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阅读的水平;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一个没有阅读的学校,永远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 ——朱永新教授</p> 时光浅浅 书香致远 <p class="ql-block"> 书是一道厚重的门,垂青每一位敲门者。每周三放学后的静谧时光,城北路校区的青年教师们相约在一起,沐浴书香,“阅·青春”读书社活动正在进行时······</p> <p class="ql-block"> 一个人行走是孤独的,一群人同行才能走得更快更远。青年教师的培养一直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教师的专业发展需要经典名著的引领,需要阅读的滋养。</p> <p class="ql-block"> 根据校读书方案的实施要求,学校为老师们购置了一批书籍,本学期分读书小组,共读一本书,让同类书籍的老师聚在一起,分享彼此的阅读心得、感受以及收获。</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22, 126, 251);">第一期</b></p> 《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 <p class="ql-block"> 于老师像甘草一样温厚。于老师智慧小语:不论人非,但言人是;容人之过,谅人之短;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省。先处理好自己的心情,再处理事情。我们教育孩子"不要忘记自己曾经是孩子。(高攀芹)</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span></p><p class="ql-block"> 刚看到这本书的书名时,我就觉得这本书一定会让我受益匪浅。想要把任何事做好,都需要内在动力的驱动,而我觉得学生对老师的喜爱和尊重便是让学生喜爱学习的内在动力因素之一。</p><p class="ql-block"> 于老师说,在对待孩子时,我们不能忘记“我们曾经也是孩子”。当我们是孩子、是学生时,我想我们也不是时时刻刻都热爱学习的。我们有时也会产生倦怠期,想偷偷懒;有时也不想听课,只看着窗外,向往着外面的世界;有时也沉浸于课堂上和同桌的“暗度陈仓”;有时也不愿完成作业,看着作业就头疼心烦……所以当眼下看着我们的学生时,我们要意识到曾经的我们也是学生,也是孩子,也有这些行为和心性,也是这么过来,要以最大的同理心感受孩子,而不是只以最严苛的标准要求孩子,这样只会让孩子和你渐行渐远。(蔡小丹)</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 </span></p><p class="ql-block"> 为师者对学生要温和、亲切,但一味地“温”是不行的,还必须“严”,一味严厉也是不行的,一定要做到严而有爱,严而有方。在二者之间把握一个“度”,这就是调和。</p><p class="ql-block"> 阅读这本书,犹如一缕温暖的春风沁入心田,文字之间都是于职业、于学生、于同行的爱。读着于老师的文字,感悟着他的心灵,反思着自己的教学行为,让我的心灵又一次得到洗涤。(吕谦谦)</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 </span></p><p class="ql-block"> 做甘草就是做个好人,是好才能成为好老师,成为学生喜欢的老师。做甘草就是要做个动脑子的人,有智慧的人,有智慧才能把工作做好。有而有智慧的表现之一就是践行伟大的中庸之道,智慧是在不断的学习实践和思考中感悟并积淀的。(移慧敏)</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第二期</b></p> 《赏识你的学生》 <p class="ql-block"> 赏识是爱,赏识是尊重。 小道上,一个小孩正低下身子,和路边的花说着一些大人听不明白的话。一个路过的大人问她:“你在对花说些什么?”她听不清楚,于是,这个大人蹲下来对她又说了一次。小孩说:“我对花说,你今天开得真好看。 赏识是沟通、平等,是生命之间交往的桥梁。真爱学生,才会像书中那个和花儿说话的孩子,低着头、弯着腰,与学生进行心灵的交流,才能从每位学生身上找到金子般的闪光之处。长期以来的"精英教育"致使很多学生因为评价制度的偏颇成为所谓的"差生",而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最广泛地提高人的素质。现代智力理论也表明,人的智力绝非仅是学习能力。"一支铅笔有多少种用途?"-一无数种,更何况万物之灵的人! 爱是尊重。作为教师,尊重每一个学生是最基本的师德的表现。尊重学生就是尊重每位学生的人格、自尊心、个性、情感、甚至隐私。教师应以真诚的态度对待学生,深入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更要保护好学生的自尊心。一个人若没有了自尊,没有了自我,是难以想像的。(刘毅)</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span>读完《赏识你的学生》这本书,我发现赏识的魅力真是无穷,赏识能够使孩子成功,赏识也能使我们成功。“成功的实质是不怕失败。学生第一千次摔倒了,做教师的要坚信他能一千零一次地站起来。”学生一旦有进步,得到老师及时、中肯而饱满热情的评价,哪怕一句鼓励的话语,一个期待的眼神,一个亲切的手势,都会让他们感到无限温暖,给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肖彦颖)</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span></p><p class="ql-block"> 这本书通过一个个故事告诉我们,赏识对于孩子是多么的重要,赏识可以给学生带来自信。人在成长的过程,便需要别人的肯定与赏识,来战胜自己的那种恐惧与自卑,让心灵有一种安全的感觉。