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通的力量》课程书评 初稿

波纹浅浅

<p class="ql-block">2023年6月25日,星期日 雨</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不知道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p><p class="ql-block">想给同事或下属提建议,却让对方误以为想刁难自己,</p><p class="ql-block">夫妻常常吵架,明明豆腐心,却让人对方感觉到是刀子嘴,</p><p class="ql-block">跟孩子说不到三句话,孩子越管越叛逆,经常引发亲子矛盾……</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明明是为对方好,却能把人说的跳起来?最后,一拍两散,你想表达的内容,对方一句没听进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就是典型的无效沟通。据研究数据显示,我们生活中,大部分的沟通都属于无效沟通。</p><p class="ql-block"><b>所谓无效沟通,简单说就是你说的和对方听到的存在一个信息差,也就是你被误解了。</b></p><p class="ql-block">究其原因,误解是如何发生的呢?</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大致有这么三个原因:</p><p class="ql-block"><b>第一,表达者自身的前后不一致。</b></p><p class="ql-block">很多时候信息发送者“身体里住着两个灵魂”,一方面他想要“这样”,另一方面,行为却指向另外一个方向。书中举了这么一个例子,当我们表达,“我一切都好”的时候,往往藏着两层含义,第一层,别打扰我,第二层,请关心我。这就让信息的接受者无所适从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第二,搞错了对话的关系语境,</b></p><p class="ql-block">表达者需要根据不同的场景和对象,选择合适的关系语境。比如,你用在公司说话的方式,回家对妻子说,结果必定是引发矛盾。家是讲爱的地方,处处需要体现平等和信任。语境错了,情绪上来了,双方也就没有办法正常对话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第三,羞于表达诉求</b></p><p class="ql-block">中国人比较内敛,不习惯直接告诉你,他想要什么,他需要你为她做什么,而是让你去猜,让你自己去理解,一旦你没有get到,各种情绪就会引发冲突,一场灾难就来袭了。</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沟通的力量》</b>作者,德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弗德曼.舒茨.冯.图恩,人际沟通专家。他的《沟通的力量》系列丛书,成为德国沟通心理学的标准教材。他的沟通四维模型被誉为每个人都该拥有的沟通逻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作者之所以会写下《沟通的力量》,源于踏入社会后的受挫,大学时,受益与人际交往技能的他,却在踏入社会后,陷入窘境。于是,他开始学习心理学,期待可以在宏观层面上把握交际的走向,结果却是被现实重重的打脸,饱受人际交往的痛苦。<b>认知上一日千里,行为上却保持原地踏步。</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69年,作者跟随他的老师,做了有关“信息如何才能准确表达”的项目研究,终于找到了今天的<b>沟通四维模型,成为了沟通心理学的鼻祖。</b></p><p class="ql-block"><b><span class="ql-cursor"></span></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作者通过近距离的观察“信息”的过程中,有了一个神奇的发现,一个信息总是同时包含着多个信息。这是作为信息的发送者和接收者无法避免的基本事实。所以,我们经常会听到这样一句话,被误解是表达者的宿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人际关系的矛盾基本上都来自于错误理解了对方表达的意思。那怎样才能尽量减少人与人之间的误解呢?首先你得了解沟通的四维模型,了解一条信息包含了哪四个维度的信息;其次,学会倾听,在不断地信息确认中,发现诉求。;最后,启动“元沟通”去看到沟通的沟通,辅助解释信息。</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关键词一:了解信息的四个维度,</b></p><p class="ql-block">每一条信息都是一个装着许多消息的包裹。这也是人际沟通如此复杂和人与人之间误解的根本原因。</p><p class="ql-block">当我们了解了信息的四个维度,就可以大大提升我们的沟通效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那么一条信息究竟包含了哪四个维度的信息呢?</p><p class="ql-block"><b>第一,事实维度:我在发送什么信息</b></p><p class="ql-block"><b>第二,自我表达维度,我想表达什么</b></p><p class="ql-block"><b>第三,关系维度:我对你的看法</b></p><p class="ql-block"><b>第四,诉求维度:我想达到什么效果</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书里面有这么一个案例:16岁的女儿准备出门与朋友见面,母亲在女儿出门前对她说,“穿件外套,外面冷”,这句话里传递了怎样的四维信息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事实维度:外面冷。