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上午老妈原单位学校领导特送来鲜花、生日蛋糕和生日贺卡,今天6月26日是我妈生日,我妈生于上世纪二十年代,由于过去是以农历纪年,所以不清楚阳历生日期,户籍生日期是6月26日,估计是大概阳历日期</p> <p class="ql-block">老妈去年12月份得过一次阳,肺部感染达40%,医生说年龄大,主要靠自己的免疫力撑了,希望我们多和老人聚聚,似乎来日不长,但可能小时候吃的食物健康卫生,没有污染沒农药,或许基因强大,硬是靠自己的免疫力度过这场人类最大的病毒感染,开始迈向98岁新人生。</p> <p class="ql-block">我妈出生于没落书香门第家庭,祖上都是教书匠,属孔子第74代孙,繁字辈,比孔祥熙大一辈,和孔繁森同辈,我妈的弟弟我舅舅就是上海复旦大学老教授。在古代封建皇帝为了维护孔夫子的纯正,孔子后裔的字辈基本不乱,一直延续至文革前,繁字辈上面是庆字辈,即我外祖父的辈份。</p> <p class="ql-block">这是老妈的聘书,时间为民国三十六年二月份,换算公元纪年应该是1947年2月份,这份聘书没有学校名称,从信笺上看好像天主堂,大概是天主教所办的教会学校吧,解放后老妈确实到了上海天主教所办的学校。</p> <p class="ql-block">1950年初老妈与老爸在南京相识相恋并结婚,老妈说从相识到结婚总共没几个月,不知这属不属于闪婚,没有婚礼、没有财礼、没有婚戒、没有嫁妆、甚至没有婚房,老妈说所有财产用一个买菜的篮子也装不满,这张照片还是老妈硬拉老爸偷偷到照相馆去照的。</p> <p class="ql-block">这张结婚照片看上去很富有:手表、手提包、戒指样样不缺,领带、旗袍、白衬衫、白皮鞋很现代,在当时绝对时髦不输当今,但这一切均不属于他们,而是照相馆的,老妈说我老爸连付照相的钱都是老妈从娘家里拿的。</p> <p class="ql-block">这张照片才是敢拿给父母单位人看的结婚照😊</p> <p class="ql-block">老妈当年年轻时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老妈不知什么年代照的,看照片应该属中青年了吧。</p> <p class="ql-block">大概中年时照的</p> <p class="ql-block">1951年老妈生下我大哥</p> <p class="ql-block">相信很多人没有看到过这会员证,这是上世纪五十年代中苏友好协会会员证,人人都积极要求参入的协会,当时我国处处向苏联老大哥学习,人们穿戴服饰也以苏式列宁装为荣。</p> <p class="ql-block">从会员证上看,当时老妈是属南京鼓楼各大组小学支会,会员证还有入会志愿书:“我相信苏联是中国人民的好朋友,中苏友好合作,对新中国建设和保卫世界的和平是有力的保证,我志愿参加中苏友好协会成为会员,为发展和巩固中苏两国友好合作而努力”。</p> <p class="ql-block">当时参加的会费每人每年人民币1000元,应该是旧版人民币,兑换现在的,不知道是多少?从会员证上得知老妈1951年在南京参加,1953年到了上海。</p> <p class="ql-block">1953年老妈从南京来到了上海,进入了刚由上海市人民政府接管的原天主教会学校“类思学校”改名的四川南路小学,该学校成立于咸丰八年,有近百年历史。</p> <p class="ql-block">老妈在这所学校一直做到退休,再也没有换过单位。</p> <p class="ql-block">老妈受到的教育毕尽是解放前受传统重男轻女思想束缚浅薄而不全面,解放后新中国妇女地位得到很大提高,老妈说那时有一种翻身感,所以拚命学习,老妈怀着我姐姐和二哥时还去补习学校学习。</p> <p class="ql-block">这个私立业余补习学校位于上海市邑廟区,我是土生土长且生活了60多年的“310开头的上海宁”,但却不知道上海还曾有过邑廟区,有谁知道现在属于哪个区吗?</p> <p class="ql-block">这是老妈参加红专学院学习的成绩单,红专学院是专门为初小教师进行培训的公办教学机构,分脱产、半脱产和业余。</p> <p class="ql-block">老妈红专学院的成绩单。</p> <p class="ql-block">老妈的同事们(1)</p> <p class="ql-block">老妈的同事(2)</p> <p class="ql-block">老妈的同事(3)</p> <p class="ql-block">老妈的同事(4),左边牵小男孩的是我大哥。</p> <p class="ql-block">老妈不仅会一点手风琴而且还会吹口琴,老妈喜欢周旋唱的《夜上海》、《天涯歌女》,也喜欢听红歌:《红梅赞》、《十送红军》等,不亚于当今的小青年。</p> <p class="ql-block">老妈同事(5)</p> <p class="ql-block">老妈的同事(6),大概摄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经历了文革迎来了改革开放。</p> <p class="ql-block">老妈的同事大都经历了文革,在那年代她们被誉为小资思想严重的小知识分子,或多或少的受到了一些冲击。</p> <p class="ql-block">老妈的同事有的是就读于解放前天主教堂学校,有的是上海约翰盛大学毕业,有的是新中国自己培养的师范学院毕业生,只有老妈是非正规学校出来的。</p> <p class="ql-block">老妈的同事(8)</p> <p class="ql-block">老妈的同事(9)</p> <p class="ql-block">老妈的同事大都作古,在世也都九十岁了。</p> <p class="ql-block">老妈工作非常认真负责,容不得半点瑕疵,对学生犯一点小错会进行严厉批评导致文革时被贴大字报批斗,但同时又充满怜悯爱心,据说在三年自然灾害时,拿自己吃的饭菜接济困难学生,老妈工作时常常顾不上家里,哥哥姐姐们和我,从保育院到幼儿园一直住宿,每周六才回家,在读小学时老妈就给我一角钱自己上里弄办的食堂去吃饭。这“五好教师”𡘾状不知为何是街道颁发?而不是教育局颁发?落款处有深深文革络印:工宣队,全称应该叫:工人阶级宣传队,那时工人阶级宣传队领导一切,与党委,革委同级。</p> <p class="ql-block">我小时候与老妈单独在一起的唯一照片。</p> <p class="ql-block">老妈1979年光荣退休,那年代退休还发镜框欢送一下,印章是四川南路小学革命委员会,还深深印有文革的气息。现在退休简化了发一个退休证。</p> <p class="ql-block">老妈的学生,在老妈90岁时特意为她做寿。</p> <p class="ql-block">老妈在媳妇陪同下到她工作几十年的学校。</p> <p class="ql-block">看看几乎一辈子工作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寻找追思当年的情景。</p> <p class="ql-block">在走了几十年的楼梯旁留个影。</p> <p class="ql-block">老妈在家也是一位好妻子,一直服侍老爸走完人生,被老爸单位评为模范好老伴。</p> <p class="ql-block">八十年代初父母在家中。</p> <p class="ql-block">父母一辈的人走的很多,他们经历了很多:饥饿、贫穷、战争,又经历了三反、五反、四清、自然灾害、文革等运动,幸运是他们看到了改革开放后生活越来越幸福美好,虽然妈妈已不太感知现在的社会,但每次回家她都要关心我们这些准老人,因在她心目中我们永远是孩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