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华山—四大佛教名山

静观自得

<p class="ql-block">  九华山,<span style="font-size: 18px;">位于安徽省池州市青阳县西南境内,</span>名称源于李白“妙有分二气,灵山开九华”的诗句,属黄山山脉支脉,主峰和最高峰为十王峰,海拔1342米。九华山素有九十九峰之称,其中有名峰70余座,千米以上高峰30余座。</p> <p class="ql-block">  九华山文化底蕴深厚。晋唐以来,有许多名人留下诗词歌赋画。九华山现存文物2000多件,历代名人雅士的诗词歌赋500多篇,书院、书堂遗址20多处。九华山是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p> <p class="ql-block">  唐开元年间(公元719年),新罗国(韩国)王子金乔觉来此修行,因其生前逝后种种迹象酷似地藏,所以被认为是地藏菩萨应世,尊为金地藏,于是九华山成为地藏的道场,与普陀山、五台山、峨眉山合为佛教四大名山。历代高僧肉身是九华山的一大特色,在常年湿润的气候下,高僧圆寂后肉身能一直不腐化,非常神奇,现在可供朝拜的有五尊肉身。</p> <p class="ql-block">  据旧志载,佛教初传九华,始于晋隆安五年(401年),天竺僧杯渡来山创建茅庵,传经布道,但影响甚微,至唐开元末,新罗僧金乔觉卓锡九华,应化为地藏灵迹,遂成道场。从此,僧众云集,寺庙林立,香火不绝,九华佛山日益兴盛。</p> <p class="ql-block">  五代以后,特别是明清以后,中国汉地佛教随着社会经济、政治的变化,时盛时衰,但衰是其趋势,而九华山佛教却衰中见长,影响与日俱增。</p> <p class="ql-block">  地藏大愿的感召力,使九华佛山名闻遐迩。地藏,是大乘经中所说的他方世界的菩萨。《地藏十轮经》谓其“安忍如大地,静虑可秘藏”,故名“地藏”。他在释迦既灭、弥勒未生之前发下宏愿:“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地狱未空,誓不成佛。”人们尊之为“地藏大愿”。</p> <p class="ql-block">  九华山现存寺庙共104座,化城寺等9座名刹被列为全国重点保护寺院;小天台等30座被列为省级重点保护寺院。各庙宇的海拔分布呈现两个集中趋势,分别是50—270米和540—810米,其中27座寺庙修建在山峰,大多集中在天台景区,如百岁宫和华严海慧寺。另外77座寺庙修建在盆地,主要集中在九华街盆地和中闵园盆地,如化城寺、海会寺、大觉寺等。</p> <p class="ql-block">  【地藏菩萨露天铜像】坐落于九华山大愿文化园内,也是九华山风景区的北大门。像体总观瞻高度139米,为世界第一高地藏菩萨露天铜像,是九华山国际性佛教道场的标志性景观。像身高度84米,加上莲花座底盘高度99米,是世界上最大最高的佛教造像之一。地藏菩萨为比丘相,右手持锡杖,左手持摩尼宝珠。面向西北方,端庄慈祥,以示“昭示众生,国泰民安”。2023年6月27日清晨,在此举办了地藏菩萨圣号千日精进共修圆满回向活动。</p> <p class="ql-block">  【花台景区】由大花台、小花台组成,作为九华山核心景区之一,更是九华山国家森林公园、地质公园的核心地段,位于九华山中部,面积10平方公里。花台景区位于“天然睡佛”所在地,因盛产山花而得名,为九华山风景区以自然景观为主的游览区。2023年6月27日下午游览随拍。</p> <p class="ql-block">  花台景区为高山游览区,由大花台(花台正顶,海拔1299米)和小花台组成,因盛产高山杜鹃(映山红)而得名,以奇峰怪石、云海雾凇而著称,是九华山最美的自然景观,天然睡佛所在地。花台景区为环线全长2500米,其中1300米为高空栈道,栈道沿途依次是母子情深、地藏晒靴、梦幻石谷、睫毛峰、清凉台、小花台等景点。</p> <p class="ql-block">  花台景区内风光壮美,景色绮丽,以奇峰怪石、云海雾凇、花的海洋而著称,素有“灵山九华,美在花台”的说法。每年的四至十月份,景区内有我国品种最为集中的稀有高山杜鹃花,红、黄、白、紫等争相绽放,争奇斗艳,镶嵌在山野绝壁中,宛若“天街花市”,俨然一副华美的山水画。奇特的地质地貌,神奇地构成了九华山最著名的“天然睡佛”奇观。花台正顶是景区内最高峰,登临花台顶,一览九华全景,更可以“亲近睡佛,聆听佛音”,与神奇的“睡佛”零距离接触,得大佛护持、倍感灵气。</p> <p class="ql-block">  【祗园寺】位于九华山风景区九华街东北,插霄峰西麓,原名“祗树庵”,又名“祗园禅寺”。