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莲新幼儿园安全知识宣传---珍爱生命,预防溺水</b></p> <h3> 随着天气逐渐转热,防溺水安全工作已成为幼儿园和家长关注的焦点。为有效预防幼儿溺水事故的发生,我园在此提供一份防溺水安全小知识,提高家长和幼儿防溺水的自觉性和识别险情、紧急避险、遇险逃生的能力,共同保障幼儿人身安全。</h3></br><h3><strong>防溺水</strong><strong>安全常识</strong></h3></br> <h3>溺水的常见原因</h3></br> <h3> 溺水,俗称淹溺,是指在游泳时或者失足落水时发生的严重意外伤害,溺水的进程很快,一般4-5分钟或6-7分钟就可因呼吸心跳停止而导致死亡。很多人在夏日喜欢在江、河、水塘内游泳,这就很容易发生溺水现象,是青少年意外死亡的原因之一。</h3></br>发生溺水事故的多为不会游泳的青少年,擅自到江河及池塘、水库嬉戏玩耍,不小心掉进江里、河里、水库里、而身边又没人及时正确地救助,最终导致溺水死亡。<h3> <h3>容易发生溺水的地方</h3></br><h3> 一般发生溺水的地点通常在:游泳池、水库、水坑、池塘、河流、溪边、海边等场所。每年夏天都有游泳溺水身亡事故发生。在溺水者当中,有的是不会游泳的人,也有的是一些会游泳、水性好的人。</h3></br><h3> <h3>野外水域为什么危险</h3></br><h3> 野外水域的危险不言而喻,但是依旧有很多野外溺水事故的发生!这些溺水悲剧,一次又一次为我们敲响安全教育的警钟,也提醒我们一定要加强对孩子的防溺水安全教育,让孩子认识并主动远离危险水域。</h3></br><h3> <h3>现场抢救溺水者的方法</h3></br><h3> <h3> 1、迅速清除口鼻中的污泥、杂草及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并拉出舌头,以避免堵塞呼吸道;</h3></br><h3> 2、将溺水者举起,使其俯卧在救护者肩上,腹部紧贴救护者肩部,头脚下垂,以使呼吸道内积水自然流出。但不要因为控水而耽误了进行心肺复苏的时间;</h3></br><h3> 3、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及心脏按摩;尽快联系急救中心或送溺水者去医院;</h3></br><h3> 4、在施救时预防眼外伤。</h3></br><h3>溺水时的自救方法</h3></br> <h3> 1、不要慌张,发现周围有人时立即呼救;</h3></br><h3> 2、放松全身,让身体漂浮在水面上,用脚踢水,防止体力丧失,等待救援;</h3></br><h3> 3、身体下沉时可将手掌向下压;</h3></br><h3> 4、如果在水中抽筋又无法靠岸,立即求救。如周围无人,可深吸一口气潜入水中,伸直抽筋的那条腿,用手将脚趾向上扳,以解除抽筋。</h3></br><h3> <h3>家长安全意识</h3></br> <h3> 家长或看护人,决不能将儿童单独留在浴缸、浴盆或开放的水源边。家长与儿童的距离要伸手可及,专心看管,不能疏忽。以下8个要点,家长们要牢记!<br></br></h3></br><h3> 1、不私自下游泳,家长时刻看护;</h3></br><h3> 2、坚持让孩子穿高质量的浮身装备;</h3></br><h3> 3、要求孩子下水前活动身体,避免出现抽筋等现象</h3></br><h3> 4、在水中不要喂孩子吃东西,有可能被呛住;</h3></br><h3> 5、教育孩子不在水中相互嬉闹,防止呛水窒息;</h3></br><h3> 6、教育孩子学习游泳、自救等技能;</h3></br><h3> 7、不到不熟悉、无安全措施、无救援人员的水域游泳; </h3></br><h3> 8、不熟悉水性、水下情况不明时,不要擅自下水施救。</h3></br><h3> <br></br></h3></br><h3> 亲爱的家长朋友们,让我们携起手来,牢固树立“珍爱生命,预防溺水”的防范意识,持续对幼儿进行防溺水安全主题教育和安全监护,为幼儿的安全健康成长保驾护航。</h3></br> <p data-darkmode-bgcolor-16414323602396="rgb(25, 25, 25)" data-darkmode-color-16414323602396="rgb(156, 156, 116)" data-darkmode-original-bgcolor-16414323602396="#fff|rgb(255, 255, 255)|rgb(255, 255, 255)" data-darkmode-original-color-16414323602396="#fff|rgb(156, 156, 116)"> <a href="https://mp.weixin.qq.com/s/kr1m5eMD7UUBrHviAnhn9A" >查看原文</a> 原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著作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