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要走林州大峡谷了,三年前南太行之行的记忆瞬间浮现脑海:王莽岭、赤壁悬流、红豆硖、八泉峡、岳家寨……满心期待今日有更多的收获。</p><p class="ql-block">细雨濛濛,阴云密布。越接近峡谷气温越低,车窗早被呼出的气罩成了毛玻璃,难识山林、峰谷真面目。“到啦!”随着同伴们的欢呼,我用纸巾擦干净一小块玻璃,“哇噻”窗外竟然是银妆素裹,昨夜山里下雪啦。这“欢迎仪式”也太“浓重”了点吧,让我惊喜中增添了些许担心。</p> <p class="ql-block">桃花谷,是这条峡谷中三大主景点之一。这里因“三九严寒桃花开,三伏酷暑水结冰和346米高亚洲第一高瀑布”而闻名于世。可惜今天我们走进峡谷,既未看到高瀑,也未见识酷暑结冰,就连桃花也仅仅只找到几株,唯有细雨一路忠实相伴。不过那清澈的溪流和两旁的崖石,还是让我有了“桃花潭水深千尺”、“山清水秀又一村”的收获。</p> <p class="ql-block">雪早已停下了脚步,但旷野、树下、栈道上的积雪依旧,拖慢了我们的行进速度。望着眼前的雪景心中涌出了好奇:不知此情此景是常态还是偶然一遇?不知这种气候下的峡谷还会带给我怎样的收获?</p> <p class="ql-block">沿着建在崖壁边的栈道上下攀爬,越走两侧的崖壁靠得越近,竟然夹住了一块圆圆的石头。见此景“二龙戏珠”脱口而出,当时还不知下面的平台上早有石刻立在那里,看来“英雄”所见略同啊。只是让这两条“巨龙”全景再现难度系数不小,我找了几个角度拍摄似乎都不够精准。</p> <p class="ql-block">溪水是峡谷的忠实伴侣,在峡谷的怀抱中奔腾流淌,在岩石上跌宕跳跃。用自己的坚韧不拔、滴水穿石,打造出一路的千姿百态、万般模样。虽说因雨雪和寒冷,我们只走了林州太行大峡谷中一小段,可还是收获了黄龙潭、碧溪、飞龙峡、日月环泉、琴台、九连瀑、含珠……每一处都让我们留连忘返,不知我捕捉的镜头能否让你产生共鸣?</p> <p class="ql-block">峡谷中还有条“天路”,它北起桃花谷景区,南至仙霞谷景区,全长约30千米,沿线设置有10余座观景台。景区交通车本可以带着我们逐一欣赏,可雾却越来越大,最终完全锁住了峡谷,让我们身在山中难识“天路”真面目。只能利用山风吹散雾气的短暂瞬间,抓拍下“天路”忽隐忽现的身影。虽然是残缺的,可我还是被它的气势和壮观折服,尤其是有了雪和雾的衬托。</p> <p class="ql-block">我们在“梦幻谷”下的车,浓雾锁住了身边的一切。眺望远方成了真实的梦幻。以往总是不够用的时间,这会儿却成了如何打发的困惑。拍摄下观景台作为到此一游的证明,又用来回走动排解着寒冷。走着走着,一束不知名的小黄花吸引了我。它长在岩石旁,瀛懦的枝干与巨大的岩石形成的反差,让我特别想用镜头表达对它的感悟。“岩石与花”成了林州太行大峡谷之行的意外收获。</p> <p class="ql-block">一早小雨转成了中雨,看来今天上午的“红旗渠”之行,并不比昨天的峡谷之行轻松。老天爷也积极与“太行精神”配合,要让我们这群平均年龄已超过65岁的大爷大妈们接受一番“战天斗地”的考验。雨,让我们的山中转渠成了泡影。只能在纪念馆中打卡,撑伞走走分水闸,远观“青年洞”……</p> <p class="ql-block">纪念馆内人满为患,为拍这座雕塑,等了几分钟硬是未等到片刻的机会。算算日子才明白,原来今天是星期天。</p> <p class="ql-block">透过纪念馆内的展品、雕塑、数据、图表、文字,让我们看到了“红旗渠精神”的内核——是拼出来,干出来,拿命换来的!让我感动的点太多太多,如何用有限的表达反映这个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伟大工程?