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我在钱币收藏这条路上走了四十年。由于只是业余爱好、仅能利用工作之余的时间从事钱币收集,故收藏的钱币数量不多,珍稀品少之又少。</p><p class="ql-block"> 在收集钱币的实践中,我曾对那些倒卖钱币从中牟利的“钱贩子”极为反感,这种情绪甚至延续、影响到我的钱币收藏的方法,我长期坚持“重在品种,不求数量”;我的大哥不赞成我的这种态度,常劝导我,“没有数量也就丢了品种和质量”,我付之一笑,不以为然。</p><p class="ql-block"> 后來,我慢慢改变了以往的一些看法,认识到经营钱币也是一种营生,币商在钱币交易中盈利,同时也在推动古今钱币收藏的发展,也在传播着我国的数千年历史文明。</p><p class="ql-block"> 退休了,时间丰裕起来,开始专注钱币的收集整理,专门跑古玩城露天钱币摊,收集了相当数量的各朝各代的古钱币及少量银币、铜元;我按年代早晚、封建王朝更迭,顺序标注整理。渐渐我对自已钱币收藏有了一些系统认识和基本评价。</p> <p class="ql-block"> 我遇到一个问题,清康熙年间曾先后发行多个钱局的通宝钱,人们把他编成顺口溜---同福宁东江,宣原苏蓟昌,南河临广浙,台桂陕云漳。其实钱局不止这些,还有背西背鞏,因稀见,其价值十分昂贵。这时我明白了“没有数量,那來的质量和品种”的道理。多年來,我不主张将多余的钱卖出去,而主张以钱换钱,其实这还是”古板”,不过至今我也没有卖过一文钱,倒是时时送几枚给喜欢古钱币的人。</p><p class="ql-block"> 想通了,就不拒绝钱币收集数量了。我常把收集到的古币中挑选品相好、精整的替换掉那些品相差和有缺陷的古钱---力求优胜劣汰、精益求精。</p><p class="ql-block"> 很快我在收集清朝晚期各式铜元时体味到求品种时不忘数量的好处--收集到手再慢慢选捡岂不更好?</p><p class="ql-block"> 在铜元收集中通常我们遇到的大致分为三大类:一类是光绪和宣统元宝,一类是大清铜币,还有一类是民国铜元。清代铜元除了由中央(即户部)发行外,各省(包括西藏和新疆)均有相当数量铜元面世。</p><p class="ql-block"> 各类铜元要收集齐全是很难的,即使你采用“普遍撒网”办法,能收集到的也是有限的,其中有地域原因也有建国后以回收之名重熔的。我一度放开手脚去收集各式钱币,历经数年,看似不少,其实和自已心中的目标相比,差的很远。我曾埋怨好钱都让“古泉大家”收走了,那还有我的份儿?</p> <p class="ql-block"> 收藏古今钱币必须有持之以恒、锲而不舍的精神,同时也要认真学习钱币资料、从而具备相应的古钱币辨识知识,莫求”捡漏”而一夜暴富,但应尽量避免“打眼”、避免吃亏上當,说到底,谁的钱都不是天上掉下来的。</p><p class="ql-block"> 四十年來我已经收藏了数百品种近千枚钱币,过去没有时间仔细认真研究“他们”的前世今生,心中觉得愧对他们。而今时间充裕了,于是钩起了古钱币研究探索的兴趣,以期充分了解这些巳流传数百年上千年古钱币的价值。为此,我又购买若干有关古泉银元铜元花钱类书籍,此类书中大多有钱币图片並标示价格,尽管其中有作者的“私意”,有迎合市场热点的虚高,但有价总比无价格的好。此外,我也很留意並记录钱币拍卖中的估价及实际成交价,注意”钱币达人”发表的极有价值的评估…。</p><p class="ql-block"> 在此基础上,对照我已有的钱币品相特征降格或修正后逐一记录价格……,如此一來,不仅修正了我对自已拥有钱币的认识,也适度地改变了我收藏钱币途径和方法。</p><p class="ql-block"> 吾上了年纪但壮心不已,总难忘钱币收藏丰富了我的生活、带给我的种种乐趣。每当把玩一枚古币时常常令我浮想联翩,思绪会飞的很远--战国春秋秦皇汉武、唐宋元明清那些历史显赫人物,虽早已灰飞烟灭但他们那个年代铸造的货币却留存至今……,这是一个多么有趣事啊!