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文 / 燕山月</p> <p class="ql-block"> 1945年抗战胜利后的张家口</p> <p class="ql-block"> 1946年晋察冀军区司令部(旧址在现张家口市六中院)</p> <p class="ql-block"> 当年由晋察冀军区政治部主办的,在八路军名震遐迩的《晋察冀画报》社于1945年张家口市解放后,开始迁到张家口市桥东区解放后街一条一号院内,建筑是幢二层小楼及其围合的四合院。然而这并非晋察冀画报社的主要旧址,后来《晋察冀画报社》的办公楼和印刷厂都在附近的张家口市桥东解放大街。</p><p class="ql-block"> 当年,《晋察冀画报》社成为了革命文艺家和战地记者们聚会工作的场所,成为解放区重要宣传阵地和出版发行机构,成为全国和国际社会了解解放区的窗口。</p><p class="ql-block"> 中国革命摄影的奠基人沙飞和中国著名摄影大师石少华,分别任画报社的正、副社长兼总编辑。《晋察冀画报》(即《解放军画报》前身)是我党我军创办的第一个画报刊物,曾经受到毛泽东主席和延安《解放日报》的高度评价。</p> <p class="ql-block"> 画报社在张家口市旧址</p> <p class="ql-block"> 画报社在张家口市旧址</p> <p class="ql-block">1945年出版的《晋察冀画报》</p> <p class="ql-block"> 画报社的同志们在毛泽东主席延安文艺座谈会《讲话》精神的指引下,在中国革命文化史上做出了重要贡献。其主要贡献:</p><p class="ql-block"> 一是最早把摄影、美术、诗歌结合起来的刊物;</p><p class="ql-block"> 二是画报社的编辑、记者,最早由乡村到城市,用摄影、美术、诗歌向全国和全世界报道了八路军抗战实况;</p><p class="ql-block"> 三是以《晋察冀画报》社为中心,最早为我国培养、建立起一支革命的摄影美术队伍和照相制版技术力量;</p><p class="ql-block"> 四是最早为党和国家拍摄、积累和保存了一整套反映我国以晋察冀为首的华北人民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历史进程的珍贵资料底片,为新中国的革命文化树立了新的风尚,留下了宝贵财富。 </p><p class="ql-block"> 从1945年9月至1946年9月,《晋察冀画报》社在张家口市向全国出版发行了数十万计的画报、丛刊、影集、读本,拍摄了大量革命新闻图片,编审制作了大量胶片资料,毛泽东主席誉之为“一大功绩”。</p> <p class="ql-block"> 画报社主要领导在门口留影</p> <p class="ql-block"> 工作人员在画报社门口留影</p> <p class="ql-block">晋察冀军区司令部张家口旧址</p> <p class="ql-block">《晋察冀画报》社工作人员合影</p> <p class="ql-block"> 《晋察冀画报》作为张家口的文化奇葩,延安《解放日报》载文赞它是"开拓与创举"。重庆《国风》杂志载文赞它是"活跃在纸上的人民姿态,丰富的敌后斗争内容","这是一种奇迹"。毛泽东主席称赞说:"你们把战争年代的底片、珍贵的文物资料保存下来是一大贡献。"</p> <p class="ql-block">画报主要摄影家沙飞和妻子合影</p> <p class="ql-block"> 画报社摄影记者胡冰照片</p> <p class="ql-block"> 摄影记者胡冰1945年在晋察冀画报社门前的留影。这张照片出自 2015年7月山西省图书馆主办的“抗战回眸--《晋察冀画报》记者胡冰摄影作品展”。胡冰,原名胡秉堂,1919年出生于山西盂县,1937年入伍,1945年8月任晋察冀画报社摄影科副科长。这是目前见到的显示晋察冀画报社张家口旧址大门式样和“晋察冀军区政治部晋察冀画报社”完整标牌的一张珍贵照片。</p> <p class="ql-block"> 《晋察冀画报》记着证</p> <p class="ql-block">《晋察冀画报》由和平印书馆印刷</p> <p class="ql-block"> 最著名的由晋察冀军区政治部、晋察冀画报社编辑出版的《中国人民伟大领袖毛主席近影集》。这本仅印刷了5000册的影集,是解放前毛泽东主席影集最早版本也是惟一版本。封底写着“晋察冀军区政治部,晋察冀画报社编印,1945年12月22日”字样。打开影集,扉页上印有毛泽东所写的“为人民服务”几个大字。</p> <p class="ql-block"> 《毛主席近影集》中首次刊登的毛主席和外国记者在一起的照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