绝对是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最终我决定与大家分享一些数据和照片吧。</p> <p class="ql-block">红旗渠全长一千五百公里,难怪被称为“天河”。十万大军,十年奋战。削平1250座山头,架设151座渡槽,开凿211个隧洞,修建12408座建筑物,挖砌土石2225万立方米。如果用这些土石方垒一座3米宽2米高的墙,将筑起一条连接南疆广州至北国哈尔滨的“长城”。</p> <p class="ql-block">这张照片中列出的图示和数据让我震撼!尤其是那个“国家投资14.94%”的饼图,透过它我了解了“红旗渠”是如何让“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中华民族精神落地生根开花的!难怪当年周总理向外国友人骄傲地介绍红旗渠是“新中国二大奇迹”之一。就连本想讨要援助的非洲某国总统在参观了红旗渠后,都不好意思再张口要钱。</p> <p class="ql-block">看到这幅拼图,你可能会好奇,难道它也反应了“红旗渠精神”?是的,至少我是这么认为的。雨水让玻璃罩下的文字无法辩认,可铁铸的这行说明“当年修渠时为保证质量而刻下的界碑”,却明明白白告诉我们这是每段渠道的质量责任书。这可是永恒的印迹,如同明长城的城砖一样。</p> <p class="ql-block">这个被灌以“青年洞”的地方,如今是红旗渠水工、建筑和自然景观结合最为精妙的地段,当年却是红旗渠最艰难的咽喉工程之一。</p> <p class="ql-block">虽然洞长616米,仅占红旗渠总长度的千分之0.4,可那是在太行山中全人工开凿出高5米,宽6.2米。缓坡1/5000,设计流量23立方米/秒的山洞,且又恰逢1960年的自然灾害和国家经济困难时期。</p> <p class="ql-block">参加建渠的干部群众提出“宁愿苦战,不愿苦熬”,从十万大军中挑选出300名青年组成突击队。当时每人每天只有0.6斤粮食,这个数值今天看来还挺科学,可那时除了粮食和蔬菜,啥副食均为零,更别说肉蛋禽了。为了填饱肚子,只有上山挖野菜,下漳河捞河草充饥,很多人得了浮肿病,仍坚持战斗在工地,以愚公移山精神,终日挖山不止。青年们还创造了"连环炮"、"三角炮"、"瓦缸窑炮"等爆破方法,使挖山进度由每日0.3米提高到2米多。经过一年零五个月的奋战,终于在1961年7月15日贯穿全洞。为纪念青年们战天斗地的成绩,此洞被命名为“青年洞”。洞囗之字为1973年郭沫若亲笔题写。</p> <p class="ql-block">离“青年洞”不远的渠边,还保留着建渠时的工棚,工棚下方“赠言十水”的白色碑刻十分醒目,读完方知作者是杨贵。这可是一个与红旗渠密不可分的人,一个说红旗渠就必定要说的人,“古有都江堰,今有红旗渠;古有李冰,今有杨贵。”就是后人对他为中国水利工程做出贡献的评价。</p> <p class="ql-block">我特别喜欢这二张照片,因为我觉得它们不但定格了那个瞬间的欢乐与记忆,更诠释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伟大与精神!</p> <p class="ql-block">万仙山是此次豫北行的最后一站,除了领略位于山中的郭亮村的自然风光,最主要的是去体验那个被誉为“世界第九大奇迹”的“郭亮隧洞”、“太行精神”的又一杰作“挂壁公路”。</p> <p class="ql-block">旅游大巴已不允许开进这条公路,而今晚的住宿点却是郭亮村里的民宿。徒步走完这段公路成了不二的选择。至于行李,我们完全不用操心,民宿的老板当然会有办法帮我们弄到客栈。