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的领悟课程标准,优化学习情境,规划数学学科课程,将立德树人落实到课程中,将素养目标落地到每一节课堂上,成外附小西宸学校全体数学教师于2023年6月26日,集体观看了催允漷教授的“学科课程何以育人”的专题讲座。 崔教授从立德树人如何落实、新教学是怎样的、学科课程如何规划、学习课程纲要如何编、单元/课时教案怎么改、素养目标如何落地几个方面展开讲解。 一个学科老师如果不知道自己的学科育人育什么、如何育人,那谈何育人,至多是在教书,培养“知道分子”,而不是知识分子。立德树人要清楚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所以我们必须要清楚培养目标、课程标准、教学目标。 崔教授引导大家理解学科育人的价值,讲解了核心素养、学段目标、学业质量、内容要求这四个词的涵义,并详细解释了新教学有何特征,如何育人。 学科课程纲要是教师依据课程标准、教材与学情,以提纲的形式一致性地规划某门学期课程的目标、内容、实施与评价。所以学科课程纲要最重要落实到某门课的学期课程纲要上,崔教授从学期课程的纲要的涵义、学期课程纲要的文本格式、学期课程纲要的意义详细论述,并指明了具体操作路径。最后还提出了一套评价标准,帮助教师们明确自己到底编的好不好。 新教学自然需要新教案,最后崔教授围绕新教案进行交流,包括新教案的结构与要素、单元学历案的定位、一份好学历案是怎么写的、单元学历案的模板甚至于具体如何书写,细致到每一个步骤。 通过本次集中学习催允漷教授的“学科课程何以育人”的专题讲座,老师们对课程标准、优化学习情境、规划数学学科课程、落实立德树人有了更深的理解,对于学期课程纲要有了新的认识,这对以后各个年级组统筹课程安排有很大帮助。 一年级备课组:新世纪以来,世界各国的课程改革都以核心素养的培育为目标,进入了素养时代。核心素养下学科怎样育人?崔教授在讲座中引导我们思考:立德树人如何落实?新教学是怎样的?学科课程如何规划?学习课程纲要如何编?单元/课时教案怎么改?素养目标如何落地?。他讲到一个学科老师要清楚知道自己的学科育人什么、如何育人,以国家《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和2014年教育部颁布的“全科育人、全程育人、全员育人”的内容为例,以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为目标,学科育人什么,指的是核心素养导向的“目标一族”,理解核心素养、课程/学段目标、学业质量、内容要求这四个词就会理解新的课程标准是什么,而学科怎样育人,则要认真理解新教学的特征,新教学就是用“大单元”实现育人,建立新的模型结构。崔教授着重解说了素养本位的单元设计,理解大单元中的“大”的含义。在学科课程如何规划中,他说到课程就是要让学生经历有组织的学习,只有经历有组织的学习,才能化信息为知识,化知识为素养。学校何以育人,就要使课程方案、教师、学生三要素达到三互动,学校课程建设要从宏观到微观,即从学校课程实施方案到学期课程纲要再到单元/课时学历案,学科课程规划要分学期编制课程纲要。随后,崔教授具体解说了学期课程纲要的意义、怎么编制(操作路径)以及评议框架。教学运作单位即“课时+知识点”的时代行将结束,“大单元+素养(人)”的时代已经到来,新教学需要“新”的教案,即单元学历案,评价任务是关键,学后反思是重点,最终的目的是落实核心素养,他给老师们展示了一份好的学历案是怎样的,多课时的学历案的模板是怎样的,课时学历案包括学习目标、评价任务、学习过程、作业、学后反思、设计意图等要素和结构,而单元目标的确定和叙写也有特定的方法,单元整体教学的实施与评价也是必须的。从培养目标、课程标准到教学目标,层级目标之间明确其意义和关系,学科育人抓落实、抓学期课程纲要,明白为何、是何,单元/课时教案的制定和修改、落实,始终落实单元整体教学。 二年级备课组:有幸聆听并认真学习了崔允漷教授“学科课程何以育人”线上专题培训,崔教授主要围绕“立德树人如何落实?新教学是怎样的?”“学科课程如何规划?学期课程纲要如何编?”“单元/课时教案怎么改?素养目标如何落地?”这三个大的层面详细展开,生动形象地为老师们阐述了课程改革和学科课程育人的关键问题。崔教授指出开展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需落实育人的素养要求,积极推进大单元教学,强化学科实践、综合学习、深度学习,探索用以致学、先用后学、边用边学的新实践,让学生经历有组织的学习。