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巫闾山游记 <p class="ql-block">医巫闾山山门(自拍)</p> <p class="ql-block"> 中国自古就有三山、五岳、五镇。</p><p class="ql-block"> 所谓的三山指黄山、庐山、峨眉山;五岳是指:东岳山东的泰山(历代帝王封禅之地)、西岳陕西的华山、南岳湖南的衡山、北岳山西的恒山、中岳河南的嵩山。</p><p class="ql-block"> 五镇指:东镇山东沂山、南镇浙江绍兴会稽山、西镇陕西宝鸡吴山、北镇辽宁医巫闾山、中镇山西霍山。</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医巫闾山:古称于微闾、无虑山,今简称闾山,地处今辽宁省锦州市北镇市,巫闾山所属山脉阳山山系松岭山脉,最高海拔866.6米。</p><p class="ql-block"> 相传舜时把全国分为十二州,每州各封一座山作为一州之镇山,即祭祖之地,闾山被封为北方幽州的镇山。周时封闾山为五岳五镇之一。按:《周礼·职方》称:"东北曰幽州,其山镇曰医无闾。"在《山海经》的记载中,与长白山一样为东夷、肃慎之国的所在地。曰:"东北海之外,大荒之中""有山,名曰不咸,有肃慎之国。"医巫闾山出"珣玗琪"玉,即红玉,实为红玛瑙,。</p><p class="ql-block"> 《山海经》载黄帝的孙子颛顼葬于"附禺之山",可能就是医巫闾山、即颛顼之山。(来源于网络,文字有删减。)</p><p class="ql-block"> 今天是端午节,偷得浮生半日闲,去了医巫闾山风景区。这里面有不少著名的景点:道隐谷、圣水盆、旷观亭、吕公岩、桃花洞、财神殿、观音阁、碑廊、望海寺、云巢松、南天门、玉泉寺等。</p> <p class="ql-block"> 一进山门,就有玉女洗头雕像一座,现在已经修了喷泉。在喷泉的东侧有一对石狮子,是当年明朝辽东总兵、宁远伯李成梁总兵府门前的镇物。</p> <p class="ql-block"> 上山的石铺小路,旧称官道。而在官道上时不时有这种方形和圆形的小洞,不知道是干什么用的。原来是清朝有六个皇帝都游览过医巫闾山。皇帝当然不能步行游山了,在游玩中是坐轿子的,这个是官道上面的方孔,不定距离就有。听导游小姐说:是轿夫抬累了休息一会儿,把轿子的底足插入方孔中。</p><p class="ql-block"> 而小圆孔则是皇帝坐下来休息时,用来插云罗伞盖的,原来如此啊。</p> <p class="ql-block"> 进山不久,穿过一座石桥,右侧就有一块巨石,上面是清人爱新觉罗.庆龄题写的“从善如登”四个大字。这四个字出自《国语·周语下》,有“从善如登,从恶如崩”,释义为向好发展就像登山一样艰难,向坏发展就像山崩一样迅速。比喻学好很难,学坏非常容易。</p><p class="ql-block"> 古人在教化人民方面也有一套,把这四个字题在入山的路边,并且非常醒目,用心不可谓不良苦呀。</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穿过财神大殿,再往上走就是上图的大石棚,也叫道隐谷。上面的有山泉水流入下面的圣水盆中,据说山泉水早已经没有了,这个流水是人工利用机器循环使用的水。</p><p class="ql-block"> 石棚是天然的山洞,有十多米高,沿着石阶上到洞里面,空旷宽厰。分别有佛、道、仙塑像。</p><p class="ql-block"> 从大石棚往东上山就是观音阁。</p><p class="ql-block"> 穿过观音阁,往上攀登就是望海寺。</p> <p class="ql-block"> 到望海寺几乎是没有路,奇险无比,有的就是在大石头上凿个脚窝,供人们攀登。上图就是望海寺,建在了悬崖上了,修的非常巧、非常陡、非常险。</p><p class="ql-block"> 我很佩服我们的祖先,能工巧匠呀。