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藏西游记(二)穿越丙察察

Lin若存

<p class="ql-block">穿越丙察察 音频演播 郑莉莉老师</p> <p class="ql-block">6月5日,入藏前一晚,宿丙中洛秋那桶七三客栈。阿德回到了家,洗去风尘就惬意地弹起了弦子。沙老板早早为我们炖好了木秋鸡,又端出自酿的梅子酒邀我们品尝,并说今天可以喝点,明天入了藏就滴酒不能沾。阿德说进藏车子不能开空调,车子高反。这是入藏预警呀。<span style="font-size:18px;">从丙中洛—〉察瓦龙—〉察隅即为丙察察全线,我们的行程计划是6日到察瓦龙,7日傍晚到察隅县城。</span></p> <p class="ql-block">次日天未亮阿德就发来消息,告知提前半小时出发。车过检查站,依旧还在云南境内,路况很好,沿途植被茂密,还不时能看到瀑布溪流。</p> <p class="ql-block">过一处有瀑痕的岩壁,阿德说:“这是风水瀑布,你看瀑布一分为二,有水时这瀑布的水势能预示滇藏两地近年的运势,哪边的水势旺哪边的发展就会快。<span style="font-size: 18px;">老人们说</span>很灵的。”阿德的语气里透着深信不疑和不容置疑。看来起码在他记忆里这瀑布没有糊弄过这方乡土的人。</p> <p class="ql-block">入西藏界了,显示到大流沙还有41公里。</p> <p class="ql-block">一入西藏,眼瞅着这路况植被都起了变化。这个三分钟视频窥斑见豹。通常车子颠会形容像摇摇篮,但晃荡成这模样的不能叫摇篮,那是甩娃娃机!不过当时又放音乐又吹口哨的,显而易见,这样的路于司机阿德已是常熟便。</p> <p class="ql-block">V字大峡谷观景台到了,阿德说停车一刻钟拍照,但我们刚上观景台他就大喊:“拍好了吗,起风了!”虽然他一喊我们才觉有微风拂面,但之前两天他可从没催过一回,我们不敢耽搁,相互催促着跑上车,好在上车时风已不易察觉。</p> <p class="ql-block">他说大流沙最美也最险,每天只在上午8-11点可以通行,一旦有风,大小飞石从天而降,速度极快,大石在翻落途中撞成公分碎石,当地人也不敢大意。一看时间已过十点,大流沙还踪影不见,我们不由也是心上一紧。再留意山路岩壁,肉眼可见的酥脆,感觉山石手捻即碎。</p> <p class="ql-block">车子又颠簸了二十几分钟,被阿德嘱咐后座要放松的丁姐姐和我迷迷瞪瞪歪得已经和葛大爷成了本家。</p> <p class="ql-block">忽然听得阿德叫了一声,“看到大流沙了,要不要拍照?” “不了不了,前座代表按两下,我们节省时间。”之后直到驶过大流沙,阿德再没说过一个字。事后前座的沈老师说他一直抬头在察看山顶。</p> <p class="ql-block">之前听说过大流沙要快速通过、切忌缓行,所以后座的我抱靠着稳住手机打算一镜到底拍拍一段视频,但是车行未过流沙区居然停了,原来是有摩托车手迎面而来,我们的车子在让他。想起有过几次入藏经历的丁姐姐曾说起藏区司机有个约定俗成的规矩:险路会车,大货车让小型车、小型车让大巴车(大巴车乘客多),车让人。</p> <p class="ql-block">终于,传说中的大流沙我们过了,10:50,距禁行限时只差10分钟!怪不得那摩托车风驰电掣,他们也在和时间赛跑。</p> <p class="ql-block">阿德拐了个弯,停了车,笑着说:这里也能拍大流沙,你们拍个够,拍一个小时也没关系[破涕为笑]</p> <p class="ql-block">丙察察,是三个地名的简称,云南省贡山县丙中洛乡-西藏察隅县察瓦龙乡-察隅县城。午后到了察瓦龙,阿德问我们想去哪就餐?“随便,你定,不辣就行。”“那去看下我老乡那家吧,秋那桶的。”饱餐一顿,5个人还不到200,那可是和我们同样飞跃了大流沙的菜蔬呀,感觉甚是超值。后来发现阿德总能碰到老乡,洗车的是丙中洛的,吃个饭有贡山的,连云南地界被散放的奶牛堵了路都能自言自语攀个亲:“大姐,让一让,本地人。”</p> <p class="ql-block">餐后入住,酒店名为2196666,这一串阿拉伯数字的店名少见,原来意思是219国道此处距离终点喀纳斯恰好6666公里。