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寸有真意 金石存芳华

山童

<p class="ql-block">庐山旅游名胜印章集景</p> <p class="ql-block">1996年庐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以《世界文化景观》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庐山成为中国首家世界“文化景观”遗产地,填补了中国没有“文化景观”类型的空白,也弥补了江西省没有世界遗产地的缺憾。</p><p class="ql-block">2004年,庐山与黄山、张家界、五大连池等8个风景区同时成为首批世界地质公园。庐山再次立于世界名山之林。</p> <p class="ql-block">篆刻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百花园中一枝独秀的奇葩。它以刀代笔,以石为纸,创作出的文字称之为金石文字。方寸之间,尽显万千世界,通过构思、上稿、镌刻、拓印等多道工序方成完整作品。一幅作品体现了作者的文字功底,美学思想,是力与美的完美结合。</p><p class="ql-block">以印章这一特殊形式传播景区文化,丰富祖国大好河山的文化遗存,是件十分有益之事。十几年前,曾萌发将庐山的景点名胜和名人、诗句刻印集谱,为庐山的经典永流传做点贡献。</p><p class="ql-block">(印章译文:匡庐奇秀甲天下山、庐山风光)</p> <p class="ql-block">近年来,闲暇之余,也陆续篆刻了不少庐山景点景观的印章,为庐山旅游名胜印谱做些积累。尤其在三年新冠疫情期间,宅家潜心捉刀,篆刻数十枚印章,至今已有百余枚庐山旅游名胜印章,印谱初成。</p> <p class="ql-block">庐山自古人文荟萃,气象万千。峰崖俊伟,飞瀑流泉,云蒸霞蔚,楼台亭阁,草堂书院,佛庵道观,一山五教,民国夏都,不愧为独享千古人文圣山的世界文化景观遗产地。</p><p class="ql-block">以往庐山的文旅外宣作品主要是摄影专集、导游图书、诗词文集,而书法作品集罕见,篆刻作品集更是鲜有。个中原因恐怕是小众文化,“曲高和寡”。</p> <p class="ql-block">牯岭,庐山风景区的核心景区之一。见证了中国百年的历史风云,荟萃了庐山千年的文化景观。与庐山大自然和谐相处的庐山居民创造了国内山岳型风景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与山同居的典范。“牯岭是我家”是山里山外对牯岭的共识。</p><p class="ql-block">“牯岭”“家在牯岭”两方印,以白文印布局,总体大方舒展,线条规整流畅,大气,阅之清秀清新。(印章译文:牯岭、家在牯岭)</p> <p class="ql-block">汉阳峰,属庐山最高峰,国家测绘局给定的标高是1474.4米。传说在月朗星稀的夜晚,站在此峰可以看见武汉汉阳的灯火,故称。太史公司马迁在《史记》中说,“余登南山,观禹疏九江”。据说大禹治水到过汉阳峰,如今峰顶还有禹王台。</p><p class="ql-block">“慧灯龛”,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曾登临汉阳峰时,路宿过汉阳峰途中的佛家小庙,晚上,当家和尚慧灯曾磨豆腐招待过徐霞客。《徐霞客游记》中曾清楚记载。(印章译文:汉阳峰、慧灯龛)</p> <p class="ql-block">庐山的山南山北峰峦多,传说秦始皇当年赶半边骊山要移山填海找长生不老药,夜宿在长江边,被玉皇大帝派仙女下凡,偷偷换走了赶山鞭,结果第二天秦始皇抽了99鞭也没把半边骊山赶动,只好气冲冲地回到皇城。从此半边骊山留在长江边上,形成了现在的庐山,秦皇抽下的99鞭也形成了庐山的99座奇秀山峰。(印章译文:香炉峰、秀峰)</p> <p class="ql-block">五老峰是庐山东南的著名山峰。因山型如五位老人并肩坐立在长江鄱湖边上,故为“五老峰”。也有人说,五座山峰是道教中的五大星宿故称五老。</p><p class="ql-block">三枚印章均以不同字体、图形和白朱文,表达五老峰的不同形态,有“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意境。(印章译文:五老峰)</p> <p class="ql-block">当年唐代大诗人李白曾登上五老峰,赞叹山川壮丽,感慨道:“庐山东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九江秀色可揽结,吾将此地巣云松。”