在那个科技落后,而全靠人力来完成的建筑,如何费工、费时、费力,真是多么难以想象。</p><p class="ql-block"> 站在上面,据说晴天可以看到渤海湾。</p><p class="ql-block"> 三十多年前我来时,望海寺上还有一架望远镜,能看到渤海湾。那时候看一下一元钱,现在望远镜没有了,望海寺的名字可能是这样来的。说是个城楼比较准确,哪有寺呀?</p><p class="ql-block"> 从望海寺再往上走就是读书堂。</p> <p class="ql-block"> 有一株万年古松,是当年辽国太子耶律倍与爱妃高云云所栽,其实那有万年呀。这里有个小广场左侧依山有两个建筑:碑廊、耶律楚材读书堂。</p><p class="ql-block"> 碑廊是启功先生题写的牌扁:“医巫闾碑廊”,下面是国画大师张仃先生题写的屈原《远游》中的名句:“朝发轫于太仪兮,夕始临乎于微闾”。</p><p class="ql-block"> 碑廊依山而建,南面是一面厰。下低上高,在东墙、北墙、西墙上刻着历代书法家的名帖。王羲之、颜真卿、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赵孟頫、董其昌、王铎应有尽有,并且刻工非常精良。</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碑廊上面是耶律楚材的读书堂,这个也是上下两层建筑下面开西门,有个门楼,上图就是门楼,南北通透有挺宽的木板,能让人们坐下来纳凉休息;东面柱子两侧挂着北镇名家许少文撰写的对联:“馨千秋史册,作一代名臣”。对联是篆书,谁写的我没留意,但非常好。上面有块“千秋臣极”的扁,是北镇名家卢树勋先生题写的。</p><p class="ql-block"> 从这里沿着石阶往上走十来米,石阶很陡,就到了耶律楚材读书堂。</p> <p class="ql-block"> 读书堂中有耶律楚材儿时母亲教他读书、及位及人臣的蜡像。</p><p class="ql-block"> 我上网查一下,耶律楚材(1190年7月24日 -1244年6月20日 ),字晋卿 ,汉化契丹族人,号玉泉老人,号湛然居士,蒙古帝国时期的政治家。辽朝东丹王耶律倍八世孙、金朝尚书右丞耶律履之子。在金仕至左右司员外郎。</p><p class="ql-block"> 蒙古军攻占金中都时,成吉思汗收耶律楚材为臣。耶律楚材先后辅弼成吉思汗父子三十余年,担任中书令十四年之久 。提出以儒家治国之道并制定了各种施政方略,为蒙古帝国的发展和元朝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从读书堂继续往上攀登,就是祖峰了。这段路比起到望海寺那段路,不算险。祖峰到西塔新修了个玻璃桥,从上面通过能到三霄娘娘殿、龙王殿到南天门坐索道去玉泉寺。</p><p class="ql-block"> 这座玻璃长240米,每个人40元钱。我也没花这四十元钱,不是心眼儿小,2017年2月我去了张家界;走完了张家界玻璃桥后,再看这个,有点太小太小了。</p><p class="ql-block"> 这次来听说索道坏了,所以就没去玉泉寺。</p><p class="ql-block"> 都说上山容易下山难,但我体会上山是带着自己的体重往上攀登,费力;而下山是体重带着你往下走,省力。</p><p class="ql-block"> 来到停车场已经快一点了,又开了一个小时的车,到家后腰酸背痛。洗了个澡,喝了两罐啤酒就睡觉了。</p><p class="ql-block"> 总也不运动,体力差,上山时遇到了一个七十二的一个七十九的,说两位老人登山健步如飞是假话,但比我这六十岁的灵便多了。看来经常锻炼身体真是有好处,力争明年还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文中摄影均为作者自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