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續接《少年懵懂 往事猶新(上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三、煉鋼鐵一1958年</p><p class="ql-block"> 四、拉加班一1959年</p><p class="ql-block"> 五、鹽瓶瓶一1960年</p><p class="ql-block">三、煉鋼鐵一1958年</p><p class="ql-block">1958年,那是一個大跃進的年代,也是一個追夢的年代。舉國上下在社会主义总路线的指引下,髙舉三面红旗大干快上,超英赶美的運動热火朝天。</p> <p class="ql-block">那年的夏天天氣特别的炎熱,但也沒人們髙涨的熱情熱。記得快過国慶節的前幾天,班上女同學陳淑嫻神采飞扬地给我説:“過了国慶,我們大隊的人全部都要到公社大食堂吃饭,吃飯不要錢囉。公社書記説我們提前進入了共産主義。”説這話時,她那雙純潔明亮的眼睛不僅充满了對美好未来的憧憬而且特别地自豪。那陣子有首歌唱道:“收了活路下了班,公社食堂吃夜餐。大曲酒唻担担麵,味道硬是鲜。”我問她:“家頭不煮饭了,那锅灶就沒得用了啊。”她説:“啷个沒得用啊?铁锅铲、铁锅兒全部要交上去煉鋼噻。”那時的口号就是“以鋼為網,全民煉鋼,一切以煉鋼為中心。”</p> <p class="ql-block">伯伯教書的二中也在篮球场上建了二個土髙爐,冠名為《二中一號高爐》《二中二號高爐》。一侧篮球架上挂的口號是“一切為了1070萬噸而奋斗!”,另一侧篮球架上挂的口號是“誰是英雄誰好漢,髙炉傍邊比比看。”球場的一個角落堆满了各家各户交上來的廢鐵。廢鐵堆里有刀兒、鐵锅、鐵鏟、鐵門栓、鐵挿销、鐵交連、鐵屑鐵渣等等。這一年掏炭花兒就歇稍了,工廠加工後的鐵渣渣和焦炭渣都收拾得干干净净,那里還你娃兒的菜呵。晚上髙炉的火焰烧红了半邊天,那陣仗和氣势确实讓人振撼。每到“鋼水”要出爐的時候,我們這些小崽兒都要跑到髙爐那邊轉一圈,就想看一看沸腾的“鋼水”出爐時那绽放的火焰。</p> <p class="ql-block">看着沸腾的“鋼水”红彤彤的火焰中閃爍的火星,我們個個都浮想聨翩:等我們國家超過了英國和美國,共産主義社會就一定會到來。到那個時候吃飯不要钱,想啃鸭脚板就啃,想吃鷄蛋糕就吃,應有盡有,各取所需,安逸得板哟!秋末冬初,我看見二中的校工何師傅在砍黄桷樹。我跑去問他:“楞个好的樹,啷個要砍了?”何師傅回答道:“煉鋼要噻,學校焦炭快没得了。”那時候有句話叫着“無煤也煉焦,無焦也煉鋼。”沒過好久,學校後山坡到虎頭岩的大樹都被砍光了,往日濃蔭敝日的虎頭岩被砍成了光頭岩。新年剛過沒有多久,學校的髙音喇叭播報了特大喜訉:1958年我國提前十二天完成了1070萬噸的目標。 全年全民大煉鋼铁的實際數字是1108萬噸。</p> <p class="ql-block">四、拉加班一1959年</p><p class="ql-block">1959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十周年大慶,在北京舉行了隆重的慶祝游行。</p> <p class="ql-block">這一年擧辦了第一届全國運動大會。容國團為我國夺得了新中國體育史上,第一個世界乒乓球锦標賽冠軍。</p> <p class="ql-block">重慶是個山城,出門不是爬坡就是上坎兒,搬個東西硬是有些麻烦。那年頭帮别個搬東西收钱的行當不叫“棒棒”,叫搬運社。人力板板車就是搬運社的主力,比起汽車運輸要便宜得多,所以活路也多。拉板板車不光是個體力活也是個技術活。装車、堆碼、梱梆都很講究,既要装得多、装得满又要堆码得平顺,還要梱梆得紧扎,沒得两刷子就不得行。梱梆後的板板車下坡時候貨物不得向前邊滑,上坡的時候货物不得向後梭。</p> <p class="ql-block">拉板板車中的髙手是在下坡時拉出跨三大步的髙難度動作,他用脚在地上輕輕一點,整個身體騰空而起,那個飘逸,那個潇灑叫你看得瞠目结舌,拍手叫绝。所谓拉車跨三大步,就是在板車下坡時利用下滑的惯性,雙手平衡好板車的重心,雙脚在地面猶如打篮球上篮跨三大步似地奔驰。這個绝活一般人不敢冒然模仿,搞不好就有人仰車翻的危险。