</b></p><p class="ql-block"><b>自我表达维度:我在担心你的健康</b></p><p class="ql-block"><b>关系维度:你做不出正确的决定</b></p><p class="ql-block"><b>诉求维度:穿一件外套再出门</b></p><p class="ql-block"><b><span class="ql-cursor"></span></b></p> <p class="ql-block"><b>关键词二:学会倾听,在信息确认中,发现诉求。</b></p><p class="ql-block">心理学研究发现,我们的身体里藏着两个灵魂,两个都是我们自己,但是往往在表达两个完全相反的诉求。信息表达不一致并不是什么坏习惯,只是内在两个自我打架的呈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书中有这样的举例,一个人哭丧着脸说,“一切都好”。这个时候,他有可能就包含着两个截然相反的行为请求,</p><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别打扰我的同时请关心我。”</i></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再比如我们为人父母,心中往往住着两个典型的灵魂,</p><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我希望你能够懂事,独立,自食其力,不再依赖我”</i></p><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我希望你能一直需要我,就像我需要你一样。”</i></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误解是世界上最自然的事情,它们几乎不可避免,所以在沟通中,积极倾听很重要,在倾听中验证表达者的信息。书中给出了四种验证信息的方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方法一,通过语境验证</p><p class="ql-block">比如,书中母女对话的举例中,面对母亲说,“穿件外套,外面冷”。女儿一边鼻塞,一边说,“为什么?一点都不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方法二,通过表达方式验证</p><p class="ql-block">表达事实的方式也可以用于验证,面对母亲说,“外面可能连10度都没有”,女儿顶撞说,“如果你看了气温就会知道,外面造就10度了,甚至11度半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方法三,通过动作(表情和手势)验证</p><p class="ql-block">人际关系当中30%是通过语言表达的,而70%是通过非语言来表达,非语言表达的意思就是肢体里面。从心理学的角度上面来讲,你跟对方聊天的时候,如果对方身体前倾,然后眼睛看着你,就可以判断对方是感兴趣的,反之就是他在离你距离比较远,背靠着这个椅子,小动作比较多,这肯定就是说他可能不太有兴趣,或者他可能对这个事情没有信心,或者他没有兴趣再跟你沟通这个。但是,我们有时候会遇到一个人一方面在积极的关系表达我喜欢你的同时,一方面可能伴随着拒绝的动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方法四,通过音调验证。面对母亲的命令,女儿很愤怒的回答说,“母亲大人,再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通过四种验证方式,我们发现了信息表达上的不一致,从而就有了开启深度对话的入口,从而确认信息,找到对方的诉求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比如,妈妈可以说,“是不是因为我刚刚命令的口气,让你觉得不舒服了?”或者“是不是这件外套,跟你今天的穿着不太搭?”通过对话沟通,发现对方的情绪点,让沟通得以继续下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们永远要铭记,<b>沟通它是双向的,你要让对方知道你要表达什么,同时你也要邀请对方说出她的需求。双向的沟通是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沟通。</b></p><p class="ql-block"><b><span class="ql-cursor"></span></b></p> <p class="ql-block"><b>关键词三,启动“元沟通”去看到沟通的沟通,辅助解释信息。</b></p><p class="ql-block">一个高效能的沟通,本质上是表达者和接收者在信息理解上达成一致, 产生共鸣,从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的过程。</p><p class="ql-block">接收者的积极倾听,有效确认可以大概率的避免沟通中的误解,但是,如果表达者自己内心的两个灵魂打架,搞的内心混沌,信息传递有误,那该怎么办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时候,我们就需要<b>启动“元沟通”去看到沟通的沟通</b>。依旧是刚刚16岁的女儿准备出门与朋友见面来举例。</p><p class="ql-block">妈妈的诉求很清楚,外面冷,要穿件衣服。</p><p class="ql-block">事实也很清楚,外面温度只有十来度。为什么女儿会如此的拒绝,愤怒,估计她自己都未必能说清楚?</p><p class="ql-block">当表达者不能清晰完整的表达自己的时候,其实沟通中的误解依然是很难避免的。同时沟通也会非常的艰难。</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沟通中,我们对信息的反应通常会经历下面三个过程,<b>感知,解释,感受。</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感知,是我们看到或者听到的内容。