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前些日子,我回了一趟老家。</p><p class="ql-block">我的老家在山东,离济南市不远,原来叫济南府长清县归德镇张街,现在随着咱们国家城市化建设的进程,称“济南市长清区归德街道”。</p><p class="ql-block">长清归德紧邻黄河,是黄泛区。解放前黄河经常发大水没过堤坝淹了农田。老家人称之为“上水”。听我六叔说,我们村是三年上一次小水,五年上一次大水。上一次大水就会把家里的东西冲走找不到。其实那时家家户户也没有什么东西。六十年代末,我曾回过一次老家,看到老家的屋子那还真是叫“家徒四壁、一无所有”!除了睡觉的土炕、做饭的一口铁锅和几个吃饭的粗瓷大碗,几乎没有什么像样的箱子柜子。要是有几床被子那就算是“殷实人家”了。</p><p class="ql-block">解放前老家的土地贫瘠,粮食产量不高。人多地少,每年打的粮食不够一年的口粮。有地瓜干儿吃的年景就算不错了。吃糠咽菜是常态—“半年糠菜半年粮”。老家的乡亲们倒是希望“上水”,因为“上水”就能把黄河里的泥沙冲到田里,田里土壤的肥力就会有所提高,粮食产量(主要是小麦)就会提高,当年就能吃上几顿“白馍馍”。至于“锅饼”,那是难得的“好饭食(老家的土话,好吃的东西)”,平时根本吃不上!</p><p class="ql-block">“锅饼”,很像新疆的特色食品“馕”,比“馕”个头大,圆形,直径大约四十厘米左右,是放在一种特殊的饼铛上烙熟的,吃起来特别有麦香的味道。锅饼比馕更硬、更干,在常温下放上个把月也不会变质。解放前,甚至到新中国成立后改革开放前,老家的人能吃上一次锅饼也算是“改善生活”了,因为“一口锅饼三口馍”,费粮食!要是谁家多吃了一顿锅饼,就是这家媳妇“不会过日子”!锅饼,只能是“过麦”的时候也就是夏季收割麦子最忙最累的时候才能让下地干活的人带上吃。</p><p class="ql-block">我第一次接触到“锅饼”这个词,是从父亲讲战争时期的故事里听到的。一次,父亲接到上级命令,要他和战友们连夜奔袭一百华里赶到指定位置。父亲和战友们为了保证有足够的体力,狼吞虎咽,大吃了一顿锅饼。没想到,因为敌情变化,命令撤销了。结果战士们吃下的锅饼无从消化,一宿没睡好觉,闹了个“乌龙”!当年我听到这个故事,当成了一个笑话。现在想来,这锅饼就是当年的“军粮”,是山东老百姓为了支援子弟兵,把自己家老人孩子都舍不得吃的好东西,送给他们的亲人八路军、解放军,就像歌词中唱到的那样,“最后一尺布,拿来做军装,最后一碗米,送去做军粮。”</p><p class="ql-block">新中国成立后,老家的生活水平有了极大的改善。但是锅饼仍然是“稀缺之物”。从我记事的时候起,一直到改革开放的八、九十年代,隔一段时间就能收到老家亲戚通过邮局寄来的锅饼,因为我的父亲在想念家乡的时候,总是心心念念,说最想吃的东西,就是用老家土面(用石磨而不是电磨磨出来的面)做的锅饼。父亲让我代他给老家写信,嘱咐我告诉老家的六叔,说老家的生活还很困难,就不要给我们寄什么东西了,一定要寄的话,就寄点锅饼吧。父亲收到寄来的锅饼舍不得吃,总要放上些时日才一小块一小块掰着吃几口。父亲吃锅饼的时候,总是若有所思的样子,细嚼慢咽,好像他吃的不简单是一种家乡的食物而是在回味一个难忘的年代,咀嚼一种忘不掉的情怀。</p><p class="ql-block">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后,全国各地脱贫攻坚取得了历史性的胜利,中国人民摆脱了吃不饱穿不暖的穷日子苦日子。在老家,吃锅饼已经不再是一种“奢侈”,不再是“费粮食”的吃法了。这次我回老家,在归德街道的市场上,晚上五、六点钟了,还有锅饼在卖,而且不止一家。锅饼成了普通百姓的日常。市场上卖的锅饼不贵,四块钱一斤。可以多买,买一张,也可以少买,让卖家切开,买半块,买四分之一。我也买了半张。掰开吃了一口,满口的麦香!我觉得这锅饼,真的是好吃极了!</p><p class="ql-block">从老家回来,我什么也没带,只带回来在归德街道市场上买的那半张锅饼。拿给身边的年轻人吃,年轻人吃了一口说,怎么这么硬,不好吃。不好吃,这是实话。和现在市场上食堂里自家厨房做的各种饼比起来,锅饼,又干又硬,没有咸淡味,没有葱香味,也没有肉馅没有素馅,更没有洋馅饼pizza的那层白白cheese,怎么“好吃”得了呢。可是,如果你知道了锅饼的前世今生知道了解放前穷苦百姓普通人家大人孩子对锅饼的渴望、知道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老百姓推着小车给八路军解放军送去的军粮就是这锅饼,你可能就不会简单地说这锅饼“一点儿也不好吃”了。</p><p class="ql-block"> 锅饼,不过是我们老家普通的一种吃食而已。但是这锅饼,承载着我的父辈对老家、对过去的深深的思念。这锅饼也是我们国家我们的人民我们的民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从贫穷走向富足的一个见证。我写下这段话,就是想让我们、也让我们的下一代不忘自己的家乡、不忘前辈的过去、不忘我们民族的文化、不忘我们还肩负着民族复兴的时代重任。</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离老家不远的黄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