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福建行(三)

肖韦

<p class="ql-block"><b>厦门-鼓浪屿</b></p><p class="ql-block"> 厦门是大多数人耳熟能详的一座城市,这里的鼓浪屿岛更是一个热门的打卡地。这次来厦门也是故地重游,所以,我在厦门的变与不变中,寻找着过去的记忆与当下的新意。这幅图片也体现着这一点,昔日的郑成功巨型雕像与今日的厦门世贸双子塔隔着鹭江相望,仿佛在上演古与今的对话。</p> <p class="ql-block">  厦门世贸双子塔的官名是:厦门世贸海峡大厦。这里酒店、写字楼、观光、购物、休闲及餐饮一应具有,两座塔楼的高度均达高300米。现在已成为厦门的地标性建筑。不知为何双子塔的北面又在建造的高楼,跟双子塔十分相像,在拍照中很容易被误解为姊妹楼,难道要在未来营造一个全国独有的“三子塔”吗,现在只能拭目以待了。</p> <p class="ql-block">  双子塔楼紧靠海边,这里还有最美的海上公路,据介绍最低处仅有5米高,好似在水上行车,我特意开车从此经过,摇下玻璃,吹着海风,听着音乐与海浪的节拍,还是很惬意的。</p> <p class="ql-block">  抬头仰望塔楼,渐渐离我远去。</p> <p class="ql-block">  中山路。这是厦门一条老牌的商业步行街,类似于上海的南京路。在国内各地180多条中山路里,厦门的中山路是唯一直通大海的中山路。</p> <p class="ql-block">  店铺林立,招牌繁多,热闹非凡。这些临街商铺的建筑,大多都是南洋骑楼的建筑风格。</p> <p class="ql-block">  厦商百货是一座标准的骑楼建筑。据资料介绍,骑楼建筑在东南亚较为普及,所以又称为南洋骑楼。其实,骑楼的最早起源在印度,是当时殖民印度的英国人首先建造的,被称为“廊房”,之后传入新加坡,称之为“店铺的公共走廊”,后来又传入我国华南地区,被冠以“骑楼”一名。</p> <p class="ql-block">  从个人直觉上来讲,作为商业街,骑楼还是有其独特价值的。首先,作为商家尽可能大的扩充了建筑面积。其次,作为穿行在路上的消费者,既避免了烈日的烘烤,也避免了雨天忘带雨具的无奈,可谓一举两得。</p> <p class="ql-block">  这里的南洋海鲜餐厅是个老字号,海鲜火锅是它的招牌菜,慕名来此品尝的客人不少。</p> <p class="ql-block">  我也加入了食客的行列。</p> <p class="ql-block">  我还看到,在这里老字号的商铺仍然沿袭着过去的模样,橱窗里的老物件儿展示着我们曾经生活里的点点滴滴,怀旧感油然而生。</p> <p class="ql-block">  在展示老物件的橱窗里,我竟然看到了那个年代家乡无线电厂生产的春笋牌12英寸黑白电视机,北方的产品销往南方厦门,可以看出春笋电视销售范围之广,可惜这都已消失在历史的长河里。</p> <p class="ql-block">  收银台的记忆更让人们想起那个资源匮乏的年代。全国各地的布票、线票、棉票等密密麻麻的贴在玻璃上。</p> <p class="ql-block">  靠近点看看。时光不停的在穿越,让人感慨万千。厦门中山路作为一个老牌的商业街,的确没有辜负老牌的内涵。</p> <p class="ql-block">  由于厦门本岛在远古时期曾经是白鹭的栖息地,所以厦门还有一个别称叫“鹭岛”。我这次来厦门在鹭江上也拍到了白鹭。</p> <p class="ql-block">  盘旋于鹭江上空还有黑鸢。</p> <p class="ql-block">  鼓浪屿。这是一个只有1.88平方公里的小岛,但它的名气却很大,可以说是家喻户晓。郑成功的巨型雕像守护着这个小岛。</p> <p class="ql-block">  日光岩也称晃岩,据了解,当年郑成功觉得这里的风光胜过日本的日光山,就将“晃”字拆成了“日光”两个字。这里也是鼓浪屿的至高点。</p> <p class="ql-block">  透过金色花环看日光岩,更显得妩媚。</p> <p class="ql-block">  这三张图片是我登顶日光岩后拍摄的。鼓浪屿小岛上别墅林立,这里是休闲度假的天堂。</p> <p class="ql-block">  1913年修建的菽庄花园,海滨园林是它的特色。