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福建行(二)

肖韦

<p class="ql-block"><b>泰宁丹霞</b></p><p class="ql-block"> 世界地质公园是福建泰宁的一张耀眼名片,泰宁丹霞同时也是世界自然遗产。初来此地感觉被称为世界地质公园的景点比较散,就拿主要景点大金湖与九龙潭、上清溪来讲,分布在南北两头,距离也比较远。所以针对我个人的时间安排,决定南边游览大金湖,北边游览九龙潭,上清溪和猫儿山这次就放弃了(配图大金湖一景)。</p> <p class="ql-block">  首先是坐游船观赏大金湖景区的丹霞风光。山水相依是中国南方丹霞地貌的一大特色。</p> <p class="ql-block">  风化的丹霞地貌,在湖水的衬托下;在植被的装扮下,犹如一艘艘在湖面上游弋的巨轮。</p> <p class="ql-block">  峰群状丹霞临水的姿态用伟岸来形容可谓恰如其分。</p> <p class="ql-block">  这张图片又好似巨轮即将靠岸。</p> <p class="ql-block">  酷似一座座城堡的丹霞山体崖壁上布满了大小形状各异的洞穴,向人们展示着各自的历史年轮。</p> <p class="ql-block">  镜头拉近看丹霞崖壁,鬼斧神工打造自然奇迹。</p> <p class="ql-block">  航拍泰宁丹霞大金湖景区,才能让你感受到什么是最密集的网状谷地丹霞。这几张图片就是我在大金湖岸边放飞无人机拍摄的。</p> <p class="ql-block">  据说,泰宁北面的丹霞地貌狭长弯曲,特别是九龙潭的丹霞地貌,在创意团队的策划下,夜晚的丹霞地貌在变换的灯光和独特的音乐引领下宛如仙境,很适合夜游。于是在日落之后,我带着一颗好奇心来到了这里。</p> <p class="ql-block">  在九龙潭夜观丹霞地貌乘坐是十人位的皮划艇,很幸运我被安排在了第一排。夜晚丹霞的灯光秀连皮划艇也加入了其中。看看这两张图下方,皮划艇的轮廓也配上了灯光。</p> <p class="ql-block">  探秘夜晚魔幻丹霞灯光秀就此拉开序幕。</p> <p class="ql-block">  九龙潭丹霞有些崖壁间的最小距离也就刚刚能过去一个皮划艇,很有一种探险的味道。</p> <p class="ql-block">  由于泰宁丹霞被世界地质学界认定为是青年期低海拔山原峡谷型丹霞的唯一代表,所以她又有一个很文学的称谓——“中国丹霞故事开始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b>福建土楼</b></p><p class="ql-block"> 福建土楼主要集中在闽南永定和南靖一带,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土楼是位于永定的承启楼,号称福建土楼王。承启楼始建于明末崇祯年间,建成于清朝康熙年间,建设周期八十年,凝聚着三代人的心血。在近四百年的风霜雪雨中,成就了它今日的土楼王地位。空中俯视这组土楼群,图中央的圆形土楼即是承启楼。</p> <p class="ql-block">  承启楼占地5300多平方米,楼高四层,按照圆形布局,圆中套圆,资料上记录的有四圈大小同心圆组成,但我实际感受和拍的照片应该是五个同心圆相套组成,稍后有图片显示。这个角度的承启楼最具王者风范,但我更欣赏它正门前的这幅对联:承前祖德勤和俭,启后孙谋读与耕。</p> <p class="ql-block">  走近看看,承前启后,家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细胞和根脉。</p> <p class="ql-block">  由于保护土楼王的原因,在承启楼内只能在一层转圈参观,不能上楼,所以,我在外面放飞了无人机。通过无人机镜头让我们俯视它的结构。</p> <p class="ql-block">  镜头抬升到这个高度,发现承启楼这个圆楼土楼王不是很圆。</p> <p class="ql-block">  再上高度继续看,的确不是标准的圆,而且感觉圈套圈的建筑过于拥挤。据说曾经居住的最多人数达到了600多人。</p> <p class="ql-block">  在这个高度下,土楼王的形状被完全展示出来。看来三百年前的测绘技术让它只能以这个造型记录历史了。原本是想俯视土楼王的圈数数量和结构,却意外看到了给土楼王减分的弱项。我从这幅图片上看的确是五圈房屋,只是最里层的家族祠堂比较小而已。