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梵蒂冈城(上)

水长路远

<p class="ql-block"><b>美篇号</b>:77670912</p> <p class="ql-block"><b>背景画面</b>:世界上最大的教堂--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近侧为协和大道,通往意大利罗马市的圣天使城堡和圣天使桥(资料图片)。</p> <p class="ql-block"><b>背景音乐:</b>Temple of Dawn </p><p class="ql-block"> (黎明的神殿)</p> <p class="ql-block">梵蒂冈城地图</p> <p class="ql-block"><b>梵蒂冈城国</b>(The Vatican City State)简称梵蒂冈(Vatican),首都梵蒂冈城,是全世界的天主教中心,位于意大利罗马城西北角的高地上,其北,西,南三面有高墙与罗马市隔开,圣彼得广场的东面有一条灰石铺成的国界线,线外就是意大利罗马市了,为典型的国中国。国土面积0.44平方公里,人口不足900人,是世界上国土面积最小,人口最少的国家,却是全世界13.5亿天主教教徒的领导中心,还集中了一批举世无双的艺术品和建筑杰作,其建筑充满着浓厚的宗教色彩。</p><p class="ql-block">梵蒂冈有军队240人,其中瑞士近卫军(雇佣军)110人,宪兵总队130人。</p><p class="ql-block">公元756年在意大利中部建立了教皇国。1929年,墨索里尼与教皇庇护十一世签订了《拉特兰条约》,教皇正式承认教皇国解体,另建梵蒂冈城国,意大利承认梵蒂冈城国为主权国家,主权属于教皇,奉行永久中立的外交政策。梵蒂冈城国并非联合国成员国,但在联合国设常驻观察员。</p><p class="ql-block">二战中,教皇庇护十二世表达了对德国驱逐和迫害犹太人的关注,并把一些犹太人安置在隐修院中引发了德,意的不满,而英国则对庇护十二世未公开并谴责纳粹的暴行同样不满,并主张盟军在轰炸罗马时不必顾及梵蒂冈的安全,但被欧洲盟军最高司令艾森豪威尔将军否决。</p> <p class="ql-block">2013年3月14日,方济各当选第266任教皇,在圣彼得广场接受各国群众的祝贺(资料图片)。</p> <p class="ql-block">现任教皇方济各一世,来自阿根廷,是第一位耶稣会教皇,也是第一位来自美洲的教皇。</p><p class="ql-block">梵蒂冈的财政收入主要依靠旅游业,发行邮票和纪念币,不动产出租,宗教银行盈利和教徒捐款等。至于梵蒂冈的财富究竟有多少,始终是个谜。</p> <p class="ql-block">梵蒂冈城国之国旗</p> <p class="ql-block">梵蒂冈城国之国歌《教皇进行曲》</p><p class="ql-block">Inno e Marcia Pontificale</p> <p class="ql-block">梵蒂冈城国之官方语言:拉丁语,意大利语</p> <p class="ql-block">梵蒂冈城国之国徽</p> <p class="ql-block">梵蒂冈城国于1982年10月7日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成员国。目前,梵蒂冈拥有两项世界文化遗产,并列入《世界遗产名录》:</p><p class="ql-block">1 罗马历史中心(1980),梵蒂冈城与罗马市共享;</p><p class="ql-block">2 梵蒂冈城(1984)。</p><p class="ql-block">整个城都是世界文化遗产!</p> <p class="ql-block">世界遗产标志</p><p class="ql-block">寓意:双手合拢托起世界</p><p class="ql-block">如是中国的世界遗产,则顶上的西班牙文换成中文“世界遗产”。</p> <p class="ql-block"><b>联合国世界遗产委员会对梵蒂冈城的评价:</b></p><p class="ql-block">梵蒂冈城是基督教世界最神圣的地方之一,证明了以前辉煌的历史以及基督教神圣精神的发展过程。这个小国境内云集了大量艺术和建筑杰作。