</p> <p class="ql-block">  这只是一颗倒下的古树,但它却顽强的活着,努力的为鼓浪屿的人们撑起了一片阴凉。同时,鼓浪屿的居民宁愿舍弃一条道路也要奋力保护着它,这是鼓浪屿生态保护的一个缩影,也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真实写照。</p> <p class="ql-block"><b>泉州三景</b></p><p class="ql-block"> 六胜塔。这里周边已规划成为一个休闲公园,穿过公园这个牌楼就是中国宋元时期的海上零公里标志——六胜塔。</p> <p class="ql-block">  六胜塔的介绍是这样描述的,“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系列遗产代表性遗存的主要标志。六胜塔位于泉州湾东南沿海出海口岬角前段的金钗山上。北宋政和元年,即公元1111年,东岳寺高僧祖慧、宗什始建。元朝至元二年到五年(公元1336-1339),海商凌恢甫独资重修。</p> <p class="ql-block">  六胜塔坐北朝南,通高36.06米,由花岗石构筑。每层有四个门四个佛龛,各层之间门与龛位置上下交错。塔身浮雕佛教人物,雕刻风格粗狂古朴。</p> <p class="ql-block">  我拍了几组塔身一层的浮雕人物,形象生动,栩栩如生。</p> <p class="ql-block">  来张特写看看。</p> <p class="ql-block">  由于花岗岩石风化的差异,一些浮雕人物已模糊,但形态仍展示着他们的个性。</p> <p class="ql-block">  拉近看看风化程度。</p> <p class="ql-block">  放飞无人机,俯视六胜塔。古称刺桐港的泉州港就在六胜塔的正前方。海天一色处隐约可见大、小坠岛在岱屿门主航道上与六胜塔遥遥相对。作为泉州湾航道的主要航标塔,六胜塔见证了宋元时期“东方第一大港”——刺桐港在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位置,见证了曾经泉州航海设施的成就和海外贸易的繁盛。</p> <p class="ql-block">  老君岩。这是一个如雷贯耳的地方,更是泉州的一张响亮的名片。从这里进入即可一睹他的真容。</p> <p class="ql-block">  其实,老君岩曾经是一座宏伟道观的名称,怎奈元末的一场大火吞噬了这个道观,留给后人的只有这个老子石雕坐像了。天长日久,人们也就习惯的把老子坐像称之为老君岩了。</p> <p class="ql-block">  泉州清源山上的老子坐像,坐落于古泉州城中轴线上,石像是由一整块天然花岗岩石雕刻而成,高5.63米;宽8.01米;厚6.85米,占地面积55平方米,是中国现存最早最大的道教石雕老子造像。是清源山多元文化的典型代表,被誉为“老子天下第一”。</p> <p class="ql-block">  据史料记载,孔子一生曾数次问礼老子,孔子称老子为先生。尤其在《史记·老子韩非列传》中记有:春秋鲁昭公二十四年,在周都邑(洛阳),当时孔子向老子请教,孔子问礼老子后,对老子的评价很高,并把老子比喻为龙。</p> <p class="ql-block">  站在老君造像面前,看着老子用他那深炯的目光注视着泉州已近千年,泉州作为明朝前最为开放的城市,却在明朝洪武年间的海禁中离海上贸易渐行渐远。也许老子内心也充满了感慨吧。</p> <p class="ql-block">  安平桥。这是一座连接泉州所属的晋江和南安两个县级市的古代石桥。我是从晋江一侧进入安平桥的。在入口处水心禅寺旁有这样一个带有佛家特性的建筑,上面写着“天下第一桥”从这里就进入了安平桥景区。</p> <p class="ql-block">  沿着景区内长长的石板路往前走,远远的就看到了安平桥桥头类似桥头堡的建筑。</p> <p class="ql-block">  穿过桥头堡,安平桥赫然呈现在眼前。始建于宋朝绍兴八年即1138年的这座古石桥,距今已有885年的历史。安平古桥全部由花岗岩石材建造,长约2255米、宽3.8米,有361个桥墩,俗称五里桥,是中国最长的古代石桥。</p> <p class="ql-block">  据资料介绍,公元1138年,刺桐港(今泉州港)已进入鼎盛时期,经营海外贸易的泉州首富黄护倡议并投资修建此桥。