始建于明代,现存建筑为清代,清康熙年间为九华山化城寺东寮之一。祗园寺,与甘露寺、百岁宫和东岩禅林合称九华山四大禅林,本名祗树庵,据说因为释迦牟尼在世时居住的地方既不是寺,也不是院,而是精舍或园,所以易名祗园,或称给孤独园,现代一般称为祗园寺。</p> <p class="ql-block">  祗园寺是九华山唯一一座宫殿式庙宇。除弥勒殿和大雄宝殿属宫殿式建筑外,余皆民居式建筑。该寺院虽按山门──天王殿(即弥勒殿)──大殿──其它配殿的传统格式来布局,但在手法上曲折多变。</p> <p class="ql-block">  【九华山护国月身宝塔】俗称“肉身殿”,又称“肉身塔”,坐落在九华山神光岭(老爷顶)上,为佛教徒朝谒九华圣地的主要场院所,这里因主供地藏菩萨,故与一般佛寺不同。九华山肉身殿是典型的宫殿建筑,殿高15米,门朝西南。入殿须登八十一级台阶,站在台阶之下,举目仰望,可见南门厅上两块匾额:上额书“肉身宝殿”,下额书“东南第一山”。大殿四周回廊上方雕梁画栋,仙鹤、麋鹿等珍禽异兽,牡丹、灵芝诸鲜花奇草。2023年6月28日上午朝拜。</p> <p class="ql-block">  【上禅堂】原名“景德堂”。位于神光岭南半山腰,全国重点寺院。始建于明代,清康熙六年(1667年)玉林国师徒弟宗衍重建。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住持僧忝石扩建观音殿。清康熙六年(1667)玉琳国师徒宗衍新修殿宇,始易今名。</p> <p class="ql-block">  【九华山旃檀林】<span style="font-size: 18px;">又称“旃檀禅林”,十九世纪末期兴建的规模宏大的寺庙。位于九华街西南,始建于清康熙年间,为化城寺七十二寮房之一。清道光时寺尚存,咸丰年间兵毁。光绪十二年(1886)定禅和尚募化重建。</span>寺内斗拱、窗棂上遍刻唐僧取经和佛经神话故事,精美而生动。主楼山门内两层佛殿,楼上前进为弥勒殿,后殿为韦驮殿。</p> <p class="ql-block">  【化城寺】为九华山的开山寺庙。唐开元年间(773~741年),地藏王金乔觉入山传教,当地人士为之建寺,其后屡有废兴。明万历年间(1573~1620年),明神宗朱翊钧两次敕赐御制“藏经”,并子寺内建高大藏经楼收藏。藏经长达6770卷,装帧精美,印制考究,至今保存完好。另藏一套手抄佛经,朱红字体,工整秀丽,相传为山中一位教徒用自己手指上的血掺合朱砂精心写成,被称为“血经”。</p> <p class="ql-block">  【通慧禅林寺】始建于清初,为化城寺东序寮房之一。1988年住持僧仁义重修,恢复道场,香火日盛。该寺座东朝南,由5座民居式殿宇组成。相传比丘尼仁义在五台山受戒出家前曾潜心中医,悬壶济世,后加入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参加抗美援朝。回国后云游四方,1995年在九华山坐化。1995年11月比丘尼仁义法师85岁时圆寂。其徒遵师嘱,将其遗体坐缸存放。1999年1月开缸,其肉身完好,今装金供奉于通慧禅林,拟建悦殊殿以安放。大殿以南及后殿大花厅仍称“通慧庵”。</p> <p class="ql-block">  【百岁宫】始建于明代,初名“摘星庵”,又名“万年禅寺”。与祗园寺、东崖寺、甘露寺同为九华山“四大丛林”。百岁宫也是九华山第二座肉身殿,百岁宫的建筑依山势而建,上下相连,左右贯通,形成一个整体。主要建筑有山门、大雄宝殿、斋堂和寮房等,大殿内供有无瑕肉身像。 </p> <p class="ql-block">  在百岁宫可以看到明代无瑕和尚的肉身,是九华山现存较为古老的肉身。肉身宝殿里有唐代金地藏的肉身,不过游客是看不到肉身真容的,只能在大殿中,顺时针绕着安置肉身的佛塔祈福。</p> <p class="ql-block">  【九华山睡佛】位于花台景区,基本呈南北走向,由大小不等、高低不等的山岩或山峰组成。其神奇在于,无论从南向北观看,或从北向南观看,皆成佛像,而且五官清晰,神形兼备。百岁宫是睡佛的最佳观赏位置。把图片旋转90度,形象更为逼真,有“横看是山,竖观为佛”之称。</p> <p class="ql-block">  【九华山天台峰】又称天台正顶。海拔高度1325米,略低于十王峰,因天台是教徒朝拜地藏“圣迹”之所在,所以往往将天台称为九华山的主峰。坐落在峰顶的地藏寺(即地藏禅林),古名天台寺。区内奇峰突兀,危崖层叠怪石嶙峋,以“雄、奇、特、神”为主要特征。</p> <p class="ql-block">  2023年6月27日至28日游览随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