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今天周日,端午调休后上班第一天。课堂上依然是讲试卷:学生讲,我补充,不断地游走在学生之间查看订正情况。三节课,三张试卷,基本订正完毕。两个小插曲:给小缘同学设了个VIP位置,效果还不错,避免了他总想和同桌说话的现象;让展同学和泽同学即兴发言表达对我的感激,随表达的磕磕巴巴,竟然也能情真意切,颇为感动,学生自然给予掌声。这节课,这俩调皮鬼格外遵守纪律,听课格外认真,一直到下课,展同学有个题目没听清还特意留下来问清楚才走。罕见!😂😂😂</p> <p class="ql-block"> 晚上翻开的是从昨天开始看的《经典名著的人生智慧》之流浪与穿越:《鲁滨逊漂流记》。</p><p class="ql-block"> 经典句段摘抄如下:</p><p class="ql-block"> 1.他始终游走在求生与找死之间。求生是因为对死亡的恐惧本能,而找死则是为了寻找生活的乐趣,探寻生存的意义,满足内心的热情与渴望。</p><p class="ql-block"> 2.人是一个矛盾体,既热爱故土,又向往远方;既安于经验,又渴望新知;既追求稳定,又厌恶陈旧;既追求自由,又渴望秩序;既沉溺于已有,又希望于未来;既肯定自我,又羡慕他人……这些矛盾的甚至对立的心理奇妙的统一在每个人的身上。</p><p class="ql-block"> 3.庄子在《秋水》中写道:“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庄子道出了人类面临的三个局限,就是时间、空间和教化。</p><p class="ql-block"> 4.人们之所以不安分守己,向往新的时间和时代,向往新的空间与领域,是因为人们意识到了时代的不完满、现实的不完满、生命的不完满、自我的不完满。好奇之心、求新之念、完美之思,总是诱使人们做着关于流浪与穿越的五彩缤纷的梦。</p><p class="ql-block"> 5.日复一日的单调而重复的生活,在不经意间变得庸常和琐碎。正是在这日常生活的消磨中,我们逐渐失去了对这些形而上的问题的兴趣。多少豪杰才智之士,就是在这日复一日的消磨中失去了高远的眼光和博大的心胸,最终沦为碌碌无为之辈,沦为金钱和享乐的奴隶。时空上的拓展,心灵上的穿越,这是超越凡俗的起点。</p> <p class="ql-block"> 【反思】中国在传统上是个农业国家,农耕文明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崇尚“稳定”与“秩序”。这片土壤里生长起来的中国文化主流上都致力于解释和维护这种根深蒂固、世代不变的秩序。比如“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这样的说教比比皆是。再比如,课堂上教师“传道授业解惑”,学生专心致志认真倾听,不随便说话、服从长辈、听从教诲……这都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我们最需要向鲁滨逊系列人学习的正是他们那种不畏艰险、不惧死亡、勇往直前的开拓精神,是他们在不断发现新大陆,开创新领地,不断拓展着人类的生存空间。</p><p class="ql-block"> 正如英国哲学家怀特海说的:“没有冒险,文明就会全然衰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