强调教师的专业认识要从“教书”到“育人”,专业场域从 “课堂“到“课程”,教学逻辑从“一节课”到“一学期”。学期课程纲要的编制有利于教师审视该课程育人所需的所有条件,形成学科观或课程意识。崔教授认为指向核心素养的教学变革势在必行,而教学变革要从改变教案开始,要以学生立场来备课,从教案到学案再到学历案,开展真实情景下的深度学习,实施“教—学—评”一致性的教学,同时详细讲解了“单元学历案”的设计理念与操作样例。本次的培训让我不仅对新课标有了更清楚的认识,还认识到自己平时教学中的很多不足之处。理论学习和课堂实践的学习任重而道远,立足于课堂,我们要认真地将新课标的要求落到实处,灵活地运用新的教学活动和教学评价方式探索学科对学生成长的独特价值,从学科教学走向学科育人!<br> 三年级备课组:培养什么样的人?新课标提出了以核心素养为培育目标,这对原有的教学体系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以往的教学往往是书教完了,人没有育,教书与育人游离。素养目标呼唤变革原有的教学设计,重建“新教学”,课时+知识点的时代即将结束,大单元+素养(人)的时代已经到来。为了强化单元设计与素养目标之间的密切关系,新教学需要进行“大单元教学设计”,强调以素养本位的单元设计,加以真实情景的深度学习,以及问题解决的进阶测试。这里的“大单元”一强调以 “大任务”“大项目”等加以驱动;二强调教学设计要从学科核心素养出发,思考课程育人本质,从整体着眼,超越单一的知识点和技能;三强调让学生经历完整的学习历程,避免传统的“课时”逻辑对于学生学习经历的割裂,强调“以学习定时间”而不是“以时间定学习”。新教学需要“新教案”,大单元设计要体现课程视角、学习立场,以学生“何以学会”来呈现教学设计。崔允漷教授将这样的大单元设计文本称之为“单元学历案”。单元学历案指向的是学习经验,关注的是“学会”,即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什么、怎么学、学到什么程度,如何判断是否学会,用户是学生。老师在大单元设计中要进行明晰组织单元、确定单元主题 / 课时、确定单元目标、设计评价任务、分课时设计学习进阶过程、布置作业与监测、设计学后反思六个步骤,注重做中学、说中学、悟中学、教中学,实现“教—学—评”的统一。 四年级备课组:新课程标准以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指引,以核心素养(人的全面发展)为导向,旗帜鲜明地把课程从学科立场转向教育立场,以人的发展特别是核心素养的形成为宗旨,突出课程的综合性,强调学科融合与跨学科教学。这不仅带来课程、课堂、教学的转变,更是理念的全方面更新。崔允漷教授在提到新教学的特征中提到学科育人要推进学科实践与综合学习。这让我联想到了我们的数学实验课程。如何立足数学课堂,通过数学实验课程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体现学科育人价值,我们一直在探索与实践。数学实验为学生提供了一个通过自主参与,去做数学、学数学、理解数学的途径,不同于传统的数学学习方式,数学实验强调对事物或现象进行观察,发现问题,作出猜想,然后设计实验,在亲手操作中思考与调整,学会分析实验过程和结果,归纳出蕴含其中的数学知识和规律,更有效地落实了实践能力、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等核心素养的培养。<br> 高段备课组:听完崔允漷教授关于“学科课程何以育人”的讲座感受颇深!要立德树人,首先就要明白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三全育人,即全科育人、全程育人、全员育人。这是总则,提纲挈领!我们所有的课程设计、构思、教学都要围绕这“三全育人”才能真正展开,才能真正有效!而在具体实施时,崔允漷教授又提到新的教学模型,用大单元实现育人。基于素养本位的单元设计,素养是根本目的,也是方向,否则无位可本,也无本可位,那就失去根本了。要有大观念、大问题、大任务作为真实情境引导学生深度学习,在“人”身上体现学科的学业质量!理解到新课标下的学科课程规划变得尤为重要,如何规划学科课程呢?首先我们要明白需要整合哪些资源,包括课程标准、教材、学情、课时等,在这个基础上思考学科的课程纲要,接着制作编写单元学历案,自上而下需要有一致性。这样我们才能真正把新课标、学科素养、课堂教学结合起来。<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