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摸湘西,感知沈从文笔下的湘西和凤凰

白小四

<p class="ql-block">  许久没动笔认真记录什么了,一时间竟不知从何说起,那就从少年时曾读的一本书说起吧。</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此图为芙蓉镇夜景)</span></p> <p class="ql-block">  那时我上初中后阶段,由于当时电子媒体单一,想了解外面的世界,除了听广播听收音机外便是看书。当时电视没有普及,我们小县城里还没有电视,所以看书就成了我打开世界大门的钥匙了,光班主任办公室里代课老师收我上课看的课外书都有一大摞了。那时纸质刊物应该是属于蓬勃发展时期,各种刊物如:当代、十月、读者文摘(现在叫读者)、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外国文学,世界名著等等等等,都层出不穷。当时我读的感触很深的几部小说之一便是沈从文先生的《边城》了。</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此图为凤凰古城及沱江)</span></p> <p class="ql-block">  当时正值青春懵懂时期的我,看沈从文先生的《边城》也是懵懵懂懂的,对整部小说没有了然于胸的透彻,却又被故事里的几位主人公和小镇的风土人情深深吸引。被翠翠的单纯、善良、质朴、羞涩、情窦初开和坚持所吸引,被天宝和傩送的热烈和纯粹所吸引,被爷爷如古树般深沉的爱和坚守所吸引,被那个叫“茶峒”的边陲小镇古朴的民风所吸引。以至于看完整个故事后,我年少弱小的心灵好像承受不起这么厚重的情感,这么悲凉的结尾,那种隐隐的痛和无可奈何的惆怅感,伴随了我许久许久。直至中年后我又一次阅读这部小说,才读懂他们的选择,才明白他们的无奈,才慢慢的释怀。</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此图为芙蓉镇瀑布的一角)</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此图为凤凰古城一角)</span></p> <p class="ql-block">  在我上中学所读的印象颇深的几本书里,《边城》是最让我难忘和共情的一部小说,不管篇幅大小,它当时都在我心里烙下了深深的印记。它不像《简爱》,爱的纯粹,在历经周折和磨难后,结尾是团圆,让人内心释然。它不像《呼啸山庄》,在热烈的爱情下却有那么强烈的憎恨和报复,于一个中学生而言,它有点复杂了。它不像《悲惨世界》,史诗级的恢宏大作,揭露了当时封建专制的腐朽和法国最底层人民的悲凉现状,虽同情但不能共情。当然还有一些其他的世界名著,关于美国南北战争的,关于俄国励志的,关于战争与和平的等等等等。当时这些故事里的人物虽都在打开我的认知,敲击着我的心灵,但故事的大环境和每一种情感,对于当时我一个少年而言还是有点超量了,似懂非懂,虽震撼,却不能完全共情。而沈从文先生的《边城》,让我能跟翠翠一起共情,以她的一切情绪而情绪,为那个边陲小镇质朴的民俗和风情而深深打动。这应该跟当时我看这篇小说时和翠翠的年纪相当,又跟其他文章的地域和国家不同有很大关系吧,所以我对《边城》更能共情。</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此图为专演沈从文先生《边城》的剧院大门外)</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此图为凤凰古镇一角)</span></p> <p class="ql-block">  我当时对于湘西的印象除读了一些沈从文先生写的关于湘西的一些乡土气较浓的文章外,还从其他的一些书刊里了解到一些关于湘西的风土人情。如,湘军,湘西秘术,湘西毒蛊,湘西赶尸,湘西朱砂,湘西土匪等。当时于我这个少年时期的认知而言,湘西在我心里的代名词是,神秘,彪悍,古朴,甚至是原始的,当然我对这秘境之地又多了几分好奇和探索之心。</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下三图为芙蓉镇和凤凰古镇小街的一角)</span></p> <p class="ql-block">  这些年围着工作和孩子转,一转眼我已经带着心里对湘西的好奇和探究感,到了退休的年纪了,这期间也去了不少我向往的地方,如高原、雪域、沙漠、戈壁、草原、大海等地方,但事有不巧唯独没去哪片曾经揪扯我心灵的地方。