这种让心灵有安全感的过程,也便是一个找到“我能行”的感觉的过程。拿破仑的士兵即使是最后一名,也相信自己是当将军的料,所以能勇往直前,征服欧洲大陆。(解骐羽) </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span></p><p class="ql-block"> 他做各种奇形怪状的动作想吸引你的注意力,你不要做他的观众。别用突然点名指责的方式,这样会惊扰其他学生,浪费课堂的时间;别用突然提问他的方式,希冀让他吓一跳后认真听讲,不可能的,他不在听,怎么可能回答正确?别和他一对一去较量,记住你的班级里除了他还有那么多那么多的学生。(李月)</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span></p><p class="ql-block"> 在这本书里,我想和大家分享的故事名字叫《优点单》。这个故事是由海伦·摩尔斯拉所写。这个故事主要讲述的是“我”教初中的时候讲课进展缓慢,为了消除学生的急躁情绪,我要他们用两张纸,写下其他同学的名字,每个名字后面留出空白,空白里列出这个同学的全部优点。那个星期六,我用34份纸,分别写下每个学生的名字,然后在每个名字后面抄下其他人写的这个学生的优点。星期一再把这些优点单发给他们,有些评语多达两张纸。演习达到了它的目的,学生们都恢复了信心。若干年后,当我参加其中一名学生马克的葬礼时,马克是一名军人,为国捐躯。他的父亲给我看了一样东西,显然是马克随身携带的,曾经打开折合过许多次的两张笔记本纸。是全班同学列出的马克的优点单。马克的其他同学基本都保留着他们的优点单。(林江平)</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第三期</b></p> 《一线带班》 <p class="ql-block"> 被这本书吸引,首先缘于作者管建刚老师,经过商,没赚到什么钱。没读什么书,却成了语文老师。其次缘于书名《一线带班》,没有高深的理论,“一线”就是实战经验的积累。翻开这本书,果然像期待的那样实用、接地气。</p><p class="ql-block"> 看到目录时,不禁感叹到管老师的班级管理抓得真全面。书中介绍了“七抓”:抓开头,抓家长,抓时间,抓作业,抓基础,抓常态课,抓复习。从学霸到学困生,从学生到家长,从课堂教学到作业练习,从基础朗读到课外阅读,从学期初了解到学期末梳理。可以说,日常教学及班级管理中常见的问题,都能从书中受到启发。(高媛)</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span></p><p class="ql-block"> 读了这本书,每⼀篇章都能引起⼼灵共鸣,说的很有道理,简直就是我们的⼼声,边读边实践⾥⾯提到的⽅法,很有效。点点滴滴复制粘管⽼师的⼩美好,收获越来越多的美好,感谢管⽼师的引导,我们教学之路,⾛的更稳,够具有效。(李妍)</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span></p><p class="ql-block"> 一线带班的得失与甘苦,教学活动中那些平淡而琐碎的事,在作者朴实而又真诚的诉说中一一呈现,而每一件事的处理过程无不体现教育的智慧。书里有这样一句话让我印象颇深,管老师说:“语言的沟通是一门艺术,作为一名教师要学会恰当的使用语言工具做好与家长沟通的工作,给孩子信心的同时更要取得家长的信任,才能达到让教育的“左右腿”和谐走路的目的!”(邵勉)</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第四期</b></p> 《岁月如歌》 <p class="ql-block"> 通读这本书,我总结了三个道理,可以用吾日三省吾身来表述。<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第一,你今天留痕了吗?</span>这句话是出自这本书的。书页上的一段话,岁月如歌,往事依依,留下的痕迹有浓有淡、有深有浅、有伤痕有欢乐、有失落有收获,但更多的是教育征程中自己的不足与遗憾。其实这个理念我在第一次参与,其他老师的分享时就已经得到了,我觉得深刻体现到了好书真的是有很多相通之处的。人生要留痕,生活也要留痕,这样才能够有意义,才能够更进步。<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第二个问题,今天你遗憾吗?</span>于老师说:教育事业真正是遗憾的事业,教师责任大如天,追求永无止境。各位老师,大家可以想一想,今天你有什么遗憾的事情吗?在这里呢,我想对这个遗憾做一个自己的定义解释,我认为这里所说的遗憾,特别是于老师书中所提到的遗憾,不是指不满意、后悔、悔恨。而是指尽力去做,而没有能够完美达到要求的事情。这样的遗憾是可以警醒我们,更加完美。我们应该坦然接受他,当然也尽量避免。相信大家自己内心已经有了想法,我今天到底有哪些遗憾?亦或是说,我这周这学期或是进入工作以来,又有哪些遗憾?那么对于我来说,我认为我今天的遗憾就是没有让每一位同学都能够充分释放他的活力。那么。今天也没有完成我自己的练习目标,足球颠完40个球,学期快临近结尾,又感觉自己还有很多东西没有交给学生。马上快要进行考试了,却发现还有很多东西不能够熟练掌握。当然,对于这些我不后悔,因为我努力了,我相信,这些一定会有好的结果,即使现在不行,以后一定能够开花结果。<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第三,今天你学做老师了吗?</span>我觉得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我们常常在说终身学习。何尝又不是这样呢?我们一直在跟同学们说终身学习,其实我们一直也在学做一名老师。也在不断的精进自己。(王硕)</p> <p class="ql-block"> 浸润书香,师者先行。阅读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成长的必经之路。老师们也将以此为契机,用自身的阅读师范引领学生,与书为伴,一路书香,一路芬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