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产生美-----摄影中 间隔带来的美 俗话说:距离产生美。这话是有一定道理的,因为西方美学家经过研究也得出这样的结论,美学家布洛说:“‘距离’要求被视为‘审美知觉’的主要特征之一。”这说明距离是可以产生美感的。<br><br>距离可以产生美,那么在摄影中我们可以通过增加间隔来产生距离之美。间隔的设置一般有两种情况:1、前景;2、框架;<br><br>1<br><br>设置前景<br><br>什么是前景呢?前景可作如下的定义:前景是指拍摄主体前面的景物,拍摄时,透过前景再拍到主体,前景和主体要拍在同一画面中,表现出其二者的空间位置,亚当斯所说的“表达的需要”是指这种美学的表现方法。<br><br>设置前景有什么意义?我们以亚当斯的作品为例加以说明,亚当斯说:“我主要是从美学上和感情上对摄影做出反应。”这一点很重要。<br><br>先请看亚当斯的摄影作品<u>《月亮和哈夫-多梅山》(见图1左)</u>。亚当斯的这幅作品已成为世界经典名作,它不仅曝光准确,而且在画面左侧黑色山的剪影运用得当,独特而有味道。也许有人对此不以为然,觉得黑色山脊的剪影占的面积不大,又位于一个角落,好像可有可无。但如果真的缺了它,画面的感觉就会大不一样,咱们可以做个试验,请看《月亮和哈夫-多梅山》局部(见图1右)。 <h5>图1 《月亮和哈夫-多梅山》与其局部</h5><br>两图相比,后图显得过于直白,缺少些深沉,缺少点意境。所以黑色山脊的剪影虽然小,但起了重要的作用,亚当斯说:“对于一切富有创造性的作品来说,技巧必须服从于表达的需要。”这黑色的山脊就是前景,也是“表达的需要”。<br><br>2<br><br>框架<br><br>什么叫框式构图?可以说框式构图是前景的一个特例,之所以把它单独列出,是因为它形式特殊,又经常使用。这个方式是把窗框式的框作为前景,透过前景观看主体。中国美学家宗白华说:“图画的框,从窗远窥青山的一角……都是审美对象的‘间隔化’。”有了这个框式的“间隔化”,画面的美感就油然而生。<br><br> <h5>《踏雪迎春》</h5> <h5>《武当金顶》</h5> 框式构图由于有了4条边框,使其表现内容有了新的意境,因而为创作增添了新的方法,也为画面增加了以下新的表现内容。(1)增加了表现形式,如<u>《中正庄严》(见图2-1)</u>。<div>(2)增加了光影效果,如<u>《光影》(见图2-2)</u>。</div><div>(3)增加了表现的内涵,使原本很平淡的生活场景变得有意味起来,如<u>《生活》(见图2-3)</u>。</div><div>(4)增加了明暗对比的效果,如<u>《尼泊尔古迹》(见图2-4)。</u></div> <h5>图2-1《中正庄严》</h5> <h5>见图2-2《光影》</h5> <h5>见图2-3《生活》</h5> <h5>见图2-4《尼泊尔古迹》</h5> 对于框式构图的理解,有的影友可能只限于画框,窗框和门框等内容,其实框的形式并不限于这些,而是多彩多样的,这就为摄影创作提供了丰富的条件。例如,工地的脚手架也可以形成框,比如摄影作品<u>《别有洞天》(见图2-5)</u>;而河北蔚县的明代遗存的古堡又是另一类,这类古堡的城门前常常搭建戏台,而戏台的柱子、上沿及台面的边界也可构成框式,比如摄影作品<u>《古堡古门系列-1》(见图2-6)</u>。 <h5>见图2-5《别有洞天》</h5> <h5>见图2-6《古堡古门系列-1》<br><br>间隔包括前景和框式。间隔虽小,但作用极大,这是因为艺术不是逻辑思维,艺术是建筑在直观的领悟之上,而直观的信息很重要,并且一定要在画面上表现出来,其中间隔就起了这样重要的作用。<br><br><br><br>通过以上的介绍<br><br>是不是思路更加清晰了呢?</h5> 北京大学出版社 中国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