城中心座落着圣彼得基督教堂,教堂正面是两条柱廊和圆形广场,有宫殿和花园环绕。这座矗立在使徒圣彼得陵墓上的长方形基督教堂,容取了布拉曼特,拉斐尔,米开朗基罗,贝尔尼尼和马德尔纳等大师的天才智慧,是世界上最大的宗教建筑。</p> <p class="ql-block">梵蒂冈500里拉银币,1978年发行</p> <p class="ql-block">此为梵蒂冈2013年铸造的2欧元纪念币</p> <p class="ql-block">梵蒂冈没有自己的货币,以前用意大利里拉,后来用欧元。</p> <p class="ql-block">这是来自梵蒂冈的50欧元纪念币,上面是教皇约翰·保罗二世的侧面。</p><p class="ql-block">1981年5月13日,教皇约翰·保罗二世在圣彼得广场被一土耳其刺客连开四枪击中,但未击中要害,经抢救后脱险。意大利将刺客判处终生监禁。教皇宽恕了行刺者,2000年被驱逐囬了土耳其。</p> <p class="ql-block">教皇本笃十六世荣誉退休纪念币(面值50欧元)</p><p class="ql-block">左为本笃十六世,右为他的继位者,即现任教皇方济各一世,2013年登基,来自阿根廷。</p><p class="ql-block">本笃十六世是600年来第一位因健康原因提出辞职的教皇。</p> <p class="ql-block">梵蒂冈面值50里拉的纪念邮票</p> <p class="ql-block">梵蒂冈面值90里拉的纪念邮票</p> <p class="ql-block"><b>圣彼得广场</b>(St. Peter’s Square)</p> <p class="ql-block">广场形状如钥匙孔,中央的方尖碑来自埃及尼罗河畔的卢克索,前方(东)是通向罗马市圣天使城堡的协和大道。</p><p class="ql-block">圣彼得大教堂上有耶稣和十二使徒雕像,面向圣彼得广场(资料图片)。</p> <p class="ql-block">圣彼得广场由文艺复兴后期意大利著名雕塑家,画家,建筑师,人称巴洛克艺术之父的贝尔尼尼(Bernini)设计,建于1667年。</p><p class="ql-block">圣彼得广场长340米,宽240米,可容纳50万人,位于梵蒂冈的最东面,因广场正面的圣彼得大教堂而出名,是罗马教廷举行大型宗教活动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广场中央是一根公元40年来自埃及卢克索的方尖碑,高25.5米,重320吨,但法老的方尖碑顶早已装上了基督教的十字架,意义已大不同了。</p> <p class="ql-block">贝尔尼尼柱廊上的圣人像</p> <p class="ql-block">广场周围有4列共284根多利安柱式的圆柱组成的弧形柱廊,即贝尔尼尼长廊,上面是140个圣人像,这些圣人像由贝尔尼尼和他的弟子们完成。</p> <p class="ql-block">广场周围的双层弧形柱廊</p> <p class="ql-block">除了方尖碑外,广场上的一对喷泉也吸引着游客们,右侧的是玛德尔诺17世纪时建造的,左侧的是贝尔尼尼的弟子们设计修建的复制品。</p> <p class="ql-block">玛德尔诺喷泉</p> <p class="ql-block">世界上的广场多的是,有的可能比圣彼得广场还大,但汇集了顶级的艺术家和建筑师,有如此深厚底蕴的却很少,所以,它已不仅是散步,休闲和穿行的广场,而是一件巨大的稀世艺术珍品了。</p> <p class="ql-block"><b>圣彼得大教堂</b>(St. Peter's Church)与协和大道</p><p class="ql-block">最初由君士坦丁大帝于326~333年在耶稣的大门徒圣彼得的墓地上修建,因而得名。1503年教皇尤利烏斯二世决定重建,1506年破土重建,1626年完工。该教堂是一座意大利文艺复兴与巴洛克艺术的殿堂,由文艺复兴三杰之一的米开朗基罗担任主要设计,是与贝尔尼尼等艺术家和建筑师的共同杰作。教堂东西长186米,南北宽137米,呈长方形,穹隆圆顶高138米,可容纳六万人同时祈祷。</p><p class="ql-block">圣彼得大教堂是全球天主教徒的朝圣地和梵蒂冈教宗的教廷,列世界五大教堂之首,是全世界最大的教堂。</p><p class="ql-block">圣彼得大教堂也是历代教皇举行古老葬礼的地方和他们最后的归宿。