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昌市会文镇晨光幼儿园手足口病预防知识宣传

_ _ _文.M°จุ๊บ

<p class="ql-block">  孩子们的健康是幼儿园一直以来着重关注的问题。随着季节的推进和气温变化,结合我国既往手足口病流行规律(4—7月为手足口病流行大高峰期,10—12月为流行小高峰),幼儿园温馨提示大家,近期学龄前儿童正是手足口病的易感人群,为了守护孩子的健康,我们要共同关注手足口病,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好预防工作。</p> <p class="ql-block">  什么是手足口病呢?它如何传播?感染了手足口病我们应该怎么办?又该如何预防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p> <p class="ql-block">  一、什么是手足口病?</p><p class="ql-block"> 手足口病是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型),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 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 71)最为常见。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表现口痛、厌食、低热、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小疱疹或小溃疡,多数患儿一周左右自愈,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病情危重者可导致死亡。</p> <p class="ql-block">  二、为什么学龄儿童是易感人群?</p><p class="ql-block"> 1.是由于学龄前儿童本身免疫功能较常人要差,特别容易受到病毒,以及细菌的感染,所以会得手足口病。</p><p class="ql-block"> 2.手足口病是儿童多发的一种病毒传染性疾病,很容易在聚集的场所发生,小孩生活的环境,比如在幼儿园,学龄前儿童一起共同学习、饮食、睡眠等环境,会导致病毒局部扩散,所以儿童会容易得手足口病。</p><p class="ql-block"> 3.学龄前儿童免疫功能比较差,经常不注意手部的卫生,不能够得到及时的清洗病毒行为,所以会容易得手足口病。</p><p class="ql-block"> 三、同一个孩子会多次得手足口吗?</p><p class="ql-block"> 同一个孩子有可能会多次感染手足口病,这是因为手足口病是由一组肠道病毒引起的,目前发现有20多种肠道病毒都可以引起手足口病,这些肠道病毒之间的交叉保护可能是没有的。</p> <p class="ql-block">  四、疱疹没了可以去上幼儿园吗?</p><p class="ql-block"> 手足口病在症状消失后仍可具有传染性!建议手足口病症状消失1周,过了隔离期后再去上学或与小朋友们一起玩耍。</p><p class="ql-block"> 患者发病后第一周传染性最强。这也是很多幼儿园爆发手足口病,经常一个班甚至整个幼儿园会因此停课。</p><p class="ql-block"> 但是需要注意:很多家长在手足口病多发的季节,就将孩子关在家里,让孩子在阳台上玩,窗户开着,为了能够晒太阳。不敢带孩子到外面玩。其实户外活动是完全可以照常进行的,只是不要去人多、拥挤、不通风的地方,外面空气流通,阳光很好,所以孩子在那里玩是非常安全的。</p><p class="ql-block"> 手足口病主要通过密切接触病人的粪便、疱疹液、鼻咽分泌物、唾液及接触被其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餐具、奶瓶、床上用品等物品或环境而感染。</p> <p class="ql-block">  五、手足口的发展阶段</p><p class="ql-block"> ●潜伏期</p><p class="ql-block"> 幼儿被病毒感染后多会经历3~7天的潜伏期。潜伏期无临床症状,患儿在潜伏期即具有传染性,发病后1周内传染性最强。</p><p class="ql-block"> ●发热期</p><p class="ql-block"> 起病急,体温一般不超过38.5℃,伴有食欲不振,流涕,咳嗽,咽痛,全身不适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p><p class="ql-block"> ●疱疹期</p><p class="ql-block"> 发热1-2天后在患儿口腔、手、脚和臀部出现散在的、米粒或绿豆大小的斑丘疹或疱疹。</p><p class="ql-block"> ●皮疹的特点</p><p class="ql-block"> 口腔黏膜疱疹散在分布于两颊部、咽后壁,舌边、唇齿侧,初为粟米样斑丘疹或水疱,很快破溃形成溃疡,其周围有红晕,疼痛感较明显。</p><p class="ql-block"> 手和脚的皮疹多发生于手掌和脚掌,皮疹周围发红,疱疹较硬,里面有少量浑浊液体。