如今,我和几个朋友来了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主要目的地就是湘西,虽然知道现在的湘西一定不是沈从文先生笔下的那个湘西了,但相信他们骨子里的东西是一定不会变的,那我们就去触摸感知一下现在的湘西吧。</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下四图均为张家界景色一隅)</span></p> <p class="ql-block">  我们先去了张家界,见识了原来山是可以这样长的。它不同于我陕西大秦岭,巍峨绵延,气势恢宏霸气。张家界的山大多是一座座独峰拔地而起,且大多也是垂直的,它们高耸,挺拔,险峻,且形态各异。它们如雨后春笋,鳞次栉比,美的苍劲有力,美的大气深邃。山脚下还有一条冰凉清列的小河,它清澈,灵秀,蜿蜒,导游说河里除了其它的鱼外,还有娃娃鱼,据我所知,娃娃鱼是喜阴喜凉的鱼类,所以在这样的地方生长就不足为奇了。因为这里有高耸俊朗的奇山,有灵秀清澈的河水,山青水绿的,如绵延画卷,所以人们把山脚下叫做十里画廊。青山抱绿水,绿水绕青山,人在画中游,心在天上飞,这是我们初到湘西的第一印象。我内心感慨,大概湘西男人的强悍,女人的灵秀,还有湘西地界的神秘感,应该都与这样的自然环境有关系吧,毕竟一方水土成就一方人嘛。</p> <p class="ql-block">  随之,我们又去了芙蓉镇,这个地方是因为上世纪八十年代由导演谢晋把古华的同名小说改编成电影播放后出名的。镇子里相比我以前见过的其他古镇,它白天略显冷清些,但各种木质的房屋,石板的小街,巷子里偶有问询的小贩,在屋檐下纳凉的老奶奶,在水井边洗衣服的妇人,极具特色的民族服饰,和偶尔几声汪汪的小狗叫,一下子便把我们拉进了另一种氛围里,安静古朴,恬淡舒适。夜幕降临华灯初上,窄窄的青石板路上游人不算特别多,三三两两的,两边商铺里各种具有民族特色的商品琳琅满目,恰逢没有嘈杂的嗨吧声,只偶有清吧舒缓的音乐一阵阵飘过来,在夜幕下,这一切让人感觉很是惬意。古镇中间有一条大河,河边,一排排一层层沿缓坡而建的木楼,灯火通明,灯光璀璨。镇子的河流下游有一条大瀑布,赫然从天而降,在灯光的映衬下,似梦似幻,磅礴又缥缈。整个古镇和瀑布像是挂在夜空中的一副璀璨画卷。</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下四图均为芙蓉镇景色一角)</span></p> <p class="ql-block">  尔后我们到了凤凰古城,到了沈从文先生的家乡,到了他笔下那个凤凰古城。沈先生的描写是这样的:(凤凰古城中的建筑笨拙中带有几分秀色,城内石板铺成的街道纵横交错,古朴典雅,两旁多是木板房,房檐伸出来,只见一线天,内中店铺,尽显民族特色。)我眼中凤凰古城虽历经了近一个世纪,但风土和沈先生笔下的凤凰古城根本上并无多大差异,只是东西现代了些,人多了些,商业化了些。但还是那种青石板铺成的纵横交错的小街道,还是木质的房屋,笨拙中带有几分秀色,虽古朴但少了些典雅(毕竟过了近一个世纪了嘛),还是房檐伸出来只见一线天,还是内中店铺尽显民族特色。古城中一条大河,平静舒缓而清澈,古城人叫它沱江,两边的木板房屋皆是两三层,临江一侧楼的最底一层下面全用大而粗的木棒从河里或地面支撑而起,一排一排密密麻麻整整齐齐,这大概就是湘西土家族和苗族人所说的吊脚楼吧,但它好像不是楼的正面,而是背面。狭窄的街上和河边人流如潮,多见穿民族服饰在游玩的男男女女,有当地的,也有好奇尝试穿着玩或为了拍照的游客,我们也大概能从他们的穿着和行动上分辨出是否是本地人,这应该是通过观察他们身上有没有那种特定的气质来肯定的吧。有售卖的,赏景的,逛街的,拍照的,划船的等等等等,兴致盎然的游着玩着,自得其乐。还有江上那些为过几天端午龙舟赛提前训练的土家族苗族汉子们,个个看起来强壮彪悍,他们在锣鼓声中整齐划一的挥舞着船桨,激情而勇猛,荷尔蒙爆棚。此时,于我们而言,这充满着异域风情的建筑和服饰,以及浓烈的风土人情和文化氛围,让我们很是好奇和兴奋,游玩着,快乐充斥在周围,充斥在我们内心的每个角落。</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下五图均为凤凰古镇景致一角)</span></p> <p class="ql-block">  不觉中到了夜里,我们慕名去观赏了以沈从文先生的作品《边城》编排的歌舞剧。这里是专门为这部小说修建的剧院,大门的门廊上醒目的写着“边城”二字,看得出沈老先生是凤凰古城的名片,他的《边城》是他们的骄傲,是宣传这里风土人情的一个契机。