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鲁迅故里入口广场。很久就有了来这里的想法,这次终于实现这个愿望。到了到了,鲁迅故里到了。洋溢着浓郁水乡风情的大幅浮雕上, “鲁迅故里”四个大字苍劲有力。那气宇轩昂的一代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的形象、在我眼前渐渐清晰起来。</p> <p class="ql-block"> 鲁迅祖居(周家老门台),这是鲁迅祖父母的家,建于清朝乾隆年间,是鲁迅祖辈世居之地。它坐北朝南,粉墙黛瓦,砖木结构,距今已有250年历史,是绍兴保存最完好的清代建筑之一。</p> <p class="ql-block"> 1881年9月25日,鲁迅出生在周家新台门,在这里度过了他的童年和少年时代,留下了许多耐人寻味的踪迹。鲁迅以其儿时好友章运水(1879-1936)为原型在小说《故乡》中塑造了“闰土”的形象,据说灶间是他俩初识并且经常玩耍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绍兴是鲁迅先生的出生地,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从孔乙己的茴香豆到故乡的社戏,先生的许多作品中都反映了故乡绍兴浓郁的地方文化色彩。位于越城区都昌坊口的鲁迅故里景区,由鲁迅故居、鲁迅祖居、鲁迅纪念馆和三味书屋等景点组成,鲁迅的童年、少年时期均在此度过,此后回乡任教等亦居于此。</p> <p class="ql-block"> 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早期领导人之一,瞿秋白三十年代在上海从事革命文化工作,与鲁迅建立深厚友谊。从与党的早期领导人李大钊、瞿秋白等结下深厚友谊,到与毛泽东、周恩来等在精神上志同道合,从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中国新文学作品到给红军致贺电,鲁迅先生始终与我们党“心是相通的”,是党的最忠诚、最可信任的同志和战友。</p> <p class="ql-block"> 辛亥革命前后(1910年7月至1912年2月),鲁迅回故乡绍兴任教,这是他当年的卧室兼书房,他常在这里备课、写作到深夜。鲁迅第一篇文言小说《怀旧》便是在此写就。</p> <p class="ql-block">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关于百草园,鲁迅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中作了非常形象生动的描述。童年的鲁迅经常和小伙伴们来园中玩耍,找寻乐趣。</p> <p class="ql-block"> 鲁迅先生逝世后,人们自发在他的灵柩上覆盖了一面写有“民族魂”三个大字的旗帜。毛泽东主席高度评价鲁迅先生“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重要场合,多次提到鲁迅先生、引述鲁迅名言,充分肯定鲁迅精神。</p> <p class="ql-block"> 鲁迅先生虽然不是共产党员,但他毕生追求真理、追求进步,始终与中国共产党同向同行,一直肯定、理解并支持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深信“惟新兴的无产者才有将来”,称颂共产党是“切切实实,足踏在地上,为着现在中国人的生存而流血奋斗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寿家台门系清代建筑,是鲁迅塾师寿镜吾家人世居之地,其中东厢房为“三味书屋”,寿镜吾在此设馆教书。“三味”的意思为:读经味如稻粱,读史味如肴馔,诸子百家味如醯醢。三味书屋是当时绍兴城内一所颇负盛名的私塾,鲁迅12岁开始到这里读书,前后长达约五年的时间。</p> <p class="ql-block"> 穿过年代已久的长廊,就到了“桂花明堂” 。 “明堂”俗称“天井” 。这里原种着两株茂盛的金桂、 “桂花明堂”由此得名。 闭上眼睛、小时候的鲁迅赫然就在眼前。夏夜,他躺在桂树下的小板桌上乘凉。我的耳边似乎还有他的继祖母蒋氏让他猜谜、给他讲故事的声音。</p> <p class="ql-block"> 迎着人流、我们步入了鲁迅纪念馆。纪念馆的建筑与河水纵横交错, 内外空间相互渗透。是一座古朴而神圣、充满灵气又独具绍兴水乡风情的现代展馆。</p> <p class="ql-block"> 馆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尊大型青铜坐像。坐在鲜花丛中的鲁迅表情自然,仪态从容、严肃又不乏亲切。眉宇间似藏着无限的深思。陈列厅内详细地介绍了鲁迅的坎坷人生。由一个封建士大夫大家庭的长房长孙。变成了一个破落户子弟,深受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浪潮的影响,积极投身于反清革命的洪流之中,与李大钊、陈独秀等当时许多先进知识分子一起写文章,办杂志、揭开了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序幕、 1918年。发表了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看着这一桩桩一件件的事,我的心中又不禁卷起一阵阵波浪、为鲁迅的一生感慨。</p> <p class="ql-block"> 鲁迅纪念馆陈列厅造型简洁平和,朴素无华,充分体现了鲁迅精神的人文内涵。陈列厅内通过大量的实物、手稿、照片、书信、图表、模型等展品,生动地再现了鲁迅的一生,既有绍兴乡土文化对鲁迅的熏陶和早期家庭变故对鲁迅的影响,同时又有鲁迅在上海等地韧性战斗的重点,真实形象地再现了鲁迅的光辉业绩及其思想发展的历程</p> <p class="ql-block">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句话是鲁迅先生的名言。更是他一生的真实写照。</p> <p class="ql-block"> 走出纪念馆,漫步在这窄窄的青石板路上、欣赏着白墙灰瓦、古老又修葺一新的竹丝台门、聆听着那一串串韵味十足的绍兴方言——“卖臭豆腐了、卖臭豆腐了”, “乌毡帽、乌毡帽”各路游人禁不住驻足停留,来两串臭豆腐,戴一顶乌毡帽,用心体会着这浓郁的水乡风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