</p><p class="ql-block">圣彼得大教堂有很多文艺复兴时期保留下来的艺术珍品,其中最引人注目的雕刻艺术大作有三件:米开朗基罗的《圣殇》,又名《圣母哀痛》;贝尔尼尼的《青铜华盖》;贝尔尼尼的《圣彼得宝座》。</p> <p class="ql-block">排队通过安检,进入圣彼得大教堂。队伍很长,我们一家三口有足够的耐心,花了将近1小时才进入,尤其是保安对华人表现出的“特殊关注”。其实,当今国人的文明程度与发达国家并无差别,尽管我们仍属发展中国家。</p> <p class="ql-block">耶稣十二使徒之首,天主教首任教皇圣彼得之雕像在圣彼得大教堂门前左边。他神情自若,面带微笑,右手握着两把耶稣在囬天国前送给他的通向天堂的金钥匙,左手拿着一卷耶稣送他的圣旨。</p> <p class="ql-block">耶稣十二使徒之一圣保罗之雕像在圣彼得大教堂门前右边。</p><p class="ql-block">从一个迫害基督徒的人经耶稣点化后转变为基督教最重要的使徒,保罗是基督教除耶稣基督之外最重要的传道者。</p> <p class="ql-block">以赛亚书</p><p class="ql-block">在《圣经》第23卷,上帝默示由以赛亚执笔,记载关于犹太国和耶路撒冷的资料,以及当时犹太国的人民在耶和华前所犯的罪,并透露耶和华将要采取判决与拯救行动。</p> <p class="ql-block">这是圣彼得大教堂最北边的圣门,1950年重修,铜质。</p><p class="ql-block">圣彼得大教堂有五扇门,参观者走中门。</p><p class="ql-block">圣门是梵蒂冈的珍宝之一,上面刻的都是圣经中有关慈悲和宽恕的内容,以前只有在千禧年才会打开,現已改为每隔25年或有特殊需要时才开启一次。上一次是2000年时开启过,按常规该是2025年才开,但教皇方济各一世于2013年登基,此后宣布2015年为“慈悲圣年”,开启。下一次将是2025年。</p><p class="ql-block">每次开启的时间是在圣诞之夜,由教皇带领进入。</p> <p class="ql-block">古罗马之风神</p> <p class="ql-block">圣彼得大教堂内</p><p class="ql-block">进入后的第一感觉是大气磅礴和强烈的震撼,继而心生敬畏,因为从未见过如此宏伟的教堂,真正领教了什么是“天下第一”。</p><p class="ql-block">这就是教堂的大殿堂,长186米,23000平米,可容纳6万人,简直就是一座宏大的艺术宝库和宫殿,彩色大理石铺成的地面光亮照人,教堂内部装饰华丽,美得让人窒息。教堂中央的著名的大拱形屋顶是米开朗基罗的杰作。天顶和四壁都饰有以《圣经》为题材的绘画,很多是名家之作。</p><p class="ql-block">整个殿堂呈十字架的形状,十字架交叉点是教堂的中心,中心点的地下是圣彼得的陵墓,地上是教皇的祭坛,祭坛上方是金碧辉煌的华盖,华盖上方是教堂顶部的圆穹,直径42米,离地120米,那圆穹仿佛是通向天堂的大门。</p> <p class="ql-block">圣彼得大教堂入口内上方的图案</p> <p class="ql-block">拱形屋顶是米开朗基罗的杰作</p> <p class="ql-block">《小天使》</p><p class="ql-block">一进大殿堂不远处就是两位可爱小天使手捧圣水盆的雕塑。水是上帝赐于人的圣洁之物,生命之源,让小天使与水在一起,自然更为纯洁,世界更加干净。</p> <p class="ql-block">米开朗基罗<b>《圣殇》</b>(The Pieta)(1499)</p><p class="ql-block">这是米开朗基罗24岁时的成名之作,圣彼得大教堂有三件镇殿之宝,这是其中之一。</p><p class="ql-block">这座雕塑位于正厅的最右边,像是小礼拜堂,有防弹玻璃远隔,因为1972年时“圣母”曾遭枪击。</p><p class="ql-block">我停住了,注视着,仿佛没有别人,又感到有一种无形的穿透力,慑住了心魄。</p><p class="ql-block">雕塑中的人物,耶稣已死,全身松弛无力,圣母玛利亚平静,无泪。由于是受神的旨意无性而孕,所以米开朗基罗把她雕刻得像少女一般纯洁,青春永驻是得到了上帝的眷顾。