</p><p class="ql-block">“五老峰”印,朱文。其中“老”字上半部设计成太阳出山之势。庐山的摄影者们拍五老峰全景的最佳位置和时间是早上日出之前,赶到海会镇的牛头山水库边上。遇上太阳从鄱阳湖上冉冉升起,金色的阳光把五老峰照耀得金光闪闪的,仿佛紫气东来。此时正是李白“青天削出金芙蓉”诗句的绝佳显示。</p><p class="ql-block">透过五老峰三字,可以读出:“老”字上半部犹如跃出水面的初升太阳,霞光万道。下半部分是河道弯弯的湖面。左边的“峰”字,下半部刻成树木状的“丰”字,体现五老峰林木众多,郁郁葱葱的绿色生态。(印章译文:五老峰、吾将此地巣云松)</p> <p class="ql-block">(印章译文:金轮峰、双剑峰)</p> <p class="ql-block">庐山有99座峰自然就有99条山谷。比如当年周康王避难庐山的“康王谷”、李白隐居的“青莲谷”、李时珍采药到过的“灿若锦绣”地方“锦绣谷”,还有山势如莲花环抱的“莲花谷”……(印章译文:康王谷、青莲谷)</p> <p class="ql-block">(印章译文:锦绣谷)</p> <p class="ql-block">庐山的泉瀑众多,碧潭深绿,飞瀑流泉。知名的有被李白赞叹飞流直下三千尺的秀峰瀑布,疑是银河落九天的三叠泉瀑布,还有碧龙潭的双瀑;太乙村下方的五彩瀑;被茶圣陆羽评定的“天下第一泉”的谷帘泉、玉帘泉报春泉、东林寺的聪明泉;黄龙潭、乌龙潭、秀峰龙潭……在《庐山历代诗词全集》16000多首诗词中就有1000多首诗词是描写庐山瀑泉的。(印章译文:三叠泉、聪明泉)</p> <p class="ql-block">(印章译文:玉帘泉)</p> <p class="ql-block">(印章译文:报春泉)</p> <p class="ql-block">乌龙潭,在黄龙景区内。两印章中的龙字以写实的龙体现,一实一虚,增加了印章的整体美和趣味性。字体线条的柔美体现了龙潭飞瀑的阴柔和动感。“乌”字右边的三条垂线与左边“潭”字的三点水相呼应,形成印面整体的流动感。</p> <p class="ql-block">(印章译文:碧龙潭)</p> <p class="ql-block">(印章译文:玉渊)</p> <p class="ql-block">“庐山之奇莫若云”。据史料记载,庐山全年有雾期达192天。千姿百态,变幻无形的云雾,有时如“黄云万里动风色”,有时又如“白波九道流雪山”,有时白茫茫,苍穹尽没,眼前云海一片。有时犹如“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这就是极其壮观的“瀑布云”。庐山的云雾形态有瀑布云,帽顶云,腰带云,浣纱云,云海,乱云,烟云。颜色有黄云,白云,乌云等。著名的气象学家竺可桢说庐山有“三奇”,其中之一就是“雾有声”。</p><p class="ql-block">此枚“瀑布云”印章,采用朱白文布局,瀑布为一组,云字为一边,“云”字设计为象形文字,表现云雾的流动感和变幻之态,显得生动活泼,又以朱文表现,稳住左边的“瀑布”二字,同时又体现得疏密有度。</p> <p class="ql-block">亭,是中国园林的典型建筑。散落在庐山景区内的各式亭阁承载着庐山丰厚的历史文化。如琴湖畔的花径景区内有花径亭、景白亭、紫荆亭、爱晚亭,白鹿洞书院内的独对亭,五老峰上的待晴亭、目无障碍亭,含鄱岭上的含鄱亭,望鄱亭、忘归亭,大天池景区内的姥姆亭,仙人洞景区内的御碑亭,三叠泉瀑布边上的观瀑亭,好汉坡上的半山亭,秀峰龙潭的漱玉亭等等,每个亭台都有动人的故事或美丽的传说。</p><p class="ql-block">花径亭、景白亭讲得是白居易上庐山咏桃花的故事,五老峰上的待晴亭、目无障碍亭记载着民国时期外国名人在五老峰躲雨的情节,还留下一通外文摩崖石刻。白鹿洞书院的独对亭留下了宋代大理学家朱熹中兴书院的美好回忆;含鄱口的含鄱亭、望鄱亭、忘归亭,记载了国共两党领袖毛泽东和蒋介石在庐山的遗迹。</p><p class="ql-block">庐山的亭,或六角,或八角;或石亭或木亭,更或是草亭;可避雨,可休憩,可揽胜,还可怀思。庐山的亭,勾起无数人的回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印章译文:独对亭、忘归亭</p> <p class="ql-block">(印章译文:观妙亭、姥姆亭)</p> <p class="ql-block">1910年庐山天池寺旁的梨山姥姆亭</p> <p class="ql-block">仙人洞景区内的观妙亭</p> <p class="ql-block">明洪武年间朱元璋修建的御碑亭</p> <p class="ql-block">“庐山一山五教,天下名山找不到”。