石桥建成后,来自印度、阿拉伯、越南、非洲大陆、欧亚大陆的商人们纷纷通过此桥来到中国,又通过此石桥登上了回家的商船。临走时,他们的行囊里装满了茶叶、瓷器、丝绸和香料。</p> <p class="ql-block">  顺着无人机抬升的镜头,再仔细的看看这座安平古石桥。</p> <p class="ql-block">  据介绍,安平桥经受住了公元1604年在这里发生的八级大地震,而如此坚固的原因在于桥的石墩结构。看看这坚实稳固的桥墩。</p> <p class="ql-block">  镜头拉高俯视安平桥,如长龙卧波,气势磅礴。</p> <p class="ql-block">  走在安平桥上,仿佛踏着历史的脉搏,感受着它昔日的鼎盛与繁华。</p> <p class="ql-block"><b>福州平潭岛</b></p><p class="ql-block"> 平潭岛,又名海坛岛,是福建省境内的第一大岛。是离我国台湾岛最近的大陆岛屿,即距台湾省新竹港仅68海里。平潭岛是典型的海水侵蚀地貌,被称为“中国的海蚀地貌博物馆”,这里的天然石材就是丰富和巨大的展品。下面我就从海上的奇形怪石开始,通过图文向朋友们展示平潭岛上石头的风姿与故事。</p><p class="ql-block"> 这个图片就是被称为“半洋石帆”的海水侵蚀后的天然展品,也是平潭岛的标志性景观。两块巨型海蚀石柱,卓立中流,形似鼓风双帆,又叫“双帆石”。</p> <p class="ql-block">  看这张图海水中的石头,中间的那一块,好似鳄鱼头,尤其相像的是还有一只圆圆的眼睛,此时鳄鱼头露出水面正等待着猎物的出现。</p> <p class="ql-block">  这难道是一群懒散的海狮?</p> <p class="ql-block">  这好似一条海狗趴在海水里。</p> <p class="ql-block">  这又是些无法想象但又十分奇特的造型。</p> <p class="ql-block">  这张图片左下角向上翘起的石头,很像一只露出水面的青蛙。只要发挥想象力,其它形态的石头也会呈现出各自的生命力。</p> <p class="ql-block">  这块石头好似一座海水里的金字塔。</p> <p class="ql-block">  在海边的沙滩上,有一个被称为“天地蛋”的石头。由于昼夜温差变化,造成岩石内外受热膨胀差异,经过长时间的海风侵蚀和海水冲刷,岩石外部剥离,内部的“石蛋”便逐渐显露出来,故此得名“天地蛋”。</p> <p class="ql-block">  这幅图片上的石头被称为“同心圆石蛋”。</p> <p class="ql-block">  有意思,这个石头感觉很像一个黑面花卷馒头。</p> <p class="ql-block">  平潭岛南寨山上的石头也是姿态满满。看看这个像不像牧羊犬在呼唤羊群回家呢。</p> <p class="ql-block">  昂首挺胸的神龟石。</p> <p class="ql-block">  这又是什么动物在角斗呢。</p> <p class="ql-block">  看介绍说,这是一把仙人椅。传说这是玉皇大帝给南寨山御赐的宝物。相传铁拐李来此坐过这把石椅,仙人坐的椅子自然就成了仙人椅。</p> <p class="ql-block">  据介绍,平潭岛的海风很大,每年七级以上的大风多达约125天,所以在这里建房屋,抗风能力就是重中之重。这里的石头建造的石头房可以抗击12级台风。因为是就地取材,建房的成本也不高,可谓靠山吃山靠海吃海的最好诠释。这是我在北港村的航拍图。其实不只是北港村,所有平潭岛的沿海村落,房屋绝大多数是以石头为主要材料建造的。</p> <p class="ql-block">  那就让我们走进北岗村,看看这些石头房屋吧。</p> <p class="ql-block">  为了防止屋顶的瓦片被大风吹走,石头又成了压瓦片的首选。</p> <p class="ql-block">  平潭岛的石头真是太伟大了,既传承着历史的血脉,更守护着这里的百姓生活。</p> <p class="ql-block">  下一集将为大家介绍福州大榕树、三坊七巷和市区内的主要景点,敬请关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