对于三十三岁的耶稣而言,她显得相当年轻,年轻得与她的平静不相称,大概是对上帝意旨的顺从。而表面的平静并不等于没有被压抑的情感,没有失去骨肉的痛彻心腑,但想到是为救赎而死,故悲恸有节。她似乎看透了一切,所以也能忍受一切。米开朗基罗正是用她那庄严,永恆的美,表现了含蓄,动人的艺术感染力和震撼力,同时也体现了青年米开朗基罗的虔诚和真诚。</p><p class="ql-block">椐说,作品展出后引起轰动,但很多人不相信这是出自一位24岁的年轻人之手,米开朗基罗赌气了,于是在圣母像胸前的衣带上刻上了“来自佛罗伦萨的米开朗基罗的作品”,这是他的唯一一件签名作品。</p> <p class="ql-block">圣彼得铜制雕像(1300)</p><p class="ql-block">此雕像离《青铜华盖》不远,再过去就是《圣彼得宝座》了。</p> <p class="ql-block">他右手戟指向天,左手紧握两把天国大门钥匙,似在默祷谨守耶稣传承。</p><p class="ql-block">圣彼得为耶稣十二门徒之首,晚于耶稣三天被处死,他请求倒钉在十字架上头朝下,因为他认为自己不配和耶稣以同样方式死去。罗马天主教会追认他为首任教皇。</p><p class="ql-block">1940年,在教堂的圣坛下发现了他的遗骨。</p> <p class="ql-block"><b>《青铜华盖》</b>由贝尔尼尼用了十年时间设计建造,位于大教堂穹顶之下,教堂祭坛之上,由贝尔尼尼亲手完成。青铜华盖工艺异常精美,它由4根螺旋形铜柱支撑,足有五层楼高,但因为独特的设计方式,使其在140多米的穹顶之下也依然显得辉煌而庄严。而这祭坛,只有教皇才可登上,面对东升的旭日,与朝圣者举行弥撒。</p> <p class="ql-block">青铜华盖顶部的圆穹,像通向天堂的门户。</p> <p class="ql-block"><b>《圣彼得宝座》</b>是贝尔尼尼花费九年时间设计打造的一件镀金的靑铜宝座,宝座上方是光芒四射的荣耀龛及象牙饰物的木椅,椅背上有两个小天使,手持开启天国的钥匙和教皇三重冠,传说这把木椅是圣彼得的真正御座,后经考证,为加洛林国王泰查二世所赠送。置身于这世界艺术精华的殿堂中,让人不禁感叹宗教与艺术的完美结合与慑人魄力。</p> <p class="ql-block">荣耀龛放大后见到的圣灵鸽子</p> <p class="ql-block">圣彼得大教堂一隅</p> <p class="ql-block">圣彼得大教堂一隅</p> <p class="ql-block">在支撑教堂穹顶的四大立柱之下的旁边各有一个神龛,分别安置圣安德鲁,圣维罗妮卡,圣海伦娜和圣朗吉努斯等四座10米高雕像。</p> <p class="ql-block">圣安德鲁(St Andrew)(1635)</p><p class="ql-block">圣安德鲁背负X形十字架</p><p class="ql-block">他是苏格兰和希腊的守护神,是天主教首任教皇圣彼得的兄弟和耶稣最初的使徒之一,判死刑后要求与耶稣不同,被钉死在“X”形十字架上,这也是苏格兰国旗的图案,兰底白X(也称为圣安德鲁X)。</p> <p class="ql-block">《圣维罗妮卡的面纱》(1639)</p><p class="ql-block">在耶路撒冷,耶稣背负着沉重的十字架艰难地走向骷髅山的死刑犯刑场,这段路叫苦路,苦路共有十四站。在苦路第六站,一名叫维罗妮卡的犹太妇女很受感动,替耶稣擦去脸上的血污和唾沫,并将自己的面纱献于他,因此,面纱上印有了基督的面容。</p> <p class="ql-block">圣海伦娜(St Helena)(1635)</p><p class="ql-block">海伦娜皇太后是君士坦丁大帝之母,先于君士坦丁皈依基督教,她为教会捐建多所教堂,并在赴耶路撒冷朝圣时找囬了耶稣受难的十字架,还下令建造了纪念耶稣的圣墓大教堂,被基督教奉为圣人。</p> <p class="ql-block">圣朗吉努斯(St Longinus)(贝尔尼尼,1635)</p><p class="ql-block">圣朗吉努斯手中拿着长矛</p><p class="ql-block">根椐《圣经》记载,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后,一名叫朗吉努斯的百夫长用枪刺伤了他的侧腹。当耶稣的血滴入朗吉努斯半盲的眼睛时,他瞬间复明,使他感受到了神的力量,此后放弃了原先的身份,成了一名修士,并拥有了行使神迹的能力。