</b></p><p class="ql-block"><b>解释,是我们给感知赋予的意义。</b></p><p class="ql-block"><b>感受,用个人情绪回应感知和解释的内容。</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女儿听到母亲说,“穿件外套,外面冷”,她感知到的有可能是,母亲又开始对我管头管脚了,她把母亲的话语解释成“母亲又要来控制我了”。这时候,她启动的是愤怒的情绪,对母亲进行否定。一边鼻塞一边说,“为什么?一点儿都不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前面我们说了,关系维度,是“我对你的看法”,母亲从关系维度表达传递出的是,“你做不出正确的决定”。</p><p class="ql-block">亲密关系是要讲爱的,否定是对对方的一种巨大的伤害,欣赏,相信,爱才是亲密关系维度需要的表达内容。</p><p class="ql-block">当我们可以启动“元沟通”去看到沟通的沟通,可以很好的辅助解释信息,当我们看到,因为母亲的否定,激起了女儿的强烈反抗,用否定回应否定,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事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作者说,<b>个人内心的土壤条件决定了什么样的情绪可以被触发。启动“元沟通”内观自己,倾听他人,</b>误解必将被更大程度的化解。</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本书,读到最后,我的脑海里一直在回想作者的那句话</p><p class="ql-block">“<b>恐惧居住的地方,理性无法进入”。</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请不要认为“解释”“自证清白”是令人尴尬的事情,</b>只有大胆地去确认,去解释,去自证清白,才有可能达到表达和接收的一致性,实现高效能的人际沟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如果你压抑自己,你的自我表达就会减少,投射和移动就会变多,误解也会越走越深,深深的消耗彼此的心力。</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如果你需要勇气和力量,走出阴霾,我诚挚的邀请您加入我们的“<b>镜姐梦想早读营”,</b>一起读书,一起成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被误解是表达者的宿命”</b>,但是拥有了这套<b>《极简沟通的四维模型》</b>,我们就拥有了走出宿命的能量。祝愿每一位伙伴,都能拥有一个良好的人际关系,让人脉助力我们的未来。</p><p class="ql-block"><br></p> 镜姐的点评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你本意用多个问题,来破题,这样也可以,但会缺乏共鸣。因为你一个问题一个问题的罗列出来,没有场景的画面感</p><p class="ql-block">你可以找生活中的一件小事来破题,但要有画面感,在某个场景下,比如,书中老公说红灯了,这在生活中其实也很常见,那你可以三个问题中,选择一个写详细一点,然后再引出问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然后我们说一下,下面正文的问题内容基本没什么问题,但不够接地气,也就是说你要说人话少用专业术语,三个原因,可以再直白一点,心理怎么想就怎么说,你自己也一定遇见过类似的问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最后就是正题,正题里面你用了三个关键词,思维维度,倾听,元沟通,这三个内容没问题,但别人看了,不知道你想要表达什么,这本书其实蛮难读的,因为他是从心理学的角度上面去写的,把沟通写的相对而言比较复杂了一点,我们要做的就是化繁为简,找到核心内容给读者一个拿到就能用的方法,或是模板</p><p class="ql-block">你这个文章别人一看基本上会觉得学术性比较强,你要记得,你是写课程,教别人怎么沟通的,那这篇文章,别人看来是否能够提升沟通水平呢,应该很难,是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那下面正题应该怎么写呢?就写简单的沟通方法,第一步做什么,第二步做什么·····,不要想概括书里面所有的内容,要的越多越说不清楚</p> 我想说的话 <p class="ql-block">不得不说,跟着镜姐阅读,写书评,这大半年来肉眼可见的进步。</p><p class="ql-block">镜姐的点评也依旧是犀利到位。</p><p class="ql-block">只是她是一个对自己要求特别高的人,也难免会进入“<b>所有的好都是应该的“</b>这个怪圈。</p><p class="ql-block">我很希望她在给予肯定的同时,加以点评。这样我会有更强大的力量去做的更好。</p><p class="ql-block">当然,我对我的人生负百分之百的责任。</p><p class="ql-block">我不会因为镜姐没有鼓励我,肯定我,就放下自己前进的步伐,我会加油的</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我是</span><b style="font-size:22px;">波纹浅浅</b><span style="font-size:22px;">,“</span><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22px;">放下思考,用心跟这个世界对话。</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22px;"><span class="ql-cursor"></span></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