平地下坡車老板一個人拉中杠是没得問题的,但是遇到上坡就不得行,这時候就要找人帮忙了。在板板車两侧三分之一的地方各有一個邊套,帮忙拉車的人就拉這個邊套搭力,這就叫“拉加班”。從红岩村到土湾近二里多都是懒坡坡,装得重的板板車這一截路都要找人拉加班。我們放學後時不時要到红岩村耍,如果遇到有板板車要人帮忙,我們幾個一窝蜂帮到起又是拉又是推,幾架拳兒就帮他把板車推上了坡坡。車老板不管我們幾個人,他只管按两個人拉加班的钱给,也就是一人一角钱,两個人两角钱。我們也不謙弃,两角錢也是钱啊。一回生,二回熟,多拉了幾回車老板就認得我們幾個了。後來車老板除了讓我們拉加班外,還讓我們到化龍橋糧食倉庫去扛包。</p> <p class="ql-block">扛包就是從船上把大米、面粉、苞谷大包小包的扛到倉庫里。大米、苞谷都用大麻袋装的,每袋有二百斤,面粉是五十斤一袋。我們小把把只扛得動五十斤装的面粉袋,二百斤的袋子都是大人的活路。每扛一袋面粉二分钱,扛十袋就两角錢,比起拉加班要划得着。不管是拉加班還是扛包,拿到自己下苦力流汗挣來的钱,心里总是甜蜜蜜的。拿到錢後這個说我們去打汽槍耍,那個说我們去轉糖關刀,還有的说去看電影,嘰嘰喳喳閙麻了。最後還是用猜子兒的辦法定輸赢,那個赢了那個説了算。我們幾個崽兒就在這嘻嘻哈哈的笑聲中,又打又閙、又蹦又跳地蹦到了化龍橋。</p> <p class="ql-block">嘉陵江邊化龍橋</p> <p class="ql-block">五、鹽瓶瓶一1960年</p> <p class="ql-block">1960年蘇聯撤走所有援華專家和援華项目,在莫斯科舉行的81國共產黨和工人黨會議上,中蘇两黨矛盾公開化,两國關係進一步恶化。這一年我國國民經濟出现非常嚴峻的形势,國家和人民面临建國以来最嚴重的經濟困難,我國進入了三年困難時期。</p> <p class="ql-block">這一年秋季,我在重慶市第二中學上初中一年级。</p> <p class="ql-block">那年我刚满十三岁,正值青春發育长身体的時候,口胃好、飯量大。那个年生我們學生的糧食定量少,食堂的菜清湯寡水,一點油腥腥都沒得,吃了飯過不了好久就餓了。每到上第四節课的時候,本人的肚皮就咕咕叫个不停,有時餓得青口水直冒,飢肠辘辘实在难熬。</p> <p class="ql-block">有一天朱大明從家返校带回來一个药瓶瓶,裏面是他妈妈用菜油加點葱花炒的鹽巴,说餓的時候抖點炒的鹽在嘴里就不是很饿了。這一下所有的同學都跟到他學,回家後都炒了鹽巴装在瓶瓶裏頭,只要肚皮里咕咕叫就拿出瓶瓶抖一抖,讓炒鹽巴在嘴里慢慢含化,顿失收住了青囗水,肚皮也不咕咕叫了。從此,这鹽瓶瓶就成了我們随身必备的神器,它一直陪伴我度过那肚皮經常咕咕叫的年月。</p> <p class="ql-block">(部分照片和插圖来自网絡)</p> <p class="ql-block">在三年困难時期,我们學校大食堂有一千多學生吃饭,為了保証每個學生每顿飯的定量,就用土陶罐罐裝上米或红苕蒸飯。用這种方式给學生們蒸飯吃,无论是米或红苕都是按定量每罐三两米重的标準來装罐里,蒸好後在竹蔑编制的簸箕上放上八个罐罐(簸箕直徑有60公分右右),這就是一桌八个學生的飯。罐罐飯會因為放的水多少不一,因而會出现罐罐飯有的會冒出罐罐邊邊,有的侧低於罐罐邊邊,呈现出多少不均的情况。那年頭每个人都想多吃一口飯或多吃半根红苕,都睁大雙眼盯着這一簸箕的罐罐飯。為了尋求公平,每次揣回桌上的罐罐飯都由当值的同學领頭喊“一、二、三轉”,然後把簸箕用力一旋轉,当簸箕停下時罐罐对着誰就是誰的飯。如果遇到打牙祭那就麻烦了,要把盆盆中一坨一坨的肉数清楚,再把肉一坨一坨均匀地放到每個罐罐上面,然後当值的同學喊“轉起!”。罐罐在旋轉的簸箕上旋轉,八隻眼睛也跟着轉呀轉……。同學們用這種方式选擇了公平,也面對了那年月的困難。</p><p class="ql-block">未完待續,下篇預告</p><p class="ql-block">少年懵懂,往事猶新(下篇)</p><p class="ql-block">六、打猪草一1961年</p><p class="ql-block">七、種瓜菜_1962年</p><p class="ql-block">八、上高中一1963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