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农马余良的“万元树”

紫光戈

<p class="ql-block">  改革开放初期,“万元户”就是富人的代名词,哪个村镇出了一个“万元户”,十里八乡妇孺皆知,人人艳羡。而今鄂尔多斯准格尔旗龙口镇大口村村民马余良一颗杏树每年收一万多元,成为远近闻名的“万元树”。</p><p class="ql-block"> 龙口镇为鄂尔多斯高原海拔高度最低之地,无霜期长,自然生长的果蔬比周边地区早熟两个节气近30天时间。周边地区的杏树上青杏枝头端端坐,龙口的大杏已是红杏满山颗颗红。这里过去杏树品种差,产量低,交通不便,村民卖杏靠人力挑担子,坐船到对岸的河曲县摆地摊。杏熟了自然落地,短时间内拉运不出去,便腐烂在地里,杏农辛苦一年,收入无几。近年来准格尔旗推进乡村振兴,混凝土“村村通”村道铺在家门口,村委会、扶贫单位大力扶持,传授栽培嫁接技术,马余良靠自己勤劳双手、靠村委会引导、靠技术员指导、精心护理30亩杏树林,硬是把山坡坡名不见经传的酸毛杏,变成了一棵棵摇钱树。每到六月杏熟时节,预订大杏的微信、电话不断,杏果供不应求。院门前这颗大杏树,产杏近千斤,每市斤出售起价15元,一颗杏树保守收入万余元。</p><p class="ql-block"> 全村杏农和老马一样不仅不用出门卖杏,多数也不用他们上树摘杏了,游客们喜欢现场采摘,体会摘取丰收果实的乐趣。每次看到眼前这番动人情景,老马和老伴儿都笑地合不拢嘴。杏农们平时收集的杏仁出售给旗内的杏仁露、果计划果品生产企业,手工制作的山杏干儿果脯、炒杏仁也是市民的抢手货。</p><p class="ql-block"> 这当然不是一个村一个社的个别现象,而是龙口镇人民经过多年来的努力。他们在荒山秃岭的砒砂岩上禁牧造林,经营乡村产业,不仅为大地披上绿装,防止水土流失,治理恢复生态环境,同时让很多留守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守,年轻人在农忙季节回乡帮助收秋摘果,有的回乡建温室大棚、休闲民宿、旅游景点。</p><p class="ql-block"> 随着准格尔旗乡村振兴事业的不断推进,大口村村委探索实践“党支部+合作社+专业公司+农户”的农村产业经营理念,引导全村农民扩大特色瓜果种植业,进一步推进文旅、农旅深度融合,让新时代的大口村整体焕发出新活力,让越来越多的村民在享受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的同时,真正收获到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