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河南日报#河南教育##南阳日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2px;"> 白云悠悠状元川</span></p><p class="ql-block"> 文/吴锦宇【河南•南阳】</p><p class="ql-block"> 大巴驶进方城县四里店镇,我们仿佛置身于人间仙境:空气那么新鲜,天空那么明净,花朵那么清香,人是那么热情。我们只在小街稍作停留,便继续西北而行到状元川采风。隔着窗帘的缝隙,大山的风光惊艳了我的瞳孔:沿途的山坡上长满了绿色的林木。栗树、松树、楸树、梧桐,构树和黄楝相互间杂,郁郁葱葱。她们好像比着招手似的挤挤扛扛向游客伸头。路边的槲叶和荆条也想拽着客人的衣角。若不是坐在大巴上,我一定会毫不犹豫地扑进这原始的绿意里,与她们留影合照。</p><p class="ql-block"> 就这样曲曲弯弯转进大山深处,正当我们感觉山重水复无路前往时,大巴车停在了一处深谷。迎面开来了几辆旅游观光车,接我们到山顶去。于是转车换乘大家开始了高空历险。从下往上看不见的盘山路通向云端。一段儿峭壁立陡,一段儿蜿蜒迂回。人们都屏住呼吸不敢往公路外围看,司机却不慌不忙地将我们送达了目的地--状元川金船寺风景区。 登上金船山的高空玻璃桥忍不住高呼一声状元川我来了!四周群山回应 :欢迎您!欢迎您!</p> <p class="ql-block"> 这是一座高空玻璃悬空回廊。全长120米,宽二米,是目前亚洲最大的高空玻璃观景台。全身钢架结构十分稳固,一面靠墙,三面悬空。人走在上面,不免会担心脚下,最初的心悸、头晕、血压升高都属正常,但走不上几步,看到四周闲云野鹤悠然,天光云影徘徊,紧张的心情一下子就放松下来了。</p><p class="ql-block"> 仰面遥望附近的玉皇顶峰巅,但见色彩斑斓,彩霞满天,白云缭绕,轻飘曼舞。那朵朵白云精美柔细,宛如游丝蛛网一般。五光十色中的朱红深绿优为妩媚动人,所有的色彩清淡柔和。交相辉映,清新醉人,让人不由自主地生出心旷神怡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 据说这类似船帆形状的玻璃观景台是状元川的招牌。凡来此地的人只要登上此台走上一圈,是学生的必将高中,考上理想的大学;是家长的子孙将会得到福佑前途无量。这几天高考刚结束,很多家长带着学生前来观瞻,玻璃桥上行人熙熙攘攘。</p><p class="ql-block"> 关于这状元川的来历,说法不一。有人说明朝万历年间,山中一个姓庹的家族居住于此。族长生得一子取名庹五常,希望用仁、义、礼、智、信的道德标准来培育儿子,使之将来成为国家栋梁。果不其然,庹无常长大后饱读诗书,勤习武功。通过科举考试,被选拔为武状元,因此人们便将此川命名为“状元川”。</p><p class="ql-block"> 状元川周围的金船山上有个佛教名寺叫金船寺。寺前有两块巨石上下摞在一起,被称为“垛子石”。据说这两个地方也因两个美丽的传说而得名。</p> <p class="ql-block"> 一说四里店南考上一名文状元,回乡省亲登高望远。见此处群山环拱,好像一艘乘风破浪的大船。于是把此处命名为金船山,又名此山古寺为金船寺。</p><p class="ql-block"> 另一传说是刘秀与王莽逐鹿中原。兵败夜宿金船山顶,寒风刺骨。刘秀随口说道,这么多巨石,不会垛起来为我御寒!话音一落,只见两块巨石“蹭”地垛在了一起。这两块石头至今仍在,一块天然生成十米见方的巨石之上,又垛起了一块高约20米怪状砂石。所以这里也叫垛子石。</p><p class="ql-block"> 其实,状元川、垛子石、金船寺,说的都是这同一个地方。这里有一个寺庙群,集佛教、道教、儒家文化于一体。以佛为主,共有七处殿堂楼宇。第一处是玉皇顶,地处制高点是七殿之首,一览众山小。</p><p class="ql-block"> 第二处是两寺,上有千手千眼菩萨;后有一天然石洞叫猴爷洞,据传齐天大圣孙悟空曾在此修炼。第三至第七分别为五眼照、包爷殿、灵官店、朝阳洞和点心庙。</p><p class="ql-block"> 状元川因形而贵,在中原大地颇具盛名。周围寺庙群清晰可见,空谷白云缭绕,山间松涛阵阵。瀑布流水清澈,花香鸟语留人。若不是导游提醒,我们都陶醉在这大美的山川里,不思归处了。</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作者简介:吴锦宇,女,河南省南阳市作家协会会员、方城县中学语文教师,曾在县、地、省级报刊、网络媒体发表小说、散文、诗歌等文学作品300余篇。</span></p> <p class="ql-block">总体策划:吴 伟</p><p class="ql-block">编辑制作:耿之本 春 晓 刘书成 张天兴</p><p class="ql-block">作品提供:吴锦宇</p><p class="ql-block">审阅机构:河南省教育学会语文专业委员会</p><p class="ql-block">(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必删)</p>