</p> <p class="ql-block">这是条只有1250米的公路,却是被评为“世界最险要十条路”之一、“全球最奇特18条公路”之一的公路。它又被称为“十三壮士”之路,因为它是郭亮村里的13位村民靠手工开凿完成。漫天雪花让我们的挂壁之行,因有了四月飞雪的陪伴,更显得与众不同、刻苦铭心。</p> <p class="ql-block">郭亮村位于海拔1700米的崖上,垂直距离300米,也就表示我们的徒步公路之行,要在1250米的距离中爬坡上行,那坡度绝对超过50度。雪中爬坡,那叫一个提心吊胆。好在大家都有惊无险。第二天早上下山,我没敢再挑战徒步,选择了乘坐客栈老板送行李的车。</p> <p class="ql-block">在流淌着雪水的公路上爬坡,慢慢走是最稳妥的选择,当然也为拍景看洞。只见崖壁蜿蜒、忽明忽暗、高低不一,洞壁有的整齐平坦,有的参差不齐,形状各异。望着它们巨大坚硬的躯体,我猜想着当年十三壮士挖洞的艰辛。</p> <p class="ql-block">后来查资料才知,当时最难的是没有钱,全村卖牛羊,卖药材,卖山果筹资。突击队员每天的伙食费只有1角4分钱,一日三餐喝玉米粥配自家腌的老萝卜。在无电、无机械的条件下,凭手工用五年的时间一锤一钎的凿出1250米长,6米宽,4米高的隧道,共挖石方26000立方米,打秃钢钎12吨,打烂铁锤2000个。</p> <p class="ql-block">悬崖峭壁上,35个当年为采光同时也为清除挖下的石方而留下的巨大石窗,如今成了观景台。不但可以收进远处太行四季变幻的雄奇,也可以反衬窗内闪烁的车灯和如织的人流。</p> <p class="ql-block">天窗也是宣传橱窗,瞧这用铸铁打造的“郭亮1972”、“坚韧不拔”塑像,是不是一下子就让你一目了然了隧洞的开挖时间和郭亮人的精神境界。</p> <p class="ql-block">我是咱们徒步队伍中最后的一员,体能不足和四处捕捉镜头,让我的爬坡速度慢了不少。天越来越暗了,突然隧洞内的灯光亮了,隧洞又有了另一番意境。我定定地站在那里,猜想着:如果我站上公路对面的山崖,一定可以看到一条长龙腾飞在悬崖峭壁上。</p> <p class="ql-block">在公路的末端,进村的栈道沿崖壁开凿,宽约一米左右的石道,需上下攀爬几百米,才能走进今晚住宿的客栈。站在客栈门前的平台上眺望远方,雪已将山染成了白色,门前的小道也早已盖满了雪,一只只脚印深深浅浅伸向远方……</p> <p class="ql-block">万仙山因这条公路而成了网红打卡地,郭亮村因这13位壮士愚公移山的精神而成了影视基地。据说在这里拍摄的影视作品多达40多部。著名导演谢晋为拍《清凉寺钟声》三上郭亮,在村里常住达百天之久,他称郭亮是“太行明珠”,还刻石留言。可惜那些印迹我却因受寒引起了不适未能前往寻找,让万仙山之行留下了小小的遗憾。但透过随手拍下的照片,郭亮村的独特、古朴、宁静还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p> <p class="ql-block">原以为挂壁公路仅此一条,百度一搜真为自已的无知脸红。在咱中华大地上还有山西平顺县的西井山挂壁公路、虹梯关挂壁公路、井底隧道;山西陵川县的陈家园飞瀑长廊、昆山隧道、锡崖挂壁公路;河南辉县市的齐王寨挂壁公路、郭亮绝壁长廊、上腊江挂壁公路、回龙隧道,竟然多达十条。这些隐藏在太行山深处的挂壁公路,在绝壁上构成了一幅幅壮阔的奇景,也记录了我国乡村筑路史上的奇迹,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中外游客慕名而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