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概述:</p><p class="ql-block"> 新化是一块古老又充满无限生机的土地,同时也是一块革命的热土。距今约四五千年前,蚩尤部落就在此繁衍生息,以后越人、白虎夷人、巴人等相继迁入,融合成独特的族群——梅山蛮。梅山先民“旧不与中国通”,居住在深山层林和幽谷深涧中,自为生理,自成独立王国。至北宋开梅山后,这里才纳入中原王朝版图,正式建立新化县。在数千年历史发展长河里,新化英才辈出,人文鼎盛。辛亥革命时期就出现了一波人才喷涌现象,《新化县志》记载新化籍早期同盟会员就有37位,当时被誉为“同盟会员荟萃之乡”。特别是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新化的革命风潮风起云涌,一浪高过一浪。1921年中国共产党刚刚成立第一年,新化县就有余盖、张学琅两人入党;1925年冬,新化县成立了第一个中共党组织——中共锡矿山特别支部;1926年冬成立了中国共产党新化特别支部;至1927年,新化县先后组建了拥有400余支枪的农民自卫军、农民纠察总队、工人纠察总队、锡矿山工人纠察总队等工农武装,全县工会、农会会员发展到近二十万人。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时期,新化老区的光辉历史都可圈可点,彪炳千秋。历史,既是人民群众书写的,也是英雄造就的。新化老区这段辉煌的革命斗争历史,留给我们的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将永远深深铭刻在一百五十多万新化儿女的心坎上,磨之不灭,挥之不去。</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第一节“千年古县”的历史沿革</p><p class="ql-block"> 新化之名,源于北宋熙宁五年(1072年)开梅山时,在梅山地域内设上、下两邑。上邑为“新化”,取“王化之新地”之意。一、从远古至北宋初新化古称梅山,是“中华三祖”之一蚩尤的世居之地。至今,大熊山等地留下了有关蚩尤丰富的“口传与非物质文化遗产遗迹”,并较为完整地保存了古代南方原始族群的渔猎与巫傩文化元素及从中原、东南各地历代移民带入的文化融合。</p> <p class="ql-block"> 清同治《新化县志》载:新化禹贡职方为荆州之域。春秋战国属楚地。秦属长沙郡。汉属长沙王国。后汉末置县,地属昭陵。吴孙皓宝鼎元年(266),以零陵北部为昭陵郡,分昭陵置高平。晋武帝太康元年(280),改高平为南高平,后复曰高平,距今治百里,隶昭陵。宋、齐、梁俱因之,寻废。梁末陈初,以邵阳为郡治,省高平,入邵阳。关于高平县,晚清新化文人邹文苏曾作《高平考》:“今新化县南百里,有九龙、灵真、长鄄、常福、金凤、太平、栗平、朴塘、石脚,凡十村,广五十余里,袤七十里,统名曰高平。吴高平县故址,即在石脚。”</p> <p class="ql-block"> 据《隋书·地理志》载:隋平陈时废昭陵郡,隶潭州(即长沙郡),统领六县,新化属邵阳县。唐朝武德四年(公元621)恢复邵州,新化属邵州。五代十国时为蛮獠所据,宋初未置县,地属邵阳及“梅山蛮”。从唐末开始,当地居民“衣服斑斓,言语侏离”“食则燎肉,饮则引泉”,不服王化,史称“莫瑶”。至五代时期,梅山十峒操弓拓弩,乘机崛起,曾切断邵州道,襄助石门峒首向环。五代梁末帝时梅山瑶人曾两次出兵邵州。楚王马殷曾遣江华指挥使王仝领兵进犯梅山,结果王仝战死于司徒岭。马殷之子希广希萼兄弟相互残杀时,梅山蛮曾出兵攻占益阳。次年(950年)十二月,又击败马希广杀其三将,乘胜攻入潭州(长沙),驻兵三日,尽取其州库所积财宝而返梅山。</p> <p class="ql-block"> 二、两宋及元明</p><p class="ql-block"> 北宋初年,梅山蛮更加强盛,常出兵邵之武冈、潭之长沙。开宝八年(975年),宋太祖派其名将李继隆会同石曦去袁州攻打南唐,结果梅山蛮截其去道而伏击了宋军,李继隆被毒箭射中,所率士兵被杀伤三分之一。宋在平定南唐后,由石曦率潭州兵反攻梅山,在板山、仓溪诸峒俘斩数千人。这更激发了双方的对抗。梅山左甲首领扶汉阳、右甲首领顿汉凌率众多次进犯周边郡县。宋太宗令翟守素会同江州刺史田绍斌分路夹攻梅山。扶汉阳战死,梅山蛮被斩者二万人,被擒而遣回者五千人。但终未能征服梅山。</p> <p class="ql-block"> 宋太宗太平兴国六年(977年)设五砦,以防御梅山蛮。梅子口(安化县西五里)、七星(安化县东南七十里,今涟源境)、首溪(安化县东北九十里,今桃江筑金坝首溪港)、白沙(白沙渡,安化县城西北百二十里,百花寨)、蜉蝣(县西南九十里,今新化油溪一带)。</p> <p class="ql-block"> 梅山蛮自扶氏灭后,继而起者为苏氏,又数次攻入周边邻境。