朋友们也许看到了土楼王的左上角有一个标准的圆形土楼,是的,的确很圆。</p> <p class="ql-block">  让无人机飞过去看看。垂直俯视,哦,标准的圆形。</p> <p class="ql-block">  从里面向上仰视看,也是如此的圆。如此精准的测绘技术,想必此土楼的建设年代一定不远,一查资料果然没错。此土楼名为侨福楼,看名称就会马上联想到海外华侨,是的,这个土楼就是客家人在海外的华侨筹资兴建的,建设时间是1962年。这张照片正下方的四个白色圆柱形柱子,颇有些中西建筑融合的味道。</p> <p class="ql-block">  由于侨福楼只有一圈建筑,所以内部很宽敞,是一个圆形的小广场,那就发挥一下无人机的作用吧。从这个角度看,传统的客家土楼中融合了一个西式的白色露台式建筑,有点儿意思,海外侨胞们的创意很独特。</p> <p class="ql-block">  侨福楼内部及楼上可供游人参观拍照,但需要支付一定的上楼费用。由于有开阔的小广场,且广场也没有商业化,我觉得从拍摄角度讲,侨福楼的出片效果是最好的,在随后参观的其它土楼中,也证明了这一点。</p> <p class="ql-block">  对了,因为从这座土楼里走出了11位博士,所以当地人也将侨福楼称作博士楼。</p> <p class="ql-block">  如果说承启楼是圆型土楼中的鼻祖,那么和贵楼就是方形土楼中的翘楚。地处南靖的和贵楼建于清朝雍正十年,和贵楼实际上是建在沼泽地上的一座土楼,在200多根松木打桩和铺垫下,让它有了稳固的基础,近300年的时间证明它的建筑质量是首屈一指的。</p> <p class="ql-block">  和贵楼高21.5米,共五层,这样的高度在福建土楼中,只有和贵楼,也使它成为最高的土楼。</p> <p class="ql-block">  据说当时选址时并未发现此处是沼泽地,在100多根竖桩的基础上建起了第一层,但很看就看到一楼慢慢沉下去了,无奈主家又用100多根松木在下沉的墙体上打造了排桩,稳固了下沉的地基。</p> <p class="ql-block">  和贵楼的商业气息不浓,游客可以上楼静静的围走在楼层间观赏,这也是我所期待的场景。</p> <p class="ql-block">  登上和贵楼,在五层一角感受它的方楼王气势。</p> <p class="ql-block">  垂直俯瞰和贵楼。</p> <p class="ql-block">  怀远楼也在南靖,建于1905年,历时四年建成,建设周期很短,是一个双圆楼。据说建筑工艺很好,从拍摄的照片看,外观工艺很考究。</p><p class="ql-block"> 资料显示,怀远楼的名称有三种含义:一是怀念远方的亲人;二是楼的主人来自河南“怀”名地的远方;三是训示简氏子弟要胸怀远大志向,更上一层楼。大门口这副对联更彰显了整个家族的人文与志向:“怀以德敦以上籍此修齐遵祖训,远而山近而水凭兹灵秀育人文”。&nbsp;</p> <p class="ql-block">  俯视怀远楼圆形工艺可谓精准。相比圆楼王承启楼的拥挤度,这里要开阔的多。</p> <p class="ql-block">  怀远楼在福建土楼里的名气不大,面积也不大,但却让我感受到了福建土楼在这里展示的精致,领悟到了简氏家族向世人表达的人文情怀与志向胸怀。</p> <p class="ql-block">  听说裕昌楼很奇特,这里有一个广告牌上写着:“中华第一奇楼,东歪西斜”。</p> <p class="ql-block">  顺着广告牌的指引来到裕昌楼,这是福建土楼中最古老的一座土圆楼。据资料记载,裕昌楼建于元末明初的1368年,有五个家族共同出资兴建,随后有四个家族离开,只剩下刘姓家族。</p> <p class="ql-block">  裕昌楼内的空地很大,中间只有一个小圆型祠堂。从这个角度看“东歪西斜”还不明显。</p> <p class="ql-block">  在这个角度看,三层四层的廊柱的确是“东歪西斜”的状态。</p> <p class="ql-block">  这么看就更明显了。这个位置刚好是左西右东,三层顺时针往东歪,四层逆时针往西斜,“东歪西斜”故此得名。据说,有的廊柱最大倾斜角有15度,在近700年的历史中,经历了多次地震,仍稳固不倒,称之为“中华第一奇楼”,可谓实至名归。</p> <p class="ql-block">  这是被众人称之为“四菜一汤”的土楼群,布局造型可谓一绝。四个圆楼为“菜”中间方楼为“汤”。依山而建的五座土楼,在层层梯田的映衬下,颇有些田园风光的味道。方楼的名字叫步云楼,1796年建造。最高处的圆楼是和昌楼,往下分别是振昌楼和瑞云楼,还有一个椭圆楼叫文昌楼。