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咽峡炎预防早知道

子榛·康城幼儿园【保健之窗】

<p class="ql-block">  手足口 &amp; 疱疹性咽峡炎的高发时期主要发生于 1 ~ 7 岁的小儿,尤其是 5 岁以下, 4 ~ 7 月或夏秋季为发病的高峰期,具有很强的传染性。</p><p class="ql-block">提到这俩家伙,很多宝爸宝妈瞬间“脸盲”,因为手足口病&amp;疱疹性咽峡炎实在是太像了,撞脸指数高达99.99%。</p><p class="ql-block">那如何区别疱疹性咽峡炎&amp;手足口病?</p><p class="ql-block">家长可以对照以下症状:</p><p class="ql-block">手足口和疱疹性咽峡炎都是传染性疾病,好发于五岁以下的儿童。</p><p class="ql-block">两者都是由肠道病毒所引起的疾病,具有一定相关性,而且二者病毒间有许多重叠,导致症状与传播非常相似,如果不是专业医疗人员,非常容易误诊误断。</p> <p class="ql-block">如何区别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p><p class="ql-block">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感染所引起的急性传染性疾病,主要侵犯5岁以下儿童,3岁及3岁以下婴幼儿更容易得病。咽痛、厌食、发热,手、足、口腔、臀部等部位出小疱疹或皮疹是主要的症状。病毒主要通过密切接触、飞沫传播,以及粪口传播等方式传播。</p><p class="ql-block"> 手足口病与疱疹性咽峡炎是表亲,来自同一个大家族,二者症状与传播途径极为相似,但又有所区别。疱疹性咽峡炎也是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其中最常见的是A组柯萨奇病毒,EV-71和其他肠道病毒也会致病。与手足口病不同的是,患儿的疱疹一般仅局限在口腔黏膜上,手足和臀部没有疱疹;同时也会伴有发热、咽痛、厌食、流涎等症状,部分孩子也有可能会发展成为手足口病。</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少数手足口病患儿可由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并发脑炎、脑膜炎、心肌炎、肺炎等,如不及时治疗可危急生命,近6年来我市每年均有死亡病例。因此,从并发症来说,手足口病要更重些、危险些。</span></p> <p class="ql-block">  幼儿园老师们每天一来先开窗通风进行卫生消毒,每餐每点的所有餐具进行高温消毒,每周有一次卫生大扫除,每个周末会进行全园消杀和灭四害,天气好,会不定期的进行物品暴晒。</p> <p class="ql-block"><b>预防和控制传染病,卫生部有一个五句真经一定要落实:勤洗手,吃熟食,喝开水,勤通风,晒太阳!</b></p><p class="ql-block"><b>最后提醒凡出现发热,感冒或呼吸道症状,或发现手足口疱疹,皮疹病人应迅速去医院就诊,并报告老师,及时隔离,让我们家园共育给宝贝最好的保护!</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