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井冈山有许多的耀眼的称号:中国革命的摇篮、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奠基石、国家风景名胜区、国家自然保护区、国家AAAAA级旅游区。从小在我的脑海里井冈山就是一个圣地。</p> <p class="ql-block"> 我读小学时就从课文中知道了井冈山,“朱毛会师”、“井冈翠竹”、“红米饭南瓜汤”、“黄洋界”、“朱德的扁担”,这些词深印在我们脑海中,去井冈山是梦寐以求的事。毛泽东主席有几首写井冈山的诗,我最爱《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以至于给儿子起名“凌云”。但直到2006年,我才实现登上井冈山的夙愿。而这个月,我和朋友“重上井冈山”,相隔17年两次在毛泽东读书石上拍照留影:</p> <p class="ql-block"> 井冈山风景优美,但历史上这里曾经环境闭塞,土地贫脊,自然条件恶劣。在山上居住的是外来的客家人,因为无处落脚才被迫选择了井冈山。1928年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上山时,山上只有穷得叮当响的2000多个老百姓。但它为红军提供了立足之地,成为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根据地。为了支撑新生政权和红军队伍,老百姓倾其所有,客家人连最必不可少的银饰品都捐出来给红军铸造银元。</p> <p class="ql-block"> 井冈山失守后国民党反动派疯狂报复,“草要过火,石头要过刀,人要换种”,这里的原住民家家都有烈士!导游介绍说现在大井村毛泽东旧居里只有三样东西是红军时期的原物:毛泽东读书坐过的一块石头,被反动派刀砍过;房屋被烧毁后残留的两堵残墙,现在嵌在了新墙中加以保护;屋后两颗被烧死的大树,经过精心护理复活,新芽又长成了大树。这是红军时期的残墙:</p> <p class="ql-block"> 知道我来井冈山,远在美国的小军妹妹特地在微信中留言,建议我们多住几天,好好看看这里的山水,看看这里的老百姓。为了支持井冈山地区的发展,她所在的中信集团为梨坪村易地重建,农民家家从泥土屋搬进了别墅,梨坪建起了“中信国际会议中心”。2013年会议中心正式运营前,她作为公司代表来体验这里的设施和服务,怀着虔诚之心参观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她建议我们可以去会议中心下榻,在梨坪体会央企关心革命老区的情怀。</p> <p class="ql-block"> 时隔17年,井冈山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茨坪更加漂亮和繁华,中心公园大气、天街热闹恍若都市。这里的旅游设施也更加完善,那些散落在山沟沟里的革命旧址都有旅游巴士通达,游客购买套票就能不限次数乘坐,刷脸上车十分方便。</p> <p class="ql-block"> 由于地形限制这里的农民居住分散,一个村落往往只有几户或十几户人家,但房屋都整修得很漂亮,而且有公路相通。导游告诉我们:很多民居都建成了民宿,向游客或研学的学生开放,这里的老百姓看来生活不错。他们的祖先为中国革命付出了鲜血甚至生命,他们的理应得到幸福。在井冈山期间我们乐意消费,并且结账决不还价,从细节上也表达对老区人民的敬重的支持。</p> <p class="ql-block"> 井冈山的旅游很火,来这里的多数人不限于欣赏美丽的风光,也是为了探寻历史,缅怀先烈,认准人生目标坚毅前行。许多革命旧址前都有人结队宣誓、合影,我们到达井冈山革命博物馆时,适逢深圳几所中学的数千学生前来参观,让人感受到青春的热情和信仰的力量!</p> <p class="ql-block"> 离开井冈山这天早晨,我步伐轻捷地登上酒店对面的一个小山包,想去俯瞰茨坪全景,到了上面却心情沉重,原来这里有“井冈山革命烈士纪念塔”和“革命烈士之墓”,集中安葬以前分散掩埋的烈士的遗骨。这里没有游人相当安静,我仿佛觉得是在与先烈进行对话。他们在十几、二十几岁时投身革命,有的为了信仰也有的为了吃饱肚子,然而却壮志未酬长眠这里。我们现在能够享受到的生活,是他们做梦也想不到的。如果不再珍惜,不再为国效力,真是愧对先烈!</p> <p class="ql-block"> 雨后的井冈山天更蓝竹更翠,汽车稳稳行驶在盘山公路上。第二次来这里我对“巍巍井冈”有了更深的理解,心里默默叨念:井冈山,我还会再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