在庐山方圆300多平方公里内,自古有“庐阜招提三百所”,近代以来,随着西方文化的入侵,天主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先后传入庐山。“牯岭,代表西方文化入侵中国的大趋势,”而东林寺则成为“代表中国佛教化和佛教中国化的大趋势”。庐山不仅有汉地佛教,还有藏传佛教的活动场所—小天池诺那塔。民国时期,庐山牯岭的上空,飘响着庙宇道观的晨钟暮鼓和教堂里唱诗班的歌声,庐山,成为世人安放心灵的圣地。从东林寺的“虎溪三笑”到如今的“一山五教”,庐山追求的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美美共荣”的最高生态境界。(印章译文:一山五教、太平宫、简寂观)</p> <p class="ql-block">(印章译文:东林寺、西林寺)</p> <p class="ql-block">上世纪五十年代的东林寺</p> <p class="ql-block">上世纪五十年代的西林寺</p> <p class="ql-block">东林大佛:位于庐山东南温泉镇的山麓,北依庐山主峰,群山环抱,山水相连,弥陀坛城,净宗道场,朝圣胜地,是一方集朝圣、修行、弘法、教育、慈善、安养为一体的净土。现为<span style="font-size:18px;">世界上最高的阿弥陀佛铜像。</span></p><p class="ql-block">东林大佛项目总投资约10亿元,动用48千克黄金为大佛镀金。佛像身高48米,以表阿弥陀佛发的四十八大愿。总高81米,为至火焰宝盖顶点之距,以表九九八十一,意为修行成佛艰辛不易。</p><p class="ql-block">2013年5月大佛建成,2013年8月,举行大佛开光大典。</p> <p class="ql-block">(印章译文:大林寺、黄龙寺)</p> <p class="ql-block">(印章译文:归宗寺、栖贤寺)</p> <p class="ql-block">(印章译文:诺那塔、天池塔)</p> <p class="ql-block">(印章译文:万杉寺、栖贤寺)</p> <p class="ql-block">(印章译文:开先寺、圆通寺)</p> <p class="ql-block">(印章译文:海会寺、秀峰寺)</p> <p class="ql-block">(印章译文:圆佛殿、庐山高)</p> <p class="ql-block">仙人洞两印,以瓦当的图形符号,表示道教作为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又含有洞中乾坤的意境。</p> <p class="ql-block">“虎溪三笑”是中国佛教界和文化界的著名传说。说的是东晋高僧慧远在庐山东林寺“影不出户,迹不入俗,送客不过虎溪桥。”不过,有一次诗人陶渊明和道士陆修静过访,三人谈得极为投契,不觉天色已晚,慧远送出山门,谈兴仍浓,依依不舍,送出一程又一程,忽听山崖密林中虎啸风生,原来他们早已越过虎溪桥,三人环视大笑。这便是著名的“虎溪三笑”美谈,表现的是庐山释道儒三家和谐共处的历史文化现象。(印章译文:虎溪三笑、禹王台)</p> <p class="ql-block">被誉为宋代“海内四大书院之首”和“代表宋代理学700年大趋势”的白鹿洞书院,至今还闪烁着中国教育圣堂的光芒。这里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专家考察庐山的第一站,是庐山世界文化景观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p><p class="ql-block">印章“白鹿洞书院”五字平正规整,疏密得当。白鹿洞三字为一组,较为紧凑,字体偏小,而书院二字为一组,稍微宽松,字体偏大。一紧一松,一小一大,胡为倚正,阅之怡目。</p> <p class="ql-block">枕流二字原为朱熹所题,后人题刻在贯道溪的岩石上。古人云:以石为枕,可以清耳明目。印章二字笔画多弯曲,似贯道溪的潺潺流水,又似白鹿洞书院文脉源远流长。(印章译文:白鹿洞、枕流)</p> <p class="ql-block">花径景区是唐代“诗魔”白居易被贬江州上庐山咏桃花的地方,此地原有庐山的“三大名寺”之一的大林寺。民国时期著名学者李拙翁在园内发现白居易手迹的“花径”二字,后与大文人陈三立、吴宗慈等人募款购地建亭护之,现称“花径亭”。并在亭旁再立“景白亭”以纪念。</p> <p class="ql-block">白居易深深的爱着庐山。