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章惇、蔡煜终于以和平谈判方式解决梅山问题,“得主客万四千八百九户,万九千八十九丁(按宋制:成年男女曰丁),田二十六万四百三十六亩,以梅山地置新化县”,取“王化之一新”之意,将梅山十硐改设隆回、大阳、石马、永宁、龙潭、蓝田、资江、东平、丰乐、常安十乡,属邵阳;次年将下梅山地的蓝田、资江、东平、丰乐、常安五乡置安化县,谓之“安于德化”(今涟源市的蓝田、伏口、古塘、龙塘、安平、湄江、七星街、桥头河等地都是安化的辖地),隶潭州。梅山其地东起宁乡县司徒岭,西抵邵阳县白沙砦,北界益阳县四里河,南止湘乡县佛子岭,自此正式纳入北宋版图。</p> <p class="ql-block"> 王化后的新化县隶属于荆湖南路之邵州,初辖隆回、大阳、石马、永宁、龙潭五地。至元朝及明朝初年,隆回乡及永宁乡的一部划入邵阳,龙潭乡划入溆浦,新化县从此留下了大阳、石马、永宁三乡。新化所归属的邵州,南宋理宗宝庆元年改称宝庆府,淳佑六年改为宝庆节度使。宋末元初,景炎二年(1277年),梅山人张虎、周龙起兵抗元,曾一度收复新化、安化、益阳、宁乡等县,终因势力悬殊而被元军剿灭。元朝时新化属湖广行省湖南路宣慰司宝庆路。元代,割隆回地入邵阳县,补邵阳县之高平地。明属湖广布政使司宝庆府。明嘉靖十四年,发生李再万(昊)、李延禄祖孙三代大起义,时间延续几十年,万历十一年(1583年),李延禄被知县姚九功诱杀,元溪起义平息。</p> <p class="ql-block"> 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朝廷命各州县划分里甲,城区称厢,农村称都,统称为里,每里各编10甲,每甲由11户组成。并编造以户为主,详列丁口、田产以及应负赋役的簿册4份,分存各级政府作征收赋役根据,命名为“黄册”。当时,新化编户三乡二十一里,城区一里(在城厢)、农村二十里。县西南为大阳乡,辖十里;县正南为永宁乡,辖七里;县东北为石马乡,辖三里。当时规定:十年令有司更定其册,省贫里,使其民附于近里,而析富里为二,以补原额。至万历十六年(1588年)编修县志时,大阳乡为十一里,有一都、二都、三都、四都、五都、六都、七都、八都、上八都、九都、十都;永宁乡为六里,有一都、二都、下二都、三都、四都、八都;石马乡为三里,有二都、三都、五都。其中,永宁乡有八都而无六、七都,石马乡有五都而无一都,大阳乡之八都、永宁乡之二都,又均分为上下两都。清初康熙年间增到二十六里,辖二百六十甲。甲以序数为名。</p> <p class="ql-block"> 三、清及民国时期</p><p class="ql-block"> 清属湖南省长宝道宝庆府。清代初年,地方政区的基层组织,仍沿袭明代的里甲制度。嗣以土地兼并过多,地粮随之转移,人丁迁徙频繁,致里甲无一定疆界,官兵诸多不便。因此,在康熙末年,根据自然地理形势,将全县编为128村(后洋溪村并入利村合为127村),作为政区的基层组织。咸丰年间,为抵御太平军,新化设局办团练,以团统辖各村。同治元年(1862年),正式将全县127村(在此之前,崇溪、瓦窑两村又合为一村)划为16团管辖。16团分别是</p> <p class="ql-block"> 城厢团、安集团、大同团、遵路团、亲睦团、敦信团、永固团、中和团、遵义团、永靖团、西成团、知方团、永安团、时雍团、永清团、兴让团。清宣统二年(1910年)新化设自治筹备处,开办自治研究所,改团村为乡、镇。凡人口超过5.5万的置镇,不足此数的置乡,共16乡、镇。即城厢和大同、永固、西成、时雍4镇及安集、遵路、亲睦、敦信、中和、遵义、永靖、永清、永安、知方、兴让11乡。领属关系与团村基本相同。</p> <p class="ql-block"> 辛亥革命后,民国三至十年(1914~1921)属湘江道,民国十一至二十六年直属湖南省,民国二十七至三十八年(1938~1949)属第六行政督察区。1949年成立的新化县人民政府,属邵阳专区。</p> <p class="ql-block"> 民国成立后,行政区划仍沿袭清制为1厢4镇11乡。民国二年(1913年),永靖、兴让、亲睦3乡改为镇。民国十年(1921年),析西成为西成东乡、西成西乡。民国18年(1929年),成立地方自治筹备处,全县置8区、15乡和锡矿山直属镇。民国二十年(1931年)6月,析全县为198乡镇。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并为143乡镇。民国二十五年,缩编为75乡镇。全县实行保甲制,辖1137保、11468甲。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又有调整,属湖南省第六行政督察区。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根据省颁“乡镇区域调整办法”进行扩乡并保,境内为18乡镇、261保、4540甲。