后来他被追认为圣徒,称为“圣朗吉努斯”。</p> <p class="ql-block">教皇利奥七世(Pope Leo VII)</p><p class="ql-block">936年~939年在位。</p><p class="ql-block">利奥七世实施仇视犹太人的政策,禁止美因茨大主教在犹太人中发展基督教徒,还允许他们将不信教的犹太人驱逐出境。如此看来,欧洲的反犹排犹是有一定历史渊源的。</p> <p class="ql-block">教皇亚历山大七世(Pope Alexander VII),1655年~1667年在位。</p><p class="ql-block">是罗马天主教史上最开明的教皇之一,宗教信仰方式的改革家和天主教本土化的先驱。</p><p class="ql-block">此雕像由贝尔尼尼在1678年设计制作。教皇呈跪姿祷告。座下的四个</p><p class="ql-block">雕像分别为:左侧怀抱婴儿的“慈爱”,右侧脚踩在地球上英国之上的“现实”(代表与英国新教徒的矛盾),然后是“谨慎”和“公正”。</p> <p class="ql-block">教皇庇护七世(Pope Pius VII )(1831)</p><p class="ql-block">他面带倦容,正为包括朋友和敌人在内的所有人祈祷,其左右的天使分别代表历史和时间,其下的两位女性分别代表坚毅和智慧。</p><p class="ql-block">教皇庇护七世于1800~1823在位,曾被拿破仑监禁和放逐。局势逆转后,他以德报怨,善待被放逐的拿破仑,并帮助其母亲。</p> <p class="ql-block">教皇庇护八世。1829年3月31日~1830年12月1日在位,不到2年就去世了,很蹊跷。</p><p class="ql-block">后排是圣保罗,耶稣和圣彼得。</p><p class="ql-block">在1800年担任地区主教时,因拒绝宣誓忠于拿破仑,被押往法国。随着法兰西第一帝国的灭亡,他返回意大利,晋升为枢机主教,1829年被选为教皇。随后他进行了教会改革,但在英,法,爱尔兰,波兰等国遭遇阻力。</p><p class="ql-block">由于当选教皇不到两年就去世了,有传言是被毒杀。以后进行了秘密验尸,但尸检结果在他死后一个世纪才公开,肝组织的损害显示他的确死于中毒,证实毒杀并非谣言。</p> <p class="ql-block">教皇利奥十三世(Pope Leo XIII)</p><p class="ql-block">利奥十三世,1878~1903年在位,是第一位资产阶级教皇,也是梵蒂冈丧失教皇国以后当选的第一位教皇。与意大利的斗争,以及在保守和开明之间摇摆不定的矛盾的做法,贯穿于他的整个任期之内,也体现在他的许多政策之中。</p><p class="ql-block">利奥十三世倡导教会与社会对话,梵蒂冈请科学家研究天文学和其他自然科学,向所有学者开放梵蒂冈档案馆都是积极的措施。</p> <p class="ql-block">圣朱丽亚娜(1270~1341)</p><p class="ql-block">童贞女修道会长圣朱丽亚娜强忍病痛,全身心祈祷。她终身潜修,在35年的修道会长任期内,制定会规并以身作则。她是病人的中保,于去世400年后(1737年)列圣。</p> <p class="ql-block">基督的圣女特蕾莎(1515~1582),圣像作于1754年。</p><p class="ql-block">16世纪西班牙灵修大师,基督教神秘主义作家特蕾莎手持鹅毛笔凝神构思,小天使为她捧着墨水瓶。</p><p class="ql-block">她于去世40年后(1622年)列圣。</p> <p class="ql-block">圣彼得大教堂一隅</p> <p class="ql-block">圣彼得大教堂一隅</p> <p class="ql-block">《摩西像》</p><p class="ql-block">这是米开朗基罗为教皇尤利乌斯二世的陵墓完成的装饰部分的群雕之一(1513~1516),下部正中为摩西。有人认为这是现代雕塑界很难超越的杰作。</p> <p class="ql-block">首先介释:这件作品不在圣彼得大教堂内,而在圣彼得镣铐教堂内,该教堂因保存有首任教皇圣彼得曾在耶路撒冷牢中戴过的镣铐而出名。现搭便车写入本文内,就不单独另外撰文了。