</p> <p class="ql-block">但是门前不见路标,店主委屈巴巴地说几个月前被拔起按到滨江公园了。傍晚我们真还去找了那块路牌,跟公园巨石标志相挨着,距离原址差了足有一公里。路标也能一移上千米也是出乎意外,当真说你是你就是,不是也是。</p> <p class="ql-block">滨江公园的石刻显示新G219<span style="font-size: 18px;">途经广西、云南、西藏、新疆,从</span>广西东兴到<span style="font-size: 18px;">新疆喀纳斯</span>全长10065公里,这是<span style="font-size: 18px;">我国第一条里程破万的国道。</span></p> <p class="ql-block">入住之后,阿德把我们放了羊,就地休整、<span style="font-size:18px;">备好干粮</span>,明天到察隅县城有200公里土路、3个垭口,行程不好掌握。我们也可算有功夫删一下照片,没几天存照就是几千张,这手机自打开封以来还没有那么辛苦工作过。</p> <p class="ql-block">次日,出察瓦龙,沿着漫长的碎石弹坑路继续颠路模式,不时可见护路工和修路的工程车,遇上落石拦路的阿德手动搬离。很多路段道路狭窄,熟悉线路的司机知道哪里可以错车。</p> <p class="ql-block">位于怒江与玉曲河交汇处的怒江大桥。</p> <p class="ql-block">左边的怒江发源于西藏那曲地区,右边的玉曲河发源于西藏昌都地区。相传察瓦龙位于梅里雪山的西面,原本是野兽横行的无人区,梅里雪山众神为平衡生态从远方引入男左女右两条血脉,交织孕育出了吃苦耐劳的察瓦龙人,如今这两条河神奇交汇处的独特景观被寓意为“世界这么大,你我有缘千里来相会。”</p> <p class="ql-block">跨过怒江继续西行,今天我们将翻越海拔4636的雄珠拉山口、4498的昌拉山口和4706的益秀拉山口,直抵桑曲河畔的察隅县。</p> <p class="ql-block">盘山路发卡般迂回承转,而植被渐次苍翠。</p> <p class="ql-block">偶有清澈的溪流伴行,青蓝兼着牛奶的乳色,这便是矿泉水原本的样貌吧。</p> <p class="ql-block">看到6600的路标了,从我们住的6666到这里,66公里开了近仨小时。海拔上升,植被渐稀,这里海拔3870,比我们一天前出发的秋那桶已经上升了二千多,我们初入藏的两个都高反了。又开8公里,到6592的地标时海拔已有4000,小车也高反了。</p> <p class="ql-block">除了第一个垭口打了个卡,后面俩我连车都不能下,小伙伴里最不争气的就是我,过垭口的所见所感前篇已有记录,不再赘述,伙伴那里盗几张图就算我已经过。</p> <p class="ql-block">在丙察察线的主要驿站目若村的高原草场上见到了刚产下的小马驹,算是意外之喜。小马驹躺在地上,还没能站起,马妈妈在一旁顾看守候。</p> <p class="ql-block">阿德对这里的草场和雪山都熟,因为采虫草或干工程每来一回都会呆上数月。他说每年4-7月是虫草季,海拔3600到7000的范围都会有虫草,6000-7000海拔的虫草最好。我不关心3600海拔的虫草和7000的有什么区别,反正告诉我也分不清,我只想知道土里的虫草什么样?他们怎么找的虫草?后来在香格里拉的街上看到了图片才算解惑。</p> <p class="ql-block">临近傍晚,不用看路标,仅凭突然丝滑的路面就知道察隅县城近了。路况好了却也有占道行驶的车,阿德嚷一句:“脑子打铁了。”我们都笑,沈老师好奇:“阿德你有没有和人吵过架?”“没有,不吵。”终于到酒店了,<span style="font-size:18px;">才开了八千多公里的准新车里外里都是灰,</span>下车时发现右侧的车门打不开了,这连车门都楞是被丙察察的搓板弹坑碎石路整错了位还是出乎意料,但不久就平衡了,因为听到不少车子与我们待遇相仿。好在一路有惊无险,我们如期安抵察隅县。</p><p class="ql-block">又隔了两夜一天,我们从八宿出发,开车门时阿德随口说到,今天手好了,开门感觉对了。妈耶,原来丙察察后的一整天我们的老司机手感都没在线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