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父亲生前爱喝酒,但并非嗜酒如命。父亲喝酒常常是兴致和情趣使然,还有礼仪的需要。</p><p class="ql-block"> 亲朋好友欢聚一堂,情义之深皆在一杯复一杯的酒中。聊家长里短,谈年景收成。每当这个时候,谈天说地、说古论今是父亲的专长。他一边浅斟慢饮,一边侃侃而谈:教人礼让为先、大度为人的六尺巷故事;警示后世做人不可鼠目寸光的程芳朝与半边猪头的故事;裁襟励子的故事;知恩感恩又铁面无私的汪志伊的为官之道;还有父子宰相张英、张廷玉巧联对的奇闻趣事……亲朋们听的津津有味,忘了端杯提筷,忘了喝酒吃菜。年幼的我呢,似懂非懂,却也如痴如醉,咀嚼着,回味着,耳濡目染,潜移默化,渐渐竟也耳熟能详。</p><p class="ql-block"> 父亲年幼时只读过半年私塾,凭借强闻博记,故事中的诗词歌赋大多“信手拈来,却又恰好”。他的大脑就是桐城故事的活词典。以前,我只是佩服父亲的记忆力好,现在想起来,父亲的思维逻辑性和融会贯通能力也特别强。我想,这些能力的养成或许源于父亲对桐城古文化深深的热爱吧。</p><p class="ql-block"> 对于爱喝酒的父亲,酒桌上推杯换盏间,谈笑风生间,不知不觉间喝得有点高也是难免的事。</p><p class="ql-block"> 记得父亲年轻时,每逢正月从亲戚家吃饭回来,明明笔直的路,他偏偏走成S弯。母亲当然知道父亲耿直的性格,尤其担心他的身体,于是劝说,酒桌上不能逞英雄,端起酒杯轻抿一口,不能动不动就一口闷。</p><p class="ql-block"> “我敬人家,不能半杯——不然显得我没诚意;人家回敬我,更不能喝半杯——人敬我一尺,我得敬人一丈。”父亲振振有词。</p><p class="ql-block"> “晚辈敬你酒的话,你可以不回敬的呀。”我也心疼父亲的身体。</p><p class="ql-block"> “你这孩子,长辈不长理啊!自古以来,礼尚往来。来而不往非礼也。”</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父亲就是这样一个重情重义的人,喝酒时这样,平时为人处事更是童叟无欺,以诚相待。好在父亲从来都是把握分寸的,晕乎乎、飘飘然的感觉想来是酒仙的惬意。而这种状态下,父亲的另一大爱好也是特长——唱黄梅戏,这时会发挥到极致。</p><p class="ql-block"> 堂屋里坐满了左邻右舍,跟我差不多大的孩子们都抢先围坐在大桌周围,因为不仅要听,还要看着父亲唱的表情。大人们倚墙而坐,兴趣盎然。在当时电视机还没走进农村,连收音机也还是稀罕物的物质匮乏年代,父亲奉献给乡亲们的无疑是一套文化大餐。热情好客的母亲及时地奉上茶水,父亲即便有些头重脚轻也不忘给抽烟的人们敬上香烟。</p><p class="ql-block"> 因为是正月,父亲唱戏可有讲究了。他会挑吉祥喜庆的、结局幸福圆满的《女驸马》、《罗帕记》之类的曲目,说起来眉飞色舞,唱起来激扬洒脱,这两曲戏是父亲久唱不厌、津津乐道的好戏。尤其是《罗帕记》,父亲通过念白 唱词,将坚强隐忍的陈赛金、封建迂腐的王科举、狡黠多端的姜管家、泼辣善良的店姐这一个个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活生生的展现在大家眼前,调动着听戏人与戏中人一起经历着悲欢起伏、喜怒哀乐。往往一曲唱罢,大家意犹未尽。</p><p class="ql-block"> 父亲平时大多即兴发挥,几杯酒下肚,浑身的黄梅戏艺术细胞纷纷复活。最初从俏皮欢快的折子戏《打猪草》、《闹花灯》唱起,后来是《小辞店》、《天仙配》,还有《珍珠塔》……农闲季节又恰逢雨天,父亲通常一曲戏从头到尾地唱,剧情的发生、发展到终结,清晰明了,绘声绘色;从花旦到小生角色转换,游刃有余,唱腔委婉,刚柔相济。当然,父亲的好记性难得,他的好嗓子更是先天优势。经常听父亲唱戏的人无不感叹:父亲是被旧社会耽误的好演员。的确,父亲不仅戏唱得好,而且长相俊朗,书生模样,丝毫没有其他种田人的粗俗。</p><p class="ql-block"> 最令我难忘的是小时候夏天在门前晒场乘凉的情景。妈妈还在厨房洗刷收拾,我和妹妹躺在凉床上,父亲坐在旁边,一只胳膊挽着熟睡的弟弟,另一只手给我们摇扇驱蚊。邻家的叔伯婶娘们哥哥嫂子们开始嚷嚷着让父亲唱一段。父亲不顾白天的劳累,清清嗓子就挑了应景的《牛郎织女》开唱了。我望着繁星闪烁的夜空,依稀看见鹊桥上牛郎织女相见甚欢的场景……</p><p class="ql-block"> 《乌金记》是发生在桐城的真实故事,父亲曾经说起过,但没唱过。父亲说桐城人是不唱《乌金记》的。有一次,在我的再三央求下,父亲唱了“陈氏下书”和“吴天寿观书”这两段,凄婉悲凉的唱腔唱词,加上父亲声情并茂的唱功,我第一次悄悄落泪了。从此,“陈氏”这个深明大义的贞烈女子形象深深地刻在我的脑海里。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时光荏苒,光阴流转。父亲在为集体、为小家庭的辛苦操劳中,不知不觉花白了头发,腰身也不再挺直。但父亲一直活在自己的热爱里,有小酒微醺,因而有滋有味;他的黄梅戏韵,既愉悦了别人,也怡养了自己。所以,父亲无论处在哪个年龄段,跟同龄人比起来,都更显年轻,更有精气神。父亲虽然身为农民,但他清新俊朗,老了依然慈眉善目,精神䦆铄。在陌生人眼中,父亲可不是农民,要么是干部,要么是老师。</p><p class="ql-block"> 父亲年老后,对黄梅戏的热爱依然不减。我们买了许多碟片,父亲劳作之余,一手夹支香烟,一手捧杯绿茶,端坐电视机前,一会儿念念有词,一会儿低吟浅唱,完全沉醉其中。</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父亲离开我们十年了。但父亲的教诲犹在耳畔回响,父亲的黄梅调一直让女儿魂牵梦萦。又是一年盛夏,繁星闪烁的银河两岸,是否会传去父亲淳朴流畅、婉转悠扬的黄梅调?待到清风吹拂、月明星稀的夜晚,父亲会不会与长髯飘飘鬓如霜的老者醋畅对饮呢?……</p><p class="ql-block"> (图片来源于网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