能看出演职人员已经很努力了,但要把这么一部集地方风土人情和内敛的情感,及内心戏十足的小说搬上舞台,这本身就是很难的事,表现形式不一样,呈现的结果也就不一样,内心的感悟肯定也就不一样了。但演出还是有许多可圈可点的地方,为演职人员努力认真的付出点赞。</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下五图均为《边城》演绎场地和演绎中剧照)</span></p> <p class="ql-block">  古城的夜晚美的不可方物,熙熙攘攘的小巷子里灯火通明,人头攒动。叮叮当当着漂亮的民族服饰发出悦耳的响声。各种有着民族特色的商铺争相展现,琳琅满目。各种特色小吃相较于名厨珍馐而言它们也更适合出现在这样的小巷子里,亲切美味,飘香扑鼻。江边的木楼灯火辉煌,灯光倒映在水里,波光粼粼,闪闪烁烁。石板路上行人摩肩接踵,行走间一不小心还会碰掉穿戴民族服饰人的小配件。江中的青石墩小桥上,游人如织,想在石墩桥上拍照的,得等机会才能得以匆忙拍张照片。酒吧里莺莺燕燕的歌声,穿织在喧闹的人群中,让我会有一种时光错觉,会把江中船上哪个穿着红色嫁衣扮演翠翠的演员当成真的翠翠,她会是翠翠吗?她一直都在等吗?十年,百年,等着她的爱人归来!或许千年以后,她还在这里等待吧,亘古不变。</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下六图均为凤凰古镇夜景一角)</span></p> <p class="ql-block">  其实我们在去湘西之前,已经去湖北的恩施大峡谷玩了两三天了,在湘西玩了几个地方后,我们又去了广西的桂林和阳朔,只用四句话概括这两个地方吧,“鬼斧神工,似是仙境,心旷神怡,流连忘返”。写恩施大峡谷和桂林阳朔的行家大腕儿太多了,我文笔粗浅,不足以表达恩施大峡谷那浑然天成的险峻秀美,和桂林阳朔那婀娜清澈如少女、峰峰俊朗如青年、绵延深沉如母亲般甲天下的翠绿秀美山水,所以我就不露拙啦。</p> <p class="ql-block">  之所以着重写湘西也仅仅是因为有一份记忆和情怀在里面,当然快乐游玩的心情无论在哪个地方大家都是一样的。</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下五图均为湖北恩施大峡谷和地缝一隅)</span></p> <p class="ql-block">  此次旅行,于我和朋友们而言,是一次放松之旅,是一次触摸祖国大好河山之旅。于我个人而言,因少年时读的关于沈从文先生的一些写湘西的文章,还有就是我从其他刊物上读到的关于湘西的种种的种种,所以打年少时,湘西于我而言便是神秘,质朴,彪悍的存在,也是我一直想要去踏足感知的地方。所以此次旅行,于我而言,也是一次追寻之旅,触摸之旅,虽年代不同,但魂没变,气还在。</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下四图均为桂林漓江和遇龙河景致一角)</span></p> <p class="ql-block">  要说这次旅行有些微些微的遗憾,应该是没有去茶峒那个真正小说《边城》的发生地,据描写它在川湘交界的地方,民风更淳朴,地方风情更纯粹,景色更原始。但这个地方不属于热门的旅游胜地,又跟我们玩这几个地方不顺路,所以我不能提出这种要求让大家为难。不过没事,触摸过这几个地方,我就权当去过哪里了。给自己内心又解了一个扣,多好。</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下五图均为我和朋友们游玩中的快乐瞬间)</span></p> <p class="ql-block">  很高兴这是一次愉快的旅程,知足!感恩!感谢万物!感谢一切!</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此图为本人在恩施大峡谷地缝中玩水时的场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此图为我和先生在阳朔月亮山前的合影)</span></p> <p class="ql-block">  我不知道我的这篇文章算不算游记,但一定是我在旅行中的所见所想,它结合延续了我心里对这片区域的文化和风土人情的认知,故而记录下来。</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此图为阳朔月亮山景致一隅)</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此图为本人在阳朔遇龙河坐竹筏漂流时所拍)</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