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印— 聊聊我经历的通信发展(上)

大宋阅兵

<p class="ql-block">  仅仅40年时光,谁能想到:当年求人装电话,现如今一部手机联天下。时光荏苒,自1970年就业电信部门,从事通信工作45个年头,亲历和见证了通信行业的巨大变化。回望通信40年的发展足迹,数数曾经留下的脚印。因篇幅略长,故分作上下篇。</p> <p class="ql-block">(1990年代邮电营业厅)</p> <p class="ql-block">上篇:</p><p class="ql-block">一.序言</p><p class="ql-block">二.求人安装电话</p><p class="ql-block">三.传统业务的离失</p><p class="ql-block">下篇:</p><p class="ql-block">四.BP机移动通信开端</p><p class="ql-block">五.“大哥大”当初的移动电话</p><p class="ql-block">六.互联网+</p><p class="ql-block">(部分照片来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多年后,在乡镇支局又偶见到一台当年乡镇普遍使用的人工电话交接台2013年)</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序言</p><p class="ql-block">上年纪的人都还能记得:40年前,与亲友离别时听到最多的叮咛是“记得经常写信”;而到上世纪90年代,离别时的叮嘱变成了“要经常打电话”。如今,抵万金的书信,已远离了人们的生活,越来越难见到。流传有上千年历史的家书,已被短信、微信、微博、电子邮件等现代通信方式替代。而视频通话直接替代了“见字如面”的感觉。多样化的通信方式让人类的交流沟通,变得越来越简单。</p><p class="ql-block">上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初,我从事市内电话的维修工作。那时人们向往着能过上“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的美好生活。在维修电话时,时常会有用户好奇的问:“何时在打电话的同时能看到人”?在当年感觉这是多么遥远的憧憬。然而,仅有20年的功夫,电话便进入了千家万户;又过10年,手机普及至媪翁和学童,不少人还成为双机族和多机族。可视电话的出现,3G业务的应用,借助智能手机就可视频,实现了几代人的渴望与梦想。</p> <p class="ql-block">(1992年开展装机活动现场照片)</p> <p class="ql-block">求人安装电话</p><p class="ql-block">1980年之前,电话及通信设备基本都是建国前遗留的。主要的通信方式就是传统的电报、市内电话和长途电话。电报按字收费,还要加收译电费和加急费,发电报的人只有在有急事告知,才会到邮局给对方发封电报,而且会用最少的字表达最明了的意思。长途电话要通过长途台人工接续,必须先到邮电局(所)挂号。由于长途线路有限或需多级转接,有时接通一个电话需要半天、一天或更长时间。打长途不仅仅要排队,还存在通话质量不佳,遇到占线或完不成通话,往往成了营业员、接话员和打电话人员上火吵闹的起因。</p> <p class="ql-block">(忙碌的电报房一角)</p> <p class="ql-block">当年由于电话交换机容量有限,安装电话的主要是政府、企事业机关、工厂、商贸等单位和极少的公用电话。话机是属于电话局的资产,用户只是租用。 因安装电话困难,许多单位都在本机上加装分机和插扑,而当时对电话安装分机的数量也有限制。有的单位是几个部门共同使用一部电话,为了通话方便在墙上“打个洞”,互相传递电话。一些单位,电话主机安放在业务或办公室,分机则在传达室,每逢来电话找人,看门的人员就会满厂喊人来传达室里接电话......</p><p class="ql-block">通信是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行业。当国家实行对外开放、招商引资,外商的首要条件是要求满足通信需求。而当时的通信由于多年欠账,发展严重滞后,电话打不通、装不上的尴尬局面暴露无遗,通信一度成为影响招商和经济发展的瓶颈。