建筑材料——石梁。</p> <p class="ql-block">广济桥梁舟结合,中间浮桥长97.3米,由十八只木船连接而成,舟桥白天闭合,形成浮桥,行人可通行过江,夜间舟桥开启,供过往船只通行,独具特色,这种造桥方式在我国桥梁史上还是孤例。</p> <p class="ql-block">广济桥之美,不仅美在外观造型,还有其出类拔萃的文化内涵。桥上由一座座亭阁组成,每一座都有一副楹联,一块牌匾,上面全是书法大师的手笔,处处尽显潮州人的文化底蕴。图为“澄鉴”。</p> <p class="ql-block">“观滟”</p> <p class="ql-block">广济桥于2003年按明代风格修复为如今模样,全长518米,分为三段,共有桥亭30个,匾额43块,成为潮州著名的旅游地标。亭台楼阁形态优美,楹联亭匾美轮美奂,令人叹为观止。</p> <p class="ql-block">“凌波”</p> <p class="ql-block">《民不能忘坊》,济州桥上唯一牌坊。百姓不忘修桥太守刘浔,分司吴均功绩,建坊以作纪念。</p> <p class="ql-block">“济川”,西边亭桥至此改为舟桥。</p> <p class="ql-block">可惜,因为广济桥要维修,连接的舟桥要断开一段时间,行人不能通行。原来夜晚才能见到舟桥开启的场景,现在白天就能见到了,只是无法通过桥面走到对岸的广济城楼,真是喜忧参半。</p> <p class="ql-block">隔江相望,广济城楼可望而不可即。正考虑如何绕到对岸,又是风雨大作。</p> <p class="ql-block">远处为韩江大桥。韩江大桥是潮州市继广济桥之后建成的第二座大桥,大桥由东桥、西桥和中间联络桥组成,中段与沙洲岛立交互通,桥全长1150m。</p> <p class="ql-block">打车从韩江大桥绕过,到了牌坊街入口处,在骑楼下避雨半个多小时,终于等到雨停了。</p> <p class="ql-block">雨后空气格外清新,行走在牌坊街心情特爽。</p> <p class="ql-block">潮州古城是历代郡、州、路、府、县的所在地,至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现存居民代表性历史建筑百余处,享有“京城帝王府,潮州百姓家”的美誉,也是个开放式的景区。</p> <p class="ql-block">牌坊街基本格局形成于北宋,兴盛于明清,绵延两华里,古典庄重的牌坊与南洋风格的骑楼完美融合,充盈浓浓的文化气息,彰显侨乡特色。“榜眼”牌坊</p> <p class="ql-block">牌坊街里的骑楼</p> <p class="ql-block">牌坊街古迹——四目井</p> <p class="ql-block">大理司平坊</p> <p class="ql-block">大司马牌坊</p> <p class="ql-block">牌坊街商铺林立,潮汕美食,潮州菜名闻天下,来潮汕就是遍尝海鲜,过足瘾,牛肉火锅更是一大特色,到处都有。</p> <p class="ql-block">具有地方特色潮州特产,令人眼花缭乱。</p> <p class="ql-block">开元寺始建于唐代开元二十六年(738年),开元寺向为历朝祝福君主、宣讲官府律令之所。以地方宽敞、殿阁壮观、圣像庄严、文物众多、香火鼎盛而名闻遐迩,为粤东地区第一古刹。</p> <p class="ql-block">“状元”牌坊</p> <p class="ql-block">很多学生们也来游玩,同时增长历史知识。</p> <p class="ql-block">牌坊街大约走了500米多米,就到了广济城楼。广济城楼又称为“韩江楼”,“东楼”。暮春三月,登楼远眺,韩江水涨,“东楼观潮”便成为潮州内八景的一处胜迹。</p> <p class="ql-block">再次从东边登上广济桥,也算是把全桥走了一遍。</p> <p class="ql-block">广济城楼外即是广济桥,广济桥横跨韩江,联结东西两岸,集梁桥、浮桥、拱桥于一体,为古代广东通向闽浙交通要津,是潮州八景之一,也是潮汕地区著名文物旅游胜地,与河北赵州桥、泉州洛阳桥、北京卢沟桥统称中国四大古桥,被桥梁专家茅以升誉为“世界上最早的启闭式桥梁”。</p> <p class="ql-block">雍正二年(1724年),知府张自谦修广济桥,并铸造鉎牛二只,分置西桥第八墩和东桥第十二墩,意在“镇桥御水”。道光二十二年门(1842年)洪水,东墩铁牛坠入江中。鉎牛为鉎铁铸造,为广济桥标志性雕塑。</p> <p class="ql-block">“凌霄”</p> <p class="ql-block">桥下可见的古石梁。一根石梁长13-15米,宽1.2米,重约50-60吨,在古代设备简陋的情况下,架设这样巨大的石梁,其难度超乎想象。</p> <p class="ql-block">桥面也是用整块的巨石铺就,比石梁体积吨位更大,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曾发出这样的疑惑:在古代科学技术如此落后的情况下,这么重的石梁是怎么被运过来的?又是怎么被放上桥墩的呢?专家们能想到的方法也就是:利用潮水的涨落来完成架设!充分体现了古代人民的智慧和精湛建桥艺术。</p> <p class="ql-block">工人们在铲除长在桥墩上的杂草杂树等植物,以免影响桥墩使用寿命。</p> <p class="ql-block">站在桥东看韩山,韩山濒临韩江,海拔121米,旧名东山、双旌山。顶有三峰形似笔架,又名笔架山。宋代为纪念韩愈,于山麓建韩文公祠(韩祠),故山、水因称韩山、韩江。韩山山麓下的白色建筑楼群是“韩山师范学院”。</p> <p class="ql-block">韩江古时叫“员水”,由于鳄鱼为害,老百姓都称它为“恶溪”。到了北宋时,才改称韩江,是为了纪念韩愈的功劳,把“恶溪”改称为“韩江”。</p> <p class="ql-block">同样,站在桥东往西看,江面舟桥断开,无法通行到对岸韩祠。</p> <p class="ql-block">古城内街道。</p> <p class="ql-block">街道绿树成荫。</p> <p class="ql-block">古城内的巷陌。</p> <p class="ql-block">2021年,潮州府衙镇海楼予以重建,重建的镇海楼也仅仅是原潮州府衙的谯楼。</p> <p class="ql-block">已略黄公祠,由于没有掌握好时间,到时已闭馆,没能进去欣赏潮州木雕、石雕艺术,还有许驸马府……。</p> <p class="ql-block">许驸马府</p> <p class="ql-block">短短几天的潮汕游很快结束了,有意犹未尽的感觉,想去看的地方很多,因时间有限,也只能有所取舍。粤东潮汕地区山明水秀,景色优美;历史文化沉淀厚重,文物古迹众多,匆匆一过,未能慢节奏细细品赏,尤其是因为暴雨还错过了观赏广济楼和广济桥的夜景灯光,略有遗憾。这几天潮汕地区雨季犹如蒸桑拿一般,气温32度,忽晴忽雨,大雨说来就来,猝不及防,雨后天晴,湿度增大,同时又要防晒,这在内地是体验不到的,哈哈,也有点意思,总之,潮汕之行,确有所值,粤东美景,令人难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