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苏州评弹博物馆和中国昆曲博物馆 品味吴侬软语

海春居士

苏州评弹博物馆位于苏州市平江路中张家巷6号,建筑面积839平方米。此处原为吴宅,于2004年6月建成评弹博物馆。馆前抱柱联为“论世三千年惟妙惟肖,弹词廿四史亦庄亦谐”。 博物馆门前左侧有一组青铜雕塑,表现的是当年说书名家乘黄包车到场,书场老板出门迎接的场景。 苏州评弹博物馆陈列以评弹史料实物、音像资料为主,结合现代科技手段复原展示苏州评弹名家、流派、艺术表演特色。馆内藏有评弹各类珍贵历史资料1.2万余件,各种评弹孤本、脚本几百部。 苏州评弹是江南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产生于苏州,流行于江、浙、沪一带,流传至今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 苏州评弹是苏州评话和弹词的总称。最著名的艺人有王周士,他曾为乾隆皇帝御前弹唱。嘉庆、道光年间有陈遇乾、毛菖佩、俞秀山、陆瑞廷四大名家。咸丰、同治年间又有马如飞、赵湘舟、王石泉等,之后名家流派纷呈,使苏州评弹艺术历经200余年至今不衰。 苏州评弹与中国昆曲、苏州园林是苏州的“文化三绝”。这是老义和书场帐台的场景。 “吴苑深处”是民国时苏州城里最大的茶馆,评弹博物馆建成后从太监弄移到这里。“吴苑深处”书场每天都有苏州评弹演出,在此可欣赏到“中国最美丽的声音”吴侬软语。 馆内琵琶弦子声声入耳,吴音袅袅软糯甜美,厅堂楼廊布置得很有意境。 “评弹界始祖”周泰伯铜像。 铜像上方匾额为《瓣香庐》,两侧楹联为“开辟吴中礼乐先雅歌垂教忆当年,若非三让行纯孝吾族今犹蛮貊传”。 馆内还有许多评弹名家的塑像。 这组塑像展示的是旧俗“评弹年终会书”的场景。 光裕社是苏州评弹艺人的行会组织,原名“光裕公所”,建于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1912年更名“光裕社”,取“光前裕后”之寓意。这是几经修缮的清代光绪年间的门楼。 光裕社成立一百五十周年的纪念石幢。 光裕社内茶馆书场模拟实景。 书场演出书牌及茶点价格牌。 馆内展厅。 馆内展出了清代以来苏州评弹的书目和名家。 馆内还展出了不少与苏州评弹有关的文物和艺术品。这是塑像艺术品《春满人间》。 这是艺人的合影、执照和唱片等。值得一提的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陈云的夫人于若木女士向博物馆捐赠了陈云生前珍藏的评弹音像资料560多盘。 蒋月泉的照片和用过的三弦、琵琶。 这是二十世纪20-40年代苏州评弹在上海的历史照片资料。 这是评弹艺人的服饰。 苏州评弹走向世界。 中国昆曲博物馆坐落于平江路中张家巷14号,2006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国昆曲博物馆的前身为全晋会馆。全晋会馆于光绪五年(1879)由山西旅苏商人集资创立,1986年整修,占地面积约6000平方米。 中国昆曲博物馆系全国唯一的集昆曲的历史、文化、艺术于一体,以陈列、展演、保藏、利用、研究为宗旨的专业艺术博物馆。 馆内展出了众多与昆剧有关的文物史料。 昆剧脸谱。 昆剧服饰。 文场。 武场。 “古戏台”构造精美,深得贝聿铭赞誉,是昆博的主要文物和主要展演场所。古戏台两厢墙上挂有昆曲文木雕、砖雕等,既是陈列,也是装饰。两厢用竹廉隔成开放式包厢,观众与游客既可在此观看昆曲表演,亦可休闲品茶。 “内戏厅”是昆博昆曲展演的主要场所,观众席复原明式厅堂陈列、明式家具、匾额、对联、铺上红氍毹,组成明代厅堂红氍毹演出形式。此厅既是向观众展示昆曲传统的演出形式,同时也是曲友拍曲清唱的场所。 <h3 style="text-align: right"><b>—THE END—</b></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