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徐霞客故居》</span></p> <p class="ql-block"> 2023年3月26日 我们来到了自古名人荟萃的文化古城江阴。在朋友的陪同下,我们首先参观浏览了千古奇人一游圣《徐霞客故居》。</p><p class="ql-block"> 徐霞客故居座落在南旸歧村的东首,名人效应,已改为徐霞客镇,一进门庭就见到了陆定一提笔留墨的《徐霞客故居》的匾额。屏风上刻有北大侯仁之教授撰写的《徐霞客生平简介》。二进是轿厅,设有陈列展览,展出了徐霞客的传略、旅游路线图和他对岩溶地貌、水道地理等的论述及图片。柜内陈列了各种岩溶标本和当代专家撰写的论文及资料。</p><p class="ql-block"> 二进遗有一棵高大的罗汉松树,相传为徐霞客手植,树龄已有四百余年。二进大厅为《崇礼堂》正中悬挂着徐霞客画像,厅内陈列当代画家为纪念徐霞客的作品及徐霞客游历过的风光照。</p><p class="ql-block"> 故居由胜水桥、晴山堂石刻、徐霞客墓和仰圣园组成。胜水桥架在徐霞客故居前的枕塘河上,此桥也有四百多年的历史。</p><p class="ql-block"> 晴山堂石刻集中了明代洪武三年至崇祯五年前后二百六十二年之间,八十四位名人名家为徐霞客撰写的墓志铭、传、序、记等共九十篇,计七十六块石刻。为明代书法艺术的缩影,极为宝贵。</p><p class="ql-block"> 徐霞客的墓位于晴山堂后院,墓前有徐霞客塑像,塑像两侧树立了原国家主席李先念的题词和原交通部副部长潘琪撰写的碑文,整个墓陵肃穆幽静。</p> <p class="ql-block">陆定-提写的《徐霞客故居》匾额</p> <p class="ql-block">侯仁之撰写的徐霞客生平简介</p> <p class="ql-block">徐霞客旅途路线图</p> <p class="ql-block">徐霞客故居是在原来徐宅改建的</p> <p class="ql-block"> 徐霞客1587年出生于江阴马镇南旸歧村一个没落的士神家庭,1641年去世。名宏祖、字振之 号霞客自幼博览群书,无意仕途为官,自幼立志考察名山大川。徐霞客自22岁至55岁的34年间,到过当时的16个省区,对各地的山脉、水道、地质、地貌有详细的研究记载,手稿260万字,最后仅留下60万字,被后人整理为一部著名的千古奇书《徐霞客游记》。这是一部用生命书写的游记,使其成为矿世奇人。</p> <p class="ql-block">徐霞客塑像</p> <p class="ql-block">四百多岁的罗汉松</p> <p class="ql-block"> 看到这间卧室,不由得让人想到这位游圣悲壮东归时的情景:一位弥留的老人,卧病在老家的病塌上,拖着多年来辛苦拔涉沉疴累积的病体,抚摸着游历途中带回家的嶙峋怪石,对子孙后代说出的最后遗言:"张骞凿空,未睹昆仑;唐玄奘衔人主之命,乃得西游。吾以老布衣,孤筇双屦,穷河沙,上昆仑,历西或,提名绝国,死不恨矣。"即:我一介布衣,一根竹杖,一双草鞋,走遍名山大川,山河万里,这一生,虽死无憾!</p><p class="ql-block"> 这世上能有几人,回首一生能说出一句,虽死无憾?但是他能,因为他穷尽一生,都在做一件自己喜欢的事,他叫徐霞客。</p><p class="ql-block"> 他用一双眼看遍了尘世风光,用一双脚丈量了一世毫情。</p> <p class="ql-block">徐霞客坐听鸣絃泉</p> <p class="ql-block"> 晴山堂是徐霞客为了庆祝母亲大病初愈而盖的堂舍,当时正是"四月晴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则命名《晴山堂》。徐霞客的成就,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母亲王孺人的教育和鼓励。</p> <p class="ql-block">万里长江连两地 </p><p class="ql-block">木徐情谊传千古</p> <p class="ql-block">这是在丽江木府门前为了记念和徐霞客的友谊,木增和徐霞客的塑像,象征二人友谊长存!</p> <p class="ql-block"> 仰圣园从《徐霞客游记》的碑廊为主要景点,是典型的江南园林建筑,环湖有曲廊、水榭,扇轩、廊桥以及厅 亭等访明建筑。格调简洁朴素,布局爽朗,雅致。《徐霞客游记》就镶嵌与曲廊之中,碑文,由总序、游记、俯录、后记四部分组成。由作家艾若撰稿,中国书协副主席刘炳森等书写,启功,沈鹏作诗代序。碑廊书法家阵容庞大,代表了当代书法界的最高水平。</p> <p class="ql-block"> 胜水桥是霞客出游启航⛵️和归途船只停泊之处,霞客在胜水桥畔,头戴母亲亲手制做的远游冠,毅然告别慈母与娇妻乘舟远行,畅游神州,胜水桥畔三十多年里,不知洒下多少思念,相思之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