</p> <p class="ql-block">  这是无人机拍的俯视图,看着每个土楼里都挺热闹,那就进去看看吧。</p> <p class="ql-block">  先来到方楼步云楼。</p> <p class="ql-block">  一楼都是店铺,商品散落一地。</p> <p class="ql-block">  走进椭圆楼文昌楼,看到的是这样的景象,显然这里已成为露天餐馆。</p> <p class="ql-block">  又来到瑞云楼,刚一进门,就呈现出浓浓的商业气息,偌大的空地被各种商品和餐桌挤的满满当当,我也失去了参观的兴趣,掉头离开了这里。</p> <p class="ql-block">  其实,我更愿意看到这样的画面,一位客家老者闲坐在土楼旁,享受着晚年休闲生活。</p> <p class="ql-block">  镜头拉近看看。生活的平淡写在老者的神态中,但岁月的磨砺却印在了她脸上深深的皱纹里。感觉这样的场景才符合客家土楼的人文情怀。</p> <p class="ql-block">  俯瞰椭圆文昌楼,若没有院内商业化的杂乱无章,将会是一幅怎样的田园风光啊!</p> <p class="ql-block"><b>埭美古厝</b></p><p class="ql-block"> 闽南漳州龙海区有一个名为埭美的古村,这里完整的保存着一个古民居建筑群,始建于1450年,距今已有570多年的历史,276座古民居按照纵横布局整齐排列。据古村入口碑文上记载,这里的开基人是唐朝“开漳圣王”陈元光的第三十一世孙陈仕进。</p> <p class="ql-block">  埭美古村位于九龙江南溪河畔,且被鸡笼山、大帽山和峨山环抱,山水之间的古村落,红瓦盖顶,红砖铺地,燕尾脊房顶高高上翘,营造出闽南独具特色的经典民居,被人们称之为“埭美红砖古厝”,同时也有“中国闽南第一村”的美誉。</p> <p class="ql-block">  统一布局;一字排开;燕尾相对;路面整洁,这样的村落看着既美观又和谐。在宁静中让人有一种幸福感。</p> <p class="ql-block">  放飞无人机。这么看,山峦下的村落恬静宜人。</p> <p class="ql-block">  继续升空看,埭美古厝整体布局的气势逐渐显露。</p> <p class="ql-block">  再次提升镜头。这是一张近乎全景的照片,九龙江南溪河畔下的埭美古厝,呈现出水乡之美的姿色。</p> <p class="ql-block">  这样看,每一家都是一个小四合院,中间的小天井吸纳着阳光雨露。</p> <p class="ql-block">  高空俯瞰,在大多四合院式的院落中,也有开放的配室式结构和大庭院式结构,但总体呈现的布局跟色彩还是统一的。</p> <p class="ql-block">  这一排的红砖古厝据说已有300多年的历史了。</p> <p class="ql-block">  这张图片的房屋也很有年代感,但村民们仍在此处生活居住,我想,热爱这里的乡土应该是唯一的理由吧。</p> <p class="ql-block">  每一处民居,无论新旧都十分整洁。在乡村环境中能做到这一点,值得让人称赞。</p> <p class="ql-block">  看这组房屋房顶和燕尾脊的鲜艳色彩,就知道这是一处新建的民居。不过这是一个带配室的开放式民居,好奇的是侧面靠近路边开了个门面,看来有商用的可能。我以为,只要做到有序整洁,适度规模的商业也是人文旅行的一部分。</p> <p class="ql-block">  这也是一组新建的带配室开放式民居,主居室房屋从燕尾脊的层次上看还属于“加长版”的造型。这是一个年轻家庭的住房,一对小夫妻,一个周岁小男孩儿,一个孩子的奶奶,四口人其乐融融。在征得同意后,我在这里借了一把椅子,拍了些照片。主人十分热情,还邀我去他的茶社喝茶,怎奈时间有限,没有过多久留。</p> <p class="ql-block">  很喜欢这里房屋顶上的燕尾脊,无论从什么角度看,都透着一股灵气。</p> <p class="ql-block">  燕尾脊争奇斗艳。</p> <p class="ql-block">  燕尾脊花团锦簇。</p> <p class="ql-block">  燕尾脊层峦叠嶂。</p> <p class="ql-block">  埭美古厝用它独特的方式,诠释着闽南民居文化;展示着闽南历史人文;传递着中华民居血脉。</p> <p class="ql-block">  下一集将为大家介绍厦门鼓浪屿、泉州三景和平潭岛,敬请关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