</p> <p class="ql-block"> 四、新中国建立后 </p><p class="ql-block"> 行政归属:1949年10月5日新化第二次解放,21日成立县人民政府,建国后始属邵阳专区。1977年属涟源地区。1982年涟源地区更名娄底地区,新化属娄底地区。1999年1月娄底撤地设市,属娄底市。县域调整:进入大调整时期。1950年6月,析锡矿山附近2乡3镇140平方公里,设锡矿山矿区。1950年11月,续析中连、车田、晏家等7乡,并入锡矿山矿区 。1951年10月,析第八区坪上等18乡、第九区龙溪铺等12乡和第四区田心等4乡约450平方公里入新邵县。析第十区罗洪等20乡,第十一区水车等13乡约837平方公里入隆回县。</p> <p class="ql-block">1952年8月,撤销锡矿山矿区,回归新化县。1953年5月,撤消第十九区,将江东等11乡181平方公里划归溆浦县,留下大坪、铁炉2乡入第十二区,长峰乡入第六区。同时,隆回县第六区除福田、麻罗2乡外,水车等12乡440平方公里重归新化,顶名第十九区。1958年8月,将田坪乡星星农业合作社1、2、3队(申家山)划归涟源县古塘乡,白岩乡的桐子湃划入涟源县的漆树乡。1960年2月,析矿山、中连、禾青、毛易、渣渡等5公社557平方公里,置冷水江市。1962年10月,撤销冷水江市,回归新化县。1969年10月,析冷水江、锡矿山2镇及中连、毛易、梓龙、渣渡、禾青、潘桥、金竹山7公社283平方公里,复置冷水江市。1975年续析矿山、铎山、三尖、岩口4公社170平方公里入冷水江市。至此新化县境为3567平方公里。</p> <p class="ql-block">行政区划:新中国成立不久,新化县即建立了区、乡、村基层政权,全县置6区、16乡2镇、261村、4540闾。接着又增至13区,改以驻地命名。1952年11月,再次调整,全县划为21区、545乡、3镇。1956年春,撤区并乡。1957年12月,撤办事处,设15基点乡和城关镇,领61乡镇。1958年9月,全县农村实现人民公社化,除保留城关镇外,农村区乡改建25个人民公社,辖441个生产大队,3282个生产队。</p> <p class="ql-block">1961年3月,复置燎原、游家、南源等12区及城关镇,将61个公社析为91个公社和3镇,以区辖公社镇。接下来,1968年、1969年、1975年又有不断调整。1983年末,全县有12区和城关、西河2个县辖镇,有洋溪、白溪、琅塘、游家4个区辖镇,枫林乡和84个人民公社。</p> <p class="ql-block">1984年5月人民公社改为乡人民政府,生产大队改为建制村,将1199个生产大队改为村。1985年3月,城关镇增设立新桥、城南、城东、火车站、园株(槠)岭5个居民委员会。1986年12月洋溪、白溪、琅塘、游家4乡分别并入4镇。1988年8月,撤销水车乡,以其行政区域置水车镇。1989年12月,撤销上渡乡,以其行政区域并入城关镇;城关镇增设桥东、望城两个居委会;年未全县有2区级镇,12区,8乡级镇,77乡,6个农林渔场。辖1142个村委会,11743个村民小组。1992年,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在桥东成立梅苑开发区为省级开发区(2003年,经省编委批准,升格为副处级机构)。开发区总辖面积32平方千米,规划面积19.6平方千米,下辖12个行政村、2个居委会,人口3.9万人。</p> <p class="ql-block">1995年元月,根据中共湖南省委、湖南省人民政府指示,新化开展了撤区并乡工作,将全县14区(镇)84镇(乡)撤并为19镇7乡。2016年6月将全县1143个建制村、46个社区合并为641个建制村,48个社区。2017年11月,新化撤销上梅镇和上渡办事处,设立上梅、上渡、枫林3个街道,大体以资江和上梅路为界,以城西、城东、城南三个区域来设立上梅、上渡、枫林3个街道。调整后,上梅街道辖15个社区居委会、11个建制村,总面积42.99平方公里,总人口8.58万,办事处驻迎宾路(原上梅镇人民政府驻地);枫林街道辖7个社区居委会、9个建制村,总面积49.5平方公里,总人口5.36万,办事处驻枫林新村;上渡街道辖5个社区居委会、16个建制村,总面积53.14平方公里,总人口5.02万人,办事处驻上梅东路(原上渡管委会驻地)。至今,新化县共辖3个街道办、18个镇、7个乡,以及高新区和大熊山林场、古台山林场2个国有林场。 </p> <p class="ql-block">(节选自《新化县革命老区发展史》(2021年9月出版)一书)</p> <p class="ql-block"> 原创:梅山风 梅山风V</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