臀部及肛周也可能出现与手、脚掌同样的皮疹,但躯干及面部很少出现。</p><p class="ql-block"> ●恢复期</p><p class="ql-block"> 手足口病通常病情较轻,一般情况下7~10天后疱疹愈合,不结痂,不留瘢痕。但因病毒会侵犯心、脑、肾等重要器官,有极少数患者(尤其是小于3岁者)可并发肺炎、心肌炎、脑膜炎,甚至危及生命。</p><p class="ql-block"> 六、手足口的传播途径</p><p class="ql-block"> 手足口病实际上是通过三种途径传播。一是通过粪口途径、二是通过接触传播、三是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p> <p class="ql-block">  七、家庭防治措施</p><p class="ql-block"> 1.勤洗手:洗手是最好的预防细菌和病毒的方法,特别是儿童玩过公共设施,从户外环境回来时,当然勤洗手不只是儿童的事,家长们也要多注意,因为虽然成人免疫系统完善不易感染手足口病毒,但是作为家长的你们却是可以成为手足口相关病毒的携带体的,所以不管是面对手足口病还是其他病毒细菌都记得勤洗手。</p><p class="ql-block"> 2.勤通风,常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是预防呼吸道传染病的不二法则,而手足口病虽然是肠道传染病,但是它的传播途径不仅是局限粪口传播,它还会通过呼吸道飞沫、咳嗽、喷嚏等进行传播。</p><p class="ql-block"> 3.勤洗晒,消毒:洗晒大家都知道,那么家中消毒怎么进行呢?肠道病毒最怕的是紫外线和高温煮沸消毒,家长们可以对家中物品结合以上两种方式进行消毒,还可以用84消毒液进行环境表面的消毒,如家具、座椅等,注意消毒液的稀释。</p><p class="ql-block"> 4.接种疫苗:接种手足口病疫苗(EV71疫苗),分为2针打,在满6月龄至5周岁之间打,第一针和第二针之间需要间隔至少1个月。手足口病疫苗主要用于预防EV71型病毒感染。虽然接种了疫苗不代表肯定不感染手足口病了,但是请家长们知悉在手足口病病原体中71型肠道病毒是引起手足口病最严重的病毒,而接种了EV71疫苗能起到很大的防护作用,确保感染后不会出现重症病例。</p> <p class="ql-block">  八、相关护理工作</p><p class="ql-block"> 1.及时退烧,注意病情</p><p class="ql-block"> 儿童患上手足口病之后会有发烧症状的,所以家长朋友们应该尽快退热处理,因为退烧的方法比较多,家长可以酌情选择对儿童没有伤害的退热方法,这样才能够让幼儿健康不再受到更加严重的伤害性,家长们一定要注意多给孩子喝温开水,做好护理工作。</p> <p class="ql-block"> 2.补充营养,注意饮食</p><p class="ql-block"> (1)饮食要少量多餐,清淡营养,以软烂或流食为主;</p><p class="ql-block"> (2)不宜热饮热食,或食用冰冷、辛辣、酸咸等刺激性食物,以防加重口腔内部疼痛,引起幼儿厌食;</p><p class="ql-block"> (3)饭后用生理盐水漱口,保持口腔清洁,避免残留物感染。</p> <p class="ql-block">  3.伤口护理,注意卫生</p><p class="ql-block"> (1)剪短患儿的指甲,避免挠破患处;</p><p class="ql-block"> (2)切勿用针挑破皮疹,引发感染;</p><p class="ql-block"> (3)皮疹破损处及时涂上消炎药,保持局部清洁干燥;</p><p class="ql-block"> (4)选择柔软透气的衣服、被褥,多晒太阳,保持清洁。</p> <p class="ql-block">  手足口病虽然会多次复发,但普遍可自我痊愈,家长也不要太恐慌。只要严格做到勤洗手,勤消毒,勤锻炼,少扎堆聚集,早到正规医院接种疫苗等预防工作那么手足口也不是什么可怕的事 。</p><p class="ql-block"> 如发现不适,要早确诊,早治疗,早隔离,隔离期间遵医要求居家隔离,不去公共场所。</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孩子的健康是我们共同的责任,</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让我们共同携手,</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用心做好手足口病的防控工作,</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呵护孩子们健康成长!</p> <p class="ql-block"> 声明:本图文部分素材来源于网络,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直接联系我们,我们会进行删除或者协商许可使用事宜。</p>

口病

手足

肠道病毒

疱疹

儿童

病毒

感染

家长

孩子

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