他在北香炉峰下遗爱寺旁修建草堂,一住就是数年,在此创作了大量歌咏庐山的诗词,并写下了著名的《庐山草堂记》,开篇赞叹“匡庐奇秀甲天下山”!如今花径景区内的“白居易草堂”是上世纪庐山管理局依照《庐山草堂记》复制的,并在草堂旁立有白居易石雕像。(印章译文:白司马花径,白居易草堂)</p> <p class="ql-block">落星石,传说天上的陨石掉落在鄱阳湖中,形成的岩墩,当地人称之为星子。原星子县由此命名。</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庐山山南虎爪崖下山溪中的一块天然巨石,因隐居故里的陶渊明的缘故而称之为醉石。</p><p class="ql-block">据《南史》载:“先生弃官归,亦常往来庐山中,醉辄卧石上,其石至今有耳迹及吐痕焉。”</p><p class="ql-block">醉石上至今刻有明代诗人郭波澄的诗文:“渊明醉此石,石亦醉渊明……”</p> <p class="ql-block">庐山是一座在中国近现代史上颇具影响力的政治名山。近代史上经历了“洋人的天堂”的耻辱,成为民国时期的“夏都”,留下了近千栋“洋风格”的名人别墅。新中国成立后,中共中央在庐山召开过三次重要会议,被称之为“庐山会议”,在中共党史和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的探索中影响巨大。(印章译文:庐山会议旧址、庐山别墅)</p> <p class="ql-block">庐山是诗翁。从古至今,历代名人伟人文人登临庐山,留下了近2万多首锦绣华章。庐山是中国山水诗、田园诗的发祥地,是山水画理论的发祥地,历代名人的诗词歌赋奠定了庐山文国诗山的崇高地位。把名人描写庐山名胜的诗句以篆刻的形式,镌刻在方寸大小的石章上,以小见大的留存庐山的历史文化,能起到“经典永流传”的作用。(印章译文:世界文化景观、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p> <p class="ql-block">12卷的《庐山历代诗词全集》</p><p class="ql-block">从2007年开始,庐山投入100余万元,对庐山历代诗词进行挖掘整理,共挖掘整理出1949年以前历代文人墨客以庐山为背景创作的诗词16293首,作者3561人。其中,诗:三国至隋代193首,唐代1035首,宋代1605首,元代571首,明代4829首,清代5094首,民国2486首;词:430首。新体诗:50首。</p> <p class="ql-block">(吾将此地巣云松—李白诗句)</p><p class="ql-block">(桃花源里可耕田—毛泽东诗句)</p> <p class="ql-block">(陶渊明诗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p> <p class="ql-block">(苏东坡诗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p> <p class="ql-block">(毛泽东诗句: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李白诗句:登高壮观天地间。)</p> <p class="ql-block">(毛泽东诗句: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度仍从容。)</p> <p class="ql-block">(印章译文:青莲居士,东坡居士)</p> <p class="ql-block">(印章译文:白香山,徐霞客)</p> <p class="ql-block">(印章译文:五柳先生,紫阳先生)</p> <p class="ql-block">天地悠悠,岁月悠悠,匡庐奇秀,匡山永寿!</p><p class="ql-block">篆刻,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特有形式,自秦汉以来发展到今天,具有无穷的生命力,可谓是金石文字,铿锵有声!以篆刻印章集景形式记录庐山积淀深厚的人文历史,展示庐山绝美的文化景观,虽不好妄断后无来者,但在庐山来说,也是前无古人。倘若印稿能成书发行,便是吾人生翘首以盼的一大快哉美事!</p><p class="ql-block">方寸有真意,金石留芳华。以刀为笔,留存庐山的历史文脉,让庐山的经典永流传!</p> <p class="ql-block">记于癸卯端午之后。篇中印章是印稿中部分作品。少许照片来自《庐山天下悠》摄影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