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近期,我市部分学校的学生被蛊惑利用,向不法分子提供个人手机卡、银行卡,甚至帮助境外诈骗分子架设通信类设备,成为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活动的“工具人”。为深入推进“断卡”专项行动,提高学生及家长法治意识,坚决杜绝校园成为涉诈“两卡”犯罪滋生土壤。现将有关事项告知您,请您认真阅读。</p> <p class="ql-block">一、什么是“两卡”犯罪、电信诈骗</p><p class="ql-block"> “两卡”犯罪是指非法出租、出售、购买手机卡、银行卡进行电信网络诈骗的违法犯罪活动。电信网络诈骗是指犯罪分子通过电话、网络和短信方式,编造虚假信息,设置骗局,对受害人实施远程、非接触式诈骗,诱使受害人给犯罪分子打款或转账行为。谨慎防范电信诈骗的各种手段和花样,提高防骗意识,避免财产损失。</p> <p class="ql-block">二、一加二提三鼓励,千万要牢记。</p><p class="ql-block">1.加强网络文明教育和法治教育。随时随地不厌其烦地对孩子进行文明上网,法治教育,并建议给孩子只保留一张手机卡、一张银行卡,余卡家长务必管理好。</p><p class="ql-block">2.提醒孩子坚决不参与刷单,违法违规出租、出借、出售“两卡”及网络账号等行为;提醒孩子严禁帮助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团伙架设“GOIP”通信类设备,或为诈骗人员“引流”、“跑分”等违法行为。</p><p class="ql-block">3.鼓励孩子举报涉嫌违规出租、出借、出售“两卡”及网络账号的线索,并向公安部门举报。经公安机关确认后,对有功的学生予以奖励。</p> <p class="ql-block">三、牢记“五个五”,千万莫受骗</p><p class="ql-block"> 1.“五不信”:未经核实不相信,积分中奖不相信,高额回报不相信,退税返利不相信,免费领取不相信。</p><p class="ql-block"> 2.“五不露”:不透露身份证号码,不透露姓名住址,不透露银行卡号,不透露各种密码,不透露手机验证码。</p><p class="ql-block"> 3.“五不转”:不向陌生人账户转账,不向“安全”账户转账,不向有风险提示的账户转账,不向未经核实的网站、APP、二维码转账,不向要求先缴纳保证金、手续费、税费等的网贷公司转账。</p><p class="ql-block"> 4.“五不做”:陌生电话不回拨,陌生链接不点击,陌生微信不添加,陌生平台不投资,网络刷单不参与。</p><p class="ql-block"> 5.“五慎接”:慎接95开头且超过五位数的电话,慎接400开头的电话,慎接00或者“+”开头的电话,慎接没有来电显示的电话,慎接被手机软件标记为诈骗、骚扰的电话。</p> <p class="ql-block">四、六个“一律”</p> <p class="ql-block">五、八个“凡是”</p> <p class="ql-block"> 安全是我们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引导孩子增强法治教育、自我保护意识的同时,家长朋友们也应学习防诈骗知识,提高个人防范意识。我们家校合力,共同携手,让孩子自由、快乐、平安地成长!</p> <p class="ql-block">图文:政教处</p><p class="ql-block">初审:乐银姬</p><p class="ql-block">终审:张家桢</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