</p><p class="ql-block"> 我不想再说下去,下面就让我把自已自以为“有价值其实也平常的古币”展示给朋友们,毕竟独乐不如众乐乐吧!</p><p class="ql-block"> 我妻刚刚教会我“美图秀秀”中的拚图技巧,想通过拚接能够在一张图片中展示钱面与钱背,可惜拚图不熟练水平差,只能请泉友凑合观赏了。</p> <p class="ql-block">①战国.秦半两 径35mm、重9.2g</p> <p class="ql-block">②秦代 .半两 径32mm 重9.2g</p> <p class="ql-block">③ 汉. 八铢半两 径31.3mm 重5.9g</p><p class="ql-block">④ 汉.八铢半两 径30.5mm 重3.8g</p> <p class="ql-block">⑤ 战国 燕. 明刀 L=136.1mm 重16.0g</p> <p class="ql-block">⑥ 战国 . 魏. 磬币(桥形币) L=106.2mm 重20.4g</p> <p class="ql-block">⑦ 新朝.王莽 大泉五十 大泉五百 大泉当千</p> <p class="ql-block">⑧ 唐.乹元重宝(光背) 径29.9mm 重8.0g</p> <p class="ql-block"> ⑨ 北宋. 崇宁通宝(合背) 径35.0mm 厚 3.0mm 重 13.7g</p> <p class="ql-block">⑩ 北宋. 大观通宝(折十) 径41.2mm 厚 2.9mm 重 17.9g</p> <p class="ql-block"> 11 崇宁重宝 (由左至右)</p><p class="ql-block"> a 巨穿光背, b 背 满天星, C 刀示崇背云星</p> <p class="ql-block"> 12. 金.泰和通宝(大字) 径29.2mm </p><p class="ql-block">厚 2.0mm 重 7.4g</p> <p class="ql-block"> 13. 明. 天啓通宝(背十一两) </p><p class="ql-block"> 径 47.3mm 厚 3.0mm 重35.3g</p> <p class="ql-block"> 14.五代十国的几枚古币(由左自右)</p><p class="ql-block"> a. 前蜀王 光天元宝(小平)</p><p class="ql-block"> b. 前蜀后主 乾德元宝(小平)</p><p class="ql-block"> C. 前蜀后主 咸康元宝(小平)</p> <p class="ql-block"> 15. 几枚清代钱币(由左自右)</p><p class="ql-block"> a.顺治通宝(小平)</p><p class="ql-block"> b.康熙通宝(罗汉钱)</p><p class="ql-block"> C.雍正通宝(小平)</p><p class="ql-block"> d.乾隆通宝(小平)</p> <p class="ql-block"> 16. 赤化全川二百文(1934)铜元</p> <p class="ql-block"> 17. 现代 .长城币1980 (垛楼无砖)</p> <p class="ql-block">18. 方形铜怀镜(仿唐葡萄海兽镜)</p><p class="ql-block"> 疑似明代或清代,具体年代不详</p><p class="ql-block"> 边长 3.75mm 厚 5mm 重 34g</p> <p class="ql-block"> 展示图片清晰度仍不够,原因不在手机而在于我匆忙。此外,还想展示我收集的清代祺祥重宝以及具有特殊版别的“袁大头”、相对稀见的铜质样币,但是此美篇已经够长了,我想还是以后做个专题吧。</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图文: 怀竹</p><p class="ql-block"> 二0二三年六月二十四日完稿</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