米开朗基罗完成此作品是在完成西斯廷礼拜堂的天顶画《创世纪》后。圣彼得镣铐教堂位于罗马竞技场附近,外表普通,在一小丘上,不难找。</p><p class="ql-block">摩西是先知中最伟大的一位,是希伯来人的最高领袖。《圣经》上的记载和种种传说都把摩西当作人类中最受神恩宠的先知。要表达这样一位人物,也只有米开朗基罗才能做到,因为他是他那个时代的顶峰,所以尤利烏斯二世邀他完成。更何况他对人体解剖学有所了解,雕刻出的人物活龙活现,比例协调得当,例如摩西和大卫,这得益于当年他在半夜里偷偷溜到佛罗伦萨某教堂的地下室去找出尸体来,一边动刀子,一边动画笔,积累知识有关。</p> <p class="ql-block">摩西双眼愤怒,蔑视,失望,无奈,在隐忍什么,复杂而又十分传神,嘴角显示不甘,双臂青筋暴露,右臂紧夹着《十诫》,头上的角是力的象征,象征权力,威严与刚毅。有的评论家还认为这座摩西像既代表艺术家,也代表教皇,因为两者的共同点是“慑人的威力”。这尊雕像也深深打动了米开朗基罗自己,椐说他曾拿着棒槌敲打“摩西”的膝盖,希望他开口说话。</p><p class="ql-block">不过,摩西的愤怒和恨铁不成钢却是针对同胞的,那些他带着逃出埃及的以色列奴隶们,他们长期为奴缺乏勇气,习惯于逆来顺受,碰到困难就怨天忧人,甚至还怨摩西带领他们出逃,新的家园还未建起,却很快就堕落,膜拜金牛,忘了对上帝的信念。从雕塑看摩西的怒值正在升级,几乎快要站起来,把《十诫》摔得粉碎了。康德对这件作品的评论很精辟“摩西塑像艺术效果的巨大秘密就在于人物内心的烈火和外在姿态的冷静之间的艺术反差”。</p><p class="ql-block">几百年后,当米开朗基罗的一位法国同行罗丹大师看到这座雕像时感慨道:“这无论如何不像雕刻出来的,而更像是一位被锁进石头里的老人,是米开朗基罗把他解放了出来”,而这,就是米开朗基罗的功力,以及他的雕塑的魅力所在了。</p> <p class="ql-block">神职人员与信徒和游客们在一起</p> <p class="ql-block">这是祭坛两边十分巨大的管风琴。</p><p class="ql-block">每当举行弥撒时,从管风琴中发出低沉,舒缓,优美的旋律,迴荡于整个教堂内。</p> <p class="ql-block">圣彼得大教堂一隅</p> <p class="ql-block">圣彼得大教堂一隅</p> <p class="ql-block">圣彼得大教堂一隅</p> <p class="ql-block">皇家卫兵</p> <p class="ql-block">卫兵站岗</p><p class="ql-block">高大威猛的中世纪武士,不用步枪用长矛,与梵蒂冈这一宗教古城还挺搭调,别样的风景。</p><p class="ql-block">瑞士近卫队共110人,条件是男性,天主教徒,单身,所以干不了几年就轮换了。</p> <p class="ql-block">卫兵换岗</p><p class="ql-block">卫兵的这身三色条纹骑士服是五百年前由米开朗基诺设计的,来头还不小。</p><p class="ql-block">瑞士输出雇佣兵起源于16 世纪,当时的189名瑞士兵在一次保护教皇的战斗中没投降的,非死即残,因此深得教廷信任。</p><p class="ql-block">此外,梵蒂冈还有130名宪兵总队,负责社会治安,边境管制等任务</p> <p class="ql-block">白与黑。服色不同,但志同道合。</p> <p class="ql-block">结束语</p><p class="ql-block">参观完了圣彼得大教堂和圣彼得广场,似乎应该有个感觉和基本认识,但总觉得联合国世界遗产委员会的评价已经够精辟的了,其中虽然提到了“梵蒂冈城云集了大量艺术和建筑杰作”,但评价中的大部分篇幅却给了圣彼得大教堂,例如,“世界上最大的宗教建筑”,“容取了布拉曼特,拉斐尔,米开朗基罗,贝尔尼尼和马德尔纳等大师的天才智慧”,即:宗教圣地+艺术殿堂,不过,等我们参观完了梵蒂冈博物馆和西斯廷教堂后,评论就会更全面,更客观,更公正了。</p><p class="ql-block">(未完待续)</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水长路远 出品</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