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美好春风同行,与实录课堂共硏

<p class="ql-block">四月闲人少,勤奋正当时。同行八人组,赴郑来学习。4月14日濮阳县第三实验小学语文组一行八人带着对名师的敬仰,带着对美好课堂的期待,从学校出发,来到中原腹地郑州开始了学习之旅。</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和美春风里,行之教研中。把课标理念带走,让实践热情永留。</p> <p class="ql-block">4月15日上午,进行了三节课。第一节是戴建荣老师的《司马光》,戴建荣老师调动了学生的手、口、脑并用功能。最初我们都认为戴老师讲了一个老师讲完的课,肯定没有了讲的心意,谁知道老师反转了课堂,用他自己独特的教学方法把课堂推向了一次又一次的高潮。</p><p class="ql-block"> 老师抓住了读书方法来教,第一句“群儿戏于庭”抓住了“儿”“庭”的长音,读出“戏于庭”中的一千多年前的画面感。让学生亲身感受到了文字带给我们的美好画面,带给我们儿戏的温馨。</p><p class="ql-block"> 后面老师又抓住了文中的短字音。在老师风趣幽默的语言中孩子们学的有趣,学的踏实。“弃”字拓展,传达了中华丰厚的文化底蕴,教育孩子不要轻易放弃的道理。“得”字从三重意思解读了生命的可贵、品德的可贵、“对”的发扬。“弃”与“德”的对比升华了人文主题。</p><p class="ql-block"> 戴老师的课从知识到人文都让同学们有所得,有所获。</p> <p class="ql-block">第二节课是何捷老师的《田忌赛马》。何老师抓住了单元目标去学习。很好的体现了思辨任务群。何老师抓住三个关键人物进行思辨。谁是关键人物?让同学们从不同的角度想象成为关键人物,并说出理由。关键不在结果,而是同学们的思考过程。</p><p class="ql-block"> 在讲到比赛结果时,何老师注重的是结果的必备条件。在何老师的不断启发和推动下,学生不断思考想出了很多必备条件,从表面条件到隐形条件都让同学们一一挖掘出来。最后老师还让同学们思辨了“谁是最后的赢家”。同学们从课文内的表面赢家到了课文外作家和生活中的赢家进行了思辨。</p><p class="ql-block"> 思辨让学生学会了思考,学会了表达,学会了学习的方法,不同程度的孩子都有了收获,都有了成长。</p> <p class="ql-block">上午第三节孙双金老师执教的《芙蓉楼送辛渐》。孙老师说:“好的课堂要充满浓浓的情意,要充溢着思维的挑战。”他以古诗《芙蓉楼送辛渐》展示了自己的课堂魅力!首先他用谈话的方式把孩子带去了课堂,激发了孩子对古诗的兴趣。接着他用风趣幽默的语言,引领学生总结古诗的含义,体会诗人王昌龄的情感。最后配乐吟唱古诗,把课堂带入高潮。真是如他所说我的教学主张就是“情思激荡,高潮迭起”。</p> <p class="ql-block">下午第一节是孙庆博老师的《宇宙的另一边》第一课时。本课围绕展开想象,体验大胆想象的乐趣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活动。从出示词语,学生交流想到的内容,打开想象之门导入课堂。接着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语。最后让学生仿照句式:“在宇宙的这一边……在宇宙的另一边……?”反着想宇宙那边的奇特景象,交流自己的奇思妙想。全过程同学们积极参与,大胆想象,踊跃发言,激发了学生的想象潜能,大家感受想象的奇妙有趣。</p> <p class="ql-block">下午第二节课是由李祖文老师执教的四年级《芦花鞋》,李老师以一张“被吃了一半的苹果”图片导入。整节课抓住“感觉”这一独特感受,由对“芦花鞋”刚开始的“暖和”、“柔软”、“舒适”到“脏”、“扎”“丑”的感觉,引领孩子对文本中反复出现的事物,一定要特别关注并思考其蕴含的特殊含义。课后,李老师还做了“我眼中的‘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实施”的报告。听了李老师的报告,再反观其课堂的每一环节的设计,真是恰到好处,浑然天成,解读深刻,突出了“文学作品”这一揭示语言密码的体裁应该如何设计语言实践活动、如何创造语文情景。故语文学习任务就是真实情景下的语言文字运用。</p> <p class="ql-block">下午第三节课是由魏星老师执教的三年级《火烧云》一课,魏老师扎扎实实教语文,让每位学生都有所收获。“什么是火烧云”“全文围绕哪个字”两个问题帮学生整体感知了课文,又从每段的写作手法“变,变,变,变,变”“变,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出现,样子,变化,”帮助孩子理清方法,最后水到渠成让孩子按照方法接着编课文,课外延伸由火烧云的变化到萧红语言的变化,在变化中体会火烧云之美,课文之美!</p>

老师

课堂

课文

学生

同学

思辨

火烧云

想象

孩子

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