</p> <p class="ql-block">(1980年代长途话房一角,我的同学每天都要准确接续几百个长途电话)</p> <p class="ql-block">为尽快适应改革开放的需要,通信行业提出:到二十世纪末,要以通信翻三番的速度,满足国民经济翻两番的发展目标。期间,国家给予了优惠政策,地方政府和广大用户给与极大的支持,上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成为通信发展最快的时期。</p><p class="ql-block">改革开放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社会对方便、快捷的通信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需求, 人们开始寻求安装住宅电话。90年代初,市内电话设备容量实现翻番,自1992年5月开始,青岛电话逐步向社会和住宅用户放开。虽然当时住宅电话初装费高达3000元,并没影响市民用户的装机热情。起初申请装电话采取预交费方式,在放开装机后的一段时期内,住宅电话申请户如井喷状,每逢邮电部门要在某地段搞现场装机活动,前来申请的用户,就像是赶大集,排长队等缴款的景象可称为壮观。市民积蓄已久的通信需求“火山式”爆发。记得:在获知全面放开社会装机的消息后,协作单位和亲朋故友前来求助,仅是我所在部门就收到100多户的申请单和初装费,现金足足有半邮袋。</p> <p class="ql-block">(火爆的申请装机现场1992年)</p> <p class="ql-block">由于线路建设周期等因素的制约,一些区域不具备装机条件,虽然是放开了电话装机,但一时还是满足不了市民日益增长的需求。个别用户申请后一段时间内,半年甚至更长时间装不上电话的情况,确实存在。为应对用户的装机需求,邮电部门专门成立了装机队后扩展到装机公司,机关工作人员分批到装机一线参加劳动,帮助解决工单积压、装机人手不足的状况。有些客户为了能够早日装上电话“走后门”“托关系”,负责装机的工作人员一时成了“香饽饽”。</p> <p class="ql-block">(我曾经的同事省级企业劳模,维修电话之余,在参加突击装机)</p> <p class="ql-block">传统通信业务的离失</p><p class="ql-block">先进通信设备的引进开通,不仅让电话得到迅速普及,随之传真、电子邮件等新业务大量出现和使用,长途电话实现了直拨,行政区域内的县(市、区)实现了本地网通话。公众电报这一最早的通信方式,被新业务替代,并与长途电话服务一同伴随着新世纪的到来,先后退出了人们的生活,成为通信历史进程的记忆。</p> <p class="ql-block">(1990年代到处可见的便民公用电话,被迅速普及的手机替代消失)</p> <p class="ql-block">固定电话经过20年的发展,在本世纪前十年进入顶峰。1986年青岛开通了当时国际先进的程控交换机,同时电话号码由5位升为6位,这是46年后的再次升位;1993年青岛电话号码升为7位;2005年又升至8位。2011年5月,青岛市固定电话(含小灵通)用户突破300万户。</p> <p class="ql-block">(2005年青岛电话号码升8位指挥现场)</p> <p class="ql-block">之后,在移动业务冲击下,固话用户出现快速下滑。截至2011年底(通信管理局数据),青岛市有电话用户1334.87万个。固定电话用户250.33万个,年内,减少31.89万个;移动电话用户新增97.07万个,总数1084.54万个;全市固定、移动电话普及率分别为28.72%、124.44%。又经过近10多年的发展变化(运营商都在积极推进移动业务),固定与移动电话占有率的差距不断拉大。</p> <p class="ql-block">(1988年5月青岛堂邑路电话局老局设备在运营58年年后割接下电,当年在此工作过的省市局领导同机房当班人员合影)</p> <p class="ql-block">10年间固话网在不断的缩减容量。应验了20多年前,还是求人帮忙装电话时,一个朋友就预言不用多久,别说现在是托人交钱装电话还要搭配购话机,到时电话局就是送话机、装机不要钱,还会来求你装电话。市场变化太快了,虽然电信部门采取了多项挽留措施:送宽带、送电话卡,家庭套餐、装宽带送固话....仍阻止不了传统业务的流失。时间记录下通信技术更新换代的快速脚步。(欢迎观赏下篇)</p> <p class="ql-block">(1970年一同入局的同学48年后的合影。他们共同见证了通信跨越式大